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是指一块场地上进行垂直于水平面方向的布置和处理,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就是园林中各种景点,各种设施及地貌等在高程上如何创造高低变化和协调统一的设计。

图1-1

一、竖向设计的内容

(1)地形设计:地形骨架的“塑造”,山水布局,峰、峦、坡、谷、河、湖、泉、瀑等地貌小品的设置,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坡度的控制和高程关系等都要通过地形设计来解决。

(2)园路、广场、桥涵和其他铺装场地的设计:图纸上应以设计等高线表示出道路、广场的纵横坡和坡向,道桥连接处及桥面标高。在小比例图纸中则用变坡点标高来表示园路的坡度和坡向。

(3)建筑和其他园林小品:建筑和其他园林小品,应标出其地坪标高及其与周围环境的高程关系,大比例图纸建筑应标注各角点标高。

(4)植物种植在高程上的要求:园林绿地上可能会有些有保留价值的古树、老树。其周围的地面依设计如需要增高或降低,在规划时则应在图纸上标注出其范围、地面标高和适当的工程措施。同时由于不同的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在设计时要考虑设计不同的地形,为多种植物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5)排水设计:在地形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地面水的排除。排水坡度要根据土壤性质和汇水区的大小、植被情况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无铺装地面的最小排水坡度为1%,铺装地面为5‰。

图1-2 园林水体的处理

(6)管道综合:园内各种管道(供水、排水、供暖等)在出现交叉的时候要统筹安排,合理处理交叉时的高程关系以及它们和地面上的构筑物或园内乔灌木的关系。

二、园林用地地形设计的原则、方法和要求

1.各类园林用地地形设计的原则

(1)满足使用功能,发挥造景功能。

(2)在利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造。

(3)就地就近,维持土方量的平衡。

2.各类园林用地地形设计的方法和要求

(1)平地:平地一般指坡度在3%以下的园林绿地。平地上易于布置其他的园林要素,因此在园林绿地中要占有一定的比例。平地可以分为用于种植的平地和用于铺装的平地。

(2)坡地:坡地是指倾斜的地面。坡地使园林空间具有方向性和倾斜性。它打破了平地地形的单调感,使地形具有明显的起伏变化,增加了地形的生动性。根据地面坡度的不同,坡地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地形:

①缓坡地:坡度为3%~10%,一般布置道路和建筑均不受影响。缓坡地还可以作为活动场地、游息草坪、疏林草地等的用地。缓坡地上还可以开辟面积不太大的园林水体,如要开辟面积较大的水体,可采用不同水面高程的几块水体聚合在一起的方法。

②中坡地:坡度为10%~25%,在这种坡地上布置道路,一般要做成梯道。修建建筑时也要先进行一些地形改造,并且不宜布置占地面积较大的建筑群,建筑一般应顺着等高线布置。

除溪流以外,中坡地上不宜开辟湖、池等较宽的水体。植物景观设计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不受太大的影响。

③陡坡地:坡度在25%以上的坡地。陡坡地一般只能用作小面积的活动场地或水体造景用地。一般不做建筑群设计,可以考虑占地面积不大的亭、廊、轩等风景建筑。种植植物时可以考虑将坡面改造成类似于梯田的平整台地,并注意选择耐旱、抗性强的树种。

(3)山地:山地是地貌设计的核心,园林山地多为土山。土山设计一般包括主景山、背景山、障景山、配景山。山地设计的要点可以概括为40个字:未山先麓,陡缓相间;歪走斜伸,逶迤连绵;主次分明,互相呼应;左急右缓,勒放自如;丘壑相伴,虚实相生。

(4)丘陵:丘陵的坡度一般在10%~25%,高度多在1~3m变化,在人的视平线高度上下浮动。丘陵在地形设计中可视作土山的余脉、主山的配景、平地的外缘。

(5)水体:水体设计应选择低或靠近水源的地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自然式设计中,应呈山环水抱之势,动静结合,并配合园桥、汀步、堤、岛等工程使水体有聚散、开合、曲直、断续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