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
- 唐晓峰 王帅
- 12306字
- 2020-08-29 03:36:01
教会教育问题
编者按:因教会教育问题在本套丛书中将单独编录,本汇编中所选录的文章较少,余家菊的《教会教育问题》是其中的代表作,之所以选录于此,用本文的批驳者杨程的话来说:“余君这篇文章,虽曰‘教会教育问题’,实则排斥基督教,所以翻来覆去,总以推翻基督教为其目的。”文章开首便断言:“于中华民族之前途有至大的危险的,当首推教会教育。教会在中国取得了传教权,与教育权,实为中国历史上之千古痛心事。”教会之所以在中国获得教育权是列强武力侵略之必然结果,教会学校彻头彻尾是为宗教传播而设立的,文章认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所藉以的弥补中国传统文化不足的借口均不能成立,基督教对于中国文化的批评无任何道理。作者认为中国的伦理思想没有宗教的基础,事实上“基督教之教人相爱,是因为上帝的缘故;孔子之教人爱人,是教人发展其天性;孰为简捷?孰为自然?孰为合理?明眼人一望了然,无待多论”。文章警告基督徒曰:“改革中国的恶习是一事,宣传基督教又是一事;采取西方文化是一事,排斥基督教又是一事。慎勿鱼目混珠,并为一谈。”在具体谈论到基督教教育的危害时,文章认为教会教育是侵略性的、教会教育是制造阶级的、教会教育妨害中国教育之统一;文章的最后部分,作者从社会、文化、教育等层面着眼,提出了他对于宪法中教育与宗教分离原则以及他所草拟的学校注册法、教师检定法、施行义务教育法规等的期待。
原文载《国家主义的教育》,1923年10月
一 教会教育问题
于中华民族之前途有至大的危险的,当首推教会教育。教会在中国取得了传教权,与教育权,实为中国历史上之千古痛心事。中国非野蛮地方,非无人文之国度,何须别人来传教,又何须别人来兴学。他们竟能取得传教权与兴学权的,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实不得不痛心于吾华民族性之过于爱好和平,不讲武备。一旦与外国牧师相遇,他们的背后,拥有无数兵舰,讲仁义礼让的中华民族安得不败?既败之后,订条约,修和好,割地赔款,且予取予求,莫知所止,而于制人生命之教育权,彼长于灭人国家之西方人,岂反有置之不闻不问之列?所以教育权之丧失乃武力侵略之当然的结束。吾人既弱于武力,还有何话可讲,亦只有暂时忍受而已。惟是吾不甘自居于亡国奴地位之同胞,万不可忘却武力侵略之前驱,就是传教的牧师们。试将近五十年来之外交史翻开一看,那一件痛心事不是与传教有关。其最著的,莫如胶州湾问题,与拳匪变乱。拳匪变乱之责任,虽不得不归之于清廷之昏聩与愚民之无知,而论其究竟原因,则不得不说是教士之强迫传教有以激成之。是故中华民族之一部国耻史之主要资料,无非就是宗教问题。
算了罢!吾人还是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罢!而且我也愿意尊重信教自由之原则,于基督教在中国所酿成的痛史,于基督教本身的问题,于宗教之根本难关,皆存而不论。而将本文之范围限定于宗教与教育应有若何之关系这一点。其中有偶然涉及基督教本身之处,皆因阐明事理之故,无可如何!还希望信教的朋友们原谅。要论教会教育,请先述教会教育之企图。
教会教育之目的安在?教会教育之究竟企图如何?这是关心国是的人所急欲闻知的一个问题。果然,解答也不甚难。试取基督教在华教育调查团之报告一加分析,便可了然。试择录数段于后:
Now is the hour opportunity so to strengthen the Christian schools of China that from them shall come the men and women who will make China a Christian nation(Christian Education in China, p.14).
译言之就是:现在是巩固在华基督教学校之最好时机,将来使中国成为一个“基督教国家”的,就是从此等学校出来的男女人们。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其野心之所在。然而基督教配使中国归化吗?中国果真归化于基督教,是世界之幸呢,还是世界之不幸?我愿有良心的教士们下个答案来。
The future of Christian education is not yet assured. To say that it trembles in the balance is to use too strong language. There are many schools, well established, well equipped, well staffed, that can not easily be destroyed. But it is not yet settled whether Christian education is to be the determining force of a relatively insignificant and diminishing factor in Chinese life. On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will largely hang the decision whether China will become a Christian nation, perhaps the stronghold of Christianity in future centuries(p.55, Ibid.).
