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五辑)
- 童星 张海波主编
- 2549字
- 2020-08-29 07:15:48
专栏导语:中国传统危机文化与现代危机管理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次论述。他强调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因此,要把握好“对传统文化的评价、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未来传统文化努力发展的方向”。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和切实可行的实践举措,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都做出了精辟阐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第一次就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系统的意见。
危机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对传统文化中诸多方面的高度凝练,传承了我国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心理,体现了社会的智力、智慧和智能水平,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特征。面对历史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们对各种风险、危机的认识也不断加深,通过对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积累了许多富有哲理的思想、理论、谋略、方法,形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借鉴、启发。“传统危机文化”恰恰就是孕育在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意识认知之中。它不仅根植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农耕文明之中,讲究“求稳图安”“务实自强”,更是对传统禁忌文化的一种能动性超越,在以“底线”为禁的前提下,倡导“忧患意识”,注重评估预防,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提倡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从而掌握主动权。
危机文化是危机管理的应然之义,也是现代危机管理体系构建的思想指引。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要求我国必须建构一套完备的危机管理体系。而这套体系的建构又必须植根于危机文化之上,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代危机文化是在对传统危机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基础上形成的,为现代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所以,挖掘传统危机文化的现代价值也是为了促进和完善我国现代危机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一种启示和借鉴。
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安全事故、社会安全事件等危机层出不穷,对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伤害。公共危机的普遍共性决定危机管理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构建一套完备的现代危机文化体系,而这种构建必须扎根在继承传统危机文化中优秀内容和现实中国国情基础之上。目前我国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往往照抄照搬西方的危机管理体系,而这套危机管理体系在没有中国传统危机文化做支撑时,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南橘北枳”的现象。因此,对传统危机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利用,在学理方面有利于把握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危机思想和应急智慧,拓宽危机管理研究和发展的新视野,为现代危机文化建设提供历史依据,对其发展方向提供指引。在应用价值层面不仅有助于提升对危机管理规律的认识,从现实问题中找到矛盾焦点,重塑危机文化,转化思维方式,增强全社会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从而提升风险认知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而且有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危机管理体系,避免简单照抄照搬西方危机管理体系,打牢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根基并提高可操作性。
对传统危机文化的价值挖掘可以将现代危机管理坚持的原则进行本土历史文化寻根,将每一个原则的意蕴阐述清楚,重新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危机管理话语体系,使这些原则被贯彻得更加彻底,更易理解、接受和践行。比较来看,现代危机管理原则与我国传统危机文化具有很强的相通性。比如:“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等,这些话深刻表达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现代危机管理所坚持的生命第一原则相契合,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危机救援的第一位,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是处理危机和开展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再如:传统士大夫阶级历来具有忧患意识和预防思想,“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可保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便是体现。而现代危机管理理论更是强调危机预防的重要性,做好预防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造成的破坏,降低损失。同样的,如责任原则、诚信原则、沟通原则、效率原则等,都可以在传统危机文化中找到依据和支撑。所以,对传统危机文化的梳理可以在民族认同基础上强化人们对现代危机管理的价值认同,推动危机管理理论的中国化,提升危机治理效能。
谈了这么多,落脚点还是要回到本期推出的关于“传统危机文化”主题的组稿上。本期特邀北京语言大学刘宝霞博士对《周易》进行文本分析,对卦爻辞进行分类,初步分析其分布,提出《周易》内在反映出先民治理危机的全流程观点,对当今危机治理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启示和借鉴。从已有文献综述看,从这个视角研究危机管理具有很强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当然,这与刘宝霞博士在清华大学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做博士后期间打下的基础有关,她具有历史学的博士背景,与应急管理专业知识相结合,立足从历史文化中挖掘中国传统危机治理的思想和智慧。同时,本期推出的另外一篇文章涉及中国传统军事文化,这个主题是一个危机管理研究的全新领域,作者来自空军航空大学军事教育训练系部队管理教研室。据笔者所知,张扬中校本身就长于对古代兵书、古代军事战略的研究,曾结合危机管理分析架构深入分析了《孙子兵法》中蕴含的危机观思想。本次他和汤中彬上校合作的文章,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古为今用”原则,深入研究我国传统军事危机文化的发展脉络、成因和特点,目的在于汲取前人处理危机的经验教训,总结传统军事文化中体现出的危机智慧,为现代危机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方向引导。
总之,现代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现代危机文化的支撑,而传统危机文化是现代危机文化的坚实根基,是现代危机文化丰富和发展的不竭源泉。现代危机管理应该汲取传统危机文化中优秀的思想和智慧来涵养自身,提炼传统危机文化的现代价值,推动传统危机文化在实践中的运用,并与现代危机文化有机融合、自我更新,共同为现代危机管理实践和理论体系构建提供精神支柱和价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