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与资源共享(下册)
- 万群华 胡银仿
- 15字
- 2020-06-25 22:20:23
第一部分 图书馆服务均等理论研究
北京“一卡通”服务探索与实践
(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东城区图书馆、海淀区图书馆,100030)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城市图书馆采用通借通还服务方式”的战略。北京“一卡通”建设的实践证明,通借通还的服务方式促使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为公共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活力,是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一卡通”的产生
2002年北京市政府提出“在区县级图书馆全部建成电子阅览室,实现网络服务;建设近郊区公共图书馆信息网络,实现联合检索、网上阅读、馆际互借、资源共享,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要求,并将公共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建设列入2002年市政府为市民拟办的60件实事之一。由此,拉开了北京市信息网络服务体系的序幕,即北京“一卡通”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所谓“一卡通”,即在一定地域内的公共图书馆建立起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和通借通还的一项现代化服务方式。“一卡通”服务的实施极大地推进了北京市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方便了读者。读者只要在任何一个成员馆办理一张联合读者卡,就拥有所有成员馆的服务承诺,可以对所有成员馆的书目信息、馆藏信息、流通信息、读者借阅信息,以及全市共享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检索阅读,通借通还、馆际互借。
“一卡通”的实施,促使了公共图书馆从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的转变;改变了单馆服务、馆内服务、封闭服务、资源自享和服务管理及业务建设不统一状况;开创了“分开合作、资源共享、联合服务、整体发展”的新局面;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实现了一卡在手,全市借阅的服务格局;公民公平享有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本权利得到了切实保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再是空谈与奢望。公共图书馆的整体效能得到极大发挥。
“一卡通”一经推出,便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和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截至2007年底,“一卡通”服务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加入网络服务的成员馆已经覆盖全市10个区及街道(乡镇)124家图书馆,全市持“卡”读者达23万人,平均每月借阅达11万人次、45万册次。“一卡通”服务的实施,产生了全国“一卡通”参与馆最多、通借通还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全、运行最平稳的规模效益。2004年“一卡通”服务被推荐为文化部创新项目。北京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一卡通”带来的变化
1.服务方式转变
公共图书馆各自为政的封闭服务造成了文献信息资源的浪费,是实现共享资源的障碍。由于各个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内容、标准等各不相同,各个图书馆所藏文献也各不一样,读者要查找所需文献,只能长途跋涉、大费周折地办理众多图书馆的借阅卡,否则就只能利用附近图书馆的有限资源。“一卡通”服务实施后,它给读者查找文献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读者可以足不出户,便可检索到全市所有成员馆的书目文献、网上资源、办理网上续借手续等;读者可以足不出区,就可以在区域内通借通还图书。“一卡通”服务的实施使读者感到了切实的实惠与便利。
“一卡通”服务是对现代化信息网络的充分利用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使服务方式得到了历史性的飞跃。随着“一卡通”服务的深入开展,“一卡通”服务的优势将日益被人们所认知,将逐步被广大读者所利用。
2.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是图书馆理论者永恒话题,是图书馆实践者永久追求。应当看到,传统图书馆各自为政的局面无可避免地造成文献资源的重复购置,文献资源不能互通交流,造成文献资源的极大浪费。长期以来,图书馆资源共享停留在联合编目的原始阶段,“一卡通”的实现、互联网在图书馆的应用,使资源共享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一卡通”对成员馆书目数据、读者数据的要求是统一存储,以便读者查询,实现了书目数据资源的共享。读者时实登陆“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就可以检索到全市所有成员馆的藏书书目和所需图书的借阅状态。另外,“一卡通”实施以来,首都图书馆统一购置的5000种电子期刊,50万册电子图书数字资源,供所有成员馆的读者免费共享。这为街道(乡镇)图书馆实现了小馆舍、小馆藏、大资源、大服务的夙愿,解决了长期制约街道(乡镇)图书馆发展的文献资源匮乏的问题。
3.街道(乡镇)图书馆建设增添活力
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和“一卡通”服务,使读者在街道(乡镇)图书馆就可以享有市、区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扩大了服务范围,但为街道(乡镇)图书馆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2001年7月,北京市东城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五家街道图书馆,当时并未引起大的反响。但在“一卡通”强力推动下,北京市街道(乡镇)图书馆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四个城区的全部街道、近郊区的大部分街道(乡镇)先后建起了图书馆,从而使北京市街道(乡镇)图书馆(室)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街道(乡镇)图书馆总数达到497个,面积达25万m2,馆藏1165万册,阅览座位1.2万个,参加“一卡通”的街道(乡镇)馆达到了113个。
“一卡通”促进了街道(乡镇)图书馆的标准化建设。东城区在街道图书馆的建设上曾提出“五个一”的建设标准,即:建筑面积100m2以上,藏书1万册以上,年购书费一万元以上,设有一名专兼职图书管理员,要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西城区政府于2002年11月下发了《关于加强街道图书馆建设实施意见》,对全区街道图书馆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运行机制、规划建设、服务标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家成立了全市社区图书配送中心。2002年北京市颁发了《北京市图书馆条例》,条例规定了街道(乡镇)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应达到100m2以上,阅览座位应达到30席以上,年入藏信息资料不得少于1000册(件),至此,北京市街道(乡镇)图书馆建设有了法律依据。
“一卡通”促进了街道(乡镇)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实施“一卡通”之前,北京市街道(乡镇)图书馆几乎全部是手工分编图书,手工借阅图书,目前113家联网街道(乡镇)图书馆全部使用了北京市自主研发的“智慧2000”图书管理系统,北京市街道(乡镇)图书馆一跃迈上了现代化图书馆的行列。
在“一卡通”的推动下,北京市各区政府对街道(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引起了高度重视,如东城区政府决定,每年为街道图书馆固定拨购书款10万元、西城区每年拨款40万元、崇文区拨款21万元、朝阳区每年甚至拨款上百万元,街道图书馆在得到资金的保证下,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基础业务建设全面提升
