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家畜常用抗寄生虫药物与应用

一、抗寄生虫药的正确使用

1.正确选择抗寄生虫药物

抗寄生虫药物可分为抗蠕虫药(又称驱虫药,包括驱线虫药、驱绦虫药、驱吸虫药)、抗原虫药(抗球虫药、抗滴虫药)、体外杀虫药(又称杀昆虫和杀蜱螨药)。由于动物的寄生虫病多为混合感染,因此应选用高效、广谱、低毒、投药方便、价格低廉、无残留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的抗寄生虫药。

外观辨别药品包装内外标签说明文字是否一致。标签或说明书应当注明该药的通用名称、成分及含量、规格、生产企业信息、产品批准文号(或进口兽药注册证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证(或功能与主治)、用法、用量、休药期、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运输储存保管条件及其它应当说明的内容。

仔细观察药物的外观形状,片剂应有良好的硬度,表面无斑点,在水中15分钟和水接触后成为糊状,粉剂应无杂物、无结块,液体看水溶性、乳化性和是否能迅速溶于水中。

高效:高效的抗寄生虫药其虫卵减少率应达96%以上,小于70%则属疗效较差。

广谱:指驱虫范围广。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联合用药以达到扩大驱虫的目的。

低毒:治疗寄生虫感染的大多数化学药物尽管有驱虫的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毒性,对动物体有害。好的抗寄生虫药物应对寄生虫虫体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而对动物体无毒或毒性很小。此条件对杀灭体外寄生虫药物尤其重要。

2.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有些蠕虫或球虫容易对某种长期使用的药物产生耐药性。为避免耐药性的产生而使药物疗效降低,甚至无效,导致经济损失,可采用轮换用药、穿梭用药和联合用药的方法。轮换用药是指一种抗寄生虫药连用数月后,换用另一种作用机理不同的抗寄生虫药。穿梭用药是指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别使用不同的抗寄生虫药物,即开始时使用一种药物,到生长期时使用另一种药物。联合用药是指在同一饲养期内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抗寄生虫药物。

3.用药原则

要根据所用动物及其感染寄生虫的种类选择适合的剂型和投药途径。要注意动物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及饲养管理条件等,了解用药历史,注意配伍禁忌,重视科学养殖,定期阶段性地驱虫,减少经济损失。在制订驱虫计划时,考虑到长期使用一种药品及低剂量长期添加,造成畜禽对药品的敏感性下降,用药后达不到一定的效果,导致寄生虫病严重,要做到定期更换或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抗寄生虫药,以减少耐药虫株的出现。在实施全群驱虫时,先进行小群试验,避免发生大批中毒,以确保疗效,用药剂量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操作,严禁超剂量用药,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避免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驱虫后要集中处理好动物的排泄物,防止病原扩散。驱虫药要妥善保管,避免儿童接触,以免误食;操作人员也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护。

二、常用抗蠕虫药

能杀灭或驱除寄生于畜禽机体蠕虫的药物,亦称驱虫药。可以分为线虫、绦虫和吸虫三大类。

(一)常用驱线虫药

家畜线虫病不仅种类多(占家畜蠕虫病的一半以上),而且分布广,因此,几乎所有家畜都有线虫感染,给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驱线虫药发展迅速,我国已合成许多广谱、高效和安全的新型驱线虫药。根据其化学结构,驱线虫药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类。抗生素类,如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美贝霉素肟和越霉素A等;苯并咪唑类,如噻苯咪唑、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和三氯苯咪唑等;咪唑并噻唑类,如左咪唑和四咪唑;四氢嘧啶类,如噻嘧啶、甲噻嘧啶和羟嘧啶等;有机磷化合物,如敌百虫、敌敌畏和哈罗松;其它驱线虫药,如哌嗪、乙胺嗪、硫胂胺钠和碘噻青胺。

1.抗生素类

常用的有阿维菌素类药物。本类药物是由阿维链霉菌产生的一组新型的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目前在这类药物中已商品化的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和埃普利诺菌素。由于其优异的驱虫活性和较高的安全性,被视为目前最优良、应用最广泛、销量最大的一类新型广谱、高效、安全和用量小的理想的抗内外寄生虫药。

