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社会整体的养老需求呈上升趋势,同时家庭结构小型化和空巢化现象的加剧,使社会对机构养老的需求快速增加,因此其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但是从目前机构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状况来看,无论是服务体系的整体布局还是服务的运行,仍旧存在许多问题。

1.目前,我国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存在错位,现有养老机构未能向老年人提供在价格和服务质量上均满足需求的服务。高质量和低价格是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的双重要求,符合这一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办中低档养老机构在服务质量上差强人意,高端民办养老机构虽然提供高质量服务,却在价格上让老年人无法接受。

2.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瞄准机制”欠缺、功能定位不清的问题。目前养老机构主要包括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由于对老年人缺乏严格的核查,公办养老机构没有发挥保基本的作用。公办养老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应是特殊困难的福利救济对象和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但是,目前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公办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大部分却是健康和经济收入条件较好的老人,挤占了公共资源。

3.床位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具有护养型、医护型功能的养老机构床位配置量偏少。在这种不合理的机构养老床位资源配置结构下,很多本应该接受机构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其相关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三次调查数据,中国失能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为16.6%,即有597.6万失能老年人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但护理型养老床位严重不足,民办养老机构中仅有15%左右的养老机构以提供“康复护理”服务为主,远不能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空间布局不合理。在机构养老服务需求最为旺盛的城市地区,养老机构的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普遍存在床位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在老年人口密集的城市核心区域,由于用地紧张,要扩大养老设施的供给,提高中心城区养老机构的供给存在很大的困难。近几年建设的养老机构大多选择在近郊区,因此中心城区的老年人若要获得更多的养老设施资源,必须克服巨大的距离阻力,选择距离较远的养老设施。因此,有入住养老机构需求的老年人实现其就近养老的愿望颇为困难。

5.城乡发展不均衡。当前养老机构建设在城市地区发展迅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政府的巨额资金投入和一系列政策扶持下,社会组织和民营资本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仍旧由敬老院和福利院构成,政府是机构养老服务的最主要提供者,服务对象仍集中在五保户、“三无”老人等传统福利救济对象上,养老机构设施落后、条件差,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一方面是大量的养老机构床位空置,另一方面是许多普通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服务需求难以满足。

6.公办养老机构定位不清,加剧了其与民办养老院的市场竞争,而政府对公办养老机构的大量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植,使民营养老机构处于劣势地位,无法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因此,民办养老机构在运营补助、水电费用和税收优惠、土地购置、房屋租赁、医疗资源获取以及融资渠道的获取方面亟须更多的政策支持,现有的各项扶植政策和措施的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当前,中国的老人处在人口和家庭结构转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完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生活方式和养老观念变化剧烈的冲突期。随着养老服务需求的增长,近年来我国养老产业正处在迅猛发展的初期。在这个重要的时期,客观、前瞻性地把握需求,科学地规划养老机构的数量、结构和布局,确立机构养老服务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具有高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