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与历史(第9辑)
- 陶飞亚 郭红
- 1436字
- 2020-08-29 02:25:44
二 方济各改革派与默想灵修
方济各会是天主教的早期托钵会之一。它由阿西西的圣方济(Francis of Assisi, 1182—1226)于13世纪创立,反对教会对财产的占有,提倡贫穷生活,效仿基督受苦,复兴天主教灵性。圣方济注重教育与知识的建构,譬如方济各会的传教士在中国翻译了不少西方神学作品,他们重视与中国士绅阶层的关系,实际上士绅阶层在禁教期间对传教工作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更重要且更有趣的一点恐怕是方济各会的神秘主义和灵修传统。其创办者圣方济被誉为神秘主义神学家,圣徒传中记载他通过祷告,将折磨自身的病痛看作体验神的经历和得到救恩的保证。他的作品《太阳弟兄赞歌》(The Canticle of Brother Sun)被后世认为是方济各会的灵修经典,在此书中,天主映照在太阳、月亮、星辰及一切受造物中,万物都有其奥迹性的超越幅度。对本文而言,圣方济的这部灵修经典有如下三点意义。
第一,它表明基督宗教默想的根本是耶稣的道成肉身、受难、复活,并以此作为自己修行贫穷和顺从的榜样。
第二,在冥想方法上,天主教的神秘体验一般通过马赛克、雕像和绘画等媒介将圣经故事、圣人、基督形象可视化,使用记忆力、想象力、情感等在默想中进行响应甚至是对话,将此作为自己宗教虔敬性的一部分。圣方济也遵循《罗马书》中所说:“其实,自从天主创世以来,他那看不见的美善,即他永远的大能和他为神的本性,都可凭他所造的万物,辨认洞察出来,以致人无可推诿。”(《罗马书》一章20节)但他更进一步,从与自然的融合体验中强调宇宙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宇宙的秩序来自造物主的爱和启示。在这点认识上,默想者要体会天主的根本善(essential goodness)并在对造物主的赞美中合一。也因此,圣方济的神秘主义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神秘主义,也有人说他是泛灵主义。但泛灵主义暗示着万物中泛在的神灵,而抵消了造物主的超越性;相反,圣方济对圣灵的理解是符合基督教正典的,他的诗歌遵从《圣经》和基督教礼仪传统而作。譬如《太阳月亮》中的默想就引述了《诗篇》一四八章1节“你们要赞美耶和华、从天上赞美耶和华、在高处赞美他”以及但以理的三位同伴因拒绝侍奉、敬拜金像而被扔入火窑时唱诵的赞歌,也就是次经中的“三青年赞美上主歌”(《达尼尔书》三章52至90节)。由此可见,圣方济的默想是借经文的基础而依次推理,以产生预定的宗教情绪。
第三,圣方济本人对个人经历所做的神学阐释和转化是对通过个人经历灵修的生动例证:从根本而言,圣方济的灵修是个人化的。我们会看到,这三点在麦传世所著的《默想神工略说》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并得到了根本的体现。
方济各会在圣方济在世时已发生内部分化。16世纪有一批修士希望脱离已经颇成规模的方济各机构,建立独立的教团,以保证更古朴的修行。当时天主教也经历着外部宗教改革与内部求变的双重压力,以至于1545年起,罗马召开为期8年的天特大公会议(Council of Trent),以响应其在宗教改革的时代呼声中面对的诸多挑战和问题(包括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新教神学及欲从罗马教会分裂出去的英国教会)。此次会议被认为是天主教复兴及反改教运动(Catholic Reform and Renewal)中的重要工具。方济各会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分支,其中包括着重祷告、默想和灵修的改革派,这批改革派更强调祷告和默想之功。
天主教复兴运动历时多年,包括几个年代的发展与改变。早在1532年,教宗克蕾芒八世(Clement Ⅷ, 1536—1605)已准许他们建立自己的教团,听从总会长,但有自己的检察长。1579年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Gregory ⅩⅢ, 1502—1585)规定其他守规派可以加入改革派。由于受到教宗支持,他们得以向远方传教,包括保加利亚、奥地利、波西米亚,还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