(1)化学结构 阿维菌素类(AVMs)为二糖苷类化合物,其基本结构为16元环的大环内酯,在C13位上有一个二糖,从C17到C18是两个六元环的螺酮缩醇结构。而通过对AVMs结构的改造,可减少药物的毒性或改变药物的极性,从而降低药物残留量或增强驱虫作用。

(2)药动学 阿维菌素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因此其药物动力学特征具有较大的表观分布容积和较缓慢的消除过程。不论是内服还是注射给药,阿维菌素类药物均易吸收,且吸收速率较快,绝大部分从粪便中排泄,但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高,体内药物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对某些寄生虫尤其是节肢动物的杀灭作用也可内服给药。不同制剂配方、不同给药方式、不同种类动物及不同饲养方式等因素,均可对这类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特征产生明显的影响。肌内注射会产生严重的局部反应。

(3)药理作用 AVMs可增强无脊椎动物神经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从而阻断神经信号的传递,最终使神经麻痹,并可导致动物死亡。与传统的抗寄生虫药物相比,阿维菌素类药物抗寄生虫的作用机制独特,因而不与其它类抗寄生虫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

该类药物主要用于防治家畜线虫感染和体外寄生虫以及传播疾病的节肢动物,皮下注射或内服给药。本品对吸虫和绦虫无效,对线虫及螨虱等体外寄生虫的驱除作用缓慢,要数天后才能出现明显的药效。

(4)不良反应 伊维菌素对实验动物的毒性略低于阿维菌素。研究表明,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对哺乳动物、鸟类、鸡鸭的毒性很小,而淡水生物对其高度敏感,但因该类药物不溶于水,所以对植物无毒,不影响土壤微生物,对环境是安全的。

(5)耐药性 阿维菌素类驱虫药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可能包括虫体对药物摄入量的减少、代谢增强和氯离子通道受体发生改变三个方面。频繁用药和亚剂量用药可能是导致耐药性产生的两大主要原因。

(6)常用阿维菌素类药物

伊维菌素 本品的主要成分为22,23-二氢阿维菌素B1a。

伊维菌素是新型的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生素类抗寄生虫药,对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线虫和节肢动物均有良好的驱杀作用。但对绦虫、吸虫及原生动物无效。

【理化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味。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功能主治】本品为阿维菌素的衍生物,属口服半合成的广谱抗寄生虫药。本品对各种生命周期的大部分线虫(但非所有线虫)均有作用;对盘尾丝虫的微丝蚴有效,但对成虫无效;对仅处于肠道的粪圆线虫也有效。本品不能穿透人的血脑屏障。

【用途】伊维菌素广泛用于牛、羊、马、猪的胃肠道线虫、肺线虫和寄生节肢动物,犬的肠道线虫,耳螨、疥螨、心丝虫和微丝蚴。

①牛、羊。伊维菌素按0.2毫克/千克(以体重计)给牛、羊内服或皮下注射,对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古柏线虫、毛圆线虫(包括艾氏毛圆线虫)、圆形线虫、仰口线虫、细颈线虫、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网尾线虫以及绵羊夏伯特线虫成虫及第4期幼虫的驱虫率为97%~100%。上述剂量对节肢动物亦很有效,如蝇蛆(牛皮蝇、纹皮蝇、羊狂蝇)、螨(牛疥螨、羊痒螨)和虱(牛腭虱、牛血虱和绵羊腭虱)等。伊维菌素对嚼虱(毛虱属)和绵羊羊蜱蝇的疗效稍差。

伊维菌素对蜱以及粪便中繁殖的蝇也极有效,药物虽不能立即使蜱死亡或肢解,但能影响摄食、蜕皮和产卵,从而降低生殖能力。一次给动物皮下注射0.2毫克/千克或每天喂低浓度(0.01毫克/千克)药物5天后,蜱出现上述现象最为明显。按0.2毫克/千克剂量1次皮下注射对在粪便中繁殖的蝇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牛用药9天后其粪便中面蝇、秋家蝇幼虫不能发育为成虫,再过5天,由于蛹的畸形和成虫成熟过程受阻而使蝇的繁殖大为减少,对血蝇(扰血蝇)用上述剂量,4周后情况相似。

