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结伴旅行

很快就到了五一节。

以往的五一节,王长元过得难堪。

单位上的同事,每到法定假期,大多全家出动外出旅游。

王长元因与前妻不和,极少外出。

他的假期,基本上是窝在家里看电视过节。

这个五一小长假,王长元决定带上罗晓,好好旅游一次。

他选择的目的地是四川眉山三苏祠。

三苏祠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故居。

路途上,王长元给罗晓讲“苏小妹三难新郎”的典故。

这个故事罗晓闻所未闻。

这种故事,罗晓的前夫讲不出来。

她的朋友们讲不出来。

此时此刻,身为王长元的红颜知己,罗晓听得非常认真。

对这个典故,她谈不上喜欢,谈不上不喜欢。

她认为,与王长元这样谈吐不俗的男人一起,过一个小长假,是快乐的事情。

她愿意与他一起旅行,愿意听他讲谈。

他们一路上兴高彩烈,心情愉快。

到了三苏祠,王长元先带罗晓品尝“东坡肉”。

“东坡肉”是一道川菜名,相传为苏轼(字东坡)发明,故名“东坡肉”。

“外出旅游在吃方面,应该吃当地的特色食品,这是吃文化,”王长元对罗晓说,“你尝尝东坡肉。”

“东坡肉并不具备川菜的麻辣特点,它甜且肥腻,是川菜中别具风味的菜。”王长元向罗晓介绍。

“你吃过东坡肉吗?”罗晓问。

“没有吃过,”王长元回答,“我在一本旅游杂志上,了解到东坡肉这道菜,这次来了特意尝一尝。”

等“东坡肉”端上桌,罗晓一看,盘中一块巴掌见方的带皮五花猪肉,用刀划了横竖几条缝,但并没把肉切断,肉上浇了熬成汁的红糖,色泽红润,晶莹透亮。

罗晓用筷子夹断肉,取了一团放进口中。

“东坡肉”入口即化,又粑又软。

王长元尝了一筷子肉,称道“东坡肉”色、香、味俱全,真是不虚此行。

吃完“东坡肉”,罗晓和王长元在祠园中徜徉。

他们看见一个匠人,在石碑上雕刻苏轼的作品。

匠人雕刻极其讲究。

拓在石碑上的苏轼诗词,全是根据诗词内容设计的书法作品。

匠人说,一天只能雕刻几个字。

一块石碑从粗加工到制作为成品,时间少则两三周,久的长达数月。

匠人正在雕刻苏轼的代表作品《水调歌头》。



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唯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甚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依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时长向月时圆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

王长元仔细看这阙词,用的字体是狂草。

草书本来就不易辨认,狂草好比天书。

王长元不但认出书法是狂草,而且他认清了这阙词的每一个字。

王长元想,苏老夫子做官做得不安逸,还有雅兴与美人千里赏月。

他这辈子,估计也做不了什么官,姑且学学老夫子“高处不甚寒”的处世哲学,学学陶渊明“世外桃源”的生存哲学,寄情于美人中,寄情于山水之间罢。

他们认真游览了一遍三苏祠,把里面的书法作品看了个够,欣赏了个够。

罗晓不是文人雅士,按理与王长元没有多少共同语言。

不过,罗晓性格上有优点。

她具备女性的温柔,还特别温顺。

她的陪伴,以及偶尔提出的懵懂的问题,让王长元有种男人的满足感。

王长元甚至在祠园中,牵起了罗晓的手,两人手牵手徜徉。

罗晓和王长元好似亲密的伴侣。

回程路上,王长元给罗晓讲书法。

他认为汉字最美的字体是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是汉字的起源和书法的本源。

他说,你看“目”字,画的就是一只眼睛。

还有“日”字,画的就是太阳。

造字方法简单明了,质朴,形象,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