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类的非语言交流,无言的述说最能展示真实性情

何为非语言交流,不仅是肢体语言

很多人都产生过这样的疑问:“现在已经是一个计算机、短信、电邮、电话和视频会议一统天下的时代了,为什么人们还是会不辞辛苦地奔向各种不同的会议和聚会呢?”可能你也质疑过。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人们时刻都有亲自传递和观察非语言行为的欲望,而且没有什么比亲自观察、成功解读非语言行为更让人有成就感。这就是非语言行为本身的强大之处,它的魅力让人无法抗拒。

所谓非语言交流,一般指用身体语言或其他非语言行为进行的交流,它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常见方式。就传递信息来说,非语言行为与口头语言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它是主要通过面部表情、手势、身体接触(触觉学)、身体移动(人体动作学)、姿势、饰品服饰、生活习性、习惯的小动作,甚至语调、音色及个人声音的音量(而不是讲话内容)等传递信息的。据相关调查表明,60%—65%的人际交流属于非语言行为,而做爱时,双方的交流几乎100%的属于非语言行为。

跟口头语言相比,非语言交流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感觉和意图。正因为如此,很多情况下,当人们谈起非语言行为时都会使用“告诉”一词。可惜的是,很多人在生活中常常会忽略自己的非语言交流行为。殊不知,身体语言比任何话语都要诚实、可靠,因为话语总是会有意识地跟讲话者的目的相配合。

在亚利桑那州发生了一起强奸案,FBI探员用铁的事实告诉了我们,在很多时候,身体语言都要比口头语言更可靠一些。

一名年轻的犯罪嫌疑人被抓来审讯,他的供词很有煽动力,听起来非常有说服力,而他的故事也编得似乎合理。他声明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受害者,并曾沿着一排棉花地前行,然后在某个路口左转,最后径直走回家。

探员乔治快速记下了嫌疑犯的供词,他的搭档纳瓦罗则在一旁密切关注嫌疑犯的一举一动。纳瓦罗发现,当嫌疑犯说到左转和回家时,他的手打了个向右的手势,正好指向犯罪现场。假如不是一直在观察他,探员纳瓦罗不可能抓住他的这一破绽——即语言(左转)和非语言行为(向右的手势)的不一致。

看到这个手势后,纳瓦罗立刻确定这个嫌疑犯在说谎。于是,他们对其进行了又一轮的审问,最终嫌疑犯不得不认罪。

无论什么时候,对另外一个人的非语言行为的观察总能帮助我们了解他的感觉、意图或行为。这种情况下,对方的口头语言会变得越来越清晰明了,听起来也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了,这意味着你已经能够成功地破译和使用这种无声的信息媒介了。

之所以要跟大家一起分享FBI的读心技巧、破案经验,就是为了教大家如何观察周围的世界,如何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解读非语言行为的含义,识破各种身体语言的潜台词。这种知识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它不仅能帮助你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而且还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精彩、更有意义。

无声的身体语言,非语言信息更可靠

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所思所感,有的时候,语言是我们最不需要关注的地方。人们从小就受社会中某些价值观的影响,以为通过自身形象的语言表述可以获取他人的怜爱、保护和褒奖。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要否定语言在表达个人情感中的作用,但是很多事实告诉我们,人的身体动作往往是跟他嘴里所表达出的东西相悖的。

那些真正懂得非语言智慧的专家,如经过无数考验的FBI资深探员,他们都具有解读他人非语言行为的能力,并且能快速而深刻地洞悉他人真实的个性和想法,进而使事情按照自己希望的那样发展。非语言信息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下面我们就跟资深探员乔·纳瓦罗一起去了解一下。

