——读《改革方法论》心得体会
翟红
《改革方法论》一书以独特的视角,翔实的事例,勾勒出了海南农垦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为国企改革刻画出了生动样本,提供了参考路径,是深化改革的思想指南,是深化改革的有效方法,更是成功的案例教材。
2007年起,海垦领导推动了涉及一百万人口、海南岛四分之一土地面积的海垦改革,让一个改革开放30多年后仍然封闭落后的“小社会”,在短短四年间浴火重生,崛起为一个大型现代农垦集团,成为海南经济新的增长极。
阳煤集团是中国煤炭行业的“老字号”,1998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成改制后,企业产业结构、运营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计划体制的“烙印”仍未完全消退,与变化了的外部市场环境还有诸多不适应,不断推陈出新,融入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是我们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对于阳煤而言,尽管与海垦的行业属性不同,但改革者的理念和方法给人以启迪,我们可学、可用、可行。
关键词一:解放思想,开放思维,改革的“气场”
海垦几十年的历史在形成了独特的海垦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比较固化的思维方式,以及比较封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之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造成一些干部思想意识僵化。海垦内部的封闭与改革要求的开放严重不合拍。因此,海垦改革的成败,在于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要借助海垦人对于垦区历史地位的自豪感,唤醒差距意识,破除干部们的故步自封、抵触新鲜事物的“怕变”思想,进一步加深改革不可避免的主观认知。海垦领导选择了我党组织工作的法宝——解放思想,用现代观念给予传统思想以冲击波,解决了干部改革意识问题,也形成了改革的“气场”,为迅速撕开改革口子、实现短期内全线突破扫清了思想障碍。
阳煤与海垦一样,都是从计划经济时期走过来的国有老企业,同样存在思维方式固化的问题,造成这种局面与企业所经历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在计划经济时期,煤炭作为战略物资由国家统购统销,矿务局的本质是生产车间,局长、矿长同干安全生产一件事,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长期精耕细作。这种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在培育了大批安全生产行家里手的同时,也造成干部在经营管理方面缺乏锤炼。这一“短板”随着近年来企业开疆拓土而逐渐暴露。在煤炭领域,整合重组煤矿与老矿不同之处在于,老矿生产、衔接、队伍、管理、地方关系已经相对固化,安全、生产、经营是主要任务,整合重组煤矿从手续办理、机构设计、周边关系和矿井的设计、概算、招标、施工等,需要重新绘蓝图,整体设计不好就会给矿井未来埋下严重隐患,这对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挑战。煤炭大规模整合重组以来,大量生产型干部到驻外煤矿任职,干部经营知识、基建知识、投资回报意识匮乏,成为整合重组煤矿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非煤领域,以人员安置为目的上项目,简单复制项目都赚钱的经济短缺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在过剩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煤企涉足相对陌生的多元产业后,煤矿干部阅历难以适应非煤产业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要求,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决定非煤产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
问题是方向,是动力。直面问题,深揭矛盾,是推进改革的首要前提。海垦改革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顺利推进物理层面的改革要以心理层面的改革为保障。改革刻不容缓,解放思想不可能花费很长时间来突破,我们要结合历史和现状,善于借力发力,来弥补干部思想和能力的先天不足:一是必须正视煤炭干部生产型特点、非煤人才匮乏尤其是高精尖人才短缺的实际,把培育经营型煤炭干部和引进非煤高端管理技术人才放在突出位置,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各类英才,打造培育和吸引人才的强大磁场和政策洼地;二是树立开放的思维。利用阳煤世界500强的品牌效应,主动开放、全面开放、深度开放,引资、引技、引智,聚集全球、全国顶尖要素特别是技术要素为我所有,将企业作为科研平台来做,努力提升传统产业竞争能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让开放、创新永远在路上,从而实现永续发展、建设百年阳煤的目的。
关键词二:改革机遇期,漏水的底板,制度焊接漏洞
中国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这句话强调“乘势”与“待时”在把握机会上的重要性。任何一项改革,都是环境呼唤的结果,同时任何改革都有“时间窗口”。海垦领导认为,改革是有机遇期的,推动改革必须有“时不我待”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只要看准的、对改革有利的,就不能瞻前顾后,而要迅速去做,否则无法迅速穿过“沼泽地”;对于改革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选择边改边纠正。
国务院给出海垦改革的时间表只有5年。这5年过渡期,是不容错过的改革机遇期,既可以享受到很多政策支持,又有很好的外部氛围和条件。而一旦错过改革机遇,海垦将面临被分解下放到各市县的可能。基于对战略机遇期的准确判断,海垦改革的一些措施体现出“快刀斩”的特点。“算大账不算小账”,每一项改革目标按照明确时间表推进,一些困扰海垦很多年的改革,都在短期内全线突破。如三个月全面推行迟到30年的长期承包制改革,一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垦区不稳定的民生问题。
