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帮助孩子建立正向态度,先要明白几件事

当你被孩子吵得心神不宁,或是孩子出现负面行为时,你没有必要觉得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失败的。如果你的孩子犯错,做出负面行为或是有犯错的倾向,也不要一口咬定他们就是故意的。

孩子犯错都事出有因,别一口咬定他们是故意的

当全家聚在一起用晚餐时,请记住以下这两件事:

1.所有的孩子都“偶尔”会有负面行为,或是不听话;

2.所有的父母都“偶尔”会觉得很烦,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好父母。

既然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当然也没有完美的孩子。因此,当你的孩子“偶尔”出现负面行为时,请记住,他们犯错一定都是有原因的。所以,不要把负面行为当成是孩子故意犯错。

这样的认知也许无法使你消除心中的怒火,但却能帮助你了解“事出必有因”。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做功课?为什么孩子老是把房间弄得一团糟?为什么孩子玩到三更半夜还不想睡觉?

面对孩子的负面行为,父母不该急着拿起鞭子威胁、督促,而应该保持平静,并弄明白下面这件事。

孩子的行为都有某种目的,而大多是想要控制生活环境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人类的行为都有某种目的。”

这句话更适用于年幼的孩子,因为孩子选择做某些行为,都是为了想要获得某种结果。

五岁的世宏害怕自己一个人睡觉,每天晚上,他都会哀求父母:“房间好暗,陪我睡好不好?”

通常,他的父母会陪着他,直到他入睡。大多时候,世宏很快就会睡着,不过偶尔也会磨蹭上半个多小时才会入睡。如果父母在他睡着前离开,他就泪眼汪汪的,让父母不得不继续躺下来陪伴他。

世宏这样做其实是有目的的——他想要引起父母注意,进而控制生活环境。

身为父母,你应该知道,你的孩子为了要达到他的目的,随时都在思考、衡量、评估该如何采取行动才能成功。因此,孩子的某些行为,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目的或是无意之举,但事实并非如此。

例如,当七岁的小男孩一直欺负妹妹,惹得妹妹整天哭哭啼啼的。那么,这个小男孩显然就是用这种方法在表示内心的一些烦恼。又如,当妈妈一再喊八岁的女儿来吃饭,但女儿就是不愿走出她的房间,那么,这个女儿的心中一定有某些欲望得不到满足。

无论七岁的小男孩或八岁的小女孩做了或不做什么,这些行为都表现出他们心中看待生活的方式,或是在衡量他们要如何配合家庭生活的方式。简单说,小男孩与小女孩的所作所为,都反映了他们的态度——也就是,他们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中如何看待自己。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负面行为,首先要观察他的行为动机。了解孩子的关键方法就是:了解孩子的思考模式。然后,一定要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越能以这种方式了解孩子,你就越有办法了解孩子的需求,也越能够有效地指导他们,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驱使他们追求更有意义的目标。

明白“孩子的行为都是为了想要控制生活环境”之后,你才能更加理解孩子,正面引导孩子。

关爱孩子,要先了解他们

“无条件的爱”是真实的、坚实的、弹性的,但这并不表示什么都不做,然后希望一切好事自然发生。你必须去推动,之后才会有无条件的爱。

几乎没有人关心如何达成无条件的爱,或是详细说明何谓无条件的爱。“无条件”地关爱小孩,是美妙的理想,也是崇高的目标,可是却时常沦为口号。

该如何实现理想呢?而且,每一次都要完成这种崇高的目标吗?你当然不可能每次都能达到无条件关爱的目标,不过,设定理想目标,能使你更了解孩子,并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表现出某种负面行为,然后你就有更多机会表达无条件的爱。

总之,你越能表现出无条件的爱,孩子就越能表现出更正向的态度。如此,孩子才会觉得被人所爱,而且也有安全感。

孩子不是父母的产物

所有父母在谈到自己的孩子时,都会说“我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从这个观点来看,孩子“是我们的”,我们有责任养育、保护、教导他们。但是,从另一个更重要的观点来看,孩子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他自己。