1.一举一动都不可小窥:身体传达的非语言信息

在生活中,非语言信息的传达可以通过大量的动作和手势来完成。动作和手势的发出既可以快得像眨几下眼皮,也可以优美得像芭蕾舞演员摆动的手臂一般;从我们的头向哪边倾斜,到我们的脚放在什么位置,身体任何一部分的动作其实都向外界传达着非语言的信息。然而,人们对于这些信息却存在着大量的误解。在接下来的几个篇章里,我们将会通过一些在美国联邦调查局工作的FBI探员的现身说法,使你了解到专业人员是如何解读这些非语言信息的。同时,你也将会学习到到底应该如何解读一个人的身体动作。尽管人身体的动作是无声的,但实际上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它都是一位颇具才能的“演讲者”,是人们日常交流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2.价值千金的外在形象:外表传达出的非语言信息

生活中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大多数的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对外表有多么重视,但实际上人人都格外重视自己的外表,甚至不惜去犯罪。人总是会关注别人的外表,同时也基于自己的观察决定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一旦名人杂志或是小报上发布了最新的流行时尚,一定会有一大批跟随者蜂拥追捧。

人们对于某种审美的偏好早已在大脑中形成。每一种文化都有对某种特定的美丽、健康、年轻、对称性的赞赏和追求。我们只能把它解释为一种进化中的必要性。人们还容易对外表高大威严的人物产生崇拜感,这就是为什么酒吧里的骗子往往是一些身材魁梧的大汉。人们对于这些彪形大汉总会产生心理上的依附感。

良好的仪表所能带来的好处一直以来都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从而产生了“美丽红利”的概念。经济学家发现长相好看的人往往能够赚更多的钱,因为这些人能够得到更频繁的升迁机会。同时,研究者还发现聘用外形靓丽或帅气的员工,公司也可以从中受益,因为这些人能够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事实上,“美丽红利”的概念已经为一些广告商所熟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美容产品,乃至是一切产品,都会请帅男美女来做广告。

也许你会认为总是把焦点放在外表上的做法很不公平,但这就是人性。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掌握非语言智慧的大师,你就必须要关注外表,无论是你的还是别人的。

3.听听他说了什么:对话中的非语言信息

一个人说话的方式可以改变别人看待我们的态度以及我们和他人的沟通效率。也许你从未想过日常口语中的词汇会与非语言的沟通存在着什么联系,但是这两者之间确实是有关联的。这其实与我们说什么的关系并不大,而是与你怎么说有关。人的发言除了是由字词组成的之外,还包含很多其他因素(次语言学),比如演讲时的状态、转调、音量、语速、节奏、强调、踟躇、停顿——甚至还包括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

多嘴的人和巧舌如簧的人之所以多给人负面的印象,不是因为他们说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说的方式有问题。相反地,人们大多喜欢那些说话小心谨慎,分寸把握得当的人。当然,除了话语之外,在与人的沟通中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可以提高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质量,我们在之后的内容中都会提到。

要想做到了解你的听众有两点非常关键,一是感情投入,二是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如果让你在脑海中马上想出一个你十分信赖的人,那么十有八九他或她会是一个很能了解他人感受的很好的倾听者。已有研究充分证明,一位医生若能够认真地倾听病人的抱怨并施以他们抚慰的举动(比如抚摸),就会大大减少自己被投诉的概率;股票经纪人若能认真倾听自己客户的需求,那么即使是在投资失利或遭遇熊市的时候,也会避免客户的指责和发难;一位经理若能认真地倾听一位在工作或私人事务上出现问题的员工倾诉,那么即使经理自己对解决问题本身也无能为力,只要耐心地倾听,还是可以增加员工对他的忠诚度。

4.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沟通中的“语言镜像”

语言镜像这一概念是由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作家卡尔·罗杰斯(1902—1987年)提出的,它是一种虽然简单但却十分有效的沟通方法,主要用于与他人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很多FBI都会使用这个方法去建立与他人的沟通渠道,它是一个快速而有效的办法。

