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内外空港经济区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化的重要性

在当今世界,信息、物质、能源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大重要资源,信息化就是人类社会通过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自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蓬勃发展以来,信息技术已经向社会经济各领域广泛渗透,信息化已成为技术转移、投资、资本流动和全球贸易的强大动力,大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信息化及信息化的科技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并且我党早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信息化”首次列入党的工作报告,表明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空港综合交通枢纽的特点在于:多种交通方式“一站式”整合,可实现无缝对接;单位组成复杂,对综合协调管理、节能环保等要求提升;旅客流线复杂,对信息化要求更高。

1.信息化可以提高分工程度、降低管理成本

信息化能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共享和管理,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减少分摊广告费和非生产性支出的份额,使边际成本降低,从而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内部的节约。航空经济区在某一区域内的集聚往往使一些厂商可以不花成本或少花成本获得某些产品和劳务,从而获得整体收益的增加。物流信息化可以作为增长极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而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产生增长极的诱发效应、极化效应、渗透效应和扩散效应。航空港区采用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带动城市群,城市群带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思路平萍等:《航空港调研航站楼明年投入使用》,《河南日报》2014年2月26日。

2.信息化是现代化空港经济区的支撑

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支撑,现代化机场很难适应如今的市场竞争。今天,中国的机场正在努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机场不应局限于简单的获取日常的运营数据,其他如机场盈利率、价格等一些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也应该是机场信息化建设需要考虑的信息。在西方,机场和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由公司自己控制,在中国则受到监管部门的影响。虽然中西方存在差异,但二者都是需要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再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加以利用。通过信息化建设引入新的经营理念、运作模式、新的活动规则,努力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机场现代化建设。有效利用科学技术加强管理,增强机场核心竞争力。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机场资源利用率,为各家航空公司提供更多、更周到的服务。

3.信息化是空港发展的前提及重要条件

也就是说,空港最需要信息化、网络化支持。在新的世纪,我国确定了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为了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大力提高空港实验区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满足电子商务环境的需要,它需要对物流运行环境、流程与相关经济背景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分析。空港实验区信息化是对整个实验区发展进行的变革,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物流功能的融合,形成新的空港实验区核心竞争能力,丰富了其内涵。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信息技术应用全面而深入,如EDI技术、条码技术、射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提高了电子商务的效率。

(二)国外现状

国外关于空港经济的发展与研究相对于国内来说起步较早,最早的临空经济开始于1959年在爱尔兰香农国际航空港成立的自由贸易区,该区利用外资发展出口加工业。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机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越发显现,因此,研究热点逐步转向机场经济,即空港经济谈琰:《国外空港经济发展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启示与借鉴》,《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信息化作为其建设现代化空港的必由之路成为新的研究对象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美国学者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戴维·J.克劳斯在其著作中比较详细地叙述了物流的概念、基本理论和有关业务知识,介绍了一些国际物流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是物流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基础。Bolumole等人认为物流信息化并不仅仅具有生产力发展的内涵,同时意味着生产关系的变革。Ketikidis通过应用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来调查物流发展现状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Novak认为物流信息化是改变人类物流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的方式,并产生了物流信息化产业余林:《物流信息化研究文献综述》,《知识经济》2015年第6期。

孔繁荣通过对国外空港经济区的调查发现国外已经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目前国外空港已充分利用条形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映及时有效的客户反应、企业资源计划等信息技术,不断完善空港物流信息系统。功能如下。

1.与用户分享数据

体现在货物跟踪和文件资料查询系统上,以满足用户对货物信息的需要,帮助其随时了解货物的具体位置、预计到达目的地时间以及文件的品名、重量、运输方式等信息。

2.与用户进行业务交易

体现在定舱、运单制作等系统上。这些功能使物流公司与用户之间建立起全天24小时的业务联络,任何时候都可以对用户的需求予以响应。

3.适应客户需要的应用程序

如订单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不正常运输警报系统等,这些系统往往是独立的商品化的程序模块,可以与客户的信息系统集成,代替客户完成供应链中的某个特定功能,从而使物流服务成为整个商业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孔繁荣:《国际航空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年第3期。

国外的物流信息化起步较早,纵观美、日、英、德的物流发展历程,信息技术为其物流发展提供保障并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在空港经济区发展比较完善的美国、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区,空港经济区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都是建立在强大的高技术支撑之上的,其发展形势如下:一是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物流设施;二是国际金融流通,资金进出不受限制,不实施外汇管制;三是法律法规完善,尤其是国际仲裁中心,已发展为全球主要仲裁地之一;四是税制简单而可预知,企业只需缴付17.5%的所得税,税率属全球最低之列;五是资讯流通自由,有保障,价格低廉,覆盖率高;六是各类人才众多,积聚各类专业人才;七是信息化趋势日渐兴起,并将在其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外物流业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应用先进信息技术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对货物进行跟踪、分拣等;基于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实现企业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由于货物包装形状和规格各异,为便于机械化装卸及各种方式联运,日本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统一了货架、托盘、集装箱的尺寸标准,以及带GPS系统的先进运输设备、全自动立体仓库、无线扫描设备、自动提存系统,等等。日本的丰田物料搬运集团以自动搬运技术为基础,将搬运(无人搬运车)、保管(自动仓库)、控制(系统软硬件)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支持所有行业的物流。

2.航空物流网络化

物流网络化是物流运作高效和信息交流透明有效的基础。现代物流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网络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使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在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互动。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物流企业高效运作最大的高技术支撑是网络。新加坡政府自1989年开始启用“贸易网络”(TRADENET),实行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除了政府提供的公众网络平台之外,各个物流企业都建设了适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的计算机技术平台和专用网络平台,可以为公司和客户监控物流全过程提供可靠、直观和动态的窗口。美国通过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运用准时制、供应商管理库存、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利用信息技术,为货主、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输商提供一个可委托交易的物流交易公共信息网络。美国CAPSTAN公司建立了一个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会员制方式提供服务,将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集成到平台上。日本的住友、三井和三菱等三大综合商事,2001年就共同合作构筑电子物流信息市场,将商品电子贸易与物流运输两大项业务同时在互联网上完成,从而在日本国内构筑起第一座最大的电子物流信息市场。

3.强调标准的统一

统一的物流运作标准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使现代物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特别注重物流运作的标准化建设,主要在基础标准、业务标准和信息化标准方面。在信息化标准方面,美国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系统管理软件标准,使得各物流企业得以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进行研发张秀珍:《加快南京现代物流业信息化水平的技术支撑体系研究》,《电子信息》2008年第11期。

(三)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临空经济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1992年成立的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可谓我国临空经济发展之雏形,现已成为成都市发展战略规划中南部副中心和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北京、厦门、上海、广州、武汉、郑州、南京、杭州等地也相继启动了临空经济概念的发展。尽管临空经济在我国发展仅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我国航空运量已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置,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枢纽机场所在地的重视,许多地方重视打造“临空产业”“临空经济区”“空港产业园”“航空城”等园区或者产城融合体,并已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目前我国在空港经济发展中主要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交通枢纽发展模式为主,同时发展以西安为代表的丝绸之路经济特色空港经济区、郑州的国家战略层面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以全面开放对接全球化为目标的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据民航总局信息化“十五”、“十一五”期间的规划,民航信息化总投资超过60亿元,其中在航空物流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占信息化总投资的13%左右。可以认为,我国航空物流信息化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四)国内临空经济区信息化研究综述