②马。马内服0.2毫克/千克伊维菌素对下列属大型和小型圆形线虫的成虫及第4期幼虫均有高效(95%~100%),如大型圆形线虫(普通圆形线虫、马圆形线虫、无齿圆形线虫)、蛔虫(马副蛔虫)、蛲虫(马尖尾线虫)、胃虫(大口德拉西线虫、柔线属线虫)、小肠线虫(艾氏毛圆线虫、韦氏类圆线虫)、肺线虫(安氏网尾线虫)等。对移行或胃居留期的三种马胃蝇蛆,引起皮肤损伤的盘尾丝虫微丝蚴以及胃线虫第3期幼虫,虽然1次应用0.2毫克/千克量也很有限,但最佳方案是在1个月后按上述量再用药1次。

特别有重要意义的是,伊维菌素推荐剂量(0.2毫克/千克)对普通圆形线虫早期和第4期幼虫,移行期造成的肠系膜动脉损害治疗的有效率约为99%,通常用药2天后,症状明显减轻,约28天损害症状全部消失。

③猪。肌内注射0.3毫克/千克伊维菌素对猪具有广谱驱虫活性。如猪蛔虫、红色猪圆线虫、兰氏类圆线虫、猪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后圆线虫、有齿冠尾线虫成虫及未成熟虫体的驱除率达94%~100%,对肠道内旋毛虫(肌肉内无效)也极有效。上述用药法对猪血虱和猪疥螨也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④犬、猫。国外有专用剂型(按6~12微克/千克,以体重计)用于防治犬心丝虫微丝蚴感染,我国可试用50微克/千克内服法治疗心丝虫微丝蚴虫感染(成虫无效)。临床试验证实,高剂量伊维菌素对犬的多种寄生虫有高效,如1次皮下注射50微克/千克对犬钩口线虫、巴西钩口线虫、欧洲犬钩口线虫,100微克/千克对犬鞭虫,200微克/千克对犬弓首蛔虫成虫及第4期幼虫均有极佳的驱除效果。对狮弓蛔虫,按200微克/千克量,皮下注射疗效仅69%,而内服则达95%。本品1次皮下注射,对犬寄生于肺部的嗜气毛细线虫(200微克/千克)、奥氏欧斯勒线虫(400微克/千克)也有极佳的驱除效果。内服或皮下注射200微克/千克,2周后再用1次,对肠道粪类圆线虫(第3期幼虫除外)的有效率为95%~100%。伊维菌素对犬、猫的某些节肢动物感染也有效,犬、猫皮下注射200微克/千克剂量,2周后再用1次能排除耳螨、疥螨、犬肺刺螨的感染。按300微克/千克量,连用2次(间隔2周)对姬螯螨感染也很有效。治疗犬蠕形螨病最好按600微克/千克皮下注射量,间隔7天,连用5次。

【不良反应】伊维菌素的安全范围较大,但超剂量可引起中毒,无特效解毒药。一般采用皮下注射或内服给药。驱虫作用较缓慢,要持续给药。泌乳动物及母牛临产前1个月禁用。

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杀虫、杀螨剂。淡黄色至白色结晶粉末,无味,对螨类和昆虫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不能杀卵。螨类成虫、若虫和昆虫幼虫与阿维菌素接触后即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2~4天后死亡。因不引起昆虫迅速脱水,所以阿维菌素的致死作用较缓慢。阿维菌素内服时对体内外寄生虫有作用,外用时对体外寄生虫有较好的驱杀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猪、牛、羊用药后增重明显、被毛润泽。早期中毒症状为瞳孔放大,行动失调,肌肉颤抖。一般导致患畜高度昏迷。