罗杰斯认为,任何人,比如医生在对病人发问时一定要抓住对方的心理,这样才能与对方建立起更为有效的合作关系。如何抓住对方的心理呢?就是认真地倾听。用从对方嘴里听到的信息,原封不动地,再反过来与其沟通。比如,如果罗杰斯的病人说“我的家”,那么他也会用“家”这个词来回应病人,而不是“房子”;如果病人说“我的孩子”,那么罗杰斯就一定不会用“小孩”、“女儿”这些词来跟他交流。这种“语言镜像”的方法对于在工作中与他人建立默契和融洽的沟通渠道十分有效,尤其是对于医务、心理、销售和金融等方面的行业,更是如此。

然而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在交谈中用词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词语选择来主导谈话。为了使你与他人的沟通能最大限度地有效,你必须要使用他人说出的词汇。因为这样可以映射出对方的思想,使其在语言和心理上感到安慰和愉快。而同样地,换作是你,你也会感受到这一点。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着认真倾听客户、病人、员工和商业伙伴的话,并将他们使用的词汇好好利用起来。当然,这个办法也适用于恋人之间。如果能够运用好这个方法,我们将会被视为、同时也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倾听者。

5.在别人的注视下:行为传达的非语言信息

别人对你的看法和判断都是以你自己的行为为依据的。在单位里,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大家的观察之中:你来上班的时间,你一天之内抽烟休息几次,你会抱着公共电话跟朋友聊天多久,你多长时间会请一次病假,你工作的质量,你会不会拍老板马屁,或者你到底是个工作认真努力的人还是个只会发牢骚的人……如果你认为周围的人不会关注这些,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所有你在工作中的负面行为都会留在别人的脑海中,终有一天它们会对你的工作以及老板对你的看法产生不利影响。

不仅仅是组织内部的人员在观察着你的行为,局外人也在关注你在生活中的表现。比如说,医院在病人中展开问卷调查,在总共的21个问题之中,有2/3的问题是关于非语言交流和沟通的。比如说“医生是否细心殷勤?医护人员是否认真倾听您的要求?他们能否提供及时的服务?”等。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借助非语言的行为读懂你身边的人,使你得到领导、客户、朋友的认同,进而在众多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

6.内在决定一切:个性传达的非语言信息

谦虚、自尊、自信、傲慢、粗鲁、胆小……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与一个人个性相关的无形的气质,虽是无声的,但却是最有力的,最能展现自我的东西。当你想到圣雄甘地的时候,脑子里闪现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他这个人的形象——无声的——一个穿着白袍,腰间系着一条简单腰带的形象。这个爱笑的男人,尽管后来从未穿着笔挺的衣装、打过领带,没有搭乘过什么私人飞机、豪华轿车,也从未有过什么大批的随同人员,但是却通过实施非暴力不抵抗政策和自身的谦逊品质,带领印度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很多年轻人都知道,如果想使自己做事变得更有效率,那就要学会谦虚,傲慢只会将人生信誉毁于一旦。我还从没有见过有哪个人会喜欢傲慢和鲁莽的人。因此,读懂别人和正确展示自己的真实性情都很重要。认识了别人的个性,了解了自己的个性,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走进非语言行为,不可不知的基础词汇

在评价非语言行为时,FBI的专家们会用到一些专业的词汇,外行人听起来有些费劲。了解这些专业词汇的具体含义之后,我们就可以更轻松地领会书中所列举的一系列案例,对非语言智慧也能有一个更深刻的解读。

基准行为

FBI审问嫌疑犯的时候,他们最不愿意采取的手段就是恐吓或者把人逼到墙角。相反地,他们希望嫌疑人跟自己在一起交谈时能处于放松和舒服的状态。每次交谈开始之前,他们都会准备些喝的东西,使嫌疑犯放松下来。一旦发现被审讯者放下戒备,FBI探员便开始仔细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从嫌疑犯走路时的姿态,到坐下来后眼皮跳动的频率,一切都在探员的观察之中。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要想了解一个人在非自然状态下的举动,我们必须先了解他在自然状态下的举动,即对方行为的“基准”。一旦他做出了某种脱离“基准”的行为,就说明他整个人处在非自然的状态下了。举个例子,人们经常认为双臂交叉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并不一定是这样。因为对于有些人来说,双臂交叉地站立只是一种习惯性动作。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他在和别人交谈时,总是习惯性地交叉起双臂。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不交叉双臂反而是非自然状态的一种表现了。

