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世俗成见,别让它们误导你
成功究竟是什么?对于问题的答案,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有些人比较看重金钱,有些人更看重名利。但是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论处于什么岗位、身在什么境地,都能保持一颗初心,不屈服于强权,不媚俗于社会,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你就是成功者。
抛开世俗的偏见及观念的束缚,不走寻常路,不随波逐流,选择另一条途径,就等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从草根到帝王,明太祖朱元璋的奋斗史,简直就是中国古代史上成功逆袭的奇迹。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布衣皇帝,生活在元末暴政下的他,生活悲惨。朱元璋家祖上虽然人丁兴旺,却备受统治者的剥削,不得不被迫背井离乡。之后,宜昌发生瘟疫,父母和哥哥相继离世。看到家人死无葬身之地,朱元璋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绝望。
这时候的朱元璋没有什么大志向,为了养活自己,他到一所寺院做了小沙弥。没想到没过多长时间就开始闹饥荒,庙里很快就断了粮。朱元璋离开寺庙,四处要饭。当时,乱象四起,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迅速在大江南北蔓延开来。原本朱元璋并没有参加起义军的打算,他觉得能吃上饭、活下去就行,起义是造反,自己可不想丢了脑袋。但之后一封儿时玩伴的来信,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
这个玩伴叫汤和,他在信中告诉朱元璋,自己参军了,管着上百人,劝说朱元璋来投军。自此,朱元璋就踏上了逆袭之路,同时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志向——让人人有饭吃。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
从一个小小的放牛娃,到小和尚,再到投身义军,直至开创了一个王朝,朱元璋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传奇。他的个人经历是传奇的,更是励志的。通过他的故事可以发现,要想成功逆袭,就要找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来走,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然后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每个人都心怀一颗躁动的心,只不过随着社会的打磨,一些人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棱角,就把那颗不安分的心也失去了。
历史上的成功人士,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比同龄人要活泼,甚至在一些人的眼里还是“不守本分”的人。当别人都在本本分分日复一日做着相同的工作时,他们却闪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逆社会规则而上,做着“不守本分”的事儿。
他们为什么敢这样呢?因为他们知道,社会结构在于延续和稳定,既然生存在这个社会上,就要学会遵守社会规则,不能太出格;但仅仅日复一日地循规蹈矩,是无法吐故纳新的;不破不立,要想在规则中脱颖而出,就要勇敢地打破一些社会规则——这才是精英的标准。
当然,事无绝对,不是所有打破规则的人都可以获得成功的,但是想要获得成功,就一定要具备这种不安分的气质。人挪活,树挪死。动,然后才有机会成功;不动,一成不变,裹足不前、不思进取,这样的人也就没什么大前途。
人生的历程是有规律可寻的,只要按照规律行事,就有机会获得成功!只是有些人被自己的观念或世俗的眼光束缚住了,自然也就失去了获取成功的机会,或者说根除了他成功思想的种子,没有机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行动派。要想获得成功,就不能太在意世俗成见,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够理解别人,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衡量世界的运行法则甚至权衡他人的得失。世俗的成见受到挑战者冲击,就会抱团取暖,对挑战自己的事物进行反扑。而这也是阻碍前进步伐的根本原因!一句话,自以为是的世俗成见就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很多人都听过作茧自缚的故事:
蚕匍匐在翠绿的叶片上,从口中一点一点地吐出蚕丝,再一点一点包裹在自己身上,直至浑身裹满蚕丝动弹不得。是不是很可笑?蚕在自己的窠臼中难以挣脱,很多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就像蚕一样,被自己的蚕丝束缚而止步不前。如果想要成功,就要冲破束缚,从习惯的窠臼中挣脱出来。在冲破束缚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异常痛苦,会面临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山重水复只是过程,柳暗花明才是结果。
大禹变堵为导,冲破了原来治水方法的束缚,使水患得到解决,使百姓得到了安宁。“我有一个梦想,人人生而平等。”为了这个梦想,马丁·路德金和世俗斗争,与强权对抗,甚至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让所有黑人摆脱了肤色的束缚,与世界上的每个人一样,平等地生活。
他们的成功全都是因为冲破了世俗的束缚,将生命演绎得绚烂多彩。由此可见,冲破束缚是成功的秘诀。作茧自缚的人最终会被历史淘汰,被时光湮没。拘泥于现在,或是重复他人的悲哀,不能走出自己的路,生命留给他们的也仅仅是悲叹了!
