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革命、妥协与连续性的创制——从辛亥革命看中国的短20世纪演讲时间为2011年11月23日。录音整理:徐思远、陈世栋。文稿整理:蒋燕。

汪晖

“农民”这个概念,可以用来描述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如农人、农夫,但它已不是一般的描述性概念,而是和“人民”这个政治性概念关联在一起。因此,它是带有阶级政治色彩的独特的政治概念。“农民”概念的出现意味着要塑造出新的政治主体。

 

我将与大家一起讨论中国近现代史。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即便在这样一个政治性事件中,若离开农业社会的基本背景和问题,也无法讨论清楚中国近代社会的大转变。所以,“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历史的核心问题,不能理解这一问题等于不能理解现代中国的历史,这是研究中国历史的人必须时刻铭记的。

一直以来,关于辛亥革命的讨论非常多,特别是过去20年。对辛亥革命的态度也有很多微妙的变化,尤其是告别了革命思潮之后,对辛亥革命的批评态度越来越多。我先简单说明自己的态度。有时候,我用玩笑的语言把对辛亥革命和20世纪的否定态度看作是研究中国革命领域里的“后悔学派”或“后悔主义”。我肯定不属于这个学派,也不信奉这个主义。虽然20世纪发生过很多问题、悲剧和暴力事件,但我仍然无法对这个世纪采取简单的否定和后悔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但对历史做更加复杂的理解和重新思考是必要的。辛亥革命到2011年已一百周年,20世纪也已经落幕了。在此意义上,20世纪作为一个总体已经完成,它已成为我们需要反思的一个历史对象。我们既是它的后续,又不完全在它的内部。这就提供了让我们思考这个时代的一个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