译言之:基督教教育之未来的命运,尚在未定之时,说他已经动摇,未免形容得过度一点。有很多学校,组织,设备,教职员都很好,决不易于摧毁。所没有确定的,只是或者基督教教育将成中国生活上之主要的势力呢?还是比较的轻微的因素?此问题之解决,大有关于中国是否将成一个基督教的国度,是否在未来之若干世纪中将成基督教之大本营。
我们读这段文字,真是喜惧交集。果真是教会已往的教育尚未确立其基础,我们今后尚不无努力自拔之馀地。此其所以可喜。然而他们已经开始为有组织的大经营;以后对付,亦自不易。此其所以可惧。基督教在西方已经立足不住,所以他们想用中国做大本营,所以他们底经营是竭其全力的。
我们从这两节中,可以看出教会学校是彻头彻尾为宗教之传播而设立的。根本的方针已经谬误,虽然间有几点可取,如体育之提倡等,也终久是功不补过。正如一个鼓吹王权的学校,虽然十分提倡科学,我们也不能轻轻放过他一样。
基督教会既拉起旗号,要使中国成为基督教化,口口声声说要使基督教精神充满于中国教育界。因之基督教之精神安在?中国是否需要基督教?基督教是否有益于中国?这些问题乃为不可避免之问题。教会人士知道文化之不可侮,一面说基督教运动当尽力保护中国人民之固有的善良性质;一面又列举中国习惯中应该矫正之点而引以为教会之责。纵令他们所谓的不良性质果真是不良,也决不是基督教所能改正的。基督教之本身,决无此等药剂与功用。
他们第一攻击的是中国人喜回顾而不喜向前;喜尊重死者,而忽视生者,及未生者之利益;喜遵从传统的意见;喜折衷于圣人之言;而不喜折衷于事实。此数点在若干程度上诚然是中国人之弱点,然而亦自有说。中国文化之特征,在持中,在平允。说他底人生态度不似西方人之如火如荼,不似西方人之冲动,是可以的;说他只知道回顾保守则不免成为谬误。平常人都知道“因时制宜”的道理,孔子亦以“圣之时”著名,岂不是很好的证明吗?况且这是东西人生态度之一大差异点,长短得失,未可轻论。尊重死者是由于慎终追远之一念。慎终追远,又是出于人情之不得已。中国文化完全建立在情上。所谓亲亲仁民,所谓孝敬慈友,无一不是感情作用。生长于西方个人主义与计算主义教化中的人,自然不能了解。至若传统的意见与圣人之言虽不可尽从,然而事事乞灵于“教典”(Bible)祈祷天父的人,决无批评的资格。
他们又攻击中国人之家族观念太重,国家观念太轻。此点吾人很愿承教,尤其是国家观念太轻这一点。你看,宗教家们何等爱国,在欧战中,英美的宗教者,祈祷天父大发慈悲,使万恶的德国早日灭亡,德国的宗教家也是同样地祈祷天父大发怒心,使万恶的协约国早日灭亡。宗教家之此等精神,岂不是我们所应该好好地领教的吗?说上家庭呢?耶稣确可做我们底模范。他不是既无妻室,又无子女么?终日劳心于男女问题的青年们,可以反省一下呵!然而要是人人都学耶稣,恐怕人类早已灭绝,上帝也将无人奉祀了!
他们又攻击中国人之迷信鬼神。迷信鬼神,诚然可以攻击。然而牧师先生们不要再欺弄我们了!所谓基督教国度的国民,其迷信之多,其谈神说鬼之津津有味,正不让于被人践蹈的中国。就是一般教徒心目中的上帝,也恐怕都不免带几分三头六臂的色彩吧!再不要欺弄我们了!