我们之所以活着,就是为了创造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话是英特尔公司的前总裁葛鲁夫说的,却是对乔布斯一生最好的写照。
公司里没人敢跟乔布斯说“不”,当然也是因为工程师都说不过他。最开始设计Macintosh时,乔布斯冲进公司会议室,把一本电话簿往办公桌上一扔,说:“设计出来的Macintosh应该像电话簿这么大,体积不能变大,如果再加大,用户会受不了。”
在苹果的产品研发中,这种事情众多。他们不会估计他人的反应,仅仅专注在自认为最正确的事情上,并将其呈现给大家。而且,乔布斯并不是简单地嘴上说说,他把这种自信的创新力根植到了苹果的每件产品中。
乔布斯曾在俄勒冈瑞德学院读了一个学期,之后便辍学;乔布斯和妻子劳伦相识在斯坦福大学,为了两人的第一次约会,他甚至推掉了公司的重要会议;12岁时他第一次接触电脑,便强烈地表示“这东西非常棒,我也想要弄一台来玩玩”;苹果是乔布斯最喜欢吃的水果,因而其公司得名苹果。
在创办苹果公司之前,为了寻找灵感,乔布斯曾远赴印度。在那里,他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乔布斯把简单的修行思维融入到世俗的潮流中,于是苹果最开始是一个小众品牌,追求的是特立独行、别具一格,这不仅是乔布斯本人的性格,也是苹果产品的性格。乔布斯曾如此评价自己:“我有一个秘诀——专注与简单。简单比复杂更难做到,因为复杂本身存在那里,而简单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用力清空你的大脑,让它变得简单。幸而这种努力最终被证实具有价值,这是因为当你进入那种境界,便能撼动大山。”
公司成立的第九个年头,苹果发布了Macintosh。由于和董事会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分歧,乔布斯被迫离开公司,那一年乔布斯刚30岁。当时,乔布斯感觉灵魂已经离自己远去,遭到了灭顶之灾。在最开始的几个月中,他感到非常迷茫,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他把原来的创业激情全部丢掉,觉得自己让与自己一起创业的人都非常沮丧,觉得自己把事情弄得糟糕透了。
慢慢地,乔布斯发现了新的曙光,发现自己依然喜欢从事这些事。苹果公司发生的这些事情并没有改变乔布斯的喜爱,他虽然被解雇了,但他依然钟爱它,他决定从新开始。
乔布斯当时并没有觉察到,过了很多年之后他才发现,从苹果公司被炒是他这辈子遇到的最幸运的一件事。乔布斯一生中最重要的箴言是“记住你即将死去”,这句话帮他指明生命中重要的选择。
乔布斯觉得,生命中发生的所有事情,包括荣誉、骄傲、对难堪及失败的恐惧,在死亡面前都不会继续存在,这些都不重要。每个人的时间都非常有限,不要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所束缚,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及他人的宣泄,不要让其掩盖掉你内心的声音,必须勇敢地听从自己的直觉及心灵的指示。
乔布斯改变了世界,这话一点都不夸张。乔布斯的才华、努力、精力和对工作的激情是其创新的来源,这些创新丰富并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世界也因为有乔布斯而变得更加美好。
艾默生曾经说过:“使命感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重要的位置。”从本质上来讲,每个人生来就带着使命,它伴随在我们身边,直至生命结束。在这个过程中,就要认清自己的使命,不断努力创造,改变世界;在人生过程中,随意放弃使命的人,注定无所作为、一事无成,也会平凡一生。
乔布斯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的使命,他活着的最终目标就是不断努力创造,不断改变世界。哈佛校长曾说:“哈佛的学生之所以凌晨四点还在图书馆,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并为之而努力;平凡的人则是因为没有坚守自己的使命,在成长过程中,使命被灰尘掩盖住了。”
所以,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坚守自己的人生使命,要明白:活着,不是为了得过且过,而是要改变世界。在面对看似无法克服的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找准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创造出更多的成果。
与其抱怨,不如加油
成功就是一个不断跌倒、爬起来前行、再跌倒、再爬起来前行的过程。生活,就像是一条大河,不论前方是广阔平原,还是崎岖山川,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从跌倒之后嚎啕大哭,到奔跑时脸蛋上那洒脱的微笑,没有跌倒过的孩子学不会走路。
成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鲜花的地方必定有荆棘;有欢笑的时刻,自然也有流眼泪的时候;有梦,就会有梦破碎的时候……人生的道路总会伴随着坑坑洼洼,摔倒之后,每次的抱怨与愤懑,都会阻碍你前行的步伐,而每次的接受与改变,都将激励你不断向前。
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曾经给自己的员工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东京帝国大学的毕业生在索尼公司一直都很受欢迎,有位叫大贺典雄的帝国大学高材生非常有才华。他毕业之后加入索尼公司,在入职后的一年时间里曾多次与盛田昭夫争论,盛田昭夫非常喜欢这个直爽的年轻人,特别器重他。
令人不解的是,后来盛田昭夫却把大贺典雄派到生产一线,让一位普通工人当他的老师。让许多员工大跌眼镜,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因为做错了什么得罪了盛田昭夫;有些员工甚至为大贺典雄感到不平,但是大贺典雄只是淡淡一笑。一年之后,更出乎预料的事情发生了,还是学徒工的大贺典雄居然被盛田昭夫直接提拔为专业产品的总经理,员工们觉得如梦幻一般。