常见的剂型有粉剂、针剂、片剂三种。但要注意,使用针剂导致过敏反应和中毒的概率远远高于使用粉剂和片剂,所以驱虫时,一般选择粉剂和片剂。

阿维菌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杀虫、杀螨剂。

2.苯并咪唑类

苯并咪唑类药物是一类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抗蠕虫药,主要药物有甲苯咪唑、芬苯达唑、阿苯达唑等。它们的基本作用相似,主要是对线虫具有较强的驱杀作用。

(1)作用机理 本类药物基本上都是细胞微管蛋白抑制剂,抗虫作用机理主要是与虫体的微管蛋白结合,阻止了微管组装的聚合。

(2)不良反应 本类药物一般毒性低,安全范围大,在应用治疗剂量时,即使对幼龄、患病或体弱的家畜都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该类药物具有致畸作用,应慎用。

(3)常用苯并咪唑类药物

阿苯达唑 又称为丙硫苯咪唑、丙硫咪唑、肠虫清、抗蠕敏。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在水中不溶,在氯仿或丙酮中微溶。在冰醋酸中溶解。本品脂溶性高,比其它本类药物更易从消化道吸收,由于有很强的首过效应,血中的原形药物很少,主要在肝脏代谢。

内服易吸收,毒性低,安全范围大,一般无不良反应。低剂量对牛、羊、猪的毛圆线虫、奥斯特线虫、牛仰口线虫、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六翼泡首线虫和蛔虫等有很高的驱除效果。高剂量对莫尼茨绦虫、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猪毛首线虫、刚棘颚口线虫有极好的效果。对鸡的四角赖利绦虫、蛔虫,犬的蛔虫、恶丝虫,猫、兔感染的克氏肺吸虫均有效。内服给药,每千克体重1次量,马5~10毫克,牛、羊10~15毫克,猪5~10毫克,犬25~50毫克,禽10~20毫克。

但阿苯达唑不能完全有效地驱杀绦虫及肝片形吸虫等,仅对绦虫和肝片形吸虫等的成虫有效,而对其幼虫的效果不理想。例如,对牛的毛首线虫、前后盘吸虫,羊的肝片形吸虫未成熟虫体,猪的布氏姜片吸虫、细颈囊尾蚴,马裸头属绦虫等无效。阿苯达唑在动物妊娠期内不宜使用,因其对孕畜(猪30日,牛、羊45日)具有胚毒及致畸影响。马、兔、猫对阿苯达唑比较敏感,应慎用。连续长期使用,能使蠕虫产生耐药性,也可能产生交叉耐药性。

3.咪唑并噻唑类

本类药物对畜禽主要消化道寄生线虫和肺线虫有效,驱虫范围广,主要包括四咪唑和左旋咪唑,驱虫主要由左旋体发挥作用。

四咪唑 也叫噻咪唑、驱虫净。对各种家畜的线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有广谱、高效、低毒等优点。

【理化性状】本药为混旋化合物。其盐酸盐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无臭,味涩带苦,易溶于水,在20℃水中可溶解20%~22%,能溶解于甲醇,稍溶于乙醇,微溶于氯仿。在碱性环境中可缓慢水解。

【用途】四咪唑对家畜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近70种寄生线虫的成虫和幼虫都有很高的驱除效果,特别是对猪、牛、羊的肺线虫病有特效。

常用的是盐酸四咪唑,国产兽用驱虫净有片剂和注射液两种。各种动物均按体重计算用药量。

牛、羊口服为15毫克/千克(以体重计,下同),配成2%水溶液,1次灌服。皮下注射为6~8毫克/千克,药量在10毫升以下时,可1次注射完,超过此量时,须分2~3次注入。

猪口服剂量为15~20毫克/千克,可混拌在少量精料内投服。注射剂量为10毫克/千克。

【不良反应】治疗剂量,毒性很低,一般情况下,服药后不显临床反应。有时也会有轻微反应,如不安、流涎、肌肉发抖等,但很快消失,并恢复正常。若高于治疗剂量,药量越增加,中毒越明显,肌肉发抖加剧,运动失调,异常兴奋,拉稀,呼吸困难等。超过治疗量3倍量可引起中毒死亡。鸡口服1000毫克/千克,仍能耐受。