环境

所有的非语言行为都必须放在特定的环境下去理解。对于那些家中有孩子生病或是面临失业压力的人来说,紧张是一种很正常的表现。在一些非紧急、非特殊的情况下,考虑“环境”因素是必需的:在飞机上你可以观察到人们紧张的表情——一旦某位乘客遇到航班取消或是乘务人员态度粗暴的情况,整个人马上就会备感压力;被警察审问也会引发人的紧张感,有时甚至连看见身穿警服、肩戴徽章的警察,都会让我们不禁浑身发紧,不是吗?家人能让我们感到放松,而陌生人会让我们感到拘束,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们在一起时总是欢声笑语,但与老板在一起时恐怕就没那么放松了。同事们就好像“家人”一样,而一旦老板回到公司,所有人都不得不在这位高高在上的“陌生人”面前谨言慎行,紧绷神经。

强调

“强调”是非语言行为中的一种标点符号——感叹号。当我们生气地怒指某人或是大获全胜后振臂高呼的时候,身体通过无声的动作画出了无数个惊美的感叹号。“强调”使我们向外界发出的信息富于情感,历久弥新,难以忘怀。

在谈生意的过程中,人们运用“强调”的方式来区分重要和无用的东西。如果一场谈判缺少了重点强调,那么它无异于一次家常闲聊。如果在一场生意洽谈之后连你自己都想不起自己说了什么,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你的讲话中没有重点。富有感情的话语才能被人们长久地记在心中。因此,无声的智慧与力量是非常宝贵的。有重点、有感情的话语可以在人的心中点燃一把火。运动队的教练员们也正是借助这一点来激励队员们好好表现的。

反重力行为

“事情总会变得越来越好”是人们积极乐观心态的一种表现,它与人的非语言行为有着平行呼应的关系。当人感觉不错的时候,一切动作都是“向上”,而不是受重力影响“向下”的:眉毛会向上抬,下巴会向上抬,甚至是脚趾也会向上抬。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一个人接到了一条好消息,他的脚趾会马上跷起来;又如在会议室里,如果一个人把交叉的双手中的大拇指跷起来的话,他肯定是在发出某种积极的信号。

触觉论

触觉论是一门研究人的触碰方式以及它会带给人哪些感觉的学问。通过触觉论的研究发现,当你与一位工程师都去触摸手机或者电脑的按键时,工程师会对这款手机的屏幕或是电脑键盘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等作出更为灵敏和快速的反应。触觉论的研究范围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如何相互触摸。比如妈妈对孩子的温柔爱抚,这就是一种形式的触摸。我曾看见过一个小男孩爬到爸爸的跟前,把爸爸的下巴弄成了八字的形状,当时不由得感到这是一种多么温馨的父子之爱啊。在陌生人之间,握手则是最常见的触摸行为。

动机暗示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在说出自己的某种真实意图之前,他的身体动作就已经“先行发言”了。这些动机的暗示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意图指示标志,所以我们要随时注意这一点。在与老板交谈时,如果你发现他的身体开始渐渐远离你,或是当你发现他的脚尖开始转向门口的方向时,那就说明他是在发出想结束这段对话的信号。不要介意,你的老板只不过是在说“我得走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当一个人做出这样的动作时,他往往是在表明现在自己需要一些私人的时间或是空间。这时候如果你能够以合适的方式使他离开,他会非常感激你的。

动作学

动作学是研究人的动作,尤其是四肢动作的一门学问。有些人总分不清动作学和非语言行为两者之间的差别。事实上,非语言行为的概念要比动作学更广,它包括面部动作、声调、眼神、衣着、生活习惯等,而动作只不过是非语言行为概念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动作学的概念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非常流行,当时很多著作的标题中都含有“动作学”一词(比如“动作学访谈录”)。如今这门学问的用处已不明显。

