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乡村、社区图书馆(室)的服务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刘燕

(浙江省宁波市图书馆,315010)

近年来,宁波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打造“15分钟文化圈”,5年内共投入资金近45亿元,不仅使中心城市和县(市)、区建设了一批满足区域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设施,还使乡镇、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得以完善。截至2007年底,宁波市创建市级、县级村落文化宫1184个,社区文化宫170个。随着基层文化宫的创建,涌现出了一批高标准的社区(村落)图书室,满足了群众的求知、娱乐、休闲等文化需求。以构建“15分钟文化圈”为载体织就的这张严密的图书馆网络,使老百姓可就近读书,享受家门口的文化“美餐”。

一、图书室的建设情况

宁波市共11个县(市)、区,149个乡镇(街道),各个乡镇(街道)均建有图书室,覆盖率为100%;截至2007年底,全市3075个社区、行政村,其中1596个社区(村落)建有图书室,覆盖率占社区(村落)总数的51.90%,即全市一半以上的社区(村落)已建有图书室。从社区与行政村的对比情况来看,全市423个社区中,建有图书室的为337个,覆盖率为79.67%;全市2652个行政村中,建有图书室的为1259个,覆盖率为47.47%。可见,社区图书室建设的总体情况比行政村图书室要好。

从各个县(市)、区的情况来看,江东区、海曙区、北仑区、鄞州区的社区(村落)图书室建设情况最好,覆盖率均在80%以上;慈溪市、镇海区、江北区的图书室建设情况较好,覆盖率在60%以上;而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余姚市的社区(村落)图书室建设情况相对较差一些,覆盖率在50%以下。宁波市社区(村落)图书室建设情况见表1。

表1 宁波市社区(村落)图书室建设情况

二、图书室的服务效益

1.深受读者欢迎

集阅览、休闲、文化交流、人际沟通、信息检索于一体的社区(村落)图书室,延伸和拓展了市、区级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空间,散发着独特而强烈的文化亲和力,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被广大群众亲切地称为“身边的学校”、“阅览室小超市”。如奉化力邦社区图书室,一到晚上人气最旺的时候,几乎座无虚席,有的靠着书架看书,有的席地而坐看书,读书气氛十分浓郁。鄞州区龙观乡后隆村图书室每天阅览读者达百余人次,尤其是晚上读者最多,他们中有农技类、种植业、养殖业专业户、外来打工者、中小学生等。海曙区澄浪社区图书室,每天读者达100人以上,晚上经常座无虚席。从全市的社区(村落)图书室的总体情况来看,每月平均接待读者600余人次,白天的读者相对较少一些,以老年人为主,晚上的读者较多,到了双休日和暑期读者更为集中,每日接待量达百余人次。

2.书刊流通量情况

全市社区(村落)图书室,平均每月的书刊流通量为800册次,平时的书刊流通量较小,节假日的流通量较大,一天便有近百册次。在社区图书室,健康类、文学类书刊比较受读者欢迎,流通量比较大,行政村图书室则农业科技类书籍比较受欢迎。比如海曙区澄浪社区图书室的《家庭医生》、《故事会》、《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等报刊及儿童文学图书的流通量最大,平均每天的流通量达40册次;宁海县西部山区图书室的小水果、高山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技术等书籍比较受农民朋友欢迎,东部沿海农村图书室则海水养殖、大棚西瓜栽培技术等书籍的流通量最大,借阅册次最高,平均每天达30册次。

3.特色服务情况

(1)开设个性化书架、专题图书室。江东区戎家社区“书香园”图书室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开设了“瞭台”、“小贝壳”、“红泥巴”、“夕阳乐”、“计生角”等个性化书架。常在这里读书的居民表示,图书室是社区居民、学生的温馨书香乐园!宁波市政府办公厅与江东区划船社区共建社区图书室,向划船社区捐赠了图书1000余册。江东区划船社区图书室专门设立了“市领导赠阅专栏”,方便社区居民挑选阅读。海曙区澄浪社区图书室开设居民著作专架,把社区“地方文献”展示出来。鄞州区龙观乡后隆村图书室在开设普通图书室的同时,还针对读者需求开设了电子阅览室,并专门辟设“优生优育”专题图书室,图书室的墙面粉刷成粉红色,人性化的布局,温馨宜人的环境,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阅读书刊,农闲时候经常可以看到村民们安静地坐在图书室里阅读书籍的场面。