国内对临空经济区信息化的研究由简单提出信息化的必要性逐步发展为针对国内某些大型临空经济区的案例分析,进行实践研究。相对而言著作形式的文献资料则比较少,主要代表成果包括如下方面。刘武君认为国外机场地区综合开发的地域特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九种功能,并总结了这些功能的空间分布规律刘武君:《国外机场地区综合开发研究》,《国外城市规划》1998年第1期。。三个大层次的功能是机场基础功能、机场相关功能和机场强化功能。九种具体细化的功能分别是:基础功能,物流功能,交流功能,产业技术功能,商务功能,信息功能,疗养娱乐功能,文化、艺术及体育功能,学术研究功能。查洪芳、王小钟、张瑾等撰写的《面向21世纪建设南京信息化国际空港》,对南京信息化的发展建设做了分析,制定了其信息化建设三年的总体规划,并简述了建设成果查洪芳等:《面向21世纪建设南京信息化国际空港》,《江苏航空》2001年第3期。。西部机场副总裁张文革在第二届中国机场峰会上作了加快现代信息化建设,建设现代化空港的发言。介绍了西部机场集团在机场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提出了机场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思考。信息化是一项国家战略。进入新世纪,全球化竞争程度不断加剧,各行业都在积极探索,努力促进各自的竞争优势,而信息化正在成为保持可持续发展,获取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战略手段之一。长期以来,民航总局对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基本上完成了民航分销系统等八大信息化工程,促进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时民航各单位也把信息化作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民航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张嘉宁:《携手打造中国现代化空港——第二届中国机场峰会特别报道》,《中国民用航空》2007第4期。。张军扩、侯永志、高世楫等撰写的《临空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以首都国际机场为例》,对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特别是书中从建设大通关基地的设想来推动首都临空经济的发展,并对大通关基地建设的经济社会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地区空港整合资源协同发展的构想张军扩等:《临空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以首都国际机场为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罗军在《创建以“智慧空运”为路径的我国航空物流信息化项目》一文中提到中国航空货运业的信息化进程呈现乱象罗军:《创建以“智慧空运”为路径的我国航空物流信息化项目》,《中国民用航空》2012年第9期。。从总体上来看,整个行业依然处于非常低下的水平,虽然部分国内承运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但是并不能为全社会所有利益相关方使用,尤其是竞争对手之间更是存在着直接的冲突,全社会至今没有一个可供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使用的具有公共、公开、公平和服务性质的查询平台,尤其是对于每件货物的信息查询依然困难重重。虽然按照传统的国际理念,仅对货运单实现的查询就可以代表万事大吉了,但是,我们却发现真正需要全行业采取信息手段关注恰恰是每一件在航空运输中流动的货物。例如我国政府更关心每件航空货物的安全与否,托运人和代理人也更加关注所交运货物实时安全与否,而航空公司和机场也是通过每件货物重量累计来获得利润的,所以说基于货物的信息化需求和重大意义要远远大于对货运单的信息化需求,这或许才是我们中国航空运输业要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和捷径,同时也是创造出中国理论的源泉。曹允春提出提高临空经济区的软环境水平,香港国际机场和新加坡樟宜机场目前提供的都是“一站式”服务。香港国际机场的空运货物处理系统与海关的空运货物清关系统互相连接,在货物抵港前三小时,已可传送有关的货物资料。樟宜机场航空货运中心更是作为一个自由贸易区,可让各公司不用报关,即可在中心内方便地移动、组合、储存和重新包装货物。只有当货物离开航空货运中心时,才需要通过自由贸易区终点的海关和安全检查。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秀模称,现代社会正逐渐演变为通过全面运用信息技术,以知识的加工、整合为内涵,以创造智能工具来改造和更新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从而大大增强了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王凯撰写的《航空物流的信息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中提到应该从统一的航空物流信息平台的搭建,航空物流信息网络的实时化、智能化和先进化,以客户为中心的货运信息创新和国际化三个层面对航空物流进行信息化建设王凯:《航空物流的信息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张占仓、孟繁华、杨迅周等在河南发展高层论坛第60次会议中提出面对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滚滚浪潮,紧密结合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智能手机、电子信息、航空航材、精密机械、航空金融、综合保税、国际结算、航空物流、智能骨干网建设等发展的实际需要,作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大型公共基础设施之一,借鉴山东省的做法,建议由省科学院等牵头,以国家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平台为基础,研究提出河南省超级计算基地建设方案张占仓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及其带动全局的作用——河南发展高层论坛第60次会议综述》,《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方虹、张军峰、彭博等撰写的《基于空港经济的中国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一文中提出加速信息化和绿色生态建设。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都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建立航空港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了世界航空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在中国航空港信息系统建设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民航管理的先进方法和经验,大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借助这些技术推动交通物流数字信息化平台建设方虹等:《基于空港经济的中国城市经济转型研究》,《四川兵工学报》2014年第6期。。政府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对货物进行跟踪,而沿途航空港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了解最新航运动态,从而保证航空运输安全,提升航空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智慧港口的建设。与此同时,航空港建设要坚持可持续技术交易平台建设,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五)国内外空港区信息化建设案例调研

下面针对国内外新设新区或空港经济区建设以及其信息化情况进行相关调研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经济区。

1.荷兰史基浦机场城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机场是欧洲的第三大货运机场、第四大客运机场,是法荷航空、汉莎航空的基地。史基浦机场一直被认为是荷兰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国家政策特别扶持机场和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发展,以使史基浦机场成为全球航空运输的枢纽,进而最大限度地增加该机场的客货流量。依靠这种方式,荷兰网络的连通性得以维持和加强,并在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下实现经济向现代产业结构的过渡。以航空业为基础,史基浦机场本身已发展成为了“机场城市”,成了阿姆斯特丹市的平衡增长极。

史基浦机场周边园区较多,大致可分为三类:物流园区、商务园区以及工业园区。史基浦机场物流园区是欧洲物流集散中心。发展至成熟期的史基浦机场地区的主要产业类型有航空物流产业、航空制造与维修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时装产业以及金融咨询产业,并且形成了这几类产业的产业聚集,如电子信息产业有IBM、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BMC Software、思科(Cisco Systems)、惠普(Hewlett Packard)、瞻博网络(Juniper Networks)、微软比荷卢(Microsoft Benelux)、日本电器(NEC)、LG、尼康(Nikon)、理光(Ricoh)、欧姆龙(Omron)等,金融咨询产业入驻的有ABN Amro(荷兰最大银行)、贝克麦肯思国际律师事务所(Baker & McKenzie)、东京银行(Bank of Tokyo)、三菱UFJ金融集团(Mitsubishi UFJ)、花旗银行(Citigroup)、德勤(Deloitte & Touche)、毕马威(KPMG)、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普华永道(Price WaterhouseCoopers)、YapiKredi Bank等,这些电子信息产业、金融咨询产业大大提升了其信息化建设的能力。