他们又攻击中国之伦理(原文为“理伦”)思想没有宗教的基础,因进而攻击孔子之人道主义。人道主义与神道主义,孰为幼稚,孰为合理,天下自有公论,宗教家虽欲颠倒是非,也未能以一手掩尽耳目罢!即如泛爱,本是孔子与基督教之所同有。但是基督教之教人相爱,是因为上帝的缘故;孔子之教人爱人,是教人发展其天性:孰为简捷?孰为自然?孰为合理?明眼人一望了然,无待多论。(按持孔子与基督教相较,基督教之幼稚状态,无不穷形毕露,从基督教与感情生活中可以窥其端倪。)
(附注:上述之攻击诸点,皆见于基督教在华教育事业三三—三五页)总言之,吾人于中国之旧习惯,旧文化,仅可尽量承认其弱点,然而决非基督教所能补助。如果必欲说基督教可以补助中国之短,就试问基督教之内容是什么?好!这里有一个解答:
“我们一面很羞愧地承认,西方的与所谓的基督教的文化实有许多罪恶,我们同时也要感谢上帝,正因为我们承受的遗产中有种种成份,他明明白白地是一半起源于基督教文化,一半是出自西方之非基督教文化。将此等成份培植于中国民族生活中,对于中国确是一种仁慈。从此等成份中,试列举数项:
1.自然科学(包含生物科学)……
2.应用科学……
3.历史与社会科学……
4.基督教原理之应用于工商业……
5.生活之物质方面的价值……
6.游戏与娱乐之道德方面的价值……
7.健康的家庭生活的极端重要……
8.对于教育之研究的态度……
9.注重品格发展的教育,并养成社会上富有价值与能干的份子,同时要知道伦理的格言若与宗教的信仰分离,就是不正确。而以了解宗教为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中之动力,实有必要为其归结(以上见基督教在华教育事业三六—三八页)。
上举九端,大体上我们都承认其很可宝贵,但是我们不能承认其与所谓的基督教文化发生何种渊源。他们虽然很谦虚地说是“一半”起源于基督教文化,我们则认为完全是张冠李戴,未免有点自欺欺人。基督教在历史上不但不是上述诸端之发源地,而且常为其障碍物。哥白尼之地动说受厄于基督教者几何年?达尔文之进化论受厄于基督教者又几何年?思想史上痛痕未泯,不料教会人士遽然有认仇作父之举。此种昧心话,毋乃有伤于宗教家之真诚吧!九端中,只有第九端,可认为基督教教化之特征;然而此等伦理与神理,人道与神道为混合教化,正吾人之所极端反对。虽有,亦无足为贵。
集中英美三国之教育领袖而说不出基督教教化之真正特点,则基督教教化之空洞无物,可以想见。然而他们还想使中国成为基督教化,实属自误误人。我今敢正告教内教外诸人士曰:改革中国的恶习是一事,宣传基督教又是一事;采取西方文化是一事,排斥基督教又是一事。慎勿鱼目混珠,并为一谈。
教会教育之企图,既如此其远大,而基督教之内容又如此其空虚,假若教会之计划果真一步一步地实现了,其影响之恶劣将不可思议。有人以为异族宗教之传入中国,在历史上非无先例,如佛教之传入是。我们只知佛教之有助于中国文化,未闻佛教之有碍于中国民族之生存,何独对于基督教之传入而大惊小怪,毋乃与韩愈氏陷入同一之谬误呵!然而此说之不当,全在未曾置思于佛教与基督教之异同。佛教与基督教,虽同以教名,究竟种类大异,不可询名忘实。其输入之路径不同,其产生的结果亦自有别。兹推论:
教会教育之危害
一 教会教育是侵略的
从上面所述的教会教育之企图,可见教会之目的,在克服中国人固有的精神,而代基督教的信仰。基督教本是侵略的宗教,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凡信仰基督的,都是上帝的儿子。凡信仰异教的,都是野蛮民族。教典上说,凡信仰上帝,必定昌大,不信仰上帝的必定灭亡。他底精神上,根本只许自己存在,不容异教立足。这种一手持经典,一手持宝剑的态度,正不让于回教。所以世界上能与基督教国民相角逐的,只有回教民族。古代十字军之役,虽竭全欧之力,竟不能扑灭土耳其人。现今土耳其处积弱之际,列强分割之后,犹能一战而胜希腊,间接与协约国以多少警告。欧亚之交,有如此的一双崛强民族相对峙,又有如此的一双怪宗教为之张目,而且同产生于亚细亚之西隅,岂非文化史上之一有趣的问题么?
