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
仲春郊外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间点,平分了春季。此时太阳位于黄经0°,交节时间为3月20日或21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解释春分:“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气候变化
春分节气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我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至0℃以上。
此时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春季,也是物候学上真正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
南北降雨不均。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
多风沙。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内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
春分雪。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因此华北地区出现春分雪的年份也是有的。宋代苏轼《癸丑春分后雪》诗即云:“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俗语有“春分雪,闹麦子”,说的是“春分”下雪,对麦子的危害极大,农谚“冬雪宝,春雪草”即是佐证。
农事活动
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都已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正是春管、春耕、春种的大忙时期,农谚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惊蛰早,清明迟,春分播种正当时”“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等说法。
植树造林,移花接木。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此时也是植树造林、移花接木的好时期,古诗中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的说法。明代山东淄川于是日栽植树木,作春酒,酿醋。山西《文水县志》载:“春分日,酿酒拌醋,移花接木。”
抗旱,御寒。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抗御春旱仍是春分时节重要的农事活动。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
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农谚有“冷尾暖头,下秧不愁”,要根据天气情况,争取播后有3 ~5个晴天,以保一播全苗。
传统习俗
竖蛋。春分日“竖蛋”是比较有趣的节日习俗之一。春分这天人们通常选择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小心翼翼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鸡蛋比较难以竖立,但尝试成功的人也不少。据史料记载,春分竖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到来,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为什么要在春分这一天竖鸡蛋呢?据说,这一天最容易把鸡蛋竖起来,其中还有一些科学道理。有学者分析说,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竖蛋。也有人认为,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花红柳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易于竖蛋成功。
要让鸡蛋竖立起来还是有些技巧的。在鸡蛋高低不平的表面有许多凸起,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和决定一个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个凸起和由这三个凸起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那么这个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此外,最好要选择刚生下四五天的鸡蛋,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素带松弛,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有利于鸡蛋的竖立。
酿酒。在山西流传着春分日酿酒的习俗。《文水县志》记载:“春分日,酿酒拌醋,移花接木。”在山西陵川,春分这天不仅要酿酒,还要用酒、醋祭祀先农,祈求庄稼丰收。造春分酒是山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浙江等地流行较为广泛的习俗。
吃春菜。岭南地区春分日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作“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人们认为:“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粘雀子嘴。有的地方春分这一天按习俗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签穿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祭日。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周礼天子春分日于日坛祭日。《礼记》载:“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到了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也有记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春分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礼。清代皇帝祭日礼仪有:迎神、奠玉帛、初献、亚献、终献、答福胙、撤馔、送神、送燎等九项议程,也很隆重。
春社。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北宋词人晏殊《破阵子》词中有句“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即可证春社的大致时间。
社日活动以祭土地神为主,又可分为官社和民社。官社庄重肃穆,礼仪繁缛;而民社则充满生活气息,成为邻里娱乐聚会的日子,同时有各种娱乐活动,有敲社鼓、食社饭、饮社酒、观社戏等诸多习俗。到魏晋隋唐后,春社又增加卜禾稼、种社瓜、祈降雨、饮宴等内容,甚为风行。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有云:“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想见古时民社的热闹场面。春社除了祭祀土地神以求丰年,还有指导农事、娱乐睦族、宣政教化等作用。
春祭。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农历二月春分就开始扫墓祭祖,叫作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祭花神。春分节气前后比较有名的节日是花朝节,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时间因地域的不同或在二月初二,或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
民间此节有踏青、赏花、扑蝶、拜花神、移花种草等习俗,士族文人也趁着节兴吟诗作赋。另外,民间嫁娶、纳彩、问名等均以此日为吉。
花朝节由来已久,春秋时期的《陶朱公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民间相传二月十二日是百花的生日,此时阳和景明,百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故名。宋朝吴自牧《梦粱录·二月望》记载:“仲春十五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节,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由于我国南方地区相对北方地区较暖,节日时间比北方提早几天也是合理的。《红楼梦》中就有两个人的生日在二月十二日,一个是“阆苑仙葩”林黛玉,一个是“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袭人,可见花朝节对大观园人物生日设置的影响。
饮食养生
春分节气时人体血液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膳食总的原则要禁忌大热、大寒的饮食,保持寒热均衡。这段时期也不适宜饮用过肥腻的汤品。过敏体质的人应该少吃海鲜与辛辣刺激之物,少饮白酒。
多吃时令蔬果。此时吃有养阳功效的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豆芽、豆苗、莴苣等食材,有助于活化身体生长机能。豆芽最适合春季吃,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还具有清热的功效,有利于肝气疏通、健脾和胃。食用桑葚、樱桃、草莓等营养丰富的晚春水果,则能润肺生津,滋补养肝。
补肝益肾。春分时仍应注意养肝,协调肝的阴阳平衡。甘味食物能补肝益肾,如枸杞子、核桃、花生、大枣、桂圆等。还可以泡点菊花茶、薄荷水,能起到清除肝热的作用。而酒会伤肝,春季更不宜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