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科学视野下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西藏为例
- 杨振之 张志亮 李玉琴
- 2字
- 2020-08-29 03:26:17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从全球来看,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2015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将达到12亿人次,2020年将达到16亿人次。2000~2020年国际旅游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4.4%,其中,2000~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0%,2010~202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8%。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消费收入将达到2万亿美元,国际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的年增长率分别达到4.35%和6.7%,远远高于世界财富年均3%的增长率。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主要的旅游中心,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世界第四大出境客源国,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拥有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布达拉宫、纳木错等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优质旅游资源,被认为是“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作出要使西藏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的重要指示,此后拉萨市也确立了打造“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但就西藏旅游开发的现状而言,许多宝贵的旅游资源在向旅游产品转换的过程中,出现了市场定位不清、营销手段单一、品牌形象单调、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青藏铁路通车后,西藏旅游业的交通瓶颈正在被逐步打破,进藏游客的数量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2007年西藏入境旅游人数全年达到36.5万人次,比2006年增加136%,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3529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122%。2010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达到685万人次,是2005年180万人次的3.8倍,实现旅游总收入71.4亿元,是2005年19.35亿元的3.7倍,2010年的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区生产总值的14.1%左右,基本确立了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地位。2011年,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869.76万人次,同比增长26.9%,实现旅游总收入97.06亿元,同比增长35.8%。“十二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将加强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建设世界级、国家级旅游精品,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保护自然精华景观和生态重地,传承民族和历史文化,推动西藏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跨越,把西藏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原生态与藏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和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十二五”期间,西藏将全面实施西藏旅游倍增计划,旅游产业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末争取达到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至150亿元,旅游经济就业人数达到40万人。到2015年,西藏将初步建成特色突出、形象鲜明、环境良好、交通便利、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服务标准化、市场国际化、发展社会化,具有独特的旅游吸引力,能够满足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0%以上,旅游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50%以上,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区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8%左右;发展高端旅游、精品旅游,力争全区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旅游业在带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对当地的文化、社会和环境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强的特色产业,旅游目的地是由各类企业、组织群体松散构成的复合体,旅游目的地不断完善的过程事实上也是地区文化适应、城市更新和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是区域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解决诸多旅游问题的一把钥匙。本研究试图以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契机,为西藏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地区社会环境的长治久安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