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与实践

1.“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与内涵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代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王争鸣:《“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通道发展战略研究》,《铁道工程学报》2014年第1期。其本质是一种特定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以经济利益为基本追求的,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从广义的地理纬度上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应包含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两个空间范畴。《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金融元素》,和讯网,2014年10月14日,http://opinion.hexun.com/2014-10-14/169317072.html。在性质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是集政治经济、内政外交与时空跨越于一体的历史超越版。在内容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是集向西开放与西部开发于一体的政策综合版。在形成过程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历经几代领导集体谋划国家安全战略和经济战略的当代升级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内涵是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政策沟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前提,“设施联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贸易畅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目标,“资金融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基础支撑条件,“民心相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

2.“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理论

(1)“丝绸之路经济带”以“通道经济”为载体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以经济走廊为依托,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带状发展的经济合作空间,其实质是一种新型的“通道经济”。

“通道经济”是建立在交通通道、产业链纽带基础之上,立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以经济扩散、互补发展为目的的开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杨鹏:《通道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兴模式》,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地缘相通为前提,通过在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区域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降低人员、商品、资金跨境流动成本和时间,促进沿线要素有序自由地流动和优化配置,释放沿线各经济中心的比较优势,以点带面,从线到片,最终通过扩散效应形成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的利益网络。

(2)“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构建命运共同体为重要目标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以“丝绸之路”记忆符号为纽带,以“经济合作”为基本路径,以拉近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物理”和“心理”距离为手段,增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彼此“认同”,从而全面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与各国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将“中国梦”与周边国家的“发展梦”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这“三通”均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有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一张巨大的经济利益网络。“五通”中的“政策沟通”与“民心相通”则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利益,其最终目的是消除分歧、增加共识、形成互信互助的良好合作氛围,使“一带一路”产生更多的共有利益,从而增进认识、加强政治互信。尤其“民心相通”更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也更好地体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这一理念,切实提高中国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感召力和亲和力,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国家形象。

3.“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践经验

(1)日本“丝绸之路外交”战略

尽管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末端”,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对丝绸之路的热情却超过了中国。1978年和2005年,日本公立电视台NHK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的《丝绸之路》和《新丝绸之路》系列纪录片,不仅掀起了一股“楼兰热”,也让中国的“丝绸之路”走向世界。《从陆上到海上一个“现代马可·波罗”的丝路之旅》,《现代快报》, http://kb.dsqq.cn/html/2014-11/23/content_372054.htm。

日本也是一个油气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中亚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特别是里海周边的石油和天然气,很早便引起了日本的注意。在此背景下,1997年,日本桥本内阁首次提出“丝绸之路外交”新战略。刘迪、舒林、范阅:《“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界定与经济社会综述》,《西部金融》2014年第9期。

作为第一个正式提出“丝绸之路”计划的国家,日本将中亚及高加索地区视为“丝绸之路地区”,将其置于“丝绸之路外交”战略的重要位置,并于1998年、1999年分别针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格鲁克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八国制定了以政治和经济为主轴的“丝绸之路外交”计划,可惜未见显著成效。2004年,为了牵制中俄两国,获取中亚油气资源,日本重新展开“中亚攻略”,推行升级版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并参与筹办了首次“日本+中亚”外长级会议,但进展并不理想。

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主要体现在对中亚政府的开发援助上。从1991年到2000年,日本向中亚提供了1882.48亿日元的政府开发援助。在1999年和2000年,日本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最大捐款国,是土库曼斯坦的第二大捐款国。2001年“9·11”事件后,日本向塔吉克斯坦的阿富汗难民支援项目提供了2.4亿日元无偿援助,向塔吉克斯坦“母子保健改善计划”提供了1.85亿日元无偿援助,向乌兹别克斯坦“干旱地区保健改善计划”提供了3.55亿日元无偿援助。《日本:丝绸之路外交 意在牵制中俄》,《参考消息》特刊,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09/02/content_1937477.htm。