两者虽同为侵略的。而基督教之不能容异,似乎远要过之。何以故?基督教不但排斥异教,就是对于同教异派亦攻击不遗馀力。新旧教之争,互相杀戮,至百馀年之久。直至今日,两派之互相诋諆,气焰不曾稍减。世界上不仅耶稣教一教,各教亦不仅耶稣教内部发生派别,不闻别的两个宗教互相杀戮,亦不闻别的宗教中之两派之互相杀戮,只有基督教在这一方面能够独步千古。这不也是一件很可注意的现象么?
考别的宗教的主旨,在救济人们,在使人们有安心立命之道。安心立命之道,各人虽各不相同,只须有一个道,就可得而安心立命。只须他有个安心立命之道,宗教的主旨就算达到,初无须于硬劝强拉地要人信教。基督教则不然。根本上是以传教为目的,以收服信徒为荣誉。为宗教而传教,为上帝而传教,忘却宗教之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忘却宗教是为人所创,是为人而设。对于教主就硬加以圣子之名,对于教典就硬认为启示录;将根本基础,建立在神道之上,理性之外。于是宗教成为不学无术的宗教。传教师亦成为不学无术的传教师,不知阐发本教之大义,并启发人们之思维。使人悦其义而乐于信守。只知利用人心之弱点,教以祈祷,怖以祸福,炫以奇迹。基督教始终为学人所不齿,其真因实由于其教义内容之贫乏。试观世界上支配人类精神之大思想家,谁不是有深邃的著作传世,耶稣则如何?谁不是拥有很多的博学而深思的门徒,保罗彼得则何如?惟其是教与学分离,所以他们教人,不重在道理,而利用感情;他们信教,不是智信,而是迷信。惟其是迷信,所以抹煞一切,颠倒是非,排除异己,认手段作目的。
佛教入中国而未曾引起骚动,实因佛教教义本其于学。其学之素质又远与老庄之说相接近,中国人本有接受之可能。且其教之昌大,不是由于该教产生国人士之传布,乃是由于我国学人苦心研究之结果。而其一般信士,又复恪守礼法,潜心修养,尊重他人,严绳一己。不似基督徒之专事诋毁异教,舍己之田而芸人之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故欲使基督教徒与异教相安,共同栖息,是为不可能。而佛教之往事不可引为例证。基督教实一洽合西方民族性格之宗教。西方民族之命运,只有宰割异族,不然,即被宰割于异族之两途。绝无包容异己共存共荣之大度。儒佛信徒,虽能容允基督徒之存在,无奈基督徒不能尊重儒佛之存在何?物极必反,乃事理之常。苟基督徒诋毁儒佛至使两方教徒不复能忍时,社会之大骚动,恐即由之而起。况且中华民国之构成尚有一回族。回与耶,从来不两立。回之能相安于中国,至少有几分是因为中国人能尊重其宗教,而恪守其道,并行不悖之态度。万一基督徒本其对付儒佛之态度以对付回教徒,而施其排挤诋諆之故技,吾恐中亚风云,将从此起,而令我中华民族又多一重忧患矣。
二 基督教制造宗教阶级
中国社会从来是四民杂处,三教同居,没有阶级的观念,歧视的意识。基督教对于他教既取攻击的态度,对于同教又施团结的技术。既经奉教以后,除上帝与耶稣外,不得崇拜第三者,精神上的梏桎,可谓极严峻之能事。基督徒之不能了解异教,不能表同情于别派,其故或即在此。又加以教堂之耸立,钟声之铿锵,仪式频繁,因美术的功用,暗示的法则,教徒底心思为其所慑服,所麻木;执着成见,依傍他力之神,不能自拔,亦不知求自拔。这或者就是西方宗教社会得以确立之真因。宗教社会对于教育进步之妨碍,只须将英国教育底现状一看,法国中世纪以来宗教派与非宗教派之消长及其与教育之关系一加研究,当无不可以恍然之处。教会在中国,现时尚在培植势力时代,其所用的方策,在师范生之培植,在与美英之在华工商势力相结托,以为其毕业生谋丰衣足食之道;在利用青年会之社会服务的招牌,以侵入非教会学校。