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陵寝建筑中的礼俗文化研究
- 乔美美 唐群 车自力
- 3830字
- 2020-08-29 11:13:09
四、他把生前的荣华带到了地下
秦始皇出生的年代,正值中国历史上七雄争霸、烽火连天的战国末期。他的父亲名叫子楚,是秦昭王的孙子,秦安国君的儿子,子楚曾被派往赵国做人质。当时,在赵国邯郸做生意的阳翟(今河南省禹县)大商人吕不韦看到子楚这种特殊的背景和处境,就极力策划帮助子楚返回秦国,并把自己一位美貌动人、能歌善舞的爱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不久生下一子,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威震四方的秦王嬴政。
子楚回到秦国后,继位当了秦王,是为秦庄襄王,立嬴政为太子。公元前247年,庄襄王病故,年仅13岁的嬴政就被推上秦王的宝座。公元前238年,22岁的嬴政举行了加冕礼,从此他亲理朝政。这位血气方刚、胸怀大志的年轻国君再也不容大权旁落。此后,他迅速地平定叛乱,幽禁太后,次年,又罢免吕不韦的宰相职务。在李斯、尉缭、王翦、蒙恬等一批文臣武将的帮助下,他不失时机地拉开了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的伟大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历经10年血雨腥风的残酷战争,先后消灭韩、赵、燕、魏、楚、齐等诸侯六国,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
统一后,嬴政自称“始皇帝”。为了巩固新生的封建政权,他推行了一系列的统一政策,即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亭、里。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直接听命于皇帝。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军政官吏皆由皇帝任免,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形成一套新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秦始皇的改革,对此后2000余年的中国封建政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帝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东的骊山北麓。骊山是终南山的一个支脉,主峰在陕西省临潼区南门外,也称临潼山。骊山山势高耸,绿树成荫,非常美丽,所以又叫丽山,传说中炼石补天的女娲便在这里居住。至今骊山还有纪念女娲的老母殿,后来又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姜寨遗址。商周时,这里是丽戎国,并建有城址。秦人的祖先曾娶骊山之女为妻,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至今山上仍有烽火台,为这一事件做了历史的注脚。唐代的华清宫就在骊山主峰以北,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许多哀怨动人的故事,也在这里演出。震惊世界的“双十二事变”也发生在这里。已故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一首诗中写道:“骊山云树郁苍苍,历尽周秦与汉唐”。形象地概括了它所经历的人世沧桑。
骊山与秦始皇还有一点缘分。骊山北麓有温泉,因为温泉水流出地面的温度为43度,水中含有石灰、碳酸锰、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二氧化铝及有机物,可治皮肤病及风湿病,周幽王曾在这里建丽宫。秦始皇时在这里建丽山汤。传说秦始皇在这里遇到了漂亮的丽山神女,心生邪念,调戏了这位神女。神女大怒,往他脸上唾了一口,于是,秦始皇便生了一身恶疮,久治不愈。万般无奈,只好向神女赔罪。神女赐他温泉洗浴,疮才好了。这虽然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却说明很早以前人们便利用温泉水治病了。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就在这里修建陵墓。直至公元前210年入葬,修建工程长达37年,用工最多时达70余万人。陵墓的封土呈平顶的四方锥体,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115米。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部南北长350米,东西宽345米,高76米。陵墓的周围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75米,外城周长621O米。内外城四面有门,并有门阙建筑。通过考古勘探,在陵园内外已发现各种陪葬坑、陪葬墓及修陵人员的墓葬500余座。陪葬坑中比较重要的有兵马俑坑、铜车马坑、马厩坑、珍禽异兽坑,以及各种附葬坑等。另外,在陵园内外还发现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大量的宫殿建筑遗址,整个陵园犹如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它是中国历代帝王陵中规模最大、埋藏物最多的一座陵园。
秦始皇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形南高北低,属于山脚下的洪积扇区。郦道元《水经·渭水注》云:骊山“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如今,陵墓的周围是一片农田和村落,陵的封土上长满石榴树,每年初夏榴花似火,秋季硕果累累,游人如织。
为了揭开秦始皇陵的奥秘,考古工作者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逐步对陵园进行科学的钻探和调查——
1.地面陵高
司马迁说是50余丈,这是可信的,因为司马迁一定不止一次地去看过。50余丈,折算其高度应该在115米左右。
2.陵园布局