在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上,盛田昭夫揭开了众人心中的谜团:“我很器重大贺典雄,但是想要担任产品总经理,就要对产品有明确的了解,这是对工作的负责,也是对公司的负责,这就是我把大贺典雄下放到基层的原因。事实证明我的眼光没错,大贺典雄被下放到一线岗位之后,没有表示任何不满意,而是积极学习,干得非常不错。然而,让我坚定了提拔他的念头是因为——下放的整整一年,不管在多累多脏的工作环境下,他都没有任何牢骚或抱怨,而且对工作始终甘之若饴。”
其他员工明白了盛田昭夫的用心及大贺典雄的优秀之处,报以热烈的掌声。5年时间过去,大贺典雄34岁那年,已经成为公司董事会的一员,在墨守成规的日本企业,这简直就是奇迹。
如果对自己当前的环境不满意,抱怨是对改变现状最无用的行为,而想要改变现状,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不断战胜环境、超越环境。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说过:“机会看见抱怨者就会远远避开。”在这个遵循强者法则的世界下,喜欢抱怨的人是无法拥有立足之地的。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改变别人远没有改变自己来得容易。”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人会事事顺心,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与其不断抱怨生活,倒不如尝试着改变自己。
抱怨会限制你的思维,让你产生更大的负能量,还会让你的视野变窄,把自己局限在抱怨的困境之中,而不是努力地去改变,解决问题。如果能够像大贺典雄一样踏踏实实地工作,从不抱怨,那么你将前途无量。
爱默生说:“一心朝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一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又有谁能妨碍你的前进?不抱怨才是强者的生存法则:喜欢抱怨的人永远不可能成功,成功者从来不抱怨。
在1991年之前,诺基亚公司不仅生产移动通信产品,还生产电脑、电线及电视等。到1992年,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许多管理者都推卸责任,甚至抱怨公司的领导经营不善。互相推诿和抱怨并没让诺基亚走出那时的困境,情况反而变得越来越糟糕。
这时候,玛·奥利临危受命,接受总裁一职。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他并不抱怨,也没有责怪任何人,而是先进行了市场调查,与公司的管理者进行了全面沟通。很快,他便发现公司经营模式跟不上时代,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于是他改变之前的经营模式,推出了以移动电话为中心的专业化发展新战略。
玛·奥利觉得,公司要想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缩小自己的经营范中国商业出版社围;原来的产品线拉的太长,公司根基不稳,没能力全部把握家用电器电缆、造纸、轮胎等产品,他将这些产品压缩到最低,有的甚至直接出售掉。同时,玛·奥利也看到了公司的优秀之处。当时,诺基亚的电视生产业务在整个欧洲排名第二,是极具竞争力的产品。于是,他要求公司专门负责电信业务,全力扩展这一优势领域。
同时,他也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移动电话逐渐普及,将有可能成为公司的支柱产业,更有利于公司的盈利和发展。他对公司全体人员说:“一定要保证移动电话在整个领域能进入到世界前三。”
尽管这些工作进行起来都不容易,但是玛·奥利做得十分坚定。他将寻求及确立新增长点作为培育整个企业文化的核心,为公司打造出一个全新的企业文化。最终,成功地将公司90%的资金和技术人员转入到对多媒体技术、移动通讯器材的开发及研究中去。
在当时,这种做法简直让人大跌眼镜,每做一个决定都要说服公司里的很多人。玛·奥利反复和大家沟通,并坚持要改变当前的情况。很快,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就走出了多元化时期资金力量不足的窘境,并实现了新科技研发的效果。
至1996年,诺基亚在移动通讯领域的地位得到了全面提升,获得了生产移动通讯设备所必需的全部资源及科技力量。到了1998年,诺基亚生产了1亿部手机,变身为当时全世界最大的移动电话生产商。
设想,在最初上任的时候,如果玛·奥利不是雷厉风行地出台政策,而是对着一个烂摊子天天抱怨、责备员工,诺基亚恐怕早已不复存在了。他临危受命,没有抱怨任何人,而是积极地与员工沟通,努力适应新环境,最终让自己的公司在新的社会生存状态中找到一个全新的运营模式。
放眼整个社会,抱怨几乎充斥在每个人的心中,有的人说交通不好,有的人说房价太高,有的人说对象难找,有的人说工作难找,有的人说空气质量太差,有的人说物价太贵……可是,这些事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抱怨就消失或是改变。显然,抱怨的存在并不能够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倒是从不抱怨的人,放下自己的心浮气躁,踏实做事,能够成就自己。
充实的奋斗好过空虚的享受
中国著名作家茅盾曾说过:“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国家的崛起离不开人民大众的奋斗、拼搏,人的梦想的实现也需要不断奋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生历经了众多磨难,他曾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奋斗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人的一生,不能是碌碌无为、无所事事的一生,应该是不断奋斗的一生,只要生存在社会一天,就要奋斗一天。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无时无刻都要处于奋斗的状态。