2.美国孟菲斯机场与空港经济区

美国孟菲斯国际机场依托联邦快递超级中心,建成全球最大货运空港,货邮吞吐量增至263万吨,连续17年领先,其空港经济区为孟菲斯创造了16.6万个工作岗位和207亿美元的直接经济产值,使其成为田纳西州最大城市,蝉联“全球最大货运机场”称号,其在运营管理、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特点很值得借鉴。首先,聚集众多优秀的快递物流企业,如美联邦快递公司(FedEx)、UPS等著名快递公司,正是美联邦快递公司、UPS等世界级的航空货运公司的大规模高效运作,逐步造就了孟菲斯机场的货运大枢纽。其次,基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多种运输模式协同发展。孟菲斯机场与之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水路运输,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发展关系,便捷迅速的转运系统,是孟菲斯机场对货主及物流商的重要吸引力。

3.韩国仁川机场与自由贸易区

仁川机场是国际客、货运的航空枢纽。目前,仁川机场共有来自全世界的70家航空公司,连接的城市达到169个。据国际机场协会(Airports Association Council International, ACI)2006年和2007年的调查,仁川国际机场连续两年获得“全球服务最佳机场”第一名。仁川机场是目前亚洲设计容量最大的机场,2020年机场建设全部竣工,将成为能处理全年53万飞机架次、旅客1亿人次以及700万吨货物的世界超级规模机场。仁川机场旅客的中转量占总旅客吞吐量的13%,货运中转量占货邮吞吐总量的46%,这意味着仁川机场有非常大的潜力而成为货运的枢纽机场。

“仁川经济自由区”是仁川知识经济重点发展的地区,2003年8月确立,面积209平方公里,包括永宗、松岛、青罗三个地区。永宗将开发成为航空城;松岛将成为国际化新城,信息、生物工程、研发中心、国际商务交流中心;青罗将成为娱乐、研发和国际金融城市。如今,仁川经过发展已经改变了“首尔之卫星城市”、“灰色工业城市、繁杂的港口城市”等印象。仁川的发展目标:第一,利用机场及港口成为东北亚的物流中心;第二,以松岛新城市为中心建设新技术产业基地;第三,建立国际商务中心成为东北亚商务中心;第四,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成为海洋观光城市。由此可见,航空城是仁川经济自由区三大组成区域之一,以机场为核心,结合海港,与其他区域有机联动发展,共同打造仁川知识型经济城市钱静:《韩国仁川经济自由区的案例分析及启示》,《管理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4期。

4.日本名古屋中部国际机场

日本名古屋中部国际机场是填海而建的海上机场,占地470万平方米,现有3500米长跑道一条,航站楼面积22万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1700万人次。中部国际机场地处日本中部,该地区经济活跃,系日本产业中心地带。人口占全国的17%,工业占全国的31%,区域内有丰田等一批知名企业,是日本最大的制造业聚集地之一。依托其突出的区位和市场优势,机场积极开辟国内航线,力求以庞大的国内航班网络吸引全日本从北部、东北地区到南部的大量国际游客,目前其国内航线比成田和关西国际机场还多。为方便乘客,机场国际国内航班使用同一候机楼,这使得旅客在此转机变得极为便捷快速,机场顺应现代机场发展趋势,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

5.迪拜机场与自由贸易区

迪拜国际机场(Dubai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机场,作为中东地区最大的航空港,迪拜机场每日有将近300个航班飞往世界各地。迪拜机场自由贸易区是迪拜较为著名的经济贸易区。尽管迪拜的自由贸易区设立在本国领土内,却被认作海外生产中心。在自由贸易区内经营的公司均被视为境外实体,或独立于阿联酋法律监管的公司。

迪拜政府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包括交通、通信和高速数据传输。自由区管理局可以直接向投资者颁发营业执照,提供行政管理、工程、能源供应和投资咨询等多种服务。这些服务,都使得在自由区的投资者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关注他们的市场成长。相对集中的管理机构能够更好地协调海关、商检等关键部门的工作,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服务,提高自由区的运营效率,有利于长期战略目标的实施和政策的连续性。

6.洛杉矶国际机场

洛杉矶国际机场是美国加州大洛杉矶地区的主要机场,洛杉矶国际机场1948年投入商用航班营运,一直是洛杉矶地区的主要机场。洛杉矶国际机场紧邻太平洋,位于洛杉矶市中心西南方约15英里(约24公里)处,占地425英亩(约14平方公里)。洛杉矶国际机场的客运业务为全球第五大,货运业务则是第六大。在2005年,服务超过6000万旅客和200万吨货物《洛杉矶国际机场简介》, 2016年6月1日访问,http://travel.sina.com.cn/air/2008-08-19/105416775.shtml。

7.云南省工业园区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于2012年对云南省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包括玉溪研和工业园区、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玉溪研和工业园区建立于2007年4月,分为“一园三片区”,规划总面积31.86平方公里。其中,研和核心片区规划面积20.82平方公里,为研和物流、重工业、加工制造业和城镇片区;峨山双小片区规划面积8.62平方公里,为有色金属冶金、铸造片区;洛河片区规划面积2.42平方公里,为洛河硅铁、硅系列产品加工及铸造片区。目前园区已基本形成钢铁及钢铁延伸加工片区、数控装备制造产业片区、新能源产业片区、中小企业特色创业片区、现代仓储物流片区五大产业片区以及研和新型工业卫星城市片区的格局鲁倩南、金肇元:《云南省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无线应用》2012年第6期。。通过调研,掌握了云南省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了解了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需求和工业园区无线技术应用的情况,获取对“两化”融合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8.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2006年3月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之中,海峡西岸经济区(下称“海西”)是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北承长江三角洲地区,南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中部通过大京九与江西、安徽等省相互贯通,是一个经济联系紧密、中心城市支撑、要素流动聚集的经济综合体,具有对台优势,凭借作为香港、台湾、两大三角洲连接点的区位优势和向内陆腹地梯度推进的口岸优势,这几年其物流信息化建设发展势态良好李晓青:《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信息化发展研究》,《电子信息》2009年第8期。

物流信息化发展本质上意味着区域物流信息一体化发展。物流信息一体化是通过对区域内的物流相关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为生产、销售及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物流信息,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物流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海西经济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也都在积极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例如,2003年厦门市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启动,依托计算机应用、通信网络和数据化等现代化治理手段,与口岸查验部门、运输企业、中介机构、银行等联网,从而形成包括了三大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现代化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运转。

目前,按照从点到面的分析思路粗略提出三阶段发展模式:经济区物流节点企业内部物流信息化模式设计——物流节点企业间物流信息平台模式设计——经济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模式设计,分阶段有步骤地构筑海西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此外,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发展中国家从90年代开始,陆续建立起了一批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网络,其建设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例如:“社区网络服务系统(Community Network Service, CNS)”是南安普敦集装箱码头公司于1987年作为其专业化信息服务网建立的,到1993年的服务范围是5个海港、2个空港和欧洲的40个地区,共850个用户,主要是些港航企业和货运代理商高复先:《交通运输信息化与信息资源规划》,《交通信息与安全》2000年第6期。。马来西亚1994年开始建立“港口社区应用系统”,使信息服务网在港口、集装箱公司、陆海联运和内外贸易相结合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我国的一些港口大城市,如广州、上海、青岛、大连、天津等,是所在经济区域的交通运输枢纽和商贸中心,应该建立港航社区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使港口伙伴群体(货主、船公司、货运代理、运输公司、航运供应公司等)共享港口的船动态、泊位、库场和设备等信息,实现船货单证处理的电子化和自动化;使进出口企业与海关、商检、税务等部门联网,实现报关、审单、征税、核销、查验、放行等进出口贸易通关的各个环节电子化,并与国内外贸易伙伴的商务实现电子化。