等到此等步骤渐次成功,而外交上的机会又使得若干基督徒入主内阁,或直接间接握有教育上之最高权时;他们底中国基督教化运动,必由社会的而变为政治的。他们所宣言的,将使一切学校皆受基督教化,不难见之事实。可是我不信,只有他们这一方面的宗教阶级之膨胀,而别方面的信徒就绝不至于有宗教阶级意识之形成!以我所知,孔教徒及佛教徒,近年来的行动,多少是有点起于此种现象之反感而思有以抵抗之。果真愈闹愈烈,自己底许多纠纷且不问,而外国势力干预其间,则为更难措置之一事。以素无宗教问题之中国,必欲使她变到欧洲这种状况,真不知教会人士是何居心。且欧洲教会之争,是同教异派。派虽不同而教旨上的大体,历史上的背景,尽有许多相同。其为害之烈,既已如此。而基督教之在中国,则全无历史的背景——有之,就是割地赔款的痛史——兹一旦利用外交的势力实行人为的移植,被熏育于此等空气下者,自然免不了倾心一方面而鄙视其他。纵令英美教会无破坏中国国民意识之动机,而其结果亦势必不免于此。此非最可危惧者乎!况且中西宗教,根本旨趣,绝不相同。欲求其结果仅如新旧教之相争,已不可得。目前之幸,是幸在教会之所养成者多为虚伪的教徒。倘使其教育政策成果,局势必为之大变。教会之教育政策,约分四派:
1.单为基督徒及其子女而设,目的在训练他们以生活之道,并养成教会需要的人才。
2.主要的目的是为非基督徒,希望博得他们入教,并使他们成为基督教社会之服役者。
3.主要目的是为非基督徒,但不是单为希望博得他们入教,不过是要他们有生活的资格,而且逐渐地灌输基督教观念于非基督教社会。
4.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兼顾,目的在发育一个强有力的基督教社会,一面要求信徒之加增,一面要求此社会之生活之改进,并发展其势力与效能。(以上见基督教在华教育事业四〇页)
上面四种方案,前三种主张采用的人不多,尤其是第三种最受人攻击,现时大多数教会所主张的是第四策。因为此策是要使一部分完全成为基督教化,而自成一基督教社会。既培植成了一个基督教阶级,然后利用此阶级去宣传,去侵略,名义上又可以打起中华基督教的招牌,完全国货,并非舶来品。用心之工,于此可见。然而基督教之骄态盈色,如何能与别教相安,根本上是个疑问。
三 教会教育妨害中国教育之统一
教育似美术,于散漫之中须有统一。教育制度与教育方法,尽可千变万化,而教育精神则不可不一贯。教会底教育方针,则完全与此相反。不重要的地方,可以与政府底规程妥协,而于重要的地方,则无论如何,不能改变:他们说:
教会永远不能忽视教育中宗教的成分之重要。(前书四六页)又说:
如果有一种契约的或口头的条件,限制宗教教育之自由,或管理宗教教育之性质;则无论是政府底补助或私人底津贴,一概不得收受。(前书四五页)又说:
命令各学校都要适应一定的教育标准,是无可反对的。政府实有权创立此种标准。也许一时间起一种趋势,规定学校注册须停止宗教教育之某方面,但是这种注册的代价实嫌太大。(前书三三页)
观此,教会学校之不肯放弃宗教教育已无丝毫疑问。这也难怪,因为他们明白宣布过教会之目的。
Their primary and immediate task is the building up of a Christian community possessing all the qualities that will enable it to be become a force that will ultimately make China a Christian nation.
