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唐儇兮来到一个叫平安镇的地方,这个小镇的风景秀丽,百姓安居乐业,再加上民风淳朴,给这个小镇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繁华。
平安镇虽说只是中原的一方小镇,可它地处通往京都的必经官道之上。
南来北往的商贾络绎不绝,热热闹闹的,让小镇显得很有活力,也很适合居住。
唐儇兮一来到这个小镇,就喜欢上了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身如浮萍的她接连几天的在路上漂泊久了,身心都疲惫了。
她不想继续漂泊下去,想休息一下。
她如今怀有身孕,也不适合车马劳顿,风餐露宿的着急赶路。
暂时留在这个小镇几天,好好为以后的生活做做打算,也听好的,其它的事情,先不考虑。
在镇上找了一间最大的客栈投宿,晚上刚吃过饭就来了睡意,一骨碌爬上-床就呼呼睡着了。
第二天,休息过后,神清气爽的她,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外乡路过的游客,绕着小镇的每条街巷到处瞎溜达。
一会儿东瞧西看,很是逍遥自在。
只要遇到好吃的,好玩的,她一个也不愿放过,尽数收入囊中。
就这样,她一连在街上逛了三四天,还是意犹未尽。
逛的久了,突然发现了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街上摆摊做生意的商贩不在少数,可其中有一位,他站在街上摆摊总是或多或少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非常的格格不入。
自然而然,闲得无聊的唐儇兮就对这位特殊的商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每次上街的时候,都特意从那人的摊位前路过好几趟。
她之所以这么做,第一,不是因为这个小摊卖的东西很奇特。第二,也不是因为摊主长相俊美,勾住了她的心,令她念念不忘,流连忘返。
其中的真实原因,不过是她对摆摊的男人心存好奇。
古人大多迂腐的可怕。尤其是那些自诩读过几本书,胸中有点墨水的读书人更是如此。
古人云:“君子远离庖厨。”这句名言被男人们奉为金科玉律。
而这个摊主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卖起了桂花糕。
唐儇兮买了两块尝了尝,味道一般,不怎么样。
或许是因为现代五花八门那些各具特色的精致糕点吃多了,口味也变的刁钻,一般的糕点还真的无法入口。
她又不忍心讲实话,打击一个男人的自尊心,尤其是一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读书人。
唐儇兮对书生产生兴趣之后,特意找了客栈的店小二询问了关于他的一些情况。
原来这个书生姓史,名康,平安镇本地人。他父亲早亡,家里只剩下一位上了年纪的寡母,母子俩相依为命。
日子过的十分的清贫。
好在,这个史康自小聪慧,很喜欢读书,加上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考上秀才,又在秋试考取举人,成了平安镇附近村县人尽皆知的读书人。
原本县太爷的意思是希望他明年进京赶考,参加春闱,考取功名。
可惜,史康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根本拿不出进京赶考的盘缠,另一方面又不放心年迈的母亲独自在家无人照看。
只想着等下次再进京赶考。
附近的乡亲们大都替他感到惋惜,对乡亲们的赠予总是不肯接受。
读书人的清高与自尊心在他身上展露无遗。
唐儇兮大概猜到了史康身上发生的情节,只不过比她想的还要惨罢了。
落魄书生的戏码她看的太多了,早就滚瓜烂熟,自然见怪不怪。
但是亲眼所见还是有所感触的,像史康这般脚踏实地,没有其它读书人那般迂腐,愿意凭借自己双手养活自己的人不多。
挺让她刮目相看的。
之前唐儇兮还在纳闷,史康既然想要赚钱,可以卖字画,代人写字,或者做些别的生意,应该都比他每天守着收入微薄的桂花糕摊子好太多了吧!
小二又说,史康很孝顺,小时候就是母亲每天做桂花糕赚钱养大他,供他读书的。
如今,他的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不能干重活,卖桂花糕养家糊口的重担就落在了史康的身上。
严格来说,史康他也只是一位手不能抬,肩不能挑的文弱书生,好在做桂花糕是他从小耳濡目染,加上母亲常常在旁边指点,这才勉强可以。
假如换了其它的生意,他也不会。
唐儇兮听完,心里倒是能理解史康的无奈了。拿自己和他比,恐怕还不如人家呢。
自从离开家,她一路上游山玩水,花钱如流水,如今又有了身孕,今后还要养活孩子,需要不小的一笔钱才行。
他心里也清楚,一个女人想要在古代封建社会寻找工作,可以说,难如登天。
更别说是一个孕妇。
所以她对找工作养家糊口已经不抱希望了。
好在她以前喜欢做各种美食,如果真的走投无路,也可以像书生一样,摆个摊儿,卖东西算了。
其实,唐的身上并没有多少钱。因为她要去京城,这一路上需要不少花费。
所以她就把玉佩给当了。不得不说,赵瑾垣送她的玉佩还是挺值钱的,老板给了她不少银子。
只要她省着花,到京城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此去京城,山高路远。
她孤身一个女子上路,恐怕有些不安全。正巧让她无意间看到了这位刻苦勤奋,才高八斗,新考的举人。
听说史康中了举,明年春要上京城参加春闱。无奈家境贫寒,凑不够赶考的盘缠,才一直拖延着没有动身。
唐儇兮灵机一动,就把主意打在了这个书生身上。
通过这几日的观察,书生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街坊邻居对他的评价很高。
还说他很孝顺,吃苦耐劳。和别的附庸风雅的读书人不同,没有不良的嗜好,诚实可靠。
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很符合唐儇兮的心意。唐儇兮打算找个好机会说服书生,答应和她结伴上京。
这样一来,俩人就能够彼此互相帮助,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因为进京赶考的学子都拿有当地官员开具的通行手札,一路畅通无阻,这对唐儇兮来说很重要。
她被父母扫地出门,没有身份凭证,更加没有路引。小地方的治安不严,大都可以蒙混过关。
可京城不一样,没有路引她根本无法入京。
书生的存在能非常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
书生缺钱,她缺路引。这样大家彼此帮忙,各取所需,也算皆大欢喜。
唯一的担心就是古代的读书人,圣贤书读多了,在男女问题上比较迂腐。
不一定愿意和女孩子结伴赶路,想要说服他不太容易,需要好好的计划计划才行。
这天唐儇兮故意来到书生史康的摊位上买点心,趁机和他搭话。
她故作惊讶的问了一句,“我瞧你一身读书人的打扮,怎么不好好在家读书,反而做起生意了?”
在古代,阶级森严,讲究是农工商。
不是常有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读书人在古代的地位非常尊贵,也受人尊敬。更何况眼前这位还是公认的有才华之人。
再说读书人常常说“君子远离庖厨”。
既清高又自命不凡,张嘴就是知乎者也的陈词滥调。听一句都脑仁儿疼。
搁平时,她还真不情愿与他们打交道。如今不是遇到难处,身不由己嘛!
书生笑着说:“姑娘,你肯定是外地人,才会问我这个问题。其实经常有人问我,说作为读书人,整日和商贾们在一起有失颜面。”
“但我不这么认为。凭自己的劳动赚钱养家糊口,我没什么好嫌弃的。况且,没客人的时候我还能看看书,这样挣钱看书两不耽误,挺好的。”
通过书生的一番见解,唐儇兮的眼睛发出了亮光,这就是所谓的朴质无华,身怀抱负,又能干于贫苦,能屈能伸,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难怪大家对他赞誉有加。
唐儇兮感觉自己眼光不错,慧眼识珠,找到了一个可靠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