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极地英雄:山洪凶猛 冰河寒峡锁通道 官兵英勇 石壁牵绳渡急流

阿里位于西藏西北部,面积30余万平方公里,南隔喜马拉雅山与尼泊尔相邻;西与印度、克什米尔地区接壤,有1160公里的边境线;北越昆仑山通新疆;东与西藏的那曲、日喀则地区相接。著名的狮泉河、孔雀河、象泉河和马泉河分别是印度河、恒河、萨特累季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雪峰冰川、高山草甸、荒漠戈壁、河流湖泊、森林地貌和四处徜徉的各类野生动物,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自然奇景。因其地势高峻、雪山冰峰林立,使这里成为了奇寒无比的地球第三极,交通闭塞,长期与世隔绝。解放前,这里经济落后,社会进步缓慢,农牧民过着中世纪般黑暗残酷的奴隶生活。

阿里地区有漫长的边界线,但自古以来,没有驻军,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边卡,是名副其实的有边无防。因此,这里就成了诸多外国势力随意出入的通道。

极地英雄先遣连从于阗沿着通往阿里的一条古道前进。沉闷的马蹄声在冰峰雪岭间震响。一座座雪山甩在身后,一条条冰川又迎面而来。

正是——

雪海茫茫遥无岸,先遣兵马到界山。

飞渡疑是天上过,登山更比登天难。

牦牛骆驼哀声唤,无奈马夫常扬鞭。

涓涓寒脉穿云过,缩身裹雪抗霜寒。

脊破蹄穿难行走,蹄印足迹交错乱。

人马相牵走绝壁,更有山洪峡中翻。

那张字迹模糊、标志不十分准确的简单地图,还有那块看不清刻度的旧指南针,指引着李狄三所率领的先遣连前进。

开始时与庞大的运输队同行,先遣连行军速度并不快:第一天行进30公里,第二天50公里,第三天20公里。

他们在一条黄羊踩出的山道上前行,队伍稀稀落落,拉开了一公里长的距离。第四个日出前,李狄三和彭青云判断,极地英雄先遣连来到了有“昆仑第一虎口”之称的赛虎拉姆大石峡。

在出征之前,彭青云带人在这一带进行过侦察,对这一带的地形有着初步的了解。要进入苍莽昆仑的腹地,赛虎拉姆大石峡是必经之地,也是避不开的险要之途。真是涓涓寒脉穿云过,千仞浪飞寒流激。

走进这个大石峡,只见峡谷里湍急的河流奔腾而下,峭壁连天,刀刃般排列两旁。左傍崖,右靠山,天接石,石连天。

峡谷中气温正在升高,特别闷热,一阵阵热风拂面而来。天有不测风云,来到峡谷不到一个时辰,突然,远处传来隆隆巨响,犹如万马千军呼啸奔腾,又像闷雷,滚滚而来。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连长曹海林,凭他多年行军打仗的经验,知道是山洪暴发了。

李狄三当机立断,命令道:“就地躲避!”

命令还未传到部队尾部,洪水便已经到来。

只见浊浪排空,自天而降,洪水卷着沙石奔腾而来。河中的石头被冲得狂奔乱滚,波涛拍打着石壁,激起一丈多高的浪花,一个漩涡接着一个漩涡,如张开的大口,想要吞没这里的一切。

不一会儿,洪水涌过河床,直扑岸上。人马为躲避山洪,就近爬上悬崖,或登上高地,或集中在开阔的地方。洪水把部队分割成几截。

李狄三走在队伍中间,他见水势来得凶猛,立即将附近的几个班收拢,直奔崖壁上的山洞。他观察着洪水的涨势,心里盘算着该怎么办。

这时,副连长彭青云攀过绝壁,来到他身边,不等李狄三开口,就高声说道:“老李,我们已被洪水围困,无法动弹!”

李狄三毅然说道:“我们一起想办法,一定要战胜洪水,渡过河去,闯出峡谷。”

他两人并排站在一起,观察着,思考着。

“怎么办?”彭青云怀着信赖和期待,急切地问。

“先设法与各排取得联系。”李狄三见水势上涨很快,洪水横在眼前,眼看就要漫上来,淹到洞边了。他担心人员物资遭受损失,想尽快掌握部队情况。

英雄先遣连刚出师,就被这洪水拦住了去路。如不能安全过河出峡,先遣连的远征就要到此止步了。

峡谷的洪水如此凶猛而且无休无止,险象丛生,如一道天然封锁线,实实在在挡住了英雄们的脚步。

“我看,开一个连排干部会吧!”李狄三说。

“可以。”彭青云表示同意,然后又补充说,“你在这里等,我去布置。”

彭青云让通信员王万明通知后面部队的干部,自己到前面通知人开会。他们两人攀崖涉水,分头到各班排去了。

没过多久,指导员李子祥第一个来到开会地点。他连声说:“好险!差点被洪水吞掉,我从来没有见过来势如此凶猛的山洪!”

