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建设与东盟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安排
- 王金波
- 1520字
- 2020-08-29 03:30:49
第二章 “一带一路”打造中国—东盟“钻石十年”
历史上,丝绸之路既是东西方物畅其流的象征,更是各国、各地区文明交流的通道。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枢,东盟在古老的“海上陶瓷之路”(又称“海上香料之路”)上曾占据重要位置。今天,中国与东盟依然陆海相接、山水相连。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其中,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已由2001年的400亿美元增加至2014年的48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1.1%,高于同期中国贸易总额增速约4个百分点(见图2-1)。而中国与东盟的双向投资规模则从10年前的300多亿美元累计增加至目前的1200多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4.9%。
图2-1 中国—东盟贸易情况(2001~2014年)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和中国商务部相关数据计算制成。
未来一段时期内,在升级版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的制度性框架下,预计中国与东盟间贸易额将扩大至2020年的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额将达1500亿美元(见图2-2)。同期,随着中国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由外需拉动向内需驱动的转型与升级,预计中国将从世界各国进口约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将由地区公共产品的消费者转型为地区公共产品尤其是经济类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或许才是中国构建“一带一路”的真正要义所在。仅就中国与东盟关系而言,RCEP等机制性安排的顺利建成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不仅会对东亚生产网络的完善和提升、地区统一市场的构建起到促进作用,为东亚经济的内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还会为中国与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的构建赋予新的内涵、奠定新的基础。
图2-2 东盟对中国投资情况(2002~2013年)
资料来源:根据《2014年度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制成。
我们需要认识到,在当前东亚二元格局和亚太区域治理机制碎片化的背景下,东盟作为东亚合作的中心地位的地区国际关系条件并未完全丧失。这或许意味着,至少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东盟发挥功能性中心或地区合作平台作用的外部条件依然存在。鉴于东盟特殊的地缘政治禀赋,在未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东盟参与合作的意愿依然非常重要。中国有必要在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扩大与东盟成员的务实合作。在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全力支持东盟推进RCEP建设的同时,继续通过现有的东亚区域生产网络,进一步提升与东盟成员在产业、技术、能源、环境、海上合作等战略领域和次区域合作的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利益共享的区域资源保障体系和产业分工体系。短期内可以以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为契机、以RCEP为支点、以互联互通为抓手、以“2 +7”为合作框架,务实推进中国与东盟成员的海上丝绸之路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未来10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和中国与东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区域一体化和共同体建设将从地区战略目标转化为实现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战略手段之一。不过,必须强调的是,在当前南海问题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在“美国的南海政策已经由最初的完全持中立立场转向在南海问题上实际上的选边站”的情况下,南海局势的稳定与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或将成为决定中国与东盟关键顺利发展的关键。同样,在当前东亚地区秩序和亚太区域合作格局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升级、RCEP和东盟经济共同体(AEC)的构建则会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双方贸易和相互间投资的可持续增长提供制度性保障。未来一段时期内,随着东亚/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自贸区框架下的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和制度一体化与“一带一路”的“五通”举措完全可以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且并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