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前瞻
- 张琢
- 1251字
- 2020-08-29 06:17:56
序
自19世纪中叶以降,在先发展的资本主义列强的冲击下,中国有识的先觉者便在屈辱中奋起,引导中国人民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一代接一代的国人,经一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使中国得以重返世界强国之林,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已指日可待。
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我毕生的追求。“文革”结束,学术研究解冻伊始,我自1977年便在《人民日报》和多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取各国之长 走自己的路》、《鲁迅对求全责备的批判》、《学习鲁迅的求实精神》、《改革与开放》、《拿来主义的客观前提和主观要素》等文章。这些文章为当时的前沿之作,引起了相当广泛的社会反响,其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都得到学术界的肯定。由于本书的篇幅所限,加之这些文章中的一些内容和主要观点多已延伸到本书收入的一些文章及其他专著中,为避免重复,便未收入此书。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课题研究,并在国内外指导了相关专业的多位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研究。这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和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适应了中国现代化实践的需要。
我们的团队成员发表的研究成果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影响深远。这些成果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学理支撑,为发展理论在中国的普及和升华提供了教材。发展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共同关注的、至关重要的显学。
本书收录的文章,原系我在相关研究和教学过程中陆续发表的论稿。当初,作为专题研究所得,写出一篇,发表一篇,现在将它们排列起来,倒也能相互衔接、连成一体。这些文章涵盖了如下一些内容:梳理了中国现代化推进的时序,分析了现代化各基本要素的成长过程和联动关系以及他们在空间上的区域梯度拓展;探讨了中国农村基层社区组织结构功能的变迁、“农转非”、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并提出了科学、切实的建议;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做了阶段性评价,在理论上对中国的发展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和概括,进而通过对国别发展的比较,对中国的崛起、大国的兴衰所引起的世界发展的格局的演变,做了大视野的观察,并展望了中国和世界未来发展的趋势。
从全球范围看,现代化以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为起始,经历19世纪以欧洲为榜样的“欧化”、20世纪以美国为榜样的“西化”,到21世纪已发展为由中国引领和力推的全球化——有人称之为“中国化”,也有人称之为“东方化”,还有人宣告“后西方”时代的来临。我国的发展研究大有可为、任重道远。
茫茫宇宙,悠悠岁月。发展和发展研究,自然也没有止境。从我1977年发表第一篇发展研究的论文,到现在着笔写这篇小小的序文,正好过了40年。40年对大千世界来说,固不足道,但就我个人而言,这点点滴滴都是我在人生最宝贵的时期用心血凝成的。至此暮年,尚能将这些旧文成集,重新出版,我备感欣慰。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的编审和组织人员的支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周谦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干部局石蕾女士为本书的出版精心操作、劳神费力;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隋嘉滨博士所做的十分专业、尽责的编辑工作。
张琢
2017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