二 国内外空港经济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大型的航空港经济区从信息的角度来说同样是一个大型的信息港。经济的发展使全球信息流动日益频繁,信息流动量也逐渐增加,航空港经济区中快捷、便利是最主要的竞争力,但是新的大数据环境的形成给航空港区信息的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迅速地对信息尤其是大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使信息流动与物资流动、资金流动等相结合,同时也能够自由顺利地流通,让在航空港经济区内的各个市场参与主体都能够快速有效地了解市场信息,一方面有助于空港经济区经济贸易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空港经济区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因此,在航空港经济区建设信息服务平台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有力支撑

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可以将大量杂乱的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整理,成为多层次、有序、广覆盖、高质量、国际化的信息系统。在信息时代,地区发展与信息发展息息相关,对信息服务的要求日渐提高。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为空港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多学科、多用户、多功能资源保障与服务系统。综合各个部门、各个学科、各个行业的资源,为各个市场参与主体提供全面、专业、快速的信息服务,使其各项事务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

2.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途径

信息服务平台作为公民、企业、政府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共享信息的中枢交换系统,对信息安全的保障和实现肩负着重要使命。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信息安全性的含义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信息安全是任何国家、政府、部门、行业都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安全战略。信息服务平台是政府对信息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窗口,从个人层面来看,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规范,能够保障公民基本的网络信息安全,包括网络运行安全、公共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权、个人接入数字网络的自由和安全以及对所需信息安全获取等;从企业角度来看,能够有效促进信息资源共享,遏制商业欺诈和商业泄密;从国家层面来看,能够在网络信息安全维护中占据主动权,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

3.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实施产业监控的必要手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换言之,除了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外,政府也发挥着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特别是一些信息化产业,由于存在巨大的规模收益和网络外部性,多数国家都对其实行不同程度的监控。随着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逐步推进,信息服务平台为政府实施产业监控提供了重要依据。事实上,作为信息化产业的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替代政府监管机构履行着产业监控和管理的职能。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信息服务平台不仅为市场双方搭建了桥梁,同时也充当了一个许可权威角色,对参与主体身份进行确认以便为交易带来保障,让经济的正向外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总之,政府可以借助各类信息服务平台高效率、低成本地了解产业发展现状,进而实施有效监管。

(二)国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国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着重信息技术的革新与应用,重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美国继1994年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NII)立项后,1998年提出了“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战略,以“掌握全球信息”(Information of whole world in my hands)替代“星球大战”战略,兼具军民两用意义。1999年起,美国大力开展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ation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NSDI)建设,作为“数字地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浪潮很快席卷全球陈庆涛、邓敏:《国内外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及其应用中的启示》,《测绘通报》2014年第7期。。众多部门包括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技研究部门、IT行业统筹规划、分工合作,构建了种类众多、技术先进、标准统一、服务多样的信息基础平台,大大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凭着其雄厚的信息技术基础,各行各业依靠建设多年的信息基础平台,能够为社会公众用户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总结起来,国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主要呈现以下三个鲜明特点:

1.技术层面,重视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各行各业在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中,始终贯彻着技术路线,为推动行业发展和地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外相关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数字参考服务的异步服务(A synchronous)与实时交互服务(Real-time);有关文本的分类聚类、自动摘要、智能信息检索与相似性检索的技术研究;解决广域分布异构信息源互联与互操作的网格技术研究(欧洲侧重对计算和数据的网格技术研究、美国加紧网格技术在国防与军事领域的应用研究); J. Pearce提出“信息地图、代理结构(Broker Architectures)与整合资源提供商系统”等整合检索的三层次理论,即旨在探讨不同层次信息资源与服务整合检索的技术问题;搜索引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旨在探讨各种搜索引擎的融合技术(例如,元搜索引擎)、人机交互界面、智能个性化搜索技术、多媒体搜索技术(例如,瑞典研发的“第三代搜索引擎”——动态、有声的多媒体搜索引擎)、专业搜索引擎本土化;无线网络技术研究(例如,无线保真技术WiFi、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射频标识技术RFID),旨在探讨无线网络技术应用对信息服务策略与服务途径的影响与促进作用。

2.理念层面,以面向用户为根本

近年来,国外信息机构在加快数字化研究的同时,推进了信息服务系统构造与服务平台开发。全球信息网格(Global Information Grid, GIG)研究,旨在建成一个以成熟的商业技术为基础的真正分布式的运行与传送信息平台;学科信息门户研究,例如,美国的图书馆员互联网索引(Librarians, Index to the Internet, LII)等;SFX(Special Effects Cinematography)参考链接服务平台研究,旨在探讨实现异构分布信息系统之间的无障碍导航服务;个性化服务平台研究,例如,My Gateway-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Libraries、My Library-California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 Library等;虚拟学习环境平台研究(例如,美国Web公司的Top Class、布里斯托尔大学的Blackboard),旨在提供读者一体化虚拟学习环境;学习中心平台研究(例如,英国北伦敦大学新图书馆学习中心Learning Center),旨在构建涵盖图书馆、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教授、辅导员及一对一的辅导咨询人员的综合学习平台。这些信息服务平台都抓住了面向用户这个根本,推动了满足用户心理需求服务模式的新进展叶锦青:《国外信息服务体系研究进展》,《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年第2期。

美国511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就是以用户需求为先导的典形例子。20世纪90年代,全美范围内共有300多种不同的电话号码用于向公众提供有关公路和公共交通运输方面的信息服务。美国运输部于1999年3月8日向联邦通信委员会申请确定一个全国通用的用于出行信息服务的三位电话号码,目的是摒弃难以记忆的多位数字号码,为公众打造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平台。2000年7月21日,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式批准将511确定为全国统一的出行信息服务系统。2005年7月21日,在此信息服务平台运行的五周年内,511系统在美国26个州实现推广应用,目前可为9000万美国人服务,占全国人口的32%。全国电话来电要求服务的人次超过了3000万。511系统以用户需求为先导,以各地可相互兼容的电话运营系统为基础,通过电话和个人通信方式,为出行公众提供全国统一的高质量的信息服务顾敬岩等:《美国511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介绍》,《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6年第8期。

3.政策层面,强调资源共建共享

随着技术更新加快、竞争日益加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中,合作成为必然。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尤为明显,逐步由“单赢”演变到“多赢”局面。欧洲电信运营商于2001年提出电信网络共享概念。网络共享被各国电信监管机构批准以后,很多国家的运营商都开始寻找合作伙伴,洽谈网络共享。近几年,欧洲地区及全球其他地区的网络共建共享协议签署速度明显加快。同时电信基础网络共建共享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普及。资源共建共享,大大减少了信息服务平台的重复建设,也大大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国际通信网络共建共享发展状况》, 2015年9月25日访问,http://wenku.baidu.com/link?url=4BCgx5JvASar8r6dmdkkkDexqUwtdBbUg2whU_8RD6O42V7ZKB2oaI1_8INmmxaEbLafSBXK25G4VShB5jnb5jMDgnTzF1KicJY_cxoF7Cu。

信息服务平台要想更好地发挥作用,离不开资源共享政策的扶持与保障。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农业食品出口国和第一大食品制成品出口国,农业生产经营中,信息化程度很高。政府高度重视资源共享的巨大价值。法国农业部整合集结了多方信息服务主体的资源和力量,建立统一信息服务平台,同时开发一系列应用软件,将这些系统集成于袖珍计算机上,生产各种便携式产品,受到了用户的高度青睐。

