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园林排水工程

一、园林排水的特点

(1)主要排除雨水和少量的生活用水。

(2)园林中地形起伏多变,有利于地面水的排除。

(3)园林中大多有水体,雨水可就近排入水体。

(4)园林可采用多种方式排水,不同地段可根据其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排水方式。

(5)排水设施应尽量结合造景。

(6)排水的同时还要考虑土壤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以利植物生长,干旱地区尤应注意保水。

二、园林排水的形式

(1)地面排水:地面排水是公园排除雨水的主要方法。是利用地面坡度使雨水汇集,再通过沟、谷、涧等有组织地排除地面水的方法。在采用地面排水的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地面的高低起伏情况,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避免积水对地表造成过度的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为防止冲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竖向设计:在竖向设计时,应该根据地面坡度将谷、涧、沟等顺其自然适当加以组织,划分排水区域,使雨水能沿着地形就近排入水体或附近的雨水管。但是降水如果在地面流动时的流速过大,会对地表冲蚀,因此设计时要控制坡度,使之不至过陡,同一坡度(即使坡度不太大)的坡面不宜延续过长,应该有起有伏,使地表径流不致一冲到底,形成大流速的径流。应利用盘山道、谷线等拦截和组织排水,减少水土流失。

园林中防止冲刷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①谷方:地表径流在谷线或者低洼处汇集,形成大流速径流,可以在汇水线地带散置一些山石,减缓水流的冲力,保护地表。这些山石称为“谷方”。作为谷方的山石体量要大些,并应深埋浅露,才能起到作用,(图2-12)。

图2-12 谷方

②挡水石和护土筋:利用山道边沟排水时,在坡度变化较大的地方,表层土层容易被冲蚀,甚至会损坏路基,在台阶两侧或陡坡处置石挡水,这种置石叫做“挡水石”。在沿山路两侧坡度较大或边沟沟底纵坡较陡的地段,将砖或其他块材像鱼骨一样沿水流方向成行的埋置于土中(与道路中线成一定角度),这种设施叫“护土筋”。挡水石和护土筋可以阻止径流过大对土壤的冲蚀,保护路面和地基,(图2-13、图2-14)。

图2-13 挡水石

图2-14 护土筋

③出水口:利用地面或明渠排水时,为了保护岸坡并结合造景,出水口应做适当处理,常见的工程措施是“水簸箕”,它是一种敞口的排水槽。如排水槽上下口高差较大,可以作一些处理,(图2-15)。

图2-15 出水口

雨水排水口应结合造景,用山石布置成峡谷、溪涧,落差大的地段还可以处理成跌水或小瀑布,丰富园林的地貌景观。

2)利用地被植物:种植植物是园林中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植物的根系深入地表可以稳固表层土壤不被地表径流冲走,另一方面,植物本身也阻挡了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吸收了部分雨水并减缓了径流的流速。

(2)明沟排水:依靠在地面上和岩面上开设的各种断面形式的明沟进行排水的方法。沟内可以生长植物,也可以根据需要砌筑砖、石。明沟排水如能利用的好,可以创造带有动水因素的水景景观。

(3)管道排水:园林中的某些局部当不方便使用明沟排水时,可以敷设专用管道排水。管道排水封闭性好,尤其适用于有污染物的废水的排除,但造价较高。

(4)盲沟排水:盲沟又称暗沟,是一种地下排水渠道,用以排除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沟底纵坡坡度不得小于0.5%,要是有可能,纵坡坡度应尽可能取得大些,以利地下水的排除。

三、园林排水管道系统的组成

园林排水管道系统通常由雨水口、连接管、检查井、干管和出水口5部分组成。

(1)雨水口:雨水口是雨水管渠上收集雨水的构筑物。常设在道路边沟、汇水点和截水点上,间距一般为25~60m。当雨水口处于园路与铺装场地中,应使井蓖的花纹、色彩与周围景物相协调;当处于绿地中时,可作草坪井盖,也可用花点缀。