刘备从少年的时候就梦想着将来做大官,之后经过黄巾起义而发家,历经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从一无所有的“草鞋匠”逆袭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其实,刘备的一生就是一部励志奋斗史。
三国时期,门阀制度盛行。根据刘备的出身是很难上升到上层阶层的。为了维持生计,刘备只能卖草鞋。成年后,在一位富商的资助下,刘备的生活状况才得到明显改善。
中国商业出版社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军起义。豪侠气十足的刘备觉得这是自己起家的天赐良机。当时,衰落的东汉朝廷兵力匮乏,无法镇压黄巾军,鼓励各州府自行征兵讨伐叛贼。但是,没有积蓄,没有宗族子弟支持的平民,几乎很难组建一支像样的军队。不过,这些客观条件并没有难倒刘备。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刘备邀请当地的屠户张飞出钱。解决了钱财问题后,还有一个人手问题。刘备不仅和当时的逃犯关羽取得了联系,还成功接收了聚集在关羽身边的私人武装。由此,刘备基本上顺利完成了起家的所有准备工作。
在征战黄巾军的战争中,刘备等人立下了赫赫战功,被东汉朝廷赏赐了一个县官。后来,刘备吸纳了诸葛亮等人才,朝着建立蜀汉基业的道路继续前行。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人生的追求和梦想千差万别,但总而言之,都要为了成功及荣誉而奋斗。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名人及成功者,他们的成绩和成就,都是经过奋斗而得到的。
1940年秋,李嘉诚一家从潮州逃难到香港,住在舅舅的钟表行中。李家祖辈没有做生意的传统,到香港之前,李嘉诚的父亲是一所小学校长,爷爷是清朝最后一届秀才,两位伯父也是在民国初年获得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博士学位。李家也算是书香门第,在当地口碑非常好,受人敬重。
但是,这些成就在当时的香港没有一丁点儿价值,不能为一家人的生存缓解压力,家人过得非常卑微。13岁的李嘉诚因为家境困难不得不辍学,给别人当学徒。白天工作,夜晚则要搬开家具和其他伙计挤着入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攻占了香港岛,李嘉诚的母亲带着弟妹回到老家,相依为命。不幸的是,贫困不得志的父亲染上了肺结核,熬了大半年后便去世了。父亲过世前,没有向李嘉诚交代任何事情,反而问他有什么话想要说。李嘉诚安慰父亲,告诉他“我们一定可以过得很好”。面对父亲的死亡,14岁的李嘉诚仿佛一瞬间从少年变成了男人。历经家道中落、少年失学、母亲回乡、父亲过世、流落异乡,李嘉诚不得不快速成长起来。
承诺了就要做到,为了实现自己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更加努力。当时,想要出人头地,学习是唯一的武器,于是他开始自学。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尽管过程非常艰辛,但是李嘉诚觉得非常充实。
1945年,“二战”结束后,李嘉诚的机会终于来了。工厂老板急需发信,但书记员正好请假,李嘉诚因为好学被推荐帮忙。他的出色表现让老板对他另眼相待,于是将其从杂役小工“升职”为货仓管理员,之后成了一名业绩非常棒的推销员,最后升为经理,19岁的李嘉诚便当上了总经理。
李嘉诚从基层做起,学到了关于货品的进出、价格及货品管理、推销等技巧。因为业务的关系,李嘉诚一直坚持阅读英文塑料专业杂志,顺便提高自己的英语,这也让他能够时刻把握这个行业可能存在的商机。
“二战”后经济逐渐复苏,塑料制品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李嘉诚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决定自己创业。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积蓄及向舅父借的几万,总共5万港元,开设了长江塑料厂。
1957年,李嘉诚从行业杂志中得到启迪,去意大利进行考察,回港之后转而生产塑胶花。得益于那个时代的消费环境,业务发展的非常快,因为产品不断创新,李嘉诚成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
这个故事已经成为李嘉诚财富故事中的一个经典情节。之后,李嘉诚又瞅准了地产业的机会。
“爱拼才会赢”这句话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座右铭。不断拼搏、不断奋斗是成功所必需的精神。也正是这种奋斗的精神让李嘉诚获得了成功。
在我们身边,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理,想着不付出或付出很少就能收获长久的快乐和幸福,总是期盼着“天上掉馅饼”,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得不断奋斗,不断地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来浇灌成功的土壤。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道理我们从小听到大,但是有些人总会羡慕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人:羡慕人家殷实的家境;羡慕人家开跑车,住别墅。羡慕自己从来没有得到过的美好生活,却不知道这些有成就的人曾经付出了多少的汗水与艰辛。
付出不一定会有所收获,可是不付出就永远不可能得到快乐和成功。不断奋斗,辛勤耕耘,总有一天会达到自己的目标,拥有专属于自己的成功。
我们和天气抗争,和疾病抗争,和生活抗争,每次抗争都留下了奋斗的足迹。青年时期是学习的时期,我们和自己抗争,为了好好学习而奋斗;毕业之后,跨入到社会,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多面的、五彩斑斓的,要想让自己的人生与世界接轨,就必须努力奋斗,与人奋斗,与事业奋斗。
