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君臣对话的一部书。全书分为内篇和外篇两大部分,共八卷(215篇),与《汉志》八篇之数相合。《晏子春秋》思想非儒非道,秦始皇时代曾被视为离经叛道之作,列为禁毁书目,但于今看来,可说是一款教化人廉洁无私、勤俭朴实、勤政为民、敢于谏言的智慧套餐。

晏子,名婴,齐国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县)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00年。他父亲晏弱为齐国上大夫,其父于齐灵公二十六年去世后,晏子开始继任齐卿,历经灵公、庄公、景公三朝,长达五十余年,其中辅佐景公四十余年之久,本书中记录的故事多为这个时期所发生的。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已经由盛到衰,当时诸侯纷争,各霸一方。在那种弱肉强食、各诸侯国都希望能得到治国贤才的动乱时代,晏子力挽狂澜,使齐国依然能站立在强国之位。之所以赞誉晏子是我国历史上的“智者”之一,可与齐桓公时代的大政治家管仲齐名,这与他在齐国不断走向衰落、国君昏聩、权臣把持朝政、外有秦楚之患、内有天怒人怨之忧的背景下所做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晏子出任齐国宰相,依照当时的国情倡导严谨的治国思想。他深知民心向背是国家兴衰的根本,内外安定才是国力强盛的源泉,因此他劝导君王对外主张友好诸侯,反对侵略;对内主张减轻徭役税赋,节俭薄葬,免罚省刑;他提倡礼治,注重伦理;他提倡举荐贤能,反对谄谀奸佞;他直谏君王摒弃邪僻,爱民勤政,不可骄奢淫逸,倒行逆施。晏子的这些政治主张无疑是正确的,也是治国安民所必需的。书中有着对封建社会贵族思想的揭露与批判,更有着对后世之人的警醒与启迪,可是说每一个小故事都是一堂人生大课。

《晏子春秋》在文学史上的价值毋庸置疑,不仅所讲内容积极上进,而且在语言风格上更是别具一格。其语言简洁明了,没有繁复冗长之感;辞藻虽不华丽,却能把质朴的君臣对话于传神之中蕴含出深刻的哲理。

《晏子春秋》现今尚存的有元刻本《晏子春秋》八卷、明活字本八卷、明抄本四卷等版本,其在流传过程中,难免出现错抄、漏刻的情况,但无伤大雅,内容基本一致。本书遵照前人的研究成果,参照吴则虞先生的《晏子春秋集释》(中华书局1982年5月版)等权威书籍的原文以及注释进行整理,在依从原文直译的基础上加以会意调整,使文章语言更为流畅,故事内涵更容易理解。

为了便于广大读者阅读,本书对于作品内容进行了精心编著,并加以注释、生僻字注音以及配以流畅的现代译文。当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或许会有令您不满意之处,万望海涵,本人虚心接受批评意见。

编者

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