图2-16 雨水口结构图

图2-17 道路边沿的雨水口

图2-18 雨水口的平立面状态

(2)连接管:连接管是雨水口与检查井之间的连接管段,长度一般不超过25m,坡度不小于1%;

(3)检查井:设置检查井的目的是管段连接和管道清通,通常设在管渠转弯、交汇、管渠尺寸和坡度改变处。常用井口600~700mm。园林中有时地形较陡,为了保证管道有足够的覆土深度,管道有时需跌落若干高度,在这种跌落处设置的检查井便是跌水井。跌水井是设有消能设施的检查井。当管道直径等于或小于400mm时,一般采用竖管式,当管道直径大于400mm时,一般采用溢流堰式。如果上下游管底标高落差小于1m时,一般只将检查井底部做成斜坡,而不做专门的跌水措施。

图2-19 普通检查井构造图

图2-20 跌水井构造图

(图片摘自徐辉主编《园林工程设计》)

(4)出水口:出水口是排水管渠排入水体的构筑物,其形式和位置与水位和水流方向有关,出水口的管道标高要在常水位以上,以免倒灌、泥沙淤积。出水口与水体岸边连接处应采取防冲刷、加固措施。一般用浆砌块石作护墙和铺底,如果水流速度过快,要做防护措施。

四、雨水管渠设计

1.设计原则

(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2)结合道路规划布局。

(3)结合竖向设计进行排水。

(4)雨水管渠在自然或者面积较大的公园绿地中多采用自然明沟形式,在城市广场、小游园等可用加盖明沟或管道排水。

(5)雨水口布置。不要设于游人不便的地方。一般25~60m范围内设一个雨水口。

2.设计的一般要求

(1)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要根据雨水井连接管的坡度、冰冻深度、外部荷载来决定。一般为0.5~0.7m。

(2)最小坡度:雨水管是无压自流管,必须有一定的坡度,雨水才能流动,且管径愈小,则坡度愈大。如管径200mm时最小纵坡坡度为0.4%,400mm时则为0.2%。此外,不同的材料对纵坡坡度要求也有影响,如土质明沟的最小纵坡坡度为0.2%,砌筑梯形明渠则为0.02%。

(3)最小容许流速:水流速度过小易发生水中杂质沉淀,所以各种管道在自流条件下的流速不得小于0.75m/s,各种明渠不小于0.4m/s。

(4)最大设计流速:流速过大,会对管壁造成冲蚀破坏,降低管道使用寿命。金属管的最大设计流速为10m/s,非金属管为5.0m/s。

(5)最小管径及沟槽尺寸:雨水管径最小为150mm,但绿地中则为300mm。梯形明渠的渠底宽最小为30mm,梯形明渠边坡用砖、石或混凝土为1∶0.75~1∶1,土质明沟则视土壤性质而定。

3.雨水管渠的计算

在排水管网中,雨水(或污水)是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管渠自行流走的,又叫重力流。所以园林排水系统的布置和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要保证有足够的过水断面,就是确定排水管的管径大小;第二要保证有合理的水力坡降,就是确定排水管的坡度坡降。

五、排水管管径的确定——计算设计流量

设计流量公式:

1.径流系数Φ

是指入管渠中的雨水量和落到地面上的雨水量的比值:

Φ=径流量÷降雨量

由于雨水降落到地面后,部分被土壤或其他地面物吸收,不可能全部流入管渠中,所以这一比值的大小取决于地表或地面物的性质。覆盖类型较多的汇水区应采用平均径流系数来计算雨水径流量,平均径流系数可采用加权平均法求得:

平均径流量:Φ平均=(Φ1F1+Φ2F2+…ΦnFn)÷∑F

式中:Φ1Φ2.Φ3——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

F1F2.F3——汇水区内各类地面所占面积(hm2);

F——汇水区总面积(hm2)。

2.管段设计降雨强度

降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用q表示,单位是:L/(s*hm2)。在进行雨水管渠设计时,我们要知道的是单位时间流入设计管段的雨水量,而不是某一场雨的总降雨量。所以在排水工程中,雨水量是以单位时间的降雨量为单位的。计算降雨量的方法比较复杂,我国常用的降雨强度公式为:

q=167Ai(1+clgP)/(t+bn

式中:q——降雨强度;

p——重现期;

t——降雨历时;

