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尽力”不是借口,深度工作莫白费力

人如果长期停留在不断重复、熟悉的简单事务中,繁忙的假象只会给自己带来慰藉,连虽败犹荣的资格都没有。为摆脱这种浮浅、瞎忙的状态,就要不断训练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深度工作就是会思考,擅筹划,保持头脑的高速运转,提升技能,创造新价值,从而达到有价值的产出和最终的成功。

付出≠回报,因为你没有“结果思维”

在地铁上,我偶然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男士问女士:“今天又加班了?”

女士一脸疲惫:“都是因为小赵,她自己活儿经常干不完,害得我们也跟着加班。”

“小赵是不是工作方面很优秀?”男士追问。

“哪啊?”女士撇撇嘴,“她天天加班,每天忙个不停,但也没见业绩有多么突出。”

后面的话题就是这位女士的一连串抱怨了:“一个人连累了大家。”“加班没有加班费。”“晚上回到家太晚了。”……刚好我到站了,也就下车了。

关于这段对话,我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你的公司里或许就有这样的人。他们每天加班加点的工作,但工作效率很低。大概很少有人会否认“成功来自勤奋”这种说法,但如果一个员工有能力,有态度,肯吃苦,然而在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却没有提供企业需要的结果,那么他的价值就为零。

“对不起,我只看成果。”这是我经常和手下讲的一句话。这话听起来有些不近人情,但工作就是如此,既需要重过程,更需要重结果。工作是什么?是“为了产生什么成果而存在”。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尽力完成工作,而应该是交出有价值的成果。能产生好的结果的工作才是有价值的。

职场上,每个人好像都在忙碌地工作着。很多人干得还相当辛苦。但为什么任务完成了,领导或客户还是不满意?为什么辛辛苦苦付出了劳动,业绩评估却一般?为什么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最终的结果却不相同?或许有人会为此找出一番客观因素作为解释的托辞,但其实很多时候是你缺少“结果思维”。

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工作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我们接到一项任务,这任务本身往往只是结果的表象。打个比方,作为一名销售员,你的任务就是向顾客进行推销。在这里推销只是一种手段,真正要达到的结果是卖出产品,收回货款。达不到这个结果,你的工作做得再辛苦,也是无效的。交警接到的任务是疏导交通,那么要求达到的结果是保障道路安全通畅,而不仅仅是站在那里做几个手势。如果不能保证实现安全通畅这个结果,那还不如干脆用红绿灯……

再比如,有一位老总曾经苦笑着说,他的公司来了个新会计,做报表的态度很认真,报表的格式也做得漂漂亮亮、整整齐齐。可惜,报表上的数据与实际发生额相差甚远。不仅他这个老板看了一头雾水,而且连这个会计自己对报表上原始数据的来源也说不清楚。于是,这张报表就成了实际上的废纸,在公司管理层做决策时一点参考作用都没有。这样没有结果的工作等于白做,不但白白消耗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白白浪费公司的各种资源。这是不可取的。

结果思维对于工作究竟有多重要?下面一则故事就是很好的说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第二战场还没有开辟的时候,有一队美国士兵将要被派到德国去做间谍。因为盟军部队不能接近德国领土,盟军飞机只能在天上把美国士兵空投下去。在出发前的一个月,长官告诉他们这一个月里必须学会德语。一个月之后,不论他们有没有学会,都得出发。当时这些士兵都还不会说德语,但是一听说到时候都会无条件地被扔在德国领土上,于是他们开始日夜苦学。一个月后,几乎人人都能说一口地道的德语。有的士兵甚至连口音和语调都非常像德国人。

为什么美国士兵们能这么神速地学会德语?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德语学不好,说得不像,一旦他们跳下飞机开口说话,德国人就会把他们分辨出来,他们很可能就会没命了。能否学会德语,立刻成为生死攸关的大事。为此,士兵们不得不严肃对待。在这个例子里,学习德语这个行动,实际上是以“保命”这个结果为向导的。

付出必不可少,但结果更重要。

在我们办公室曾有甲乙两个同事。甲每天加班加点地工作,就连老婆生孩子都顾不上,请假一小时去瞄一眼,然后回来继续干活,但任务还是完不成。乙每天上班喝咖啡、看杂志,准时下班,从来没有加过班,但领导交代的工作却完成得妥妥的。请问,如果你是老板,你更欣赏哪一个?毫无疑问,当然是乙!甲如此付出依然拿不出结果,那只能证明他实在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最终他也只能惨遭单位开除。

结果胜过一切,这是市场竞争的要求。衡量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准是结果。

有一家发展多年的企业,创业元老都一直保持着创业时的激情。当有人问到是怎么实现这一点时,该企业董事局主席坦言:“我认为对待元老还是要看其是否对企业做出了贡献,如果你因为照顾他,导致企业没有饭吃了,那么这种照顾就是对所有员工的不照顾。无论是元老还是年轻人,你到底怎样做才算真正的照顾呢?我认为不是表现在小恩小惠上,而是让他提供有价值的结果。”

对此,该企业还订立了“三不”主义,即不讲过去,不讲关系,不讲学历和资历。具体来讲,“三不”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不讲过去,不论你过去为企业发展做出过多大贡献,包括企业功臣,只要不能胜任今天的工作,绝无客观原因和情面可讲。“昨天的奖状,今天的废纸”,永远只能从零开始。

不讲关系,个人收入和升迁只与效益相联系,与个人出身和社会关系无关,一律用一把尺子——效益衡量。

不讲学历和资历,只看业绩,以绩效论英雄,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功劳胜于苦劳,业绩胜于资历。

作为一名员工,重要的不是我们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努力,而是我们取得了多少结果。面对工作中的任务,我们一定要明确认识到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要明白我们要“做到什么”而不是“做什么”。对确定的计划与安排,不讲任何借口,结果第一,才能激发我们的全部力量,坚决地实施与执行,最终必将有所获益。

小结:

能为企业赚钱的人,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把创造业绩当作责任标尺,对于结果不是“想”而是“一定要”,不找任何借口解决好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努力做出过硬的业绩,为企业创造良好效益,你就是企业的“珍贵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