正说着,三排长斯拉甫、机炮排副排长孔庆洪等,也先后赶到了。

他们正在交谈各班排的情况,一排长王永平前来报告:“我排战士姜尚仁,因护卫驮马被洪水卷走。”

大家一阵默然。这是先遣连牺牲的第一个战士。

李狄三心中很难过,但他必须沉着镇静。他坚定地说:“大家想办法、出主意,我们一定要战胜困难,渡河过峡,完成任务!”

彭青云说:“据我了解,峡谷洪水一般都是头天下午涨,半夜以后回落。不知这次能否落下去。”

大家议论开来,有的认为洪水会落,有的认为洪水还要继续上涨,他们各自讲了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李狄三听完大家的意见,分析说:“按照自然规律,洪水肯定会消退下去。至于消退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李子祥说:“河水如果半夜回落,那我们就夜渡赛虎拉姆。”

在连排干部会上,经过讨论,李狄三总结出战胜赛虎拉姆大石峡的两套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派人骑马在冰河里探路,探一探河水究竟有多深,踩出一条骑马过河的线路,让大队人马沿着这条路迅速过去,走出峡谷。

第二个方案是:派人沿石壁到山上,把绳子拴在石头上或石壁的树上,然后扔下来,牵到江对岸,让这条绳子做扶栏,牵着绳子过河,以避免被汹涌的洪水冲走。

这两个方案都带有危险性,而且操作起来非常难。但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只有试一试、搏一搏了。

大家从李狄三坚定的目光中,看到了过河的希望。

无论如何不能让这条河挡住先遣连的脚步。

洪水再大再猛也要过去,而且必须过去。

官兵们早就憋足了一股子劲,遇到这条挡路的石峡,他们早就想和它较量一下了。

李狄三布置各排就地休息。他和曹海林、彭青云一道去前面观察水情,了解部队情况。

因他的腿在抗日战争时期受过伤,行动不便,同志们都劝李狄三休息。

李狄三却说:“不,在最困难的时候,指挥员就应该站在最困难的位置上。”

干部们很快回到自己的班排,把过河的决定告诉大家。

部队就在悬崖底下过夜,各班排都认真检查了鞍具和驮具,每一个战士都做好了渡河准备。

早上5点,洪水变小了,流量没有那么大了。水位已经下降。

李狄三认为时机已到,命令周参谋下水勘察。

周参谋骑上马,打马从一浅湾处缓步移向河中。

周参谋是驭马能手,他没有丝毫怯懦。

水渐渐深了,淹过马的脚踝、腿肚子,淹上了马的半个肚子。

峡谷中,风越来越大,波涛汹涌澎湃,不停地拍打着马肚子。浮在水上的冰块,不停地冲撞着马的身子、脖子,四周的冰块在咆哮的洪水中不停地碰撞。站在岸上观看的官兵,每个人都捏着一把汗。马每摇晃一下,都牵动着大家的心。

周参谋骑着大白马,在水雾浪花中缓缓行进。他魁梧的身姿、精良的骑术,给予了大家渡过河去的强大信心。

突然,马受到从正面冲来的冰块的撞击。由于这一次撞击力太大了,可能是马受伤了,它掉过头来,急速往回奔。

周参谋好不容易勒住白马,停止前进,尽量让马平静下来。

周参谋注视着奔腾的洪水,坚定地把马头调转过去。

他没有后退,他还要再试一试。

他如果找不到一条安全过河的路线,同志们就会多一份危险。

漫天霜色生寒,满河冰水刺体。他有意把马头抬高,为的是不让浪峰和冰块刺伤马头。风越来越大,河水像被一双无形的大手从底部掀起来,直往马身上灌。他驾着马东挪西晃,怎么也逃避不了迎面扑来的一层层冰块。马的行走越来越艰难,几个浪头扑过来,它便顶不住了。

突然,马的前蹄碰到一块被激流冲来的石头,后蹄也被一块石头击中,它再也站立不住了,翻倒在洪水中。

周参谋被掀下马来,他迅速抓住马尾,翻身站起,拉着马回到岸上。

同志们给周参谋换上干衣服。但他一点儿也不服输,目光盯着滔滔洪水,一声不吭,又拉着他的白马往河中走去。

他心里想,就是无底的大海,我也要踩出一条路来。

李狄三看到这种情况,几步上前,一把拉住周参谋的马缰说:“你要干什么?”

周参谋答道:“我想擦着岸边再探测一次,总得找一条路出来啊。”

李狄三说:“不行,不能这样干,就是一匹铁马也难过去。你没看见,这满河的冰块,像刀子一样锋利吗?”

