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秩序重构:未来30年世界与中国大变局
- 吴家喜
- 1342字
- 2021-03-27 11:32:17
危机中的反思:凯恩斯还是熊彼特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一个复杂曲折、动荡多变的发展阶段。金融危机已持续了近10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这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世界不少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全球经济发展方式,重新探寻实现经济复苏与繁荣的道路。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开出了各种药方,其中凯恩斯主义和熊彼特主义就是典型代表。
凯恩斯主义认为危机中最大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解决危机首先要靠政府扩大需求,即政府通过调低长期利率、扩大投资,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消除萧条。20世纪,凯恩斯主义引领西方国家走出大萧条,也使得凯恩斯主义开始大行其道,尤其是每当危机来临,它总是成为政府驾轻就熟的政策工具。金融危机初期,凯恩斯主义又成为许多政府信奉的法宝。但令人失望的是,在危机发生后的这几年里,人们发现凯恩斯主义不仅没有能够帮助世界经济走向繁荣,反而引发接连不断的主权债务危机等新问题。
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熊彼特从创新的视角解释了经济波动和商业周期的发生。他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具有繁荣和萧条的周期性特征,而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其中起着至高无上的作用。每一次周期过去后,人类都将创造出更为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生产组织以及更为完善的产品,从而导致更高的生活水准。伴随着经济波动,一些昔日主导性产业逐步衰退,而另一些新兴产业在创新的推动下茁壮成长,成为支撑经济复苏和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力量。自1788年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起,这样的规律就反复显现。熊彼特认为,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都不是企业利润和长期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创新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真正的源动力。如果没有创新,不仅有效需求不足,有效供给也会不足,结果就可能出现滞胀,所以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创新。创新活跃会带来经济繁荣,而创新低迷则往往成为经济危机的重要诱因。
《创新经济学》一书的作者罗伯特·阿特金森博士认为,积累更多的储蓄或资本对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那么关键,创新才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近年来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不应只归咎于房产泡沫所造成的偶发性金融危机,更主要是由于美国在全球创新优势竞赛中的落后。目前,全球竞争已经进入了“后华盛顿共识时代”,也就是所谓的“创新优势驱动时代”。如果一个国家要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建立包括税收、贸易、人才、技术等在内的一系列支持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政策组合。
从目前来看,金融危机后最大的反思是,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才是摆脱危机、壮大实体经济的根本出路。面对这样的金融危机,短期内依靠凯恩斯主义或许能暂时缓解危机,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但从长期来看,世界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归根到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所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面对危机的冲击,既不能抛弃和摧毁市场力量,也不能不要政府的干预,但最为重要的是需要加大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大力保护和激励创新精神。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表现出高度的创新紧迫感和焦虑感,创新投入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减少。无论是国家战略、政策制定,还是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都表现出鲜明的创新导向,以创新为基础的全球竞争不断加剧。在各国政府的强力推动、经济社会需求的拉动以及科技自身演进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一场新科技革命的大幕正在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