基本的紧急的事业就是在建立一个基督教社会,此社会须具有各种资格以成为一种势力,由之可以使中国变作一个基督教国家。(前书四三页)
他们底目的既如此,他们底教育自然不肯放弃此层。可是苦了我中华民族。基督教要用教育来培植基督教,天主教要用教育来培植天主教,假使回教佛教都如此坚执,丝毫不肯放弃。试问,中国之教育,成何局面?中国之前途,成何光景?宗教之统一与民族之统一,其关系重大至若何种程度,学者间议论虽不一致,而至少也是诸因素中之一员,则虽最怀疑的学者亦极首肯。我们现今让步到不求宗教之统一,只求不用教育作传教的工具,且不可得,夫复何言!只有痛心于前人之弱于武备而已。
基督教会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欧洲政教不分的时代,宗教机关就是行政机关,现在他们又施其故智于我国了!一面既坚不承认向我国政府机关注册,遵守中国法律。一面又自为种种组织:设官立职,发号施令,中华民国国土内俨然又出现了一个基督教王国。
略想一想其用力之勤,设计之密,而不惊心动魄者,不是麻木不仁,就是甘心媚外。从此后,中国教育界,将永为两重制度所支配。举罗马教皇与各国君主同治欧洲之怪现象而变本加厉以实现于灿烂庄严之中华民国,其真为吾族精神凝结上之一大障碍!愿国人同起而讲求对付方策。
我之对付教育教会方法
我之方法,是对于各宗教一视同仁的,并非对于基督教特存歧视之心。教会同人,必能见其大公至当,而乐意协力进行。因为我之方法,乃产生于教育中立之原理。教育中立,在欧洲诸国,如法德瑞俄等,早已实行。即于受宗教纠缠最为厉害之英国,近年来实际上亦保持相当之中立。其中的理由有可得而言的。
一 社会的理由
在古代,教育与讲学传道合而为一,教育事业是一种私人事业。其最高的目的在传道授徒,其学生称为门弟子,从者,乃至信徒。其教师称为西席,小主,乃至大宗师。近代国家有见于教育一国昌大之根源,亦是一国平安之要素,于是认经营教育为维持并发展国家生命之必要事业。自一七九四年普鲁士宣布“学校与大学为国家机关,其职责在教授青年以有益的见闻与科学的知识”,“一切公众学校与教育机关须受国家之监督,并随时听凭考查与检验”,又确定非经国家承认不得建立教育机关之旨趣后,各国皆相率仿行,苏格拉底所谓的教育是一种国家底职务且其实施之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的这种话,已经成为各国政治上的公共政策。所以我们于现代教育事业,须认为公众事业;于现代教育机关,须认为公众机关;于现代教育者,须认为公众服务者。德国底教师皆为政府任命的官吏,其他各国底教师,亦无一不受政府底检定。明乎此,就可以知道教育者须尊重公共底意见,恪守自己底职分以求无负公众底委托。公众底意思,无论对不对,然而违反公众底意思,就是一个大危险。一来是因为违反公众底意思必引起一方面底嫉忌,假使这一方面底人数很多,结果,此种机关必立刻倾覆;二来是因为违反公众底意思,必使公众底精神涣散,对于该种机关或事业发生疑虑。凡此,都不是一种事业之幸。所以教育者于教育之精神须摒除我见,恪守时代公论所默许的范围。纵令时代公论有缺憾,自己见地须改正,亦须从教育公众入手。俟公众底意见改变后,再改变教育底方针。切不可滥用职权,利用自己所占有的公众地位,去宣传一己或一派之信仰。此为吾侪教育者所必须注意锻炼之一种态度。不然,就是不忠于职守,有负公众底委托,公众须起而撤消之,惩戒之,或纠正之。就基督教教育言,假使教会真能施其魔术,使我中国四万万同胞全数或过半数尽变为基督徒,而且这些基督徒一律相信教育是不可离开宗教的;那末,吾侪少数虽自心所见甚真,亦只得暂时忍受以图群众之唤醒。而今则何如?基督教徒不及中国人口七十分之一,基督教学校学生与非基督教学生全数为一与二十分之比。于此而硬行灌入基督教教育,实属目无国家,滥用职权,国民须速起纠正,勿令其滋蔓难图。
即就教会之本身言,教育对于各宗教保守中立,不但有利于国家之昌荣,亦且有利于教会之生存。基督教利用学校去传教,其他之宗教亦必效尤而起。结果教育界为各宗教所分割,国家反无所用其经营。国民精神为各宗教所分领,国家反无从施以融和。于国家之生存固为不利;于教育之自身,至多,亦只是得失相消而等于零而已。何以故?因为教育既可利用学校以为传教之方便,则非教会派及异教派亦可利用学校以为宣传攻击言论之机关。结果于教会究有何益,亦只是激动社会上多生些扰攘而已。愿教会众人平心静气一深思之。
二 文化的理由
上面是说教育是社会底职务,教育者不应该假公济私,以施行宗教教育。现在要说教育是为社会而有,教育者之言行动静,不可妨碍社会文化之发展。教育本是一种文化事业,其职责在启发受教育者,使之能够领受已有的文化。此为教育之保守机能。更以固有的文化为基础,使受教育者能够利用之以创造新文化,而对于文化上为多少的新贡献。此为教育之促进机能。必能尽此两重职责,才可叫作真教育。宗教教育则何如呢?
