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能赢才是硬道理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能的民族,几千年积累的军事谋略足可以编成一部兵家谋略大辞典。在众多的兵家著述中,有些谋略早已超出军事范围,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

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产生兵书最多的国家。春秋战国的学问家流派中,兵家堪称威名赫赫。在中国,知兵而成“家”成“学”者,绝非浪得虚名。总结起来,中国历史上的兵家主要有两个显著特点:

其一,全部是文职军人出身(请注意,名将才是职业军人);其二,同时都是身居要职的政治家。

这两个形式特点,反向的说明了中国军事思想必然不会是单纯的军事攻防研究,而一定带有深邃的社会人文价值。假如不是历史尘埃的淹没,中国的经典兵书绝非只有《武经七书》。

姑且只说《武经七书》的作者:《六韬》的吕尚即人人皆知的姜太公,显然是个老学者。《孙子兵法》的孙武本是齐国名士。《吴子兵法》的吴起是鲁国名士。《司马法》的司马穰苴是晋国的司马(文职国防部长)。《尉缭子》的作者是魏国国尉缭,同样是文职国防部长(请注意,中国古代的司马、国尉、太尉等,都是最高国防长官,只有大将军、上将军等各种将军才是三军实际统帅)。《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的李世民是个皇帝,就是李靖也是文士出身。

另外,失传而重见天日的《孙膑兵法》的孙膑,更是文人学子。《孟德兵法》的曹操,四言诗写得惊世骇俗。一言以蔽之,举凡中国留有军事著作的兵家,没有一个只是单纯的赳赳武夫。这样的兵家们所锻铸的用兵原则,囊括了非凡的民族生存智慧。

中国古代兵家智慧是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代军事家对战争决策、指挥、统筹及其规律方面的理性认识的总和。战争作为人类的一种暴力对抗形式,蕴含着计谋、策划、指挥、组织、协调、督导等管理要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是人类最富有技巧的一种特殊管理行为。

战争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同样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管理机制的变革而不断地发展着。人们为了进行战争并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必须研究和探索战争过程中的计谋、策划、指挥、组织、协调、督导等管理要素,并用以指导战争。而人们对战争的规律性认识,也随着对战争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而不断深化、不断丰富。

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包括若干科学的管理观点,它既把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国际关系等各种客观因素作为决定胜负的条件,并把它们看成是相互关联的管理决策的统一整体,同时又把战争主观指导,即主体的决策、指挥、组织、运筹等军事管理素质(所谓的“将能”、“将才”)作为一项基本因素,并由此而引出争取战争胜利的一系列战法。

关于计谋(战略)的论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中内容最丰富的方面,它所揭示的许多带有规律性的原则,是至今仍必须遵守的。许多名言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管理格言,诸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先计后战”,“远交近攻”,“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实击虚”,“以众击寡”,“兵贵胜、不贵久”,“兵贵神速”,“兵贵其和,和则一心”,“三军一人,胜”,“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密察敌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等等。这些著名的兵家管理格言运用的一些基本原则,与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不仅基本精神一致,在语言上也有明显的渊源关系。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之所以有如此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和中华民族的古代管理文明分不开。当然,作为封建管理文化一部分的古代兵家管理思想也不可能不深深地打上那个时代的阶级烙印。这就需要有一个用时代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扬弃的问题。这是我们对中国古代兵家智慧的研究、开发、古为今用的根本态度。

有人说: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理解为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儒家智慧是这种文化中最深刻的一页,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阴阳家智慧是最神秘的一页,而兵家智慧则是最冷峻的一页。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尽然。

中国的兵书有200多部,但是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首推《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在历史当中一直成为一个被推崇的“兵经”以外,它在国际上的影响也非常大,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包括英、法、德、俄、日、意、希伯来、泰语(泰语就是东南亚一带)等等。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千百年来一直享有极高的声誉,对我国的传统兵学及世界兵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其得以世代流传和广泛推崇的原因在于其对战略战术的精辟论断,在于其胜敌的谋略。这样,《孙子兵法》就突破了兵书的限制,而在当今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领域,尤其是在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孙子的竞争思想为众多的企业家所认同和运用。

《孙子兵法》将兵学、哲学、文学融于一体,不仅在中国军事史上最为令人瞩目,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就曾赞叹:“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

毫无疑问,《孙子兵法》始终是各国对中国文化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之一,对它的学习、研究和应用的热潮可谓是激荡无已,盛久不衰。从这个意义上说,《孙子兵法》这部古老的兵书早已超越时空的界限而葆有永恒的魅力。

孙子兵法的不凡在于它拓宽了智慧的领域,集聚和延伸了谋略智慧的空间,超越了战争和有限的空间对抗形式。在生存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只要你愿意,便能从中汲取力量,享用其成果去赢得胜利。

《三十六计》是一部产生于中国古代而在20世纪40年代才被人发现的著名兵书,共收录了三十六计谋。有人将它与《孙子兵法》相提并论,认为它们是“兵家合璧”;有人认为它集兵家诡道之大成,是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智慧谋略”;有人将其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介绍到国外;还有人认为:“《三十六计》是正义战胜邪恶、真理战胜谬误的法宝。实际上,《三十六计》已远远超出了军事斗争的范畴,被人们广泛用于政治、外交、经济、科技、体育等许多领域,成为人们克敌制胜的重要智慧源泉。”

无论《孙子兵法》,还是《三十六计》,以及《百战奇略》、《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投笔肤谈》等等此类兵书,所涉领域之广、内容之丰富、种类之繁多,远非我们所能面面俱到地兼收并蓄。所以我们有针对性地将世人感兴趣的兵法和智谋,进行采编、选择、选注、点评,并根据当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对兵法和智谋配以近代和当代在我们周围所发生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从军事和商业、为人处世的角度,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优秀军事思想的理解,使全书的主题现显于读者的眼前,尤其帮助对这些方面感兴趣的朋友,在开卷有益的前提下,使其能够吸纳该书的精神养料。

考虑到广大读者的读书兴趣及实用性,编者注意了古文的通俗性和普及性,充分体现轻松读书,娱乐读书。但愿读者在读完本书后,能够在情急之中,做到“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如果我们抛开历史的成败得失,我们就能以一种澄明的心境穿越浩瀚的时空隧道,透过纷纭的兴亡成败,去以一种文化的眼神来看待兵家,从而体悟出一种大智慧。进而,我们可以凭着对兵家智慧的理解,去创造全新的人生和更加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