(三)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信息基础平台的技术开发比国外稍晚,发轫于20世纪末。1999年我国召开了首次“数字地球”国际会议,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早日实现 ‘数字中国’,是我国争先抢占技术产业和经济制高点,是我们走向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战略”的讲话,之后我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市”、“数字行业”等一大批以“数字中国”为总目标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99年1月22日,“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此项目由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等40多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联合策划发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局作为支持落实单位,联合信息产业界的各方面力量(ISP/ICP、软硬件厂商、新闻媒体),推动我国各级政府各部门在163/169网上建立正式站点并提供信息共享和便民服务的应用项目,构建我国的“电子政府”“政府上网工程”,百度百科,2015年9月25日访问,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3jd5o4eGKS985tQdDVoNwZz2eZefmJnTduNG-bwuMLvxj3lwszQIPB8jMZM5oTUW-Sp1EqE7dWJVdAOIGbKq。。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电信部门、软硬件厂商、ISP/ICP和新闻单位的大力协助支持,目前已有50多家部委作为发起单位正式加入政府上网工程,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取得初步成效。信息基础平台建设由此逐渐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并且大都注重国外信息基础平台技术的介绍,并初步引进国外信息基础平台技术。但是,国外的信息基础平台建设的缺陷表现在信息基础平台构建模型不适合中国国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国内的增值开发商进行再开发。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大部分平台都是分层的平台系统,而非单层的平台,也就是说在基础平台上叠加更多的应用平台或增值服务,基础平台实施免费和全面开放的策略,而应用平台和增值服务则通过差异化获得利润收入。

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也在多个地方提到“信息平台”, “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推进综合基础信息平台的发展”, “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 “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 2009年,广电总局在《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中再次强调“各有线网络运营机构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把有线网络作为信息化服务的重要支撑平台”; 2011年,国务院《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平台”几乎成为与信息相关的各大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规划的主题词和关键词,“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 “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构建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 “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十八大将信息化列为“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之一,意味着信息化将成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核心力量之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带来了新的巨大发展契机。

从研究内容来看,信息基础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基础平台管理政策、标准、法规研究

发布和实施与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法规,制定相应的规划,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管理,规范信息服务市场行为,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建设若干个国家级数据交换服务中心和一批国家级大型数据库,形成支撑政府决策和社会服务的基础资源;加大中文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鼓励上网应用服务,鼓励信息资源的共享;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标准的制定工作。

2.国内外信息基础平台技术开发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对信息基础平台建设中所涉及的平台总体架构、平台基本功能、数据库、平台安全管理等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为信息基础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设解决方案。

调查国内外信息平台开发应用情况,从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出发,分析目前信息基础平台的不足以及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基础平台的总体设计,提出信息基础平台的总体框架。在总体框架的指导下,确定系统的建设方案。结合其他地市信息基础平台的开发实践,为信息基础平台建设的发展和规划建设提供建议。

3.信息基础平台安全与应用支撑平台设计与开发

加快完善信息安全相关规章制度,提升信息安全意识,推动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功能架构,形成地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有力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完善信息安全制度和规范。强化电子政务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和制定信息安全分级测评制度、信用管理、安全认证、信息资源管理等安全规范。完善安全监管平台,推进网络安全监管的全区覆盖,实现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的运维调度功能。全面推进数字认证系统应用,拓展认证手段、认证对象,构建统一的安全认证平台,健全认证机制,实现政务应用全覆盖。

建设信息安全综合保障体系。以国家863信息安全基地为依托,建设面向社会的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引进大中型信息安全咨询、评测和技术服务企业,支持信息安全产品研发与应用,促进信息安全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全面提升信息安全公共服务、技术防范、安全监测、应急处置能力。

4.信息基础平台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几个方面

人们信息行为产生的海量信息,势必会给信息处理带来更加艰巨的挑战。在信息基础平台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面,设计开发者应着重考虑系统的信息吞吐能力问题。信息基础平台服务系统底层面对海量的数据,顶层面对庞大用户群,且服务形式多样,所以对信息基础平台服务系统的框架设计成为系统设计的重中之重,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然后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以更好地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信息服务效率。信息服务系统的可信性是确保信息服务有效实现的重要条件。现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已经比较全面地指出了信息服务面临的安全、隐私保护和可信性问题,而对具体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系统感知层和网络层,对信息服务系统层的安全、隐私保护和可信问题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针对信息基础平台服务系统的特点,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更加系统全面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已建成初步的信息基础平台及服务体系,但依然存在着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1.重硬轻软,信息基础平台体系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从信息化进程的成功经验看,往往是三分信息技术,七分信息设备,十二分的信息资源。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时,其直接目的都是使全社会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使用信息资源,但对软件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投入不足。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投入不足会导致巨大硬件投资效益递减。实践表明,信息资源的开发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我国对信息的投资中,也存在重硬件、网络建设,而轻视信息资源开发的问题。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训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力争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逐步形成,正在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产品研发,尤其是信息技术基础研究方面投入有限,缺乏风险投资机制,产业环境不够稳定,这些都制约了信息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开发,也制约了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信息资源开发是一个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政府采取积极的姿态,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补贴和实行税收优惠等财税手段,推动信息资源的开发。我国政府可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一是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大政府对信息资源开发的直接投资总量;二是对从事公益性信息开发的商业信息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和促进这类企业的发展;三是通过税收减免政策,促进信息服务企业的发展;四是发挥国家银行的作用,通过优先安排、低息或贴息等信贷倾斜政策,贯彻国家的信息产业政策,扶持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缺乏权威性的管理协调机构

信息资源是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它涉及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一切信息资源,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同能源、材料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资源。信息资源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是各种事物形态、内在规律、和其他事物联系等各种条件、关系的反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至关重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整个信息化体系的核心内容。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实行的是一种按行政职能划分的分散化的信息资源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不可能对全国的信息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和合理安排,不仅造成了信息资源割据和行政性垄断,而且造成信息资源的重复开发,浪费大量的人、财、物资源。目前我国80%的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信息机构和有政府色彩的信息企业(指这些信息企业隶属于一定的行政部门,带有明显的政府色彩)中,由于人们信息意识的不断提高,都感受到了掌握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为了本单位的利益,都利用自己的职权掌控这些信息资源,使其只局限于本系统内部使用,因此信息资源的内向性较强。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协同作战,而这又需要政府有效地参与,做出有效的管理、规划与协调,保证这一产业链条的有效转动。在我国,缺乏全国层次的全省性、跨行业、强有力的管理协调机构。这对实施我国的发展战略、发展协作性的生产体系、规范行业行为等不利。当务之急是要组建一个代表国家统一意志的信息管理机构,具备协调部门间、地区间利益冲突的能力,从信息产业的客观发展规律出发,以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为根本目的,以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利用为目标,由它对我国的信息资源开发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开发,减少人、财、物资源的浪费;根据现实情况,选择开发重点,打破部门割据、封锁的现象,推动相互合作,使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健康、协调发展。