宗教与教育势不两立,混宗教于教育之中,是使教育根本失其作用。宗教之要素为信仰,凡经典上之所叙述,皆属天经地义,不可怀疑。即于常识所认为不可能的事,亦必曲为辩护而看作真却不可移易,至多也只是承认;此等奇异现象非吾人所能了解,不必过为推叙,取不求甚解之态度可也。如人类生殖必须两性相交,本是不可破灭之定理,而《马太福音》上硬说:“耶稣基督教降生的事,记在下面:他母亲马利亚已经许嫁了约瑟,还没有迎娶,马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此种怪诞不经的事,略有常识的人,无不嗤之以鼻,而基督徒则信以为真,认以为上帝之灵异。可见基督教不仅言神,而且语怪了。居二十世纪之中,而信怪道为圣经,既不是愚昧未启之民,只得说是理智麻木了!文化之进步,全赖理智活动之敏锐,故教育以启发理智为一大目的。宗教之结果,既使理智归于麻木,其与教育不能两立,更无待多言!所以无论是宗教教育也好,是教育宗教也好,总之,不必用以骗人!
宗教家之妨害文化,尚不止此。从来思想家之本身及其学说,每为宗教所厄。试翻读西方思想自由史,以信仰不同之故,而被杀戮,被火焚者,真不知有几何万数。苏格拉底之被杀,歌白尼之被罚,加利贞之被囚,不过是几件最著名的事。其他或投之烈火,或投之猛兽的,真是史不绝书,项背相望。人类研求真理之胆,何得而不寒?世界文化之光,何得而不暗淡?人类何不幸乃尔,至有宗教之产生。
三 教育的理由
教育之目的安在?简言之,亦不过就是养成健全之人格而已。所谓健全的人格就是有极显著的自我一贯的个性,依此个性以主持经历,宰制运会。不是单听外物之引诱,亦不是全凭瞬间的冲动。其内心状态,情感与意志,冲动与理性,皆保持其应有的关系。当其未发动时,呈现一种衡定状况,当其既发动时,又极为和谐。无不合理的畏惧,亦无不可排遣的欲求。富贵患难,生死老病,无人而不自得。有生命时就自乐其生,将死亡时就自安于此。既无不可必得之贪痴,亦无自身柔弱之苦感。这就是健全的人格,亦就是教育之所蕲向。试问宗教则何如?宗教利用人心之大惑,而教以自欺之术。明知人寿之有限,不事教以守分,反从而激荡之以祈祷。总之,宗教是利用人们情意与理智不谐和,因而建立种种无稽之谈,繁琐之仪,以满足其情意上之要求,兼以压抑其理智之活动。生活于宗教中的人,其气质偏于阴柔的,就觉得浑身皆是罪恶,垂头丧气,俯首帖耳,以来往于寺院而听从教士之驱遣。其气质偏于阳刚的,就以为自身负有上帝的使命,鲁莽灭裂,暴戾恣睢以出入于人寰,而宣传其可笑的启示。要之,宗教的信徒及其传布者,其精神多少是变态的,其人多少失其健全。实因精神谐和的人无须宗教,而宗教教义之谬误甚明,亦不能使之一顾。只有人格毗于脆弱者,内心之矛盾冲突,本已安排不下,而宗教又从而利用种种仪式以引诱之,催眠之,于是变本加厉,流连忘返,久之遂不觉其妄诞也。此宗教利用人心弱点而不事养正之大概情形,与教育之真义相去甚远。拥护教育的人,不得不反对宗教,此亦一因。(宗教有害于人格之健全,可参看基督教与感情生活,故不多及。)
从教育事业之性质言,教育者是公众之服役者,不得利用职权以宣传自己底信仰;从教育之职责言,教育须促进社会之文化,而宗教则使启发文化之理智麻木,宣扬文化之胆气消沉;从教育之目的言,教育在使被教育者之精神谐和统整,以完成其人格之健全;而宗教则利用情意之弱点而助长其矛盾。是故将宗教混入教育之中,无一可恕之处。吾人之主张教育中立,初无仇视外教之意,于此益见。为达到教育中立之目的起见。
第一于宪法教育章中明白规定教育于各宗教恪守中立。
宪法中设教育专章,所以示尊重教育之意,亦所以确立国家教育大计。制宪者及论宪者皆无人涉及教育上之宗教问题,未必是诸公皆以为此点不成问题么?果然则以中国之宗教复杂,一旦发生争执,大家将何去何从?抑仍听其各自为政?恐未可以无问题视之吧!
