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2月16日(农历十二月廿七日)

静安先生大鉴:

昨得复书,敬悉。尊意古“氏”声与“氐”声不同部,支部与元部阴阳对转,而不能与真部转。惟据家兄幼渔云,对转之字多属双声,颇疑孔氏对转之说有未谛处。“辰”与“氏”为双声,似可相通。“审禅”二母为古纽“透定”之变,古音“氏”声与“氐”声不甚相远,且“觯”从“单”声,与“氐”俱属“端”母,而“氏”“辰”并属“禅”母,在古音皆为舌音,“觯”字重文,似可不必疑。不知尊意以为何如?吴鐸之说可为句鑃句鑃(gōu diào):古代祭祀和宴飨用的乐器。形似鐸,使用时口朝上,以槌敲击。盛行于春秋时期南方吴、越等国。出南方之证。但未明出处,不敢引用。《文子·上德篇》云:“老子曰:‘鸣鐸以声自毁,膏烛以明自煎。’”句例与先生所记略同。未识即此否?“翟”与“睪”为双声而不同部,与“尧”则为同部。但不知传世之“句鑃”是有舌之“鐸”鐸(duó):是一种古代乐器,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抑无舌之“铙”铙(náo):又称为钲和执钟。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其最初的功能为军中传播号令之用。?未见原器,仍难断定也。“四时嘉至钲”想即叔蕴先生所藏者,惟叔蕴先生云“是断磬”,与程氏《通艺录》所考隐合,不知先生曾见其形制否?尚乞有以教之。“新莽侯钲”及“牛马鐸”皆拟及之,改定后再行呈教。专肃,敬颂岁祺

后学马衡上言 二月十六日

【按】“昨得复书”,可证1月29日至2月16日间,当有王、马往来书信各一函,其内容是讨论马衡之《金石学讲义》稿“盉”“觯”等条目的考证定义;如马衡在其《金石学讲义盉》稿“”一节引述王文说明:“王静安据此定‘盉’为和水于酒之器,所以节酒之厚薄者,并论其形制曰:‘其有梁或銴者,所以持而荡涤之也。其有盖及细长之喙者,所以使荡涤时酒不泛溢也。其有喙者,所以注酒于爵也。’今从王说,定为酒器。”在“觯”一节说明其说来源曰:“……王静安以为《说文》觯、觛、卮、五字实即一字,鍴、耑固即《说文》之,亦即《礼经》之觯。其说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