同样,信息化以及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都是一项既需要技术支撑,又需要跨部门、跨地域组织协调的工作,在传统体制下,交通部门很难打破行业和部门间的壁垒,这也成为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瓶颈。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China Transport Telecommunications & Information Center, CTTIC)积极履行被赋予的行业信息化发展支持保障新职能,在行业信息化推动方面,为行业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积极跟踪行业信息化发展态势,为行业信息化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建言献策,积极介入民用定位导航应用、道路运输信息化、水路运输信息化、物流信息化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主持开展以北斗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策略研究、北斗重大专项交通运输应用示范、高分辨遥感卫星交通运输应用需求研究等为代表的卫星导航产业化工作。坚持“发展带动整合,整合促进发展”的原则,以积极的服务态度和坚实的技术基础,努力占领信息通信服务制高点,以满足国家、社会、行业和公众对现代交通运输的新需求。在涉及行业信息化的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基础性建设方面,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完善运行体系、拓展业务空间、增强自主研发能力、营造和谐发展氛围,努力提高为政府、行业、社会公众的服务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打造综合交通信息港、缔结现代物流产业链,为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做出积极贡献。深化并拓展职责范围,从单纯的技术保障部门转变为为监测评价提供评价标准及依据的综合部门,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能,增加信息服务手段,对交通内外部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支持,也为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资源综合开发管理提供了发展思路。

3.没有完善实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及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目前各行业信息化工作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向深化应用逐步转移,信息技术应用和业务之间已形成良性互动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然而,我国尚没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完善实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且部分行业各自开发自己的信息基础平台,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不能形成规模优势和效益,没有充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因此,在平台运行维护信息服务平台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问题(如硬件故障)、风险(如安全漏洞)以及新技术和前沿技术应用所提出的要求,信息服务平台供方应根据需方要求或技术发展趋势,具备发现和解决问题、风险控制、技术储备以及研发、应用新技术和前沿技术的能力。

(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案例调研

《国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系统外包、制造业服务等,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并将此作为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以高成长性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的骨干企业为重点,面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自1992年起,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以及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等8个国家级新区。上述8个国家级新区都有明确的定位及发展目标,已经构建较为成熟的信息基础服务平台,并且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这些都可以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1.上海浦东

上海市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内连长江,外眺太平洋,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平均海拔3.87米。因地层为长江冲积层,地形略呈三角形,海岸线全长115公里,面积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余万“上海浦东”, 2016年1月15日访问,http://www.pudong.gov.cn。。自1990年4月18日中央宣布开放至今,经过26年的开发开放,浦东已经成为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已经形成,浦东新区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荣获“全国文明城区”等称号,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在信息建设方面,重点建设浦东新区地理信息系统、智能化道路交通信息系统以及政务管理共享平台。已建成公务网、政务外网和应用专网“三网”为架构的基础骨干网络,为各类应用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建有全市最大的公安网、教育网,以及张江新网、外高桥城域网等应用专网。基础数据库架构基本形成,GIS数据库应用成效明显。浦东新区公务人员工作平台上线运行。至2010年,基本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安全的智能化政务管理和城市管理信息网络。

上海浦东网 http://www.pudong.gov.cn 是浦东新区信息服务的门户网站,由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主办,如图1-1所示。

图1-1 上海浦东门户网站首页“上海浦东”, 2016年2月26日访问,http://www.pudong.gov.cn。

网站首页由新闻、政务、投资、生活四个分类版块组成。下设17个特色子站,为用户提供更加明确精准的服务,如浦东廉政、浦东教育、浦东卫生、浦东科技等。此外还提供11项特色服务,如政府公报、统计报告、价格监测、市民办事、智能导航等。“上海浦东”门户网站作为网络枢纽,致力于进一步整合各部门、各区域网站和信息服务资源,拓展和对接更多的行政办公系统;建设专门的www. iPudong. net,按用户群体进行主题设置,整合政府各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的资源,为市民百姓提供全面优质的贴身服务;进一步发挥“浦东市民中心”物理平台和网络受理大厅的便民功能,完善线上和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架构,达到行政事务“在线互动处理”的高级阶段。

此外,浦东信息化http://www.pdxxh.gov.cn作为浦东新区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窗口,在信息服务(主要针对信息化的各项政策及信息)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网站从图1-2可见:

图1-2 浦东信息化网站首页“浦东信息化”, 2016年1月15日访问,http://www.pdxxh.gov.cn。

浦东信息化平台,由上海市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推进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信息化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推进中心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属事业单位,协助上海市浦东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开展新区信息化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相关工作。该平台由“政务公开、规划计划、政策法规、数据统计、区外经验、热点聚焦”几大信息服务版块构成。以官方权威的信息向浦东新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服务。

2.天津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263.52万。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会点,距首都北京120公里,内陆腹地广阔,辐射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区市,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拥有世界吞吐量第五的综合性港口,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是东、中亚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口;拥有北方最大的航空货运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信网络,使之成为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

进入21世纪,滨海新区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将在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成为我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国务院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功能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滨海新区概况》, 2016年6月1日访问,http://www.bh.gov.cn/html/BHXQZWW/XQJJ22377/List/index.htm。

2009年11月9日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天津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启动。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来3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2014年,预计天津滨海新区全区生产总值9000亿元,增长15.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3万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8亿元,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80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7亿元,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123亿美元,增长12%;实际利用内资892亿元,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959亿美元,增长6%,其中出口329亿美元,增长5.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5年,坚持拓展空间与提升功能并重,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提高产业聚集度,打造强力发展引擎《天津滨海新区网:新区概况》, 2016年1月15日访问,http://www.bh.gov.cn。

开发区深入实施制造业倍增、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和现代服务业跃升计划,加快推进南港工业区开发,促进一汽大众整车厂等重大项目开工。保税区、东疆保税港区、中心商务区全力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保税区着力搞好营运、结算、维修、检测、市场五大中心建设,加快建设航空物流区,做强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东疆保税港区加快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拓展融资租赁领域,打造北方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区域定价中心。中心商务区积极吸引优质总部资源,努力成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核心区和北方高端服务业聚集地。滨海高新区围绕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推进未来科技城和京津合作示范区起步区建设,培育壮大光热发电、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中新天津生态城有序推进中部片区、生态岛片区建设,抓好国家海洋博物馆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临港经济区开工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园,壮大海洋经济版块,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天津滨海新区网(http://www.bh.gov.cn),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官方网站,由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宣传部主管,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承办并负责网站的日常维护和运行,从图1-3可见:

图1-3 天津滨海新区政务网首页《天津滨海新区网》, 2016年1月15日访问,http://www.bh.gov.cn/。

天津滨海新区政务网是由政务网主站、区政府各部门子网站及各专题网站共同组成,是新区政府、各单位利用互联网优势履行职能、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官方网站,是全区政务公开的“公告栏”,为民服务的“办事厅”,听取民声的“会客室”,是宣传滨海新区,反映滨海新区的建设发展进程、介绍滨海新区的风土人情概况的窗口。整个网站简单大方,网站首页共设有四个版块,分别是“我想了解新区”、“我想投资新区”、“我想生活在新区”、“我想和新区说”,用第一人称缩短了用户与政府之间的距离,点击每个版块下面的子站,就可以了解到所需的信息,非常方便快捷,能够为用户节省时间,提供更好的服务。在网站下面还有许多相关链接,比如国家各部委政务网站、各省市相关政务网站链接、全国主要城市网站链接、滨海新区重点网站链接等,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服务。