微动作

微动作或者微表达(这两个词汇是由著名研究学者保罗·艾克曼创造的)指的是极快速但又寓意深刻的非语言行为。由于这些动作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的,人的意识无法控制,所以它也是最真实的。微动作所表达的人类情感多与负面或消极的意义有关,所以它也为我们了解别人真实的感受开启了一扇窗。微动作的种类很多,但在生意场上,有一种微动作不能不知道,那就是收紧下眼皮。尽管这个动作非常微小,难以察觉,但它是一个人感觉不舒服、不满意的明显表征。每当几个咨询律师之间商讨修订合同的方案,尤其是说到反对提案的时候,这种动作是最常见的。

抚慰行为

抚慰行为一般适用于安慰某人或是将某人从紧张不适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其重获轻松愉悦之感的情境之下。任何形式的自我触摸、摩擦或是拥抱都有明显的安抚意图——比如人在等待医生下诊断书时,往往会通过玩弄发卡或项链的方式来缓解紧张。人还会通过触碰,覆盖自己身体中脆弱或是暴露在外的部位的方式,来使自己平静下来(比如揉搓脖子、捏下巴、摸耳饰或耳垂等)。一天当中,人可以通过很多不同的方式达到自我抚慰的目的:当遇到难题时,我们会摩擦自己的额头;见新老板之前我们会调整好领带,将头发梳平;说起某位同事突然被解雇的事情时,经常能看到说话者做出蜷缩上身,用双臂紧紧地护在胸前的动作。总之,当人感到不安全、紧张,或是害怕的时候,一定会作出某些能达到自我安抚作用的举动。

这类动作可以准确地向别人传递出你某时某刻真实的心理感受和状态。从某种程度上看,人类做出的自我抚慰行为可以被视为大脑与身体对话的一种方式。大脑通过它告诉人的身体“请镇静下来”。当人感到压力、恐惧、害怕、疲劳,试图使自己镇静或是集中精力时,经常会做出这样或是那样的抚慰行为。如果你看到某人做出这样的动作,你完全可以主动过去帮助减少对方的伤感情绪。

空间关系学

空间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及人如何利用空间的学问。空间关系受等级(社会和经济等级)、文化、环境和个人舒适度因素的影响。当人感到自己的“空间”被侵犯的时候,马上就会做出敏感的反应。想象一下,在ATM机旁、商店结款台的队伍里,或是电梯上,有一个人鬼鬼祟祟地站在你身旁,我相信他的这一举动一定会让你感觉很不舒服,并且会打乱你的注意力。无论是与他人坐在同一张桌子上,还是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会面,注意空间关系都是一个非常重要却又常常被人忽视的问题。这一问题处理得好不好关系到你能否影响他人、创建和谐、表达权威及树立地位。

同步性

同步性是人自然而然地表达协调关系的一种方式。就如处在热恋中时,爱人之间会一起缓步于公园之中那样,身体的一致性表达出的是心神和人我合一的感觉。也正因如此,我们的日常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同步性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可以很有意思地观察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同步性是多么重视。在体育比赛中,我们常会为跳水和游泳运动员动作的一致性而拍案叫绝;全世界的人民无一不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位表演者一齐击缶的盛况而倾倒;还有军乐表演队伍所列出的整齐划一的队形;华盛顿无名烈士陵园和白金汉宫前士兵庄严整齐的换岗;某些特定行业的人会身着统一的制服等。这些视觉上的一致性会使人们有团结一致、以一作十之感。在婚礼上我们也不难看到一致性的存在。在有些婚礼上,伴娘会特意和新娘穿上同款式的礼服,以彰显她们间的亲密一致。总之,服装(统一着商务西装)和行为上(与老板以同样速度的步伐行进)的一致能创造出和谐的感觉和气氛。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旦人们步调不一致了,就容易出现不和谐之音。无论是在生意场上还是朋友圈中,这种不和谐之音都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良好感觉、沟通效果或是亲密关系。

