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中观因素:行业,还是行业

1.2.1 赢在起点未必笑到最后

2000年,4个学会计的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因为各自条件不同,分别进了四家截然不同的企业。小A成绩最好,又是学生会干部,被一家特大型的彩电企业录用,月薪最高。小B成绩也很不错,加上父母全都在省外贸公司工作,小B理所当然地进入省外贸公司工作,收入也很不错。

小C和小D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的在校成绩并不突出,家里人在找工作的问题上也帮不上什么忙。小C最后进了一家刚刚成立的小型科技公司,小D回老家内蒙古,进了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乳制品公司。小C和小D的入职工资不仅比小A和小B少了一大截,而且由于小公司没有什么名气,也不知能存活多久,家长、老师和同学都替他俩感到可惜。

15年的时间过去,四个同班同学的职业生涯出现了惊人的逆转。

小A的企业由于彩电行业竞争过于激烈,利润率很低,业务一直处于萎缩状态。虽然有国企的铁饭碗做保障,小A还不至于被裁员,但他却还只是个科级干部,没什么被提拔的机会。

小B的情况更差一些。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外贸公司的日子十分不好过。小B虽然成为了公司的中层干部,但收入并不高,向上晋升的空间很小。

而当初最不被看好的小C和小D,却出人意料地干出了不小的名堂。

小C所在的公司,已经从当初只有十几个人的规模,发展成了互联网的龙头企业,早在10年前已经在美国上市。小C作为元老级的员工,现在已经是公司的财务总监,手握价值数百万元的股票期权。

小D,作为两家公司的创始人,正在稳步推进自己公司的上市进程,不出意外的话,几年后他的公司将在国内A股市场或者香港交易所上市。原来,小D毕业后进入的乳业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创业公司,超高速的发展使得这家公司仅仅用了5年时间便跻身全国同行业前三名,并成功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这段工作经历,让小D积累了一整套创业和资本运作的经验。5年前,他离开了老东家,和朋友成立了一家有机牛奶公司,2年前又创办了一家畜牧业深加工企业。前10年积累的丰富经验,让他在创业过程中如鱼得水。

4个会计系同班同学在入职时,从事的都是财务工作,但10多年后,4人的职位和收入产生了悬殊的差异。原因不在于4人的努力程度不同,而在于4人所处的行业差异巨大。

2012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达到8倍。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已经上升到23倍。

这意味着,即便从事相同的财务工作,仅仅由于所处行业不同,平均工资的差异可能达到8倍。如果再考虑各行业晋升空间的不同,收入差距就会扩大到数十倍以上。

1.2.2 行业生命周期决定职业生涯高度

行业间收入差距为何能如此之大?行业生命周期(industry life cycle)理论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释这个问题。

行业生命周期(见图1.2)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行业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行业生命周期曲线忽略了具体的产品型号、质量、规格等差异,仅仅从整个行业的角度考虑问题。

图1.2 行业生命周期

在幼稚期和成长期,行业迎来高速发展阶段,市场增长率和利润率保持快速增长,行业规模急速扩大。行业的蓬勃发展导致新的工作岗位层出不穷,行业内部的晋升机会很多,为从业者的快速晋升提供了充分的外部保障。

当行业发展到成熟期,市场增长率不高,买方市场已经形成,行业盈利能力下降到一般水平。行业规模很难维持之前的爆发式增长,行业发展较为稳定,无法像成长期那样为员工提供足够多的快速晋升岗位。随着行业发展高峰的到来,大部分员工出现职业顶点,从而进入职业生涯发展的瓶颈期。

如果行业产能出现过剩现象,市场增长率和市场需求持续下降,则行业进入了衰退期。衰退期伴随着企业的转型或者倒闭,从业者面临着失业的窘境。衰退期行业的从业者最关心的事情已经不是能否晋升,而是能否保住自己的饭碗。

前面故事中,小A和小B虽然在毕业时成绩优秀,顺利地进入了当时的大公司,拿到了令人羡慕的月薪。但不幸的是,他们所选企业的行业早已处于成熟期,由于企业不具备在业务上广泛开疆拓土的能力,而且原有的领导岗位趋于饱和,因而造成员工的上升通道特别狭窄。

而小C和小D毕业时选择的行业和企业都处于幼稚期和成长期,行业和企业的高速发展给小C和小D带来了巨大的职业发展机遇。他们不仅得到了最快晋升的机会,而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经历企业从白手起家到成功上市的整个过程,积累了创业和资本运作的宝贵经验。正是得益于行业的高速发展,小C成为创业公司的高管,而小D更进一步,自己创业并取得了成功。

1.2.3 重要的不是企业大小

每年毕业季,总能看到“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报道,也总能听到毕业生“生不逢时”的感叹,好像找工作的最佳时机永远是“五年以前”。激烈的竞争中,最受毕业生欢迎的都是世界500强的大企业,因为这些大企业不仅意味着优厚的薪酬和响亮的品牌,同时也象征着稳定的发展和美好的前途。

但值得注意的是,“世界500强企业”的衡量标准是企业规模,而非企业增速。巨大的规模和体量,并不等同于非凡的盈利能力,无法保证这些企业在未来三四十年里屹立不倒。

实际上,这些超大型企业衰落的速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1981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50%从1990年的500强榜单上消失;1991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70%从2000年的500强榜单上消失。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企业快速更迭的现象必然也会越来越常态化。

选择企业不要看它现在已经多么大,而是要看未来它能发展得有多大。在这方面可以向最精明的股票投资者学习:最有投资价值和想象空间的企业,不是已经发展成熟、增长乏力的大企业,而是方兴未艾的新兴行业中,那些极具潜力、增长迅猛的中小企业。

这些新兴行业中的中小企业运作高效,拥有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具有独特的创意和高成长性项目,注重培育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讲究团队合作,鼓励创新,看中专业人才的培养。选择这类中小型企业,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创新创意能力,而且伴随行业、企业的高速发展还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当然,新兴行业的新创企业规模比较小,风险比较高,倒闭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即便公司倒闭了,从业者仍然可以凭借“业内人士”的身份、已经积累的经验和人脉,进入同行业的另一家企业。实际上,新兴行业内的倒闭、兼并和重组,给了从业者更多加入优秀企业的机会。只要还在新兴行业里从业,就依然能够分享到行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