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发展现代社会福利体系

在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代表党中央所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并把它作为改善民生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与以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比,这些目标的内涵更丰富,实际上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现代社会福利体系的新构想。因为社会保障制度仅仅是解决生存危机的预防性措施,而现代社会福利体系才是更加全面的、公平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是更加积极的保障措施,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以人为本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建立现代社会福利体系不仅强调风险防范,更强调综合保障,主张社会共建、全民共享。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保障制度,享受义务教育不再受到家庭收入的限制,对所有学龄儿童来说“学有所教”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就业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劳有所得”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只有建立了全民享有的医疗保障制度、养老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标才有可能实现。王梦奎主编《建立发展型的中国社会福利体系》,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自十七大以来,我国现代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在已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基础上又取得一些新的进展。一是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建设迈出新步伐。相比较前一段时间在教育、卫生、住房等社会发展领域过度强调“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导向,现在更强调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全国城乡实现无差别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大力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欠发达地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尽量为全体国民提供均等化的各种基本公共服务。二是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主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根据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国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国情,提出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更加注重补农、惠农,促进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的更快发展。三是在社会救助、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和医疗卫生改革方面采取了新举措。社会救助作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突破口,2007年已经在全国普遍建立起来,下一步是走向综合救助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8年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2009年8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提出2009年在全国10%的县进行“新农保”试点,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经过长时间的多方论证,2009年颁布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方案,把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作为改革方案的重要内容。截止到2009年9月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障的人数达到36295万人,加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8亿多农村居民,全国接近12亿人参加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占到全国总人口的90%。四是加快住房保障制度建设。针对商品房价格持续上升、经济适用房量小覆盖面窄的问题,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廉租房建设,同时鼓励企业为职工尤其是农民工提供单身宿舍。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市场萎缩问题,政府把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重要领域,对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章根据《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第2期)和《不得已的“三条保障线”与“两个确保”》(《中国社会保障》2007年第11期)部分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