服务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全面扩展与提升。为适应“一卡通”的需要,原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建设必须加以改变。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则是基础业务建设的根本发展方向。图书需要更加严格地按中图法分类、著录;办证办法、工本费、押金、借阅数量、借阅期限、续借期限、滞纳金的标准都需要统一;网络管理、系统维护、业务条码使用、读者卡参数设置、馆际互借以及图书分拣、物流配送、财务结算等都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为此首都图书馆先后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10多项,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馆员培训。一卡通全面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建设得到本质上的全面提升。
在“一卡通”的推动下,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活动领域向馆外扩展,与其他图书馆协作成为信息服务网络的一员,联合编目、联合检索、联合咨询、馆际互借、通借通还、网上阅读,每个图书馆在进行本馆业务建设时,都把自己的业务活动与整个网络体系的整体服务联系起来,使公共图书馆的业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5.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北京“一卡通”的实施推进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北京市开创了一条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以区(县)馆为依托,以街道(乡镇)馆为基石的“中心馆—分馆制”模式,特别是发挥区级图书馆的分中心作用,成为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
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内,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图书馆,不应是分散的独立进行服务的点,而应当是一个服务整体,每个图书馆都应是整个服务体系中的一员。正是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和“一卡通”服务把市级、区级、街道(乡镇)图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拉近了馆与馆,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图书馆的协调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中心、分中心图书馆的凝聚力增强,其作用得以真正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整体效能得到发挥。
在“一卡通”的推动下,北京市西城区、东城区率先在本区成立了图书配送中心,辖区街道馆的图书统一由区馆采购、编目、配送,由此克服了街道馆人员少、业务能力低的缺欠,区馆名副其实地成为本区的采购中心、编目中心、数据中心。除此之外区馆还担负起系统维护、人员培训以及网上信息服务指导、业务工作推动、街道社区图书馆规划建设等工作,区图书馆不再停留在分类排架的初始化辅导工作上,区图书馆的分中心作用日显突出和重要。
北京市在“一卡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体系、通借通还借阅体系、图书统采统编配送体系以及网上检索、阅览、咨询服务体系无疑是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现。这种统一规划、统一运作、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合作协调共同进步的发展模式不失为一种创新。
三、全面实行“一卡通”服务时机已到
从2004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情况分析,省级、副省级一级图书馆比例达到48%和53%,地级一级馆比例达到33%。按照评估标准,这些馆的馆舍面积、经费保障、业务建设、服务能力、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特别是现代化技术装备、数据库建设、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完全有条件建设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实施“一卡通”服务,有些二级馆也具有这个条件。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已经进行了“一卡通”的探索,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已经具备条件的城市,特别是达到一级馆的城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以及县区公共图书馆,应当不失时机地把建设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实施“一卡通”服务提到日程上来,把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北京“一卡通”建设的基本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主导
北京“一卡通”建设自始至终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一卡通”建设不但被列入2002年市政府为市民办的60件实事,还得到市财政的资金保障,从软件的开发到市、区馆硬件的配置,以及网线的铺设都得到了市财政的资金支持,就连每个街道(乡镇)联网馆都得到2万元的资金补助。市文化局统一规划,具体领导,保证了“一卡通”建设的顺利进行,市领导经常听取汇报,促进了“一卡通”工作的开展。应当说政府主导是北京“一卡通”建设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
2.思想先行
公共图书馆发展史上的每次变革无不需要思想先行、理念转变,当今的图书馆正处在知识经济、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图书馆必须树立现代化开放式图书馆的理念。所谓现代图书馆就是要树立起网络信息化服务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开放式图书馆就是要走馆际合作、联合协作、资源共建共享、整体发展的道路。应当说思想理念的转变与确立是北京“一卡通”建设的先导和基础。“一卡通”是图书馆发展史上的一次变革,也是图书馆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图书馆工作者在此项工作中一定会大有作为。
3.通力合作
“一卡通”不是单纯的图书馆所能为,更不是一家图书馆所能做到的,它需要各方的团结一致,通力合作才能实现。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北京市文化局领导了“一卡通”建设的全面工作,市文化局冯守仁局长亲临一线具体指挥,使北京“一卡通”工作稳步推进。首都图书馆作为全市中心馆承担起“一卡通”的整体规划、运作;担负起智慧2000“一卡通”系统的开发;并建立起联合编目中心、通借通还中心、预约中心和配送中心。“一卡通”工作得到了各区(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以东城为例,东城区政府为“一卡通”拨补助款30万元,全面更新了该馆的硬件设施。“一卡通”工作得到了各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许多街道在“一卡通”建设中扩大了图书馆的面积,增加了专兼职工作人员,改善了图书馆的环境,增添了新的设备。北京“一卡通”建设可以说是通力合作、整体发展的范例。
4.循序渐进
“一卡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卡通”的实施采取分步分批建设的办法。所谓分步,就是分三步实现通借通还。首先建设“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实现联合检索、网上阅览;第二步实现“一卡通”异地借阅;第三步实现通借通还。所谓分批,就是将区县、街乡图书馆分批纳入“一卡通”体系。首先在一个区试点,再在四个城区范围进行推广,再在全市全面推开,其规模逐渐扩大。这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规模由小到大的运作办法,切实保证了北京“一卡通”建设的顺利进行,到目前为止北京“一卡通”状态良好,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R],2006(9)
[2]余子牛.弘扬人文精神,打造图书馆之城[J].图书馆杂志,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