总体以高大的封冢为中心,封冢外有两道回字形夯土城垣,外城垣四面各置一门。东门位于封土正中的东西轴线上,门阙的设置规模最大。内城除北墙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现有内城南门的阙门遗址至今仍屹立于封冢之南,蔚为壮观。长达十公里的内外夯土城垣已残缺不全,初步发掘的陵寝建筑群遗址规模宏大。在秦兵马俑被发现之后,关于整个陵园的设计布局已不可想象,堪称旷世之作。
3.工程工期
一期工程是秦始皇即位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21年),主要进行了陵园工程总体方案的规划设计和主体工程的奠基施工,并初具规模和格局。二期工程是这之后的九年时间,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基本完成了陵园格局中的主体工程。三期工程是这之后的三年时间,为陵园的最后的收尾、覆土和完善工程。始皇陵的工程建设历时38年,动用了数十万人。
4.地宫之深
可以确定的是,秦陵地宫东西长260米,南北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直观一点来说,它的规模相当于五个国际足球场那么大。地宫为竖穴式。究竟有多深呢?司马迁夸张,穿三泉。《汉旧仪》解释:“已深已极。”
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利用现代高科技探测并推测为500至1500米。近年考证,从地宫坑口至底部深约26米,至秦代地表深约37米。
5.墓道的门
司马迁说,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始皇棺木下葬后,有人说,工匠知晓墓中全部所藏宝物,难免不被泄露出去。待葬礼完毕,宝物藏好,关闭了墓道的中羡门,又把陵墓最外面的外羡门放下来,工匠们全部封死里边,无一人出来。墓上栽种草木,从外边看上去好像一座山。
由此可见,墓中有中羡门和外羡门,那么就还应该有一道内羡门。中羡门称闭,应该是双扇或单扇的开合门;外羡门是下,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有专家推测,外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像我们见到的提拉式水库闸门,是一道无法开启的巨大的石门。内羡门可能与中羡门相似。三道羡门原则上是在一条直线上。
6.墓室猜想
司马迁说,墓室“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专家说,这是说在墓室穹顶绘画天象或模拟日、月、星象图。具体说就是地宫上部可能绘有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地宫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其寓意天地间的统治简单明了。那么随葬品呢,难以想象地考验着我们丰富或贫乏的想象力了。古人曾有过一次想象的记述,说项羽入关,曾以30万人盗掘秦陵。突然有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一直朝南。到了三国宝鼎元年,有人送金雁给名曰张善的官吏,他从金雁上的文字一眼判断出此物乃出自始皇陵。
7.水银之谜
司马迁说,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北魏学者郦道元解释,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他说的还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近年有人猜测水银有毒,与防盗有关。依然是谜。
8.自动发射器
司马迁说,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机弩矢就是地宫安装了自动发射的暗器。而这种自动发射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装置,至今未见有人做出细节的说明。
9.地宫空间
秦陵地宫为竖穴式是目前的定论。如果成立,则墓室内外不会留有空间。而李斯则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按李斯的这话来看,秦陵就是一座密封的真空地堡式地宫。很多专家认为李斯说的没错。
10.始皇遗体
七月,秦始皇非正常死亡于出巡途中,到了九月才臭气熏天地运回咸阳安葬。固然秦代具备很高的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但在那种特殊情况下,也是没有可能了,尸体是否完整都很难说。况且,我们还怀疑赵高,秦始皇若真是被他所杀,他也要千方百计地毁灭罪证。
11.棺椁构造
秦始皇使用什么棺椁?司马迁说,下铜而致椁。有人说,这是铜棺。但更多的文献资料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名状。很显然,铜是为加固棺椁内部结构的,而漆涂其外与饰以翡翠,那只有木质的棺椁才有这种可能。
有专家对先秦及西汉的棺椁制度进行了考证,说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是当时天子的特权,安葬秦始皇也不可能放弃或改变这个惯例。
12.陪葬坑和陪葬墓
秦始皇帝陵的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就有400多个。在这些陪葬坑中,有象征皇室帝王乘舆的铜车马坑;象征皇帝涉猎游玩之苑囿的珍禽异兽坑,象征宫廷养马的马厩坑以及象征秦王朝百万雄师的兵马俑。近年来,陵区内有50000余件重要的历史文物出土,其中不少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如铜车马、跽坐俑、乐府钟、夔纹大瓦当等。
从这些陪葬坑的内涵和史书中对秦陵地宫设置情况的记载来看,秦始皇陵园就是当年秦王朝地上王国的再现。人世间原有的一切在地下无不毕备。在这个幽冥的地下王国中,秦始皇帝依然是统治天下、至尊至贵的帝王。始皇帝死后仅三年多,秦王朝就被农民起义的浪涛所摧毁。秦陵地面所有华丽的宫殿别馆都落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只有那高高隆起的秦陵墓冢,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见证人,向后人诉说着王朝盛衰交替的春秋。
一个终结。一个开端。一个延续。一个铺展。
一个人的伟大成就,成就了一个人的伟大。
一个民族的辉煌成就,成就了一个民族的辉煌。
那么,就让这位伟大的人怀着他的华夏帝国梦想,安静地休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