但是,周参谋心里明白,如果把时间挨到下午,大部队还不能过去,洪峰就会再起,全连都有被卷走的危险。

李狄三陷入沉思。他朝河边的崖壁看了一眼,断然下令:“执行第二方案。”

彭青云副连长早已拿着绳子,在做攀登崖壁的准备。

“小老虎(彭青云),千万小心!”李狄三高声叮咛。

彭青云真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老虎”。在进军西北的战斗中,他只身冲进敌人阵地,夺过敌人手中发烫的机枪,猛扫顽敌,给冲锋的同志们打开了一条血路,因此被评为全军特级战斗英雄。

李狄三打心眼里喜爱他、心疼他,可在关键时刻,还是对他最放心。

这只“小老虎”,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一头猛虎。最危险、最紧要的时刻,他都能把最关键的任务抢到自己手中。

我那次到乌鲁木齐采访彭青云,不巧他刚刚得了脑中风,正在康复之中。老英雄已经70岁了,但仍可看出他年轻时的雄风。在同他交谈中,一身虎气仍然活灵活现。面对他,真觉得虎倒威风在,豪气满乾坤。这样的英雄是天下无敌的。一个连队,有了这样的英雄,这个连队肯定也是天下无敌的。

彭青云看着周参谋在冰河中探路,风大、浪急、冰多,他料定从河中探路不会成功,便把绳子捆在腰上,准备攀上河边的悬崖。

李狄三刚一下命令,彭青云便举起右手、抬起头,高声喊道:“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祖国爱我,我爱祖国!我永远属于祖国!”

这宣誓般的豪言,似乎有一种与战友们生离死别的味道,听得人心里发酸。

只见他一手抓住突出的石头,一手扣住石壁上的凹坑,两只脚尖踩着石壁和凹坑,一寸一寸地向前爬行,有时快、有时慢,灵活得像只羚羊。

李子祥说,那石壁太陡,太滑。下面是咆哮的洪水,稍有闪失,后果便不堪设想。

战友们的心紧揪着,像彭青云的身子一样悬在半空。

而今,我们经常看到攀崖比赛,但彭老虎那时的攀崖才叫惊险、精彩呢。先遣连全体官兵都是他的观众,也都是他的裁判。他应该是征服攀崖天险的奥运冠军,他做着的是牵动人心、生命攸关的表演。

终于,李狄三紧张的脸上露出笑容。指导员李子祥高兴地大喊起来。同志们的脸上也绽开了胜利的喜悦。

山坡上,军区送行的几个首长拿着望远镜,在欣赏这一幕惊心动魄的攀崖表演。

彭老虎,你真是好样的!

水面上的细绳在弯曲漂浮,没有一点儿直线,这也标示着水并不深。

彭老虎腰间拴的那根粗绳,越拖越长。10米、20米、50米,河边扶送绳子的张选志看着标尺,一米一米地数着,随时向首长报告。

彭老虎贴着崖壁,利用风化石的棱角和石缝做着力点,慢慢地一步一步爬过去了。

尽管天气寒冷,但他还是累得满身是汗。他连歇也不歇一下,便把绳子捆在崖壁的一株大树上,然后拿出红色的指挥令旗,左右摆动,高声呼喊:“首长们!同志们!抓紧时间抢渡虎峡!”

李狄三和几位领导决定,为减轻绳子负担,一次只过一个排。如果一起过,怕人马太多,把绳子弄断,无法保证安全。

一排下水了,同志们一手勒住绳子,一手拉住战马,迎着大风大浪,胜利渡上了对岸。

二排在连长的指挥下,下水了,他们也是一手拉绳子,一手牵马,顺利过了河。

忽然,只听得嗒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大家回头一看,原来是师首长来了。

指导员李子祥说,师长何家产骑着马,一直把队伍送到了昆仑山脚下的苏巴什河边。

师政治部主任肖林达看着三排渡河的情景,拿出照相机,拍了几张照片,问:“拉绳渡河的主意是谁出的?”

李子祥不好意思地说:“是我出的主意,是全连干部会议通过的。我小时候为逃避鬼子的扫荡,过河时就这样做过,没想到今天派上了用场。”

“这很好,你的这个经验发挥了作用。”肖主任说。

又一排战士过河了。

指导员李子祥走在连队后尾处断后,最后渡河。

一股急流冲来,指导员一个趔趄,差点儿被水冲走。何师长站在岸边急得大声叫喊,一下子晕倒在河边。

海拔不到4000米的苏巴什河谷,已经让很多人严重缺氧了。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个河谷,也许是整个远征中海拔最低的地方了。

全连指战员都顺利登上对岸。

肖主任给运输队民工下命令,要求他们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必须上岸。

毛驴队上去了。

牦牛队也上去了。

还有几峰骆驼在水中走着。

这时,峡谷里浪涛翻滚,发出闷雷般的吼声。师部来的同志齐声高喊:“快!同志们快上!”

驮队刚过河,汹涌上涨的浪头便冲向了岸边。

肖主任捏了一把汗,现在总算放下心来。他亲自解开拴在石头上的绳子,同志们把绳子拉上了南岸。

英雄先遣连用了三天时间,战胜了昆仑山第一虎口,艰难地走出虎峡,走出了冰河寒江的封锁,继续踏上远征的路途。

正是——

峭壁千仞拱深谷,赛虎拉姆峡断路,

山洪咆哮如虎吟,军中更有猛老虎,

英雄面前无路障,踏破天隘上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