划定自我空间(捍卫领地)

通过“划定空间”的方法,人可以表达出自己对于私人空间的需求。在任何一种文化中,社会地位越高的人占有和被赋予的空间、财产越大、越多。这些人往往号称自己拥有比普通人更多的“空间”。当年哥伦布在伊莎贝拉女王前请求对他美洲发现之旅给予资助时,站得离女王的王座至少得有好几码远。然而,当这些征服者们来到今天属于墨西哥的这片土地上时,他们发现在那个新的世界里,普通人与王室成员之间同样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当今世界,人类“争取自我空间”的现象仍然是随处可见。从温布尔登的总统包厢到总统车队的汽车数量,再到交通高峰时段时一个人在地铁上要占两个人的位子,人类为自己争取与个人地位和需求匹配的空间的行为并不鲜见。在商业领域内,划定自我空间可以体现在争取角落里的一间办公室,争取一张宽阔的书桌,或是一个人张开双臂占据两张椅子等很多方面。总之,一个人的地位越高(无论是现实中的还是自认为的),他就越会需要更多的自我空间。

FBI探员办案时,85%取决于读心术

在美国,FBI探员们凭借对犯罪嫌疑人心理方面的成功解读破获了一起又一起案件。从美国联邦调查局多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对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他们破获案件最重要的指导理论之一,也是每一个FBI探员走向成熟并不断进步的基础。

对犯罪心理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犯罪者在犯罪过程中总会受到一定的犯罪动机的支配,这些动机非常复杂,可能是对社会、对个人的不满,可能是对自身境遇的一种抱怨,也有可能是因为心理畸形把犯罪当成是一种常态。面对各种各样的犯罪动机,假如FBI探员仅凭主观判断,那么在案件侦破上恐怕很难有所突破,而且也不容易掌握犯罪者的犯罪动机。因此,读心术就成为FBI探员调查取证时的一种惯用手段。

当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后,FBI探员会尽力从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审问时的非语言信息及供述情况了解其犯罪动机。比如,乔治·汉特警官在审讯一个向政府工作人员射击的罪犯时,就充分运用了读心术技巧,通过解读罪犯身体语言发现了破绽,寻找到了犯罪动机。

那个嫌疑人是在现场被逮捕的,被捕时他的脸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冷静,并且这种冷静一直延续到审讯。当时,是乔治·汉特警官对他进行审讯的。

嫌疑人不动声色,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而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两个小时后,乔治·汉特警官还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于是,乔治·汉特警官开始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个嫌疑人进行判断。这个嫌疑人虽然自始至终都在极力掩饰他的情感,但乔治·汉特警官还是从他尖锐的目光、不断咬牙和双手握拳等动作体会到他内心充满了仇恨。乔治·汉特警官断定,嫌疑人者与被射杀的政府工作人员之间肯定存在着无法化解的矛盾。

乔治·汉特警官从调查嫌疑人的身份出发,得知这个嫌疑人是一个失业的银行职员,由于背负高额的房屋贷款,希望政府能给予一定的救济。他曾经多次去找政府,并要求能安排一份工作,但那个被射杀的政府工作人员一直以没有适合的岗位为借口来加以推诿。乔治·汉特警官在获得这些信息后,向嫌疑人表示了自己的同情,劝导他供述事情始末,并答应给予他最大的帮助。

就这样,获得理解的嫌疑人向乔治·汉特警官交代了一切。他说自己在高额贷款的压力下,终于没有了任何耐心,决定跟那个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最后谈判,可谈判的结果依然令他大失所望,于是身陷绝境的他决定报复那个政府工作人员。

类似这种调查案件的方式在美国联邦调查局每天都会上演,而且几乎每次都会得到令FBI探员满意的结果。美国联邦调查局曾做过一项统计,他们发现在对犯罪嫌疑人的调查取证过程中,85%取决于是否运用读心术技巧。简单点说,读心术已经成为FBI能否成功破案的关键性因素。