左旋咪唑 是广谱、高效、低毒的驱线虫药,对胃肠道线虫和肺线虫的成虫和幼虫均有效,能使寄生虫肌肉麻痹而迅速排出体外,因此用药后可观察到寄生虫的排出。本品还有免疫增强作用。内服、皮下或肌内注射吸收迅速完全,一般宜内服给药,中毒可用阿托品解毒。

【理化性状】左旋咪唑为噻咪唑的左旋异构体。常用其盐酸盐或磷酸盐。

盐酸左旋咪唑为白色或类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本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易溶,在氯仿中微溶,在丙酮中极微溶解。

磷酸左旋咪唑为白色或类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本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微溶。

【用途】

①牛、羊。左旋咪唑对反刍兽寄生线虫成虫高效的虫体有皱胃寄生虫(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小肠寄生虫(古柏线虫、毛圆线虫、伸口线虫)、大肠寄生虫(食道口线虫)和肺寄生虫(网尾线虫)。1次内服或注射,对上述虫体成虫的驱除率均超过96%。除艾氏毛圆线虫外,其疗效均超过噻苯达唑,对毛首线虫的作用不稳定。但对古柏线虫以及肺线虫未成熟虫体几乎能全部驱净。对奥斯特线虫、血矛线虫未成熟虫体亦有87%以上的驱除效果。

对牛眼虫(吸吮线虫)除内服或皮下注射外,还可以1%溶液2毫升直接注射于结膜囊内而治愈。有资料证实对苯并咪唑耐药的捻转血矛线虫和蛇形毛圆线虫,应用左旋咪唑仍有高效。

②猪。不同的给药方法(饮水、混饲、灌服或皮下注射),其驱虫效果大致相同,治疗量(8毫克/千克)对猪蛔虫、兰氏类圆线虫、后圆线虫的驱除率接近99%。对食道口线虫(72%~99%)、猪肾虫(有齿冠尾线虫)颇为有效。此外,有些资料还证实,左旋咪唑对红色猪圆线虫也有高效。对猪鞭虫病,注射(95%)比混饲(40%)的给药效果好。

某些猪线虫幼虫也能被左旋咪唑驱除,如后圆线虫第3期、第4期未成熟虫体,以及奥斯特线虫、猪蛔虫未成熟虫体也有90%以上的驱除效果,但对后两种虫体的第3期未成熟虫体,疗效低于65%。

③犬、猫。左旋咪唑按10毫克/千克日量连服2天,或1次皮下注射10毫克/千克,对犬蛔虫(弓首蛔虫、狮弓蛔虫)、钩虫(钩口属、板口属)的驱除率超过95%。但对鞭虫(犬鞭虫)无效。对严重感染蛔虫和钩虫的病犬,通常需重复用药。

感染欧氏丝虫的病犬,需按7.5毫克/千克日量,皮下注射,连用30天,才能消除症状。

左旋咪唑亦可做杀犬心丝虫微丝蚴药,需按5.5毫克/千克量,每日2次(间隔12小时),连用6天(如果犬微丝蚴仍为阳性时应连用15天)。由于在用药过程中,犬屡发呕吐,因而限制了左旋咪唑的广泛使用。

④马。左旋咪唑对马寄生虫的驱除效果和其它动物一样,对马副蛔虫和蛲虫成虫特别有效。如按7.5~15毫克/千克量(灌服或混饲)或皮下注射5~10毫克/千克能驱净马副蛔虫。对马肺丝虫(网尾线虫),需按5毫克/千克剂量,间隔3~4周,2次肌内注射,驱除率达94%。

左旋咪唑即使剂量提高到40毫克/千克以上,对多种大型或小型圆形线虫的效果仍然很差(17%~85%)。由于20毫克/千克以上剂量已能引起马匹不良反应和死亡,加之对大型圆形线虫的作用有限,从而限制了左旋咪唑对马的广泛应用。