宗教一词之定义亦易起纷争。各家定义,至不一律。而神道设教一点,要为各宗教之所同有。宪法上似可依神道设教之旨趣确定宗教之界说。不然,则不学之徒,将妄以孔教基督教相比附,以抗议各学校之讲读孔孟之书,就未免多事了!
第二施行学校注册法。
教育事业本为国家事业,前已谈过。纵为事实上之便利计,不得不容允私立,亦必须有严格的注册法以管理之。不然,则外人尽可在中国实施离间教育而国人尚懵懵无所开,世间痛心事,宁有过于此者。注册法之范围甚宽,单就宗教言,须规定下列数点:
1.校内不得有礼拜堂;
2.不得教学生祈祷;
3.不得设宗教课程,大学亦不得设神学院,只可设比较宗教学;
4.不得用任何形式提倡宗教;
5.教师不得同时做教士及任何形式之宗教运动者;
6.不得聘请未经检定之教职员;
7.不得有其他一切关于宗教宣传之事项;
8.有违反注册法或迳自不注册者,由该校所在地长官封闭之。按封闭违反法规之学校,本为寻常事件。如内地之封闭私塾,南洋之封闭华侨学校是。但教会学校讬庇于治外法权之下,背后挟有无数兵舰,本难处置。故教育权之收回实为一紧急问题。
第三施行教师检定法。
教师检定法本已渐次实行,惟不及于教会学校,殊可浩叹!为保持教育中立计,须规定:
1.未经注册之学校毕业生不得为教职员;
2.从事宗教事业者不得为教职员;
3.在任教职员期间,有提倡宗教之行动者,立即撤回其检定许可证,且如法加以惩戒。
4.未经注册之学校教职员不得以教员资格参加省县教育会。
按教会现在之设教计划,除继续施行小学教育并注意中学教育外,特别经心于师资之养成。其目的一面在为教会学校之用,一面在使此等师资侵入非教会学校。考教会学校常能乘隙抵瑕,以应非教会学校之所需。在最初为供给英文教师时代,今年为供给体育教师时代,往后或为供给教育教师时代,亦未可知。抵制之法,一面在使国省立师范学校仔细研究社会底需要,预为之备,一面在严格执行注册法,凡未经注册之师范及其他之毕业生不得享受作教师之权利。
第四严格施行义务教育法规。
凡人未经注册之学校者,不得视为已尽受教育之义务,其父母所应受之惩戒与完全不送子弟入学者同。
按在治外法权尚未取消之日,欲禁绝教会设立之小学,只有此法可行。
第五未经注册之学校之各级学生或毕业生,不得享受各该级学生或毕业生之权利。
本条与第四条,同为消极的禁止教会之一法。所可剥夺之权利约如下:
1.依教育程度得来之选举权及被选举权;
2.投考文官权;
3.投考国省立学校权;
4.享受地方或国家补助权(如不得为师范生及官费留学生);
5.各种公共职务之被选举权,如国立或省立银行行员之类。
按教会学校有各国洋行公司为其毕业生之啖饭地,故人多趋之。教会中人,洞悉此中真窍,故其近来之中等教育计划仍着重于商业,而称其所将设立之学校种类为师范商业类(Normal-commercial type)。师范班所以控制中国之精神,商业班所以控制中国之经济。物质精神,两皆入其壳中,中国已不复成为国家矣。
外国洋行公司雇用教会学校毕业生,固是理之当然。何故中国国立机关之职员,如邮务员,铁路员之类,率为教会学校学生所占领,实为可恨。国中言职业教育者,不知曾注意之否?私意此等机关所选用之人员,须以有注册学校出身之凭证者为必要资格。必如此,才能贯澈国家之教育政策。
6.不得享受在校生之权利,如国有铁路之减费票,公共图书馆之免费阅读等。
以上五项,皆为治标方法之荦荦大端者。至治本方法,则在使全国国民,无论教内教外皆确信宗教与教育之混合,有百弊而无一利,皆愿诚心恪守教育中立之原理。是则又有待于一般教育界之努力。此问题为民族生死荣枯之所紧,热忱的教育家,必定乐于加以考虑而且竭力措之实行。行见吾轩辕后裔,融融一室,本其人本主义之固有精神,而将世界之纠纷问题加以敏捷的处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