3.重庆两江新区

重庆两江新区,成立于2010年6月18日,是我国内陆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也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设立两江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从沿海区域推向内陆腹地的重大标志,是中国政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繁荣内部市场、扩大内需的重大战略部署。两江新区地跨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两大重要功能版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带一路”战略交会的内陆枢纽和战略节点,是新一轮全球产业大转移的热点区域,内陆新兴大市场的重点区域,全球资本投资内陆的重要投资目的地,也是连接欧亚大陆的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和战略走廊,担负着内陆开放门户、重要发展引擎的国家使命刘春雪:《重庆两江新区概况》, 2016年1月15日访问,http://www.liangjiang.gov.cn/。

两江新区因长江、嘉陵江得名,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辖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3个行政区部分区域,以及北部新区、保税港区、两江工业开发区3个功能区,江北嘴金融城、悦来国际会展城、果园港等3个开发主体,规划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1万人。两江新区作为新一轮全球产业大转移的焦点地区,欧亚国际物流大通道的枢纽地区,中国发展战略转型的热点地区,内陆新兴大市场的核心地区,国务院赋予其五大功能定位,要求在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内陆开放门户、科学发展示范窗口、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国家“十二五”规划更进一步要求“加快推进重庆两江新区开发开放”。两江新区成立以来,努力探索内陆改革开放发展新路子,取得了积极进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笔电生产基地之一,国际贸易高速发展,成为全球瞩目的重要投资目的地。

两江新区的发展愿景是预计到2025年,实现GDP翻3番,达到6400亿元,工业总产值10000亿元,常住人口规模500万人左右,两江新区将基本实现“再造一个重庆经济,再造一个重庆工业,再造一个重庆主城”的宏伟目标,成为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我国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

两江新区网(http://www.liangjiang.gov.cn),两江新区唯一官方网站,由重庆两江新区党工管委会主办,两江新区新闻宣传办执行。网站主页有新闻频道、审批政务、招商投资、人才特区、生活导航、英文频道六大版块,对社会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整合,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服务,从图1-4可见:

图1-4 重庆两江新区网站首页《重庆两江新区网》, 2016年1月16日访问,http://www.liangjiang.gov.cn/。

网站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全景两江栏目中,采用动态立体图文及视频等可视化的方式向用户展示两江新区建设概况,更具可感性;网站首页右上角提供相关移动服务链接,包括官方APP、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各政府职能部门、招商服务、审批服务的电话通信录,同时扫一扫右上角二维码,移动用户可直接进入官网首页,快速链接对于用户来说省时省力。开发有网站导航功能,投资、办事、求职、公众分类一目了然,但是与上海浦东门户网站相比,欠缺站内搜索功能;点击“英文频道”可进入英文官网,界面设计简洁、内容详尽、分类清晰,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多地关注两江新区、了解两江新区,有助于两江新区的开放政策和经济发展。

4.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重点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一个崭新的名词,写进了“十二五规划”。舟山的建设与发展,由此成为国家战略。

舟山新区处在我国东部海岸线和长江出海口的组合部,是我国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的“T”形交汇要冲,是江海联运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目前已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集疏运网络,其中普陀山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厦门、晋江等多条航线;海上客运通达沿海各大港口城市,远洋运输直达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总长近50公里的舟山跨海大桥于2009年12月25日全线通车,使舟山本岛及附近小岛成为与大陆连接的半岛。此外,还有多条高速客轮航线、汽车轮渡航线与上海、宁波连接,水、电、通信实现了与大陆联网,全市口岸开放面积1165平方公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网:新区概况》, 2015年10月6日访问,http://www.zhoushan.cn。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网(http://www.zhoushan.cn),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官方网站,信息服务包括新区概况、规划蓝图、行进新区、第三只眼、舟山风光、视频、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旅游、招商动态等十项内容,从图1-5可见:

图1-5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网首页《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网》, 2015年10月6日访问,http://www.zhoushan.cn/rdzz/gjjhhzhkf/。

用户可以通过网页了解到有关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旅游等方面的一些政策,还可以点击网页中心的图片,欣赏到舟山群岛美丽的风景,有助于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舟山群岛新区、了解舟山群岛新区,有助于舟山群岛新区的开放政策和经济发展。网页最下方的友情链接部分,提供了更多的新区链接,比如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

5.兰州新区

兰州新区是甘肃省下辖的国家级新区,是国务院确定建设的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兰州新区位于秦王川盆地,是兰州、白银两市的接合部,地处兰州、西宁、银川3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也是甘肃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南北长约49公里,东西宽约23公里,距兰州市38.5公里,白银市79公里,西宁市195公里,距西安560公里,经景泰到银川有470公里,经河西走廊直通新疆,距乌鲁木齐1805公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2010年12月,甘肃省设立兰州新区。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为国家级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网(http://www.lzxq.gov.cn),是兰州新区官方门户网站,信息服务内容包含新区要闻、信息公开、新区视频、新区廉政、投资热点、新区导航、政民互动、在线办事等十项,从图1-6可见:

图1-6 兰州新区网首页《兰州新区网》, 2016年2月26日访问,http://www.lzxq.gov.cn/。

该网站由兰州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兰州新区管理委员会、新华网甘肃频道建设维护。在新区微博栏目,兰州新闻发布官方微博,发布的微博内容不断滚动播放,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新窗口。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三周年回顾展,分别从“媒体”和“数字”角度展示兰州新区三年以来的发展、改革与进步;便民直通车栏目中,为用户提供细致的办事指南、社保医保、公共交通、人才招聘等信息服务;与其他网站的站内搜索功能不同,兰州新区网采用“新华搜索”,输入关键字方可检索出新华网站发布的所有相关新闻信息;在网站首页最下方友情链接部分,提供了更多相关网站链接,包括新闻网站,如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中国甘肃网等,省内链接以及新区链接,如兰州新区服务投诉平台、新区政务中心网站、兰州新区招商局、兰州新区人才网等,这样联合多方信息平台的力量,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服务。

6.广州南沙新区

南沙地处珠三角地理几何中心,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隔洋相望,西隔洪奇沥水道与中山市相对,北依沙湾水道与番禺区相邻,南滨珠江入海口,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1海里,是广州通向海洋的通道,也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以南沙为中心,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覆盖珠三角9大城市和5大国际机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区面积803平方公里,总人口72万人,下辖六镇三街,即万顷沙镇、黄阁镇、横沥镇、东涌镇、大岗镇、榄核镇、南沙街、珠江街和龙穴街。

1993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南沙经济开发区。1997年,南沙资讯科技园成为国家级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8月,广州市成立了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统筹南沙开发建设。2005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南沙行政区。2008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南沙保税港区。2012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广州南沙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家在经济发展引擎地区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的国家级新区。同年,并批准番禺的东涌、大岗、榄核三镇划入南沙区。2015年,广东自贸区总体方案通过,其中包括南沙新区片区60平方公里。至此,南沙进入了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重国家战略叠加发展的时期《南沙区政府网:走进南沙-南沙概况》, 2015年11月12日访问,http://www.gzns.gov.cn。

南沙区政府网(http://www.gzns.gov.cn),包含了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保税港区、广州市南沙区的相关政务信息。从图1-7可见:

图1-7 南沙区政府网站首页“南沙区政府网”, 2016年2月26日访问,http://www.gzns.gov.cn。

网站首页由走进南沙、政务公开、办事大厅、政民互动四个版块组成,每个版块下面还有若干项内容,网站还提供社区服务、企业服务、投资指南、旅游指南等服务,可以使用户全方位地了解到有关南沙新区的信息。