生活一天,就必须奋斗一天;生活一分钟,就必须奋斗一分钟,人生就是奋斗。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向前,不断奋斗。懂得奋斗,也就掌握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想要的、追求的,都可以通过奋斗得到,只要有信心并不断努力,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如果在物质生活中消磨了自己的斗志,就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只要拥有一颗不断奋斗的心、一颗勇敢的心,就能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奋斗。如此,时间、金钱、年龄、经验等也不会成为阻挡你追求理想的绊脚石,你也能走得更远,最终走向成功。
耐心等待,好机会终会属于你
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在当地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人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听听这场精彩演讲。
演说舞台正中央的上方,吊着一个非常大的铁球,推销大师说:“请两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到台上来。”话音刚落,两名年轻人快速跑到台上。
推销大师说:“请用这个大铁锤,敲打上面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敲的荡起来。”一个年轻人拿起铁锤,用尽全力,向吊着的铁球砸过去。但是一声震耳的响声后,吊球却一点都没动。接着,他用大铁锤不断地大力砸向吊球,铁球还是巍然不动。不一会儿,他就累的不行了。另一个人也不甘示弱,接过大铁锤后把吊球打得震耳响,可是铁球还是没有动。
这时候,推销大师从自己的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对着那个大铁球敲了一下,然后又用小锤敲了一下……人们都对推销大师的行为感到奇怪,大师不停地敲着……10分钟过去,20分钟也不知不觉过去,大部分人开始骚动起来,有些人甚至叫骂起来。
推销大师却仿佛没有听到,只管用小锤敲打着铁球,大概40分钟时,坐在最前面的一个人突然大喊了一声:“球动了!”紧接着,铁球在老人一小锤一小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一直“哐哐”响,巨大的威力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时,推销大师拿起话筒,说出了自己告别演讲里的第一句话也是最后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就要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耐心等待是成功的必要因素,古语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人生的大舞台,充满了各种机遇和挑战,不仅需要坚决果断、勇敢面对,更需要理智冷静,学会等待。
事物具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唯有按规律办事,顺势而为,才能走向成功。成功不是一挥而就的,需要耐心。等待的过程是一种藏巧于拙和韬光养晦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和诱惑,顶得住外界的压力与讥讽。耐不住性子,就会“欲速则不达”;只要学会了等待,收获也就跑不了了。
成功需要不断耕耘,也需要耐心等待。想要获得成功,除了不断奋斗外,还需要懂得等待,等待最佳时机,等待瓜熟蒂落,等待雨过天晴,等待云开日出,等待水到渠成……今天的忍耐,都是为了让花在明天更好地开放。
刘邦喜欢喝酒,不喜欢读书。但是,他却在40岁以后,一路高歌猛进,从亭长一路做到了皇帝。他是怎么炼成的?他将自己的天赋与实践结合起来,耐心等待,继而成功。
秦始皇纵横天下时,刘邦以游侠的身份周游列国。因为见多识广,养成了心胸开阔的性格。他心中怀有梦想,崇拜魏国的信陵君,更仰慕秦始皇;他认为,真正的男儿不仅要成为拥有三千门客的信陵君,更要具备气吞万里的秦始皇的气概。因此,即使他手中没有权力,依然四处结交各路英雄好汉,为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刘邦回到故乡,凭借多年积攒的人脉,当上了亭长。在秦朝,亭长没有俸禄,但属下有俩人负责收税捕盗,所以还算个小吏。可是,刘邦当了亭长后,并没有往上升,而是直接丢职逃亡了。当时他带领一百多人前往咸阳服役,结果路上跑了大半,剩下的送去也是死,干脆全放了,然后自己逃亡到芒砀山里。可是在逃亡的路上,他并没有在芒砀山当山大王,他时刻准备着,准备做一番大事业。果然,机会来了。
陈胜、吴广起义后,刘邦响应起义,因为他心胸开阔,很多人都来跟随他。刘邦带着众人打回了沛县,连过去的上司萧何及曹参也非常支持他,在萧何等人的拥护下,他自称“沛公”,拥兵三千。如此,刘邦实现了人生关键的一步。
刘邦有着超强的学习能力,接纳了张良、郦食其等谋士,最后顺利进入咸阳城,后来分封诸侯王,成为“汉王”。
但刘邦并不甘心。刘邦有着极强的学习及驾驭别人的能力,在萧何的游说下,知道了自己的弱点。之后,他改变了自己的僵化思维,大胆起用韩信,并利用韩信的献计,暗渡陈仓与项羽争霸天下。
出了陈仓后,刘邦一路跌倒,一路爬起。但他总结失败教训,卷土重来。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地向失败学习,数年下来,终于从一个满是缺点的人变成了超级强大的男人,逆袭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草根出身的皇帝。
菜粉蝶从虫卵变成蝴蝶,大概需要35天的时间;苹果从开花到结果,需要150天的时间。成功从来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获得的!