(2)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

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价值同样引起美国的重视。早在1997年,美国参议员Sam Brownback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亚和高加索研究所的Frederik Starr教授就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概念。1999年,美国“丝绸之路战略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该法案计划通过支持中亚和南高加索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独立来复兴连接这些国家及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中国评论新闻网》, http://www.crntt.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0&docid=102947468&page=3。2005年,美国提出“大中亚”计划,重点建设阿富汗的交通、通信和能源管线,力图消除跨境障碍,推动中亚、南亚地区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发展。Frederick Starr and Adib Farhadi, “Finish the Job: Jump -Start Afghanistan's Economy”, Central Asia -Cauca -sus Institute &Silk Road Studies Program, 2012.2011年,为弥补美国等国军队从阿富汗撤军后形成的“权力真空”,继续维护美国在欧亚大陆腹地的主导地位,围堵遏制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美国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该计划认为,“新丝绸之路”不是指一条路线,而是指形成广泛的地区交通和经济的联系网络。李建民:《“丝路精神”下的区域合作创新模式——战略构想、国际比较和具体落实途径》,《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第23期。2012年,美国在东京召开“新丝绸之路”计划部长级会议,提出希望日本加入该计划的动议。同年,在美国芝加哥北约峰会中,美国将“新丝绸之路”计划列为重要议题。但近年来,美国的“丝绸之路计划”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反而呈现出淡化的迹象。

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带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主要表现为与中国和俄罗斯展开地缘政治争夺。何茂春、张冀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第23期。因此,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实施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障碍。第一,巴基斯坦的合作意愿不强。巴基斯坦认为,中国与俄罗斯是维护巴基斯坦地区稳定、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与中国的地缘经济利益以及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相冲突。因此,巴基斯坦并不赞成美国的倡议。Imtiaz Gul, “Pakistan Way of New Silk Route Idea”, January 13, 2012, http://weeklypulse.org/details.as-px?contentID=1735&storylist=9, 2012-03-02.此外,巴基斯坦认为,美国希望印度在“新丝绸之路”计划中发挥“中心作用”, Remarks by Robert O. Blake Jr. , “Looking Ahead: U. S. -In-dia Strategic Relations and the Transpacific Century”, http://www.state.gov/p/sca/rls/rmks/2011/174139.htm.这也是巴方所不能接受的。2011年,巴基斯坦拒绝参加在德国波恩举行的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以此“抵制”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高飞:《中国的“西进”战略与中美俄中亚博弈》,《外交评论》2013年第5期。第二,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全面对话进程存在变数。美国为推动“新丝绸之路”计划,要求印巴和解并进行对话。对于美国的努力,印度一直态度谨慎。印度不满美国把巴基斯坦置于与印度相同的战略地位,甚至可能利用巴基斯坦制衡印度的做法。Subhash Kapila, “South Asia 2011: Strategic Challenges Confronting the United States”, SAAG Paper, No.4603, July 18, 2011, http://www.southasiaanalysis.org/papers47/paper4603.html,2012-12-20.第三,阿富汗国内和平进程存在变数。但在美国的战略设计中,阿富汗是联系中亚和南亚不可或缺的一环。Andrew C. Kuchins, Thomas M. Sanderson and David A. Gordon, “Afghanistan:Building the Missing Linkin the Modern Silk Road”.

(3)俄罗斯“新丝绸之路”计划

俄罗斯曾多次将正在建设中的,由中国经过中亚和俄罗斯直抵德国杜伊斯堡,并连通欧洲铁路网和港口的“中欧运输走廊”称为“新丝绸之路”,并表示俄罗斯将在“新丝绸之路”上发挥决定性作用。Andrew C. Kuchins, Thomas M. Sanderson and David A. Gordon, “Afghanistan:Building the Missing Linkin the Modern Silk Road”.2000年,俄罗斯、印度、伊朗三国发起“北南走廊”计划,计划修建一条从南亚途经中亚、高加索、俄罗斯到达欧洲的货运通道。但该计划因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政治分歧难以弥合等原因而进展缓慢。何茂春、张冀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第23期。乌克兰也曾于2005年表示,将与俄罗斯、匈牙利就创建欧亚“新丝绸之路”交通走廊开展合作,以解决横跨亚欧大陆的铁路集装箱货物运输问题。《乌克兰、俄罗斯与匈牙利计划创建“新丝绸之路”》,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50427/211239292.shtml。但是,该计划最终也没能继续推进。2011年,俄罗斯提出“欧亚联盟”战略,“新丝绸之路”正式退出舞台。

俄罗斯的“新丝绸之路”战略以维护其在中亚的影响力为根本。苏联解体以前,中亚一直是苏联的一部分。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绝大部分“遗产”。在中亚国家纷纷独立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俄罗斯自然会将中亚地区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后院”。特别是普京上台以后,俄罗斯的对内和对外政策都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更加重视中亚各国的地缘战略地位。“北南走廊”等“新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正是俄罗斯在中亚抗衡其他国家影响力的积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