随着国家平抑煤价响应机制持续发力,煤炭价格实现了恢复性上涨。经过本轮危机的洗礼,我们可以预见,以总量控制、供需平衡、价格稳定为目标的煤炭政策调控将成为常态。当前,我们必须以敏锐的嗅觉,精准判断行业形势和政策,科学确定行为选择,抢抓战略机遇期,实现企业的核心目标,否则就会延误发展机遇,成为企业的罪人。目前,我们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从外部环境看,国家对新建煤炭产能的控制将愈加严苛,通过新建矿井实现老矿区正常接替愈加困难,“粮票”将成为重要的资源。同时,煤炭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亿吨基地成为政策支持的对象和行业地位的象征。加之煤炭连续四年深度下跌造成的心理恐慌还未消除,行业低迷是低成本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阳煤集团是以煤立身的老牌国有企业,做强做大煤炭产业,保持在中国煤炭行业的10强地位是我们的长期战略目标,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在积极影响和争取政策,千方百计推进新建矿井的同时,以过程短、见效快、麻烦少的整合重组为路径,加快把煤炭盘子做大,否则在煤炭市场稳定后,我们将处于增量难、接替难、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地位退后的尴尬境地,将错失企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原因,煤炭企业普遍负债率较高,债转股是化解煤炭经营困局的治本之策,在煤炭价格上涨、投资人信心恢复的利好形势下,是推进债转股的重要机遇期,我们要高度重视债转股,利用资本市场运作弥补实体企业经营亏损,从根本上化解资金危机。
从内部情况看,市场低迷是倒逼企业强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机遇期。四年来的市场倒逼,我们的各项改革措施已经形成了共识,为进一步巩固和推进改革营造了强大的内部“气场”,特别是整组提效这块“硬骨头”已经被广大干部职工所认同。企业摊子大,降本增效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十分巨大,严格落实“止血补漏30条”,对影响成本的采购、销售、技术、机构、设计、现场、洗选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每个环节都要过一遍手,研究整改措施,抬高底线,建立规范,焊接漏水的底板,利用市场倒逼机遇期,夯实降本增效的坚实基础,提高企业的免疫能力。
关键词三:方向是刚的,方法是柔的,理性妥协
海垦领导一直有着自己的信条,就是儒家的两个字“柔”和“刚”,认为改革在方向上要刚,在方法上要柔;他们又对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的方法大加赞赏,认为在大方向上要确定,但在具体问题上要“小心求证”;他们认为“改革需要情商、大改革需要大情商”。在海垦的改革中,当一项改革措施无法直线前行的时候,决策者就明智地采取“蛇形”策略,在妥协中寻找平衡点,在曲折中发现前行的路径。
正如原新华社财经记者胡宏伟在《中国模范生》一书中所论述的那样,中国改革不欢迎颠覆性对抗,根本目的是在温和的变革中制造终极快乐,它肯定不应该仅仅是一场少数人的盛宴,而需要酝酿最大多数人得以分享的物质成果与精神安全感。唯有如此,改革方才显示出其迷人的魅力。尽可能凝聚每一份改革的力量,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这需要有战略家的思维。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习海垦改革的妥协思维,在人员的票子和帽子两个核心问题上,体现灵活性与弹性。以减人提效工作为例,人工成本高、效率低是国企存在的普遍问题,减少人员、提高效率成为本轮煤炭行业危机中煤企的共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的单位在执行减人提效政策上搞变通,在册减少的人数转移到了外委队伍,失去了减人提效政策的意义。在人员总量难以减少的情况下,如何在提高劳动效率、提高职工收入目标的同时,避免搞变通的现象发生,我们需要借鉴海垦改革运用的中国式妥协哲学理念,实施“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政策。工资总量核定后,通过“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可以实现一举四得:一是工资总额与生产效率挂钩,引导组织者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二是调动了各单位、各部门严把人员准入关口,主动减人的主动性;三是减人不减资提高了在岗人员工资收入,调动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化解了减人提效过程中的激烈矛盾和阻力,提高了基层对政策的认同度。再以企业去行政化为例,《改革方法论》指出:“在中国目前复杂的大环境下,不适宜通过简单、粗放的方式,去剥夺一个群体的利益,并将此输送给另一个群体。我们推进改革,必然触动部分人员的利益,他们绝不会是‘痛并快乐着’,但避免撕心裂肺的痛需要大智慧。”受“官本位”观念束缚,国有企业的行政化色彩浓厚,如何去行政化,要充满人情味。去行政化过程中,我们不能剥夺干部既得利益,要承认干部既得职级,但在干部调整时可以淡化级别,讲岗位不讲级别,这不但能够避免干部职级对干部正常流动的约束和制约,同时在什么岗位担什么责任,理顺了管理机制,避免了执行“肠梗阻”,确保了管理顺畅、有效。尤其是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非煤产业,要打破行政级别待遇,运用市场化选聘的手段,给予高薪酬、高待遇。
关键词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政府型经济
海垦领导对中国政治经济格局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有个形象的说法:“我们国家是一个政治经济体。政治有时就是经济,政治后面跟着的就是经济,如果我们不重视政治,就抓不住经济。”《改革方法论》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客观上讲,这场深刻改变垦区面貌的改革,不是海垦关起门来能够实现的。特别是触及一些深层次利益的改革措施,除了主政者的勇气和智慧外,还需要自上而下、多个部门的理解、合作和支持。但要协调好这些政策与关系,就必须走出封闭,主动对接,为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际上,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正是依靠主动打破封锁,与各国交好,增进交流互访,经济上寻求外国投资,国际舆论上呈现对外开放形象,才打开了改革与发展的良好局面。”
去年二季度以来,煤炭企业经营形势严峻,资金链极度脆弱,省委、省政府搭台,精准施策,组织了北京路演和百名行长、经理进煤企活动,拨开了笼罩在煤炭企业头上的云雾,逐渐恢复了投资人对煤炭的信心,有效缓解了煤炭企业的资金问题。2012年以来,煤炭价格一路下滑,跌破了行业成本,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国家强化宏观政策调控,实施煤价平抑的响应机制,煤炭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实现了价格恢复性上涨。山西电解铝行业不及新疆、内蒙古等西部省份,电价贵是重要因素,我们抢抓山西电力体制改革东风,完成了3号机组自备,积极争取电力直供政策,电解铝分公司全年节省电力成本近亿元,电力全部实现直供后,铝业有望实现整体扭亏。事实告诉我们,必须学习政策、研究政策、争取政策,把握时机与政策尺度,将政策转化为改革资源。
(作者为阳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