(2)社区开出“图书银行”。江东区东柳街道华光城社区开展“我到社区存本书”活动,发动居民到社区图书室存放图书,对向社区图书室存放过书的居民发放借书卡,凭卡可免费借书。居民们风趣地说,这是我们的“图书银行”。图书室配有两位专职工作人员管理,每天上午8:30至晚上20:30开放,全年无休。图书室配置了4台液晶电脑,专门为社区居民提供上网阅览图书服务,并建立了网上图书阅览室,图书室还和宁波市图书馆联网,社区居民只要轻轻松松地坐在家里,通过上网查找并办妥借阅手续,就可方便地在社区的“图书银行”拿到自己所要的书籍。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鄞州区石矸塘西村图书室每周一上午都会举行讲座、座谈会,读者齐聚一堂座谈安全、健康、国际时事等内容,一批老年读者每到周一上午便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图书室,或听取主讲人高谈阔论,或围绕主题畅所欲言,气氛十分热烈。江东区幸福苑社区“怡然斋”阅览室成立了读书俱乐部,拥有会员244位,读书小组成员定期开展“介绍一本好书”等活动,深受读者欢迎。海曙区平桥社区图书室专门开辟了书画角、英语角、读书对话角,还成立了青少年天天读书俱乐部,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奉化江口街道竺家村不定期组织开展远程电化教育,组织村民收看有关形势、农用科技知识、卫生知识等讲座,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社区(村落)图书室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的这些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提升了图书室的人气,形成了很好的读书氛围。

三、图书室可持续性发展对策

1.保证持续的资金投入

政府的支持对社区(村落)图书室的建设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政府一方,各级政府要充分意识到图书室的重要性,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证运转资金。而作为图书室一方,则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和信息资源,以服务为中心,以服务促发展,积极营造声势,争取政府的支持,赢得领导的重视,获得经费保障,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使更多的基层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图书室带来的便捷。

社区(村落)图书室的发展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来加以扶助,依托社会各界的力量和辖区居民参与,因地制宜,实行多元办馆。如采取“官办民助”、“民办官助”、自办、企业冠名等形式,以及号召辖内居民为图书室的建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书捐书,这些都是巩固和发展社区(村落)图书室的重要途径。例如象山县西周镇发动居民开展“人人献一册,家家捐一卷”活动,人人为行政村图书室建设献一份力。

2.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图书室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图书室事业的发展水平,因此要大力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首先要定期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图书室工作人员素质,如举办短期业务培训和技术培训,使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有关图书馆工作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开阔视野,并注重收集读者需求和改进意见,随时交流反馈最新图书信息,以便采购图书时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地区采购合适的图书资料。其次是要加强规范管理,对先进图书室、优秀图书管理员进行表彰通报,并制定一个比较长远的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建立一支适应社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队伍。

3.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

除了提供传统服务,图书室需加强外延型服务,提供包括跟踪服务、热线服务、深层次信息咨询服务、文献参考服务、读者活动等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比如定期举办科技讲座,向农民朋友介绍一些实用的技术知识,并根据季节变化、地方特点,邀请专家到基层作报告,实际指导解决一些病虫害、种植等方面的问题;还可为农民朋友编印致富信息、聘请农业专家传授致富科技等等。此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为社区(村落)图书室服务内容和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生动、快捷的传播方式为农民开阔视野、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

4.未来拓展计划

一是加大流动图书馆服务力量。到2007年底为止,宁波市共开通流动图书馆310家,占图书室总数的19%。宁波市还将继续建立健全以社区(村落)为重点的流动图书馆服务网络,计划到2010年在全市1/3的社区(村落)图书室建立图书流通站,加强公共图书馆与社区(村落)图书室的交流,提高图书流动的针对性、有效性,促进社区(村落)图书室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是依托农村示范店开设阅读角。即吸取慈溪的成功做法,在继续建设图书室的同时,在全市暂时无条件建立图书室的农村,尝试一种全新的模式——依托农村示范店开设阅读角,以作为图书室的补充形式。这样既可解决人员管理、场地等问题,还可让书刊最大限度地被农民朋友所利用。可以说,依托农村示范店开设阅读角的这种全新的模式具有三大优点:生命力很强、利用率很高、投入却很低,既省事、省心又省钱。

三是公共图书馆有选择性地建分馆。即以市馆、县馆为中心馆,社区(村落)图书室为分馆,实行经费统一使用、文献统一采购、统一分编加工、统一配送、工作人员统一管理与培训借阅制度统一制定与规范,读者可本着方便原则在该区域内的任何一家图书馆(室)通借通还文献。目前全区已建成21家网点,占全区村、社区总数的1/4,计划以每年5个网点的速度递增。宁波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推出的“一卡通”也将在全市12家公共图书馆实行通借通还的基础上逐步向乡镇(街道)、社区(村落)图书室推进,并将全市的社区(村落)图书室纳入统一指导、管理、扶植的范畴。

参考文献

[1]魏萍,陈绍友.社区图书室援建全面覆盖.http://news.sina.com.cn/o/.2005(10)

[2]刘燕,谭龙敏.宁波农村流动图书馆建设情况调研[J].图书馆学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