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电商:互联网+三农案例与模式(第2版)
- 魏延安
- 1538字
- 2020-08-28 02:56:13
电商要与电商服务商一起下乡
电商要做成功,必须是电商服务业要发达。没有电商服务业的地方,一定不会有好的电商。所以,对于县域电商,笔者觉得电商企业和电商服务商要携手下乡,一个人下乡干不动。
如何定义县域电商运营服务商
县域电商服务概念比较大,服务商能服务什么?第一个是电商直接最需要的服务,如我们常常讲的,人才谁培训?美工谁来做?后台数据怎么管理?这是俗称的小的电商服务业。第二个是县域内电商生态的打造。比如,电商园区谁来运营?底下“村淘”的人谁来日常进行管理培训?等等。第三个方面,县域需要加强电商的基础设施建设,电商运营商也是可以参与的。比如,现在所建电商孵化园区,很多地方没有电商服务商的参与,所建的孵化园区根本不像是电商的。有的像老年公寓,没有电商的痕迹。
现在的电商服务商在县域怎么干
县域电商服务商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自己的转型,因为目前可能80%以上的县域电商都是工业品电商转型而来的。曾经有一个电商服务商信誓旦旦地到陕西去,“我要给你做苹果电商的运营商”,然后签了豪迈的合同。但半年之后此人悄悄地离去了,根本做不动,农产品电商和工业品电商根本不一样。所以,对于做县域电商服务商,笔者给出如下建议。
第一,从了解县域、了解农村开始。比如,跟农村淘宝陕西区的人交流,笔者建议他们买一本书看一下,就是先看一下费孝通老先生写的《乡土中国》,先了解农村,才能了解中国。没有搞懂农村,是一定做不了农村电商的。
第二,要本地化,不能高高在上。你的团队可以带一两个骨干,但不能长期让你带来的部队在当地驻扎下去。对于现在80、90后的年轻人来说,长期待在县城是非常困难的,哪怕给他们很高的工资,都解决不了其内心的失落感。有的县长说,我想把他留下怎么办?逼急了办法是有的,笔者开玩笑说,你把他们变成你们县的女婿或者儿媳妇就差不多了。服务商一定是点火的角色,然后要在县上挖掘现有的电商、现有的青年人才,让他们成为服务商的一员。有一个现象,所谓的电商生态圈不是人人都在直接做电商,百分之二三十的人做电商就够了,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从事电商相关服务业,而且随着电商生态的发展,所有的电商服务业都会拆成独立的产业生态。一开始是服务商搞培训、美工等,什么都干,电商做大了,以后肯定会成立专业的电商培训机构、孵化机构等。所以,其中的文章很大,要加快进行本地化。
第三,一定要给政府当好参谋。笔者给很多电商服务商的建议是,别盯县长的钱包,而要盯县长的脑袋。县域电商,准确来讲,是2015年才开始爆发的。所有的县长几乎都想做电商,但很多县长到目前为止对电商认识还不太清楚。其在抓电商的时候很犹豫,很无助,因为底下也没有人懂。所以,这时候电商服务商要承担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县长认识电商,给他提出有关发展县域电商好的建议。笔者发现很多好的县域电商服务商,落地比较好的,主要原因是其打动了县长,让县域电商走上了一条比较规范、比较正常的道路。
电商要与电商服务商合作共赢
目前各大电商都在下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很辛苦,但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把老板干成了伙计。一个县一个电商团队,这样下去,全国所有的县都要覆盖,需要电商平台打造多大规模的团队才能实现?所以,最可行的办法,还是老板要像老板,把具体的工作交给大家干,自己开放系统就行了。试想,如果阿里巴巴不是开放平台服务体系,那么他自己需要养多少员工?现在对于各大农村电商平台而言,要做的就是——开放平台!
开放平台后,可以根据电商需要遴选各类电商服务商来协同合作,大家在一个电商链上实现共赢。例如,培训可以交给可靠的电商培训机构,而孵化基地可以交给专业运营团队,物流可以找第三方甚至第四方物流,等等。总之,要避免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的思想,农村电商谁想包打天下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