7.西咸新区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2014年1月6日,经国务院批复,西咸新区成为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2015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明确指出将支持西安建设航空港,发挥陕西综合经济文化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在西咸新区建立之后,国家领导人不止一次地表现出对新区建设的关怀,并给予支持和鼓励。201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视察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时指出:“西咸新区现代田园城市这个理念很好,在空港新城这个地方发展航空物流潜力很大。”2015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来陕视察时指出:“发挥西咸新区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实验区的综合功能,形成具有陕西特色和优势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2015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视察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时指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区位优势明显、临空产业基础好,作为商贸物流枢纽的发展潜力巨大,新区项目建设进度快,创造了西咸速度。”

西咸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所辖7县(区)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规划控制面积882平方公里,西咸新区由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泾河新城、沣西新城、沣东新城五个新城组成《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网:区情概况》, 2015年11月15日访问,http://www.xxanc.gov.cn。。西咸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教育科技人才汇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实力。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引领大西北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打造向西开放重要枢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等方面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西咸新区网:新区简介》, 2015年11月15日访问,http://www.xixianxinqu.gov.cn。

空港新城是西咸新区的五大组团之一,规划总面积144.1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6平方公里,分为机场核心区、国际航空物流枢纽、临空产业区、国际文化区、优美小镇和临空农业区五大版块,其发展定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开放的国际门户、现代航空高端制造科研聚集区、临空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国际内陆型空港城市示范区。于2014年5月14日被中国民航局批复为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成为我国首个以发展航空城为定位的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如图1-8所示。

图1-8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概况《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网:区情概况》, 2015年11月16日访问,http://www.xxanc.gov.cn。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重点发展产业有很多,具体如图1-9所示。

图1-9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重点发展产业

西咸新区网(http://www.xixianxinqu.gov.cn),由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主办,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承办,是西咸新区的官方网站,如图1-10所示。

图1-10 西咸新区网首页《西咸新区网》, 2015年11月16日访问,http://www.xixianxinqu.gov.cn。

网页包含咨询、简介、战略、规划、政务、投资等18项版块,每个版块的下属内容在网站首页都有所体现,要闻和相关动态都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网站首页还包含一些关于西咸新区新闻的网站和报刊,如陕西日报、新华网和西部网等。西咸新区网还设有“微话题”,利用微博向用户传递热点信息。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网(http://www.xxanc.gov.cn),是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官方网站,由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理委员会主办,空港新城宣传策划中心承办,如图1-11所示。

图1-11 西线新区空港新城网首页《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网》, 2015年11月16日访问,http://www.xxanc.gov.cn。

主要为用户提供有关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区情概况、新闻动态、政务公开、项目建设、媒体关注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账号登录,也可通过邮件登录,网站还提供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微博公众号,用户可以通过加关注的方式来获取西咸空港新城的有关信息。

8.贵州贵安新区

贵安新区位于贵州高原中部、贵阳市和安顺市中心地带,规划范围涉及贵阳市花溪区、和安顺市的平坝区、西秀区,共2市4县(市、区)20个乡(镇),规划控制面积1795平方公里。其中直管区所辖范围为贵阳市花溪区湖潮乡、党武乡,清镇市红枫湖镇7个村(居),安顺市平坝区的马场镇、高峰镇,面积约470平方公里,人口约14.4万人。贵安新区是黔中经济区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地势相对平坦,人文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潜力巨大,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实力,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2011年,在研究黔中经济区的规划时,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和时任省长赵克志首次提出贵安新区的概念。在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一些基础建设项目也先行开工建设。2012年初,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黔中经济区最富活力的增长极。2012年4月13日,《贵安新区总体规划方案》正式出台。2013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上报设立贵安新区《中国贵州贵安新区网:贵安新区诞生记》, 2015年12月10日访问,http://www.gaxq.gov.cn。。2014年1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贵州贵安新区的批复》(国函〔2014〕 3号)同意设立国家级新区——贵州贵安新区《中央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贵州贵安新区的批复》, 2015年12月11日访问,http://www.gov.cn/。。2014年6月1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作出批复,原则同意《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根据批复,贵安新区发展规模为:到2020年,贵安新区城镇人口达到90万人左右,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94.5平方公里左右;到2030年,城镇人口达到200万人左右,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220平方公里左右百度百科:“贵安新区”, 2015年12月11日访问,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Oe2pcdJBeZngZUkr3eFi9D8URqOzvviMeobqCNalm7kEy_QwDmOgEJpxnIwKPhgvR6mCBfPoy2ay2MIYMu6WoBWr0_807N9TcnCwMKr9YpPmjqDrAf6QHi0b89wTSGTPpVM3hcTzZAaUpF3Lzrgly6meI0zGXnb9SsWNdWvhDQ9vv-yKA5P4_wmUc0Tlu_- -kS6YF-C26ZilyPR9XVs-a。

贵州省计划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把贵安新区打造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创新发展试验区、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经过5到10年的建设,贵安新区将发展成为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西南地区产业集聚,功能完善、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安全宜居,特色鲜明、景象良好的组团式山水园林城市和全国最具特色的一流城市新区之一。贵州贵安新区将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贵州贵安新区网(http://www.gaxq.gov.cn),是贵安新区的官方门户网站和主要信息服务平台,由贵州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办,贵安新区新闻中心承办,如图1-12所示。

图1-12 中国贵州贵安新区网首页《中国贵州贵安新区网》, 2016年2月26日访问,http://www.gaxq.gov.cn。

网站包含新闻动态、政务公开、在线服务、贵安旅游、政民互动、贵安招商和专题专栏等8项信息服务内容,以宣传贵州、构架桥梁、信息服务、资源共享、辅助管理、支持决策为宗旨,发布各类政务信息,提供网上服务和引导公众参与为主要任务。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做出积极贡献。

9.广州空港经济区

广州空港经济区位于羊城之北,流溪河蜿蜒涌翠,帽峰山、凤凰山群山披绿,全国三大枢纽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坐落其中,多条高速公路、国道、轨道交通贯穿区内,是山水交融、交通便利,创新活力的未来之城《广州空港经济区:空港概览》, 2016年3月16日访问,http://gzkg.gov.cn/cuep/kggl/index.htm。,广州空港经济区网站主页如图1-13所示。

图1-13 广州空港经济区网站主页面

广州空港经济区以白云国际机场(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广州火车北站为核心,进一步加快地铁、城际轨道、高快速路、城乡路网建设,构建世界级综合性交通枢纽。积极推进钟港大道、白云六线、雅瑶中路、三东大道与机场连接线等区内主干道建设,完善公交网络,形成覆盖广、效率高、成本低、污染小的客运体系,并按照市场需求,打造枢纽性物流园、区域性物流园、物流站点,进一步形成快捷便利的货运体系,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广州空港经济区:空港概览》, 2016年3月17日访问,http://gzkg.gov.cn/cuep/kggl/index.htm。。经济区以空港为核心,按照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港城一体化发展模式,规划建设有航空维修制造区、航空物流区、公共服务区、高端产业制造区、航空总部商务区、机场综保区、生态保护区、生活区、机场控制区等,通过临空功能(总部、商务、展贸等)集聚与辐射,推进空港与花都、白云城市功能(商业、商贸、文化休闲等)相互融合,形成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世界级空港大都市,如图1-14所示。

图1-14 广州空港经济区临空产业圈层聚集辐射发展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