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把握好“互联网+”大机遇推进创业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此文节选自李克强总理《关于“互联网+”发展的讲话》。

李克强

互联网是当代最伟大的发明和创新成果之一,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飞入”寻常百姓家。“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正在成为现实。“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牵手,深刻改变着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商业和管理模式,在培育新动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华文明始终传承着创新的血脉。历史经验昭示我们,创新的洪流来自于千万条奔腾的小溪。“双创”体现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和创新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它有利于释放蕴藏于广大人民中的无限创造力,让人民站到创造历史的前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主体。三十多年前,正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亿万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书写了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画卷。今天,互联网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我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其中1亿7000万人受过高等教育或有专业技能,活跃着7000多万市场主体,蕴含着极大的创造潜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将充分激活全社会每一个细胞,使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生机勃勃。如今既有百年老字号主动“+互联网”,也有昨天尚不见经传的科技新锐跻身“独角兽”企业,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风起云涌,分享经济模式方兴未艾,新动能的发展必将为我们宏伟的现代化事业谱写出更加灿烂的篇章。

当前互联网已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互联网+”正在加快覆盖一二三产业,不仅是支撑《中国制造2025》实施并推动制造业朝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升级的重要力量,而且还能有力促进农业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市场开拓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服务业产品更加丰富、便捷和普惠。“互联网+”活跃于虚实结合之间,加的是各行各业,联的是各方主体,其巨大价值在于将各种创新要素实现有效汇聚和充分运用。我国经济依托“互联网+”的跨界特征,已催生出电子商务、协同制造、普惠金融、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众多新事物,数字经济迅速崛起,极大拓展了“双创”的形式和空间。“双创”和“互联网+”融合,精英草根各展其能,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成长。新动能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社会生产力“量”的扩张,更是“质”的飞跃。“双创”和“互联网+”融合,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为亿万群众创造价值、实现理想、分享成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

“双创”和“互联网+”紧密结合,必然会触及传统观念和旧有格局,新产业、新业态的兴起也会给传统产业带来冲击。一方面,需要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把该放的权放到位,把该定的规则立起来,把该营造的环境打造好,用改革扫除各种桎梏,为“互联网+”和“双创”发展开辟广阔空间;另一方面,要以新动能成长助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线上线下融合、各方智慧汇聚推动传统产业浴火重生,赢得新天地。

当然,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会伴随着一些问题。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出现了利用互联网非法集资、制假售假和网络诈骗等问题。虽然这些问题过去就存在,只是表现方式各异,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诚信建设等问题,以促进“互联网+”健康顺利发展。要顺应“互联网+”和“双创”发展的客观需要,积极探索包容而有序的审慎监管方式,既要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又要规范引导、完善监管,对那些借“互联网+”之名或其形式行违法犯罪之实的各种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正本清源,切实维护“互联网+”声誉,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在“互联网+”条件下发展“双创”,从根本上说靠的是人才。必须看到,我们对“互联网+”和“双创”的认识,在许多方面已知远小于未知。要创造条件,创新有利于汇聚和培育优秀人才、高端人才的激励机制,促进互联网人才与传统行业人才双向流动,让人才成为融合“互联网+”和“双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制胜法宝”。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人员要把握大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热情拥抱“互联网+”与“双创”时代。

在“互联网+”的赛道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发挥“互联网+”的巨大力量,激发中华儿女的创业创新热情,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我们就一定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使新动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展现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