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

好雨知时节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当太阳到达黄经330°时为雨水节气,交节时间在2月18 ~20日,大致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雨水节气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的意思。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大地解冻,气温升高,降水开始以雨的形式出现。

气候变化

雨水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我国西北、东北地区还没有摆脱冬季的寒冷,天气仍以寒为主,降水也以雪为主。

雪渐少,雨渐多。雨水节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一是气温回暖,开始降雨,雨量也逐渐增多;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雨渐多。

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总的趋势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温暖过渡。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这时冷暖空气的交锋,带来的已经不是气温骤降、雪花飞舞,而是春风春雨的降临。

温差不定。雨水节气期间,大气环流处于调整阶段,天气变化多端,乍暖还寒。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可是如遇强寒潮侵袭,一夜之间气温可下降10℃,甚至降到0℃以下,飘起鹅毛大雪。这种气象变化,人们称之为“倒春寒”。这一节气也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节气之一。

农事活动

灌溉。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俗语说“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一些干旱地区,主要通过春季蓄水,来保一季的农作物收成。此时华南地区雨量虽比黄河中下游地区多出好几倍,但这里气温高、蒸发量大,还是缺水。尤其是华南南部和海南岛的局部地区,这一时期的雨量仍比较少,往往会出现春旱。

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春灌,可保收成。

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以防春雨过多,导致湿害烂根,所以广东有农谚说“春雨贵如油,下得多了却发愁”。

农耕。雨水节气,雨量渐渐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

民间认为雨水这一天的雨,是丰收的预兆,因此该日忌无雨。农谚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传统习俗

拉保保。在川西这片土地上,雨水这天有一项特别有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是四川方言,就是干爹的意思。旧时人们有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风俗,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找干爹的目的,则是借助干爹的福气来荫庇孩子,让儿子或女儿健康地长大成人。而在雨水节气拉干爹,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成为一方之俗。

干爹也不是随便拜的,父母要按照孩子的生辰、时间,以及金、木、水、火、土之理,找算命先生算算命上相合相克,如果相合就拜为干爹,不合适就要重新找。假如算命认为孩子命上缺木,拜干爹让干爹取名字时就要带木字,相信这样才能保佑孩子长命百岁。

当地民间这天有个特定的拉干爹的场所。这天不管天晴天雨,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有知识就拉一个知书识礼有文墨的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体瘦弱就拉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做干爹。一旦有人被拉着当“干爹”,有的能挣掉就跑了,有的扯也扯不脱身,大多都会爽快地答应,也就认为这是别人信任自己,因而自己的命运也会好起来的。

拉到后拉者连声叫“打个干亲家”,就摆好带来的下酒菜、焚香点蜡,叫孩子“快拜干爹,叩头”“请干爹喝酒吃菜”“请干亲家给娃娃取个名字”,拉保保就算成功了。分手后也有常年走动的称为“常年干亲家”,也有分手后就没有来往的叫“过路干亲家”。这是有选择时间、地点的拉干爹,也有不选择时间、地点的,就称为“上门拜干爹”。

现今的一些地方仍然还保留着这一风俗,也有的地方演化为向自己的亲戚朋友拜干爹的,但拜寄之意都是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撞拜寄。“撞拜寄”也是川西民间雨水节的一个重要习俗,与“拉保保”风俗类似。

雨水这天,早晨天刚亮,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手牵幼小的儿子或女儿,在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经过,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拦住对方,就把儿子或女儿按捺在地,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撞拜寄”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撞着谁就是谁。“撞拜寄”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儿女顺利、健康地成长。

送节。到了雨水这天,川西地区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

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椅子一般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称为“接寿”,寓意父母长命百岁。罐罐肉则是用砂锅炖猪蹄、黄豆、海带之类,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代表对辛辛苦苦将自己养育成人的父母表示感谢和敬意。

婚后很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在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以尽快怀孕。

女婿也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占稻色。雨水节“占稻色”习俗流行于华南稻作地区,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这年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则意味着高产,成色不足则意味着产量低。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这年稻谷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这年稻谷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这项活动渊源很深,元代的娄元礼就在《田家五行》中记载了当时华南稻作地区“占稻色”的习俗:“爆孛娄。烧干镬,以糯谷爆之,谓之孛娄花,占稻色。自早禾至晚稻皆爆一握,各以器列,比并分数,断高下。”当地爆米花的“花”与“发”语音相同,有发财的预兆。有些地方的客家人还用爆米花供奉天官与土地社官,以祈求天地和美,风调雨顺,家家户户五谷丰登。

饮食养生

雨水节气应禁食狗肉、羊肉等温热性燥之品,少食生葱蒜,饮食要注意清淡,忌食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保护脾胃。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

宜吃甜,少吃酸。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所以,雨水时节的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少油腻。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雨水时节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干燥、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

食粥。孙思邈在《千金月令》中提到“正月宜食粥”,这是因为粥是易消化的食物,配合一些药物而成的药粥,对身体很有滋补作用,并且雨水时节肝旺脾胃虚弱,宜采用食粥的方法滋补脾胃。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具有补脾润胃、祛除浊气等功效。药粥具有汤剂、流质、半流质的特点,不仅香甜可口,便于吸收,而且可养胃气、助肝阳、治疗慢性病。它与丸散膏丹比较起来,可长期服用,无副作用,又可根据需要加减药物。推荐两种适合此节气食用的粥品。

枸杞子粥:适量枸杞子与粳米同煮成粥,早晚适量食用。枸杞子性味甘平,是一种滋补肝肾的药食两用之品。春季选食枸杞子粥,可以补肝肾不足,治虚劳阳痿,还可以降低血糖和胆固醇,保护肝脏,促进肝细胞新生。

红枣粥:取红枣、粳米同煮为粥,早、晚温热服食。红枣具有良好的补益作用,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益处。特别是其性平和,能养血安神,久病体虚、脾胃功能虚弱者经常服用此粥对身体大有好处。

吃补品。由于此时天气依然寒冷,并且按照中国的阴阳八卦理论此节气属阴,阴具有收敛的性质,所以在这个特定的季节里,还是可以适当进补的,只不过要轻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沙参等都是很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谚语说:“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大枣亦是此时的最好补品,因此物性平味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糖类、有机酸、黏液质等,是补脾和胃的佳品。老年人、孩童及脾胃素弱的人,春季宜经常服用大枣羹、焦枣茶,可达到健脾生津、补中益气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