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结构性减速与中国潜在增长率的模拟

我们对结构性减速这一重要现象的观察,建立在欧美发达国家、日本、拉美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这四类经济体的长期增长经验和增长理论之上。按照Ozawa(2005)的说法,这四类经济体经历了分别由英国、美国和日本主导的国际雁阵产业传递。国际经济一体化大潮中的那些“上岸者”,最终沿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内在效率逻辑成长为发达经济体;而更多的“挣扎者”,在经历了工业化奇迹之后逐渐沉寂了。

一 长期增长减速的产业结构变动效应

袁富华(2012)的多国比较分析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普遍发生的经济增长减速,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下降密切相关,劳动生产率减速是由产业结构服务化这种系统性因素造成的。因此,结构性减速可由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动来解释。

增长减速的“结构效应”,可以运用反事实方法进行直观说明。假定以1950年为基期,固定基期的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并用它们与20世纪70年代以后相应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乘,得到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实验数据”序列,记为(g1950t;同时,1970~2008年由真实产业增加值比重和相应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合成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序列记为(gt。基于此,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变动的“结构效应”可定义为:

通常状况下,随着经济结构服务化趋势的增强,若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大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则sf≤0,且sf的绝对值越大,劳动力由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对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减速的效应也越大。表1汇报了九国劳动生产率变动的“结构效应”,正如预期,除个别时期外,各国各个时期均表现出较大的负值,即与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结构相比,70年代以后各国经济结构向服务化的演进,对各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负向冲击或抑制作用是巨大的。

表1 九国劳动生产率减速的结构效应(以1950年各国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基准)

注:—表示数据缺失,NA表示被忽略的异常值。

数据来源:Mithell(1998)、联合国统计数据库。转引自袁富华(2012)。

二 长期增长减速的要素结构变动效应

课题组(2012, 2013, 2014)对长期增长减速中要素结构变动带来的冲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大规模工业化时期的持续“结构性加速”,得益于其有利的要素结构,包括有利的人口结构和低成本劳动力资源的使用;持续可获得的储蓄积累及相应的资本积累;“干中学”和劳动生产率的改进。然而,随着人口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阶段演替,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的条件逐渐变得显著,增长减速的要素结构变动效应也变得突出。三重“结构性冲击”如图1。

图1 不同经济增长阶段要素或因素的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转引自课题组(2014)。

第一,资本增长的倒“U”形趋势。随着工业化向城市化的阶段性发展演进,投资增长速度呈现从加速到减速的倒“U”形统计趋势。原因是工业部门比重沿着增长阶段演替出现了由高到低的变化;城市化过程的投资往往表现出相比工业化阶段较低的增长速度。国际经验的佐证如20世纪70年代后的日本,随着经济结构服务化的形成,投资增速持续降低且越来越呈现发达国家增长特征;又如拉美国家的过早城市化抑制了投资和增长速度。

第二,劳动力增长的倒“U”形趋势。就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经验而言,有利的人口结构实际上是快速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巧合的是,大多数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获得过人口红利。如拉美国家1950~1980年的增长黄金时期,正处于其人口转型的第一阶段,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2.9%的峰值,1980年以后出现持续下降,近年这一增速约为1.5%。日本在1956~1973年的增长黄金时期,也捕捉到了快速增加的人口红利,1973年以后的经济减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低增长,伴随了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在2009年出现了拐点,若把GDP增长分解为劳动生产率增长和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两个部分,那么(由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表示的)人口红利对GDP增长的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的29%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的17%, 2000~2008年这一比例基本维持在17%,而2009年以来进一步下降到10%以下。

第三,工业化大规模扩张及相应效率的改进,来源于“干中学”效应。一方面,由于经济追赶阶段技术水平与国际技术前沿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可获得性较大;另一方面,工业化规模扩张过程中的模仿和学习效应,也有利于持续的效率改进。但是,随着大规模工业化阶段——尤其是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结束,国外技术的可获得性越来越小,学习曲线也逐步向“S”形顶部迫近,导致投资减速及效率减速。

三 中国潜在增长的启发性模拟

考虑上述三个倒“U”形趋势和弹性参数逆转,在设定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冲击效应的条件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情景分析如表2所示。“十三五”期间进入不可逆转的“结构性减速”通道,是我们的基本判断。

表2 中国潜在经济增长情景分析

数据来源:转引自课题组(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