南美洲有一种巨蟒,因为身体过于庞大,它的行动速度比其他蛇类要慢很多。为了捕食,它唯一的办法就是埋伏在树林中间等待猎物偶然经过。通常,一天下来也没有一个猎物经过,两天下来没有猎物经过也是非常正常的,有时甚至一个礼拜也不会有一个猎物经过。但是它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只要等在那里,一定会有猎物经过;只要猎物经过那里,它就会一跃而起,张开大口将猎物咬住。
从表面上看,巨蟒在那里一动不动,是非常被动的,但是实际上它时时刻刻都非常警觉,即使睡觉的时候都会用自己的身体感受周围是否有猎物经过。可见,巨蟒比任何动物都更懂得等待的重要性。
等待,不是墨守成规、坐以待毙,更不是得过且过、无所事事。鲜花和掌声是为懂得等待的人准备的,需要我们在耐心等待的过程中通观全局、审时度势,需要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冷静,机会更青睐有准备的人。
聪明是把双刃剑,抖机灵是你的致命伤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文章做到好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才智的使用也是这样,用到恰当的地方,才是最适合的。应该显示自己智慧的时候要当仁不让,应该藏巧的时候要藏好,愚也是一种智慧。必要的时候当一当“糊涂人”,也无可厚非,反而非常明智。
明朝刘基云:“智而能愚,则天下之智莫加焉。”翻译过来就是:智者如果能带着几分愚,就是天下的大智慧了。因此,大智若愚才是真正的智,贵在“大智”,妙在“若愚”。可是,如今许多爱慕虚荣的人都不明白何为大智若愚,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强,比别人聪明,比别人能力高,恃才傲物、沾沾自喜。
其实,聪明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大智慧,真聪明;另一种是小聪明,也就是假聪明,区别在于他们对聪明的理解不同。前者懂得掩其锋芒,懂得审时度势,藏巧于拙,不到关键时候不轻易使用,大智若愚;后者则骄傲自满、自命不凡、好高骛远,自以为是,这就是小聪明。
西方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兰西人是真聪明,其聪明是藏在内部的;西班牙人是假聪明,总是明露于外。在出将入相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只知道伸却不知道屈;只懂得进不懂得退;只知自我显示,却不了解藏巧于拙。
古人说:“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习惯显露自己的才干,会遭受众多的挫折,其实这也是一种幼稚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做人需要善于藏锋露拙。有才干是一件好事,但是带刺的玫瑰不仅会伤人,也会扎着自己。因此,真正聪明的人能够掌握“度”,也就是所谓的“过犹不及”,太聪明的人反而不如不聪明的人。
在五台山塔院寺有副很有意义的对联,让人百读不厌。上联:耍小聪明,不能逃因果报应。下联:位高权重,岂能免生老病死。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很多人就能明白:真正的大智慧,是不耍小聪明。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不是一个愚蠢的人,殊不知聪明也不见得是件好事,因为拥有聪明的头脑而到处抖机灵、耍小聪明,不但没有办法走向成功,还会因此害了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在生活中很常见,这就是为什么成大事的人,大多都不是世人眼中聪明绝世的人。
常言道:“这世界上真正有成就的一般都不是第一流的聪明人,而是第二流聪明与第二流愚笨合二为一的那种人。太聪明,不愿意下笨工夫,什么都看清楚了,也就没了希望,没了期待。”聪明尽管是好事,但是依靠聪明而不断耍小聪明,最终难以成大器。
三国时候,赤壁大战前夕,曹操手里有百万大军,亲自带兵驻扎在长江北岸,想要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带着兵马和曹军隔江对峙,情势非常危机,一触即发。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自幼和周瑜相识,一起同过窗,便自荐去东吴做说客,试图说服周瑜投降。结果周瑜假装同意,摆下群英会,诱导其盗走曹操手下张、蔡的假投降书,借曹操之手除去了这两个人。
三国时期,因为耍小聪明付出了惨重代价的还有杨修。
杨修是曹操门下掌库的主簿,从小喜欢读书、博学能言,头脑过人,但是他恃才傲物,不把他人看在眼里,因为自己屡次猜准了曹操的心思,经常在他人面前卖弄。为曹操修建花园的时候,他猜透曹操门上写的“活”是“嫌园门太阔”的意思,曹操表面上夸奖杨修聪明,其实内心忌讳的种子已经种下。又一回,他猜到了曹操写在点心盒上的“一合酥”的意思,便自作主张地把点心给众人分吃了。尽管杨修有些小聪明,但是他这种行为触怒了曹操。终于,在曹操领兵和蜀军作战时,曹操说了一句:“鸡肋!鸡肋!”杨修告诉随行的军士收拾行装,准备第二天归朝。杨修自作聪明触到了曹操的逆鳞,曹操以“造谣扰乱军心”的罪名将他斩首。
这就是所谓的“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是一种天赐的财富,也是一把双刃剑:能够给你带来成功,也能为你带来灾难,最重要的是你如何把握、使用。
自恃聪明的人喜欢将自己的聪明表现出来,其实是耍小聪明罢了。每个人都喜欢聪明的人,但是耍小聪明的人则会招致大家的反感。在现在的职场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有些人总是习惯性地猜测着上司的意图做事,揣摩上司的心情;另一方面又表现得非常自负,自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不断炫耀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人,既不能获得同事的欣赏,也不会得到上司的重用。