要让孩子了解这件事情,最好的方式是帮助孩子去发现他们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并多花时间鼓励或强调这件事。在孩子读高中之前如果还无法发现自己有哪些才华和能力,那就表示他的正向态度仍然未建立起来。

父母一定要常常帮孩子发掘自己的才能,而且要不断地肯定他们的表现,即使小事也不放过。如此,他们进入叛逆的青少年阶段时,才不会感到自卑,并因自卑而引起种种后遗症。他们将会很自信地说:“你看,我是独一无二的。”

对孩子来说,所谓“独特的人”可能是指,在学校的乐队里吹号或是擅长某种运动。当然,大部分孩子并不是才艺双全的,他们都很“平凡”,但有潜力发展多种兴趣与爱好。从集邮到组合模型等,都会是他们感兴趣的事。

每一个人都有适合自己才情的技艺,但问题是,身为父母的你,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才艺。还记得前文中那个会玩多种乐器,还参加学校乐队的女子吗?她的父母无时无刻地打气与鼓励,为她建立了正向态度!如果你珍惜自己的孩子,你就会经常肯定他们。

没错,孩子犯错、不听话、不负责任时,你必须纠正他们。可是在平常日子里,你可以对他们说一些积极、鼓励的话,帮助他们建设自己。

“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这句名言你一定经常听到。同理,如果每天鼓励孩子,可以使他们不至于发展出负向态度,那又何乐而不为呢?换句话说,养育孩子就必须帮他们建立正向态度,而不是以批评或负面的态度贬损他们。

孩子自私,都是因为宠爱过了头

心理学家约翰·布雷萧(John·Bradshaw)曾指出,家庭是一个生态系统,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此系统内的重要分子。

他表示:“跟所有不同形态的社会一样,家庭也有它的基本需求——自尊、身体的安全感、亲密感与相属感,还有结合感、责任感,也有挑战与刺激的需求,获得被肯定的喜悦感,并获得精神上的支撑。一个家庭同时需要父亲和母亲,他们建立健康的夫妻关系,提供安全感,照顾孩子,不污染孩子。”

这里所谓的“污染”孩子,是指负面的教养方式,也就是以权威和放纵的方式教养孩子。为了避免污染孩子并让家庭保持稳固,你必须了解,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比不上整个家庭来得伟大,因为家庭是一个整体。简单地说,就是整体比部分伟大。

尽管父母有其威严,但不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不能把个人的欲望置于家庭利益之上。对孩子也是如此,绝对不可太过溺爱而让他们主导了家庭生活的方向。对孩子的管教过于放任的话,容易变成凡事都要对他们百依百顺,这样一来,整个家庭的生活作息便被破坏了。

例如,妈妈会固定在星期一做三明治夹蛋,但是孩子却突然闹脾气要吃蛋饼。妈妈拗不过他,最后破了例,特地为他一个人准备蛋饼。当这样的情况持续发生多次后,孩子就可能认为他是最重要的,比整个家庭都重要。

生活作息规律、讲求秩序,这是避免孩子过度骄纵的关键手段。请记住,家庭整体永远比个人重要——即使家中的小宝贝也不能例外。

常有父母亲抱怨:“我的孩子不肯睡觉。”确实,是有许多小朋友看起来精力无穷,永不疲倦,并拒绝午睡或是拖到很晚才愿意上床。但是,他们却可能玩到一半,就躺在地板上呼呼大睡了。孩子也会累,当然需要睡眠,就像前面谈到的——孩子的行为都有某种目的,而大多是想要控制生活环境。

这也就是他宁愿累得倒在地板上,也拖拖拉拉不愿上床的原因。

所以,你不能过度宠爱孩子,让他们为所欲为。切记,要训练他们规律、有秩序地生活,以免养成他们骄纵的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