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特定阶段,资源配置的方式与效率是一个关键问题。通常人们解决资源稀缺性问题主要是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实现的,即“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公共政策对资源进行分配,其结果表现为资源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分配给谁,这将最终决定政府公共政策的走向,决定利益分配格局,决定谁是公共政策的获益者、谁是公共政策的受损者。这正是利益相关者尤其关注公共政策内容的原因所在。在“大科技”时代,作为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政策是一种政策资源,其配置的优化与否对科技自身影响深远。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仍旧存在进一步探索的理论空间:首先,以往研究大都围绕科技资源配置或科技政策这个主题,但少有研究者直接将科技政策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解读和研究,对科技政策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研究不足;其次,以往研究对“中国转型期”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科技政策资源配置问题关注度也不够。

本研究遵循了历史与逻辑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思路,从基本理论入手,梳理了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特点、构成要素。以辽宁省为例,剖析了我国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实际过程,分析了我国转型期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各种主客观制约性因素,初步建构了我国科技政策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框架,探讨了我国科技政策资源高效配置的基本策略。

本研究的成稿过程要感谢我的学生们,他们是王彦昀、葛瑞、张慧芳、张鹏举、姜冬、姚宏勃、林晗及张焕涛,研究成果同样凝聚了他们的智慧和付出;同时,也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施猛及其他人员的帮助与支持。此外,本研究也汲取了既往诸多学者的学术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本研究做了很好的铺垫与启发。本研究的最终出版也受益于“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阳光人才培养计划”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