很多人羡慕那些成功的人,却忽视了他们在成功之前所付出的努力、所下的工夫、所忍受的痛苦、所捱过的寂寞。这些人也许跑的比你快一些,但是他们付出的努力和磨炼也比你多得多。成功从来没有捷径可走,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进步,不断付出。
有人问沃尔玛的董事萨姆·沃尔顿成功是什么,他说:“成功就是要比别人更努力。”有人问世界豪富保罗·盖蒂的成功是什么,他说:“成功就是要比别人更努力。”有人问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究竟什么是成功,他说:“比别人更努力。”成功没有捷径,唯有努力前行,方可接近成功的对岸,成功需要用努力作为代价。
因此,如果想成功,就一定要学会“大智若愚”,不要玩那些小聪明,更不要耍些上不了台面的小伎俩,踏踏实实才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错就错了,你的理由只会让你错上加错
成长的道路非常艰难,是一个需要不断尝试、不断磨炼,最后自然而然的过程。唯有经历了挫折和失败的洗礼,才能体会到成功的不容易,以及获得成功的快乐。成长的蜕变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让你坚强、让你成功,唯有在错误中吸取失败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取得成功。
泰戈尔说:“当你把所有的错误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即使是圣贤也没有把握保证自己就一定不会犯错误。人犯错没什么大不了,最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却不愿意悔改,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其实,错误和真理是辩证而统一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失败为成功之母,真理是经过不断的错误而酝酿形成的。没有错误,也就没有所谓的真理。
没有人乐意犯错误,但是也没有办法规避错误。无论怎样,只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让同样的错误犯第二次就好。从本质上来讲,犯错误其实就像是用排除法,排除了错误答案,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不继续犯错就是在进步。
老总在公司团建上发言:“做事缩手缩脚,担心犯错误;脑子极不开窍,总是犯一些低级可笑的错误。这两种极端,公司千万要杜绝!”不要担心犯错误,真正的职场高手,从来不怕犯错,他们敢于犯错,也懂得在所犯的错误中不断摸索,将错误当作资源,这就是所谓的“高级”错误。
“把错误当作资源”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别扭,但是认真品味起来,却非常有深意。但凡是做事的人,没有不会犯错的,只有从不作为的人才不会犯错误。当然,犯错的人大有人在,但是能把错误当作资源的人实在不多。
比尔·盖茨是世界知名集团的CEO,高科技产业的领军人物,人们只知道他没有读完大学就选择创业,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是个了不起的英雄。贴在他身上的标签,除了成功就是辉煌,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走过多少弯路、犯过多少错误。
早年创业的时候,比尔·盖茨失去了大笔财富,他也曾经因为过度垄断而受到了制裁,也不是每笔投资都有所回报,但是他之所以会在近十年来一直稳居世界财富榜的前列,就在于他懂得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名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名人,倒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相反他们也会犯许多错误,但是他们所犯的都不是低级愚蠢的错误,而是与创新或冒险有关的高级错误,尤其善于把错误积累起来,从中收获经验教训。
智者通常都知道怎样利用每一次的错误去摸索人生的真理,他们总是愈挫愈勇,从来不会退缩。他们知道,错误仅会暂时将真理掩藏,之后又会仓促地在忏悔痛苦中复活;错误,仅仅是薄雾环绕的黎明,只要清晨的阳光照耀到他们身上,坚强的孩子就会收获真理的果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说长不长,几十年而已,说短不短,谁敢说自己一辈子没有犯过一次错?错误犯了就犯了,已经成为事实,正确的做法是:犯错误后认识到错误,努力改正,而不是想着如何为自己开脱、找借口。
每个人都有惰性,都有自己的弱点,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战胜它。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如果自己所决定的事情有75%的正确率,便是预期的最高标准了。”一个美国总统的最高希望都是这样,更不要说普通人了。把自己每个阶段的工作状态及为人处事的方法做一次剖析,从中获得更多的经验,才能不再犯不该犯的错误,才能最大程度地顾虑周全,在是非面前保持清醒的状态。
犯了错误,只要认识错误,积极改正,依然能够改头换面,东山再起。常言道“浪子回头金不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犯错不改,总是怨天尤人,为自己找借口,将会一错再错,一发不可收拾。因此,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勇敢面对自己的错误,勇敢认识自己的不足,永远不要为犯错找理由或借口。
美国当代名师莎伦·德雷珀说:“犯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人不是从出生开始就什么都知道,从小到大,我们整个人生就是活在犯错及改错之上。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碰钉子,吃一堑长一智,碰一回钉子,长一分见识,添一分经历。做的事越多,碰的钉子也就越多,聪明人总能因为这些钉子而增长自己的见识与阅历。谁能允许犯错,谁就能获取更多;没有勇气犯错,总是担心自己犯错,就不会有创造性。
尝试与错误是人类进步的前提条件!