Ai, c, b, n——地方参数。

降雨强度公式中除地方参数外还有两个计算因子,即设计重现期P(有的公式用T),单位为年(a),和设计降雨历时t,单位为min。

(1)设计重现期PT):是指某一强度的降雨出现的频率,或说每隔若干年出现一次。一般来说强度越大的降雨出现的频率越小。园林中可在1~3年之间选择。怕水淹或重要的活动区域P值可选的大些。

(2)设计降雨历时t:是指连续降雨的时段。可以是整个降雨经历的时间,也可以指降雨过程中的某个连续时段。

t1常取5~15min,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较多,雨水口较密时取5~8min,反之取10~15min。

t2=∑(L÷60v)(min)

式中:L——各管段长度(m);

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速度(m/s)。

表2-3 我国部分城市降雨强度公式

3.汇水区面积F

汇水区是根据地形和地物划分的,通常沿山脊线(分水岭)、沟谷(汇水线)或道路等进行划分,汇水区面积以公顷(hm2)为单位。

4.计算

如图2-21所示某公园局部需设置暗管排除雨水,雨水可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已知该市的降雨强度公式为:

设计重现期P=1;地面集水时间ti=10min; Φ平均=0.22。

试进行该公园的排水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

图2-21

园林排水主要排除雨水和少量的生活污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排走,根据本实例的实际情况和排水要求,采用地面和暗管相结合的排水方式。

第一步:划分汇水区,测量出汇水区面积。

表2-4 汇水区及面积

第二步:确定主管道和检查井位置,作出管道布置图,量出检查井之间管道的长度。(见图2-22)

图2-22 汇水区划分及排水管道布置

第三步:求单位面积径流量q

已知该市的降雨强度公式为:

设计重现期P=1;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 Φ平均=0.22。因为本例为暗管排水,所以m值取2,代入公式中得q=1050(1+0.7lg1)/(10+2×t2+5)0.60=1050/(15+2t20.60

第四步:求a-b管段设计流量Q1根据设计流量公式Q=Φ×q×FQ1=0.22×1050/(15+2t2)0.60×2.28因为a-b为第一段管段,雨水在上一段管渠内流行的时间t2=0

所以Q1=103.7(L/shm2)查表得d=350(mm);i=6‰v=1.17(m/s)管底坡降ha-b=i×La-b=0.44(m)水在管段中流动的时间t2=La-b/(1.17×60)=1.05min

第五步:求b-c管段设计流量Q2,则Q2=0.22×1050/(15+2×t20.60×(2.28+1.33)t2为雨水在a-b管段中流动的时间t2=1.05得Q2=191.2(L/sh m2)查表得d=400mm; i=6‰v=1.28m/s管底坡降hb-c=i×Lb-c=0.28m水在管段中流动的时间t2=Lb-c/(1. 28×60)=0.60(min)用同样的方法求出其他管段管径等数值。填写雨水干管水力计算表。

将求出的数值填入雨水干管水力计算表(见表2-5)。

表2-5 雨水干管水力计算表

第六步:绘制雨水干管平面图。

根据求得的数值及测绘的资料绘制雨水干管平面图,图上应标出各检查井的井口标高,各管段的管底标高,管段的长度、管径、水力坡降及流速等。

第七步:绘制雨水干管纵剖面图。

图2-23 雨水干管平面图

图2-24 雨水干管纵剖面图

复习思考题

1.园林给水的特点是什么?

2.园林给水管网的基本布置形式有哪两种?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3.园林给水管网的布置要点是什么?

4.在实际计算时,一般怎样计算局部水头损失?

5.排水系统的布置和计算两个关键是什么?

6.为使地表径流不致一冲到底,形成大流速的径流。同一坡度的坡面不宜(),应该有起有伏。

7.园林中防止地表冲刷主要有几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