⑤调节宿主免疫功能。左旋咪唑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特别是对老龄或慢性病患畜。它通过提高T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活性而调节免疫功能。因而对免疫功能抑制动物特别有效。人工接种副流感-3病毒,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牛病毒性下痢的犊牛,并用左旋咪唑比单用对症药物治疗的康复要快得多。目前对牛、犬、猫推荐的用药方案是,连用3天,停药3天,再用3天为一周期,对慢性疾病可按上述疗程,连续使用,每天用药量为驱虫量的1/4~1/3。

【注意事项】

①左旋咪唑对动物的安全范围不广,特别是注射给药,时有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事故。因此单胃动物除肺线虫宜选用注射法外,通常宜内服给药。

②马对左旋咪唑较敏感,骆驼更敏感,用时务必精确计算,以防不测。犬、猫亦敏感,内服常引起呕吐而影响药效,注射法(特别是大剂量)多出现严重反应(流涎,肌肉震颤),甚至死亡。国外有些宠物医院甚至认为,为防中毒死亡,用大剂量前务必使动物阿托品化。

③应用左旋咪唑引起的中毒症状(如流涎、排粪、呼吸困难、心率变慢)与有机磷中毒相似,此时可用阿托品解毒,若发生严重的呼吸抑制,可试用加氧的人工呼吸法解救。

④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时,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性较强,反应严重,而磷酸左旋咪唑的刺激性稍弱,故国外多用磷酸盐专用制剂,供皮下、肌内注射。但仍出现短暂时间的轻微局部反应。

⑤为安全考虑,妊娠后期动物,去势、去角、接种疫苗等应激状态下,动物不宜采用注射给药法。

⑥左旋咪唑片剂内服休药期,牛2天,羊3天,产奶期禁用,猪3天。左旋咪唑注射剂,牛14天,羊28天,产奶期禁用,猪28天。

4.四氢嘧啶类

该类药物也是广谱驱虫药,主要包括噻嘧啶和甲噻嘧啶。这类药物适用于各种动物的大多数胃肠道寄生虫,噻嘧啶和甲噻嘧啶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甲噻嘧啶是噻嘧啶的甲基衍生物,其驱虫作用较其母体化合物噻嘧啶为强,而毒性较小,安全范围较大。

噻嘧啶 噻嘧啶为广谱、高效、低毒的胃肠线虫驱除药。

【性状】噻嘧啶多制成双羟萘酸盐和酒石酸盐。双羟萘酸噻嘧啶为淡黄色粉末;无臭,无味;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略溶,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而酒石酸噻嘧啶则易溶于水。

【作用】

①猪。酒石酸噻嘧啶对猪蛔虫和食道口线虫很有效。按22毫克/千克剂量喂服不仅对猪蛔虫成虫有效,而且对趋组织期以及消化道内由虫卵孵化出的幼虫和在穿透肠壁前的幼虫(均属感染性蛔虫幼虫)亦均有效。如果用低剂量(110毫克/千克饲料浓度)连续饲喂不仅可治疗猪蛔虫症,而且还能预防。1次给予治疗量,对管腔居留期的食道口线虫,有效率为99%。有些试验还证明猪内服酒石酸噻嘧啶25毫克/千克,对猪胃虫(红色猪圆线虫)成虫的有效率为96%,对12日龄(73%)、5日龄(60%)未成熟幼虫的效果较差。

噻嘧啶对猪鞭虫、肺线虫无效。

②羊。酒石酸噻嘧啶25毫克/千克量对捻转血矛线虫(包括对噻苯达唑耐药虫株)、奥氏奥斯特线虫、普通奥斯特线虫、艾氏毛圆线虫、蛇形毛圆线虫、细颈线虫、古柏线虫、仰口线虫的驱虫率均超过96%。对食道口线虫、夏伯特线虫的作用稍差。对类圆线虫的无效。

③牛。对牛的驱虫谱大致与羊相似,即治疗量(25毫克/千克)酒石酸噻嘧啶对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毛圆线虫、细颈线虫、古柏线虫均有高效。对未成熟虫体的驱除效果较羊稍差。

④犬