只要奋斗的方向正确,成功也就有可能
成功的人之所以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最重要的是他们在生命最开始的那一刻就认定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即使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时不时会遇到各种无法预料的挫折和磨难,也不能阻挡前行的脚步。
“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这是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一句至理名言。高尔夫球教练也经常这样说:“方向是最重要的。”其实,人生何尝不是这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一直做着没有意义、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事情,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没有方向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惨淡失败的命运。
人生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唯有在正确的方向下,毅力才能起到作用。没有确定好自己的方向,毅力与坚持只会让人越错越多。当然,人更需要有分辨方向的智慧。自己付出了心血,成绩却不乐观,有没有想过,也许是弄错了方向?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想把它做好非常困难,所以在做事情之前首先就要选对方向。
在我国历史上有个皇帝的身份比朱元璋低,这个人就是十六国时期后赵高祖——石勒。
西晋末年,晋惠帝司马衷痴呆无能,皇后贾南风为了培植家族势力,实现自己的野心,制造了一系列政治风波,引发了诸王夺权的“八王之乱”,这场内战让西晋政权遭受了毁灭性打击。之后,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据政权纷纷建立,历史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石勒是羯族人,羯族人的地位很卑微,跟奴隶一样,为了生活,许多羯族人都给官僚豪绅家做佃客,石勒去了郭敬、宁驱家做佃客。后来,并州爆发饥荒,许多胡人佃客趁机逃散,并州刺史司马腾看到大量胡人流民,认为有利可图,就四处捉拿胡人,驱往太行山一带卖为奴隶,牟取暴利。二十多岁的石勒也在其中。沿途既要忍受饥饿病痛的折磨,还要受官军的殴打、侮辱,侥幸得到贵人的暗中保护,石勒才得以保全。
之后,石勒被卖到师懽家,成了一名奴隶。一天,石勒与其他奴隶在田中耕种,听到了鼓角之声,好像有人在附近打仗,就告诉了身边的人。其他人觉得,兵荒马乱,听到这种声音很正常,没当回事。后来,只要一下田,石勒都会说自己听到了鼓角之声,周围人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师懽。石勒趁势说:“我在家里下田的时候,也能听到这种声音。”当时的人都非常迷信,师懽看石勒长相不凡,又能出现幻听,以为他不是寻常之人,就解除了他的奴隶身份。
石勒恢复自由后,四处漂泊,后来投奔汲桑,落草为寇,与十八个兄弟组成了“十八骑”,四处抢夺珠宝丝绸等物。公元305年,汲桑率领石勒等人一起投奔公师藩的反晋部队。石勒被封为前锋,作战勇猛,但不幸败给了晋军,与汲桑失散。石勒没有办法,只能再次落草,最终被匈奴汉王刘渊收编。
刘渊是第一个在中原建立政权的匈奴人,他汉化程度很高,精通史书、诸子百家,酷爱儒家经典。石勒投奔刘渊后,积极表现。刘渊想招降乌桓族的伏利度,石勒主动请缨,说自己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让伏利度归降。
石勒假装得罪了刘渊,跑到伏利度那里说要投奔,伏利度听说过石勒的大名,便高兴地与他结为兄弟,让他带兵打仗。石勒所向无敌,斩敌无数,时间长了,赢得了伏利度手下的信任和佩服。石勒知道自己众望所归,便借着一次聚会的机会,把伏利度绑了起来,被众人推选为首领。石勒带着这支队伍,浩浩荡荡来到刘渊帐下。刘渊非常高兴,加封石勒为督山东征讨诸军事,石勒的军事力量不断壮大。
公元311年,石勒带领自己的将士全歼西晋主力,攻破了洛阳。一年后,他以襄国为中心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七年后,石勒自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公元330年石勒称帝,史称后赵明帝。
对于一个足球选手来说,足球的方向就是门洞所在的位置,所有进攻的目标就是要把球踢进门洞里;而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方向就是人生目标,就是朝着长远目标的方向稳步前进,完成一个个小目标。
耶鲁大学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
在实验开始的时候,研究人员向参与实验的学生提问:“你们有目标吗?”10%的学生答案是肯定的,确认自己有目标。之后研究人员又问了第二个问题:“如果你们有目标,那么能将自己的目标写下来吗?”这次,只有4%的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
很多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全世界追访当年参与实验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当年能够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写下来的学生,不论从什么方面来说,都比另外一些没有明确目标的人要优秀。不说别的,仅4%的人所拥有的财富就超过了余下96%的人的财富总和。
上帝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给了每个人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同样的雨露、同样的每天24小时。成功者之所以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最重要是他们在生命起程的那一刻就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即使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会遇到众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与荆棘,也拥有前行的勇气。
人生没有固定的方向,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找准自己的方向,就可以依据自己的真实情况,确立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目标;找准自己的方向,就能在生命的旅程中沿着轨迹踏实向前;找准自己的方向,才能够用一生的力量,去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