在训导初入行的FBI探员时,前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路易斯·弗里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掌握了读心术,谁就掌控了对方,掌控了案件。”其实,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每一位FBI探员,它对任何一个普通人也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只要我们能够深谙读心术的种种技巧并灵活应用,就能顺利走进别人的内心,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成为人生的赢家。

读懂非语言信息的十大准则

我相信每一个智商正常的人都可以学会解读非语言信息的方法。要是你想成功地解读一个人,不仅需要不断地深化学习,还需要用实践来检验。为了能在学习这一环节上助你一臂之力,我总结了一些重要的准则,它们对你读懂非语言行为有很大的帮助。当你将这些准则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后,它们很快就成为你的第二特性,当然,你是否具备一些理性思维也很关键。

这种学习跟学开车有相似之处。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开车上路的情景吗?你对驾驶技能越关注,车就越不听使唤,你也无法时时注意车外的情况。后来,你找到了坐在方向盘后面那种舒适感,并学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整个驾驶环境中。学习解读非语言信息也一样,一旦你掌握了使用这种交流方式的技巧,它就会变成一种本能,你就能全神贯注地去解读身边的每一个人。

下面是推荐给大家的“十大准则”,它们能帮助你熟练掌握这种技巧。

准则一:做一个合格的观察者

对想解密非语言信息的人来说,这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要知道,仔细观察对理解身体语言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仔细聆听对理解口头语言的重要性。

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身体语言并不难发现,但人们总是疏于观察,正如那名大名鼎鼎的英国侦探福尔摩斯对他的搭档华生医生说的那样:“你看见了,但是你没有注意观察。”其实,大多数人都不会在意周围世界的细节变化,因此,也就意识不到周围环境的丰富多彩。一个人手脚的动作也许跟他的思想或目的截然相反,但是却没人发现。

缺乏观察力的人大多不具备飞行员所谓的“处境意识”,即一种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他们的大脑无法锁定周围正在发生事情的切实的画面。这类人的记忆力差得让你感到惊讶,他们甚至对刚进去过的房间都没什么印象。幸运的是,这种技能是可以学会的,我们不用一辈子都过得糊里糊涂。

假如你在观察力方面遇到了“挑战”,千万不要气馁,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用心观察你周围的世界,这个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你只需要做到让观察——用心地观察——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即可。而且,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不应该是消极被动的行为,而应该是一种自觉的、积极的行为,是一种愿意付出努力、精力和专注力去学习的能力。观察力就像我们的肌肉一样,用则发达,不用则萎缩。用心观察是指要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而不仅仅是视觉感官。

准则二:在环境中观察

你对自己周围的环境看得越透彻,就越能理解身边人非语言行为的含义。比如,发生了一起车祸,幸存者往往会长时间处于震惊之中,然后会茫然地走来走去,他们的手会颤抖,甚至会恍惚地向迎面而来的车辆走去。这种情况下,交警总是要求大家待在自己的车里,这就是原因所在。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事故发生后,人们的整个“思考”大脑会被边缘系统所控制,于是人体就会出现颤抖、迷失方向、紧张和不适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上述现象是极其正常的事,属于受困于来自事故的压力的表现。同样的道理,在面试的时候,应聘者刚开始会紧张,然后这种精神上的不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

准则三:认识普遍存在的非语言行为

很多身体语言具有普遍性,比如,当人们遇到了麻烦或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时,就会做出紧闭双唇的动作,仿佛要把它们藏起来。这种非语言行为被叫做“嘴唇按压”,是普遍的非语言行为之一。本书所讲述的非语言行为大多具有普遍性。请记住,你认识和解读的非语言行为越多,就越能有效地感知观察对象的思想、感觉和意图。

