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研思印光思想与净土思潮的视域、路径与意义

一 净土信仰、净土宗与印光

汉唐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是有文字历史之后,中外文化与宗教(主要是中印文化与宗教)的第一次波澜壮阔的交流与交融,交流与交融的最高峰是印度佛教与中土文化碰撞激荡后形成的中国化佛教,佛道儒三教得以并立,各有所长,各有所擅。佛法对中国其后的社会、文化与世道人心有着深刻的影响,改善了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生态,并直达国人的精神心灵深处,有直指人心的治心功效,成为中国不惑智慧的主要构成之一。这也就是南宋孝宗赵眘在《原道论》中已经道出的:


或曰:当如何哉?曰:以佛修心,以老治身,以儒治世则可也,又何惑哉!(元)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载《大正藏》第四十九册,第692页。


净土信仰是中国化佛教的核心信仰意识之一。

佛教历史中的净土信仰源自印度,参见汪志强《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6,第21~37页。其后在汉传佛教中得以中国化。中国佛教在隋唐经历了各宗的异起兴盛后,各宗多以净土宗信仰的弥陀净土为归,净土宗与禅宗得以脱颖而出,宋元明清时则已汇成了禅净合流的主流。到了近现代,已蔚然呈现出净土宗一枝独秀的态势,“佛法东来垂二千年,其普及深入社会者当推禅净二宗。禅则独被上根,净则普被上中下三根,故净宗宏传尤盛。”参见高鹤年《〈印光大师画传〉跋》,载《印光大师全集》第七册,台北佛教出版社,1991,第452页。影响遍及东亚尤其是东北亚佛教。“唯佛教诸宗,在华各昌一时而浸衰,独莲宗(引注:净土宗)递代增盛,旁流及朝鲜、日本、安南,靡不承中国之统。”参见太虚《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塔铭》,载《印光大师全集》第七册,第4~5页。从信仰的角度看,净土宗几近成为汉传佛教的代名词,成为对中国佛教尤其是民间佛教信仰有着最深远影响的宗门。佛教信仰终为“南无阿弥陀佛”一语所浓缩,一句弥陀有三藏十二分教的分量,念佛生西、弥陀净土成为佛教信众的终极寄托与承载。以念佛来总持一切佛法,摄万念于一念,融诸行于一行。净土法门作为佛法众法门中拥有最多信众的最高法门,“净土法门,深大圆广,统摄无量,而居佛法中最高之位也。故吾人对此不可不明信奉行。”参见太虚《〈佛说无量寿经〉要义》,《太虚大师全书》第29册,第2416页。简洁纯粹到了极致,在佛教信众与准信众中,得以普摄上中下三根,俗语所谓的“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成为佛教信众内最流行、最理想也最典型的修持表征。

从宗教哲学的角度看,净土宗弘扬着“宗教观的宇宙乐观主义”“宗教观的宇宙乐观主义……可能最清晰地表达在净土宗中。”参见〔英〕约翰·希克《宗教之解释——人类对超越者的回应》,王志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第216页。。自古及今,净土宗的极乐净土信仰与意识,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世界的幸福观。

迄今为止,中国净土宗共有十三代祖师。

在中国佛教史中,作为大师级人物的印光(1861~1940年),纵向定位,被尊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第十三祖,是生活年代距今最近的一位祖师;横向定位,印光与虚云、弘一和太虚并列为佛教“民(国)初四大师”,即中国近代佛教的四大高僧,佛门内还有论者直接称誉印光为四大师之中的第一人。大醒法师曾说过“印老(引注:印光)不特为净土宗师,实为全中国第一尊宿。……论今日中国佛教之大善知识,印老虚老(引注:虚云)为两大砥柱,得弘一法师为雕梁画栋,即成为佛教庄严之殿堂。”参见陈海量编辑《印光大师永思集》,载《印光大师全集》第五册,第2601~2602页。在另一文中,大醒法师说:“在近二十年中的中国佛教界,能尊称为第一流高僧的僧侣,首推印光大师与太虚大师……这个事实,一者可以二老的皈依徒众之数量断定,二者可以二老对中国佛教的实际贡献证实。因印老年高戒长,有几十年的修养功夫,我们恭敬尊重他为全中国的第一尊宿。”比较大醒法师的这两处文字,意思并不完全一致,然而对印光法师作为民国时“全中国的第一尊宿”的历史定位,却是一致的。

印光的这两项纵横历史定位,内涵依据有五。一是他的道德与为人。二是他在弥陀净土信仰上的修持及其功夫。三是他的思想与文章。四是他的信仰和思想在现代汉传佛教信众圈中所具有的极大影响力。五是他对净土宗发展的历史性贡献。概括言之,印光的佛学思想是以净土宗的弥陀净土信仰来融摄佛教各宗,“千余年来各宗合流归于净土的趋势至印光而集其大成。”陈扬炯:《中国净土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第541页。

民初四大师之一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在出家后,诚心拜印光为师,有云:“朽人于当代善知识中,最服膺者,惟印光法师。”弘一:《致王心湛》,载林子青编《弘一法师书信》,三联书店,1990,第221页。又,“二百年来”另一说为“三百年来”,参见《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下),福建莆田广化寺,1990,第1143页。

同为四大师之一的太虚法师则指出:“沿至清季民初,尽一生精力,荷担斯法(引注:净土法门),解行双绝者,则印光大师也。”太虚:《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塔铭》,载《印光大师全集》第七册,第4~5页。

印光在佛门内地位之崇高,仅举两位大师以上之评语,即不难窥见其中的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