准则四:解密特异的身体语言

普遍的非语言行为构成了一组肢体线索:每个人的这种非语言行为基本都是一样的。其实,还有一种身体语言线索,它是一种专属于某一个体的相对比较独特的信号。

如果要识别这些特异信号,就需要仔细观察周围人的行为方式。你对某个人越了解,或是和对方互动得越久,就越容易发现这种信息,因为你事先存储的数据完全可以令你做出正确的判断。举个例子,当你发现你读三年级的儿子在参加考试前有挠头或咬嘴唇的举动时,你就会明白他可能特别紧张或没有准备充分。毫无疑问,这样的举动就是他缓解压力的招牌动作,以后你会经常看到他做这样的动作,因为“过去的行为是将来的行为最好的预演”。

准则五:在跟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寻找基线行为

如果想探知那些经常与你互动的人的基线行为,你就要注意观察他们的常态,包括坐姿、手和脚放置的位置、姿势及面部表情、头的倾斜度,甚至包括他们如何吃东西、喜欢穿什么鞋子等。你需要分辨出他们的“正常表情”和“重压下的表情”的不同之处。

找不到基线行为,你就像那些直到孩子生病才知道检查孩子喉咙的父母。只有多对正常的东西进行观察,我们才能认识和发现不正常的东西。就算只是一次跟某人的偶然相遇,你也应该试着留意对方在最初交流时的基线行为。因为了解一个人的基线行为很重要,掌握了它,你就能知道对方是否背离了常态及这种背离的重要性和其中蕴涵的信息。

准则六:尽量获取多种信息

精湛的应对能力对提高你通过观察获得多种信息的能力大有助益。集合在一起的行为信号如同七巧板的各个板块,你拿到的板块越多,把它们拼完整的可能性越大,然后你就能欣赏它们组成的图案了。举个例子,要是你看见一个人先是一副受重压困扰的样子,紧接着又做出一连串努力保持平静的动作。我可以自信地告诉你,他一定正在某种难以扭转的劣势中努力挣扎。

准则七:关注非语言行为的变化

一个人的行为是在时刻变化的,这很重要,这种变化会告诉我们这个人的思想、情感、兴趣和意图。

行为的突然变化往往意味着一个人正在对某种信息进行加工或调试。如果一个满心欢喜奔向主题公园的孩子被告知公园已经关门,那他的行为马上会发生变化;假如我们从电话里听到不好的事情或看到某个令人伤心的情景,我们的身体会立刻对这种改变做出反射。

行为的变化还能反映出一个人在某种环境下的兴趣和意图,这些行为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即将发生的事,而精明的观察者总能因此获得额外的情报。

准则八:识别虚假的或误导性的非语言行为

练就这种区别真线索和误导性线索的能力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经验,除了需要用心地观察外,还需要缜密的判断力。关于一个人的举止的诚实度和某一动作的细微差别,我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加以讲解。当然,要想准确地解读一个人,我们不能只在意一点,要综合各种因素一起考虑。

准则九:懂得区分舒适与不适

非语言交流有两个基本的立足点,它们是舒适与不适。学会准确地解读其他人身上的舒适与不适线索,能够帮助我们译解对方的肢体和大脑真正想传达的信息。当你对某一行为的意义有所怀疑时,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样的行为看起来舒适(如有满足感、幸福感或松弛感)还是不舒适(如表现得不高兴、不幸福、有压力、忧虑或紧张)?一般来说,我们所有观察到的行为都可以归入这两类,即舒适行为和不适行为。

准则十:观察最好别引起对方的注意

要想充分发挥读心术技巧,我们必须要仔细观察他人,并准确地解译对方非语言行为的含义。而且,我们这么做时肯定不可以表现得太明显。很多初次尝试寻找非语言线索的人总会盯着别人看,显然,这种方法是不值得借鉴的。最理想的境界是,尽管你在观察别人,但对方却不曾察觉。也就是说,要争取做到不被人注意。只要坚持练习,随着观察技能的日益精湛,你迟早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假如你想成功地解密非语言交流的奥秘,就一定要把这十条准则记牢。接下来,我们就要一起探讨两个问题了,即,“我要找什么样的非语言行为”和“它们在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在正式解读非语言信息之前,大家还需要了解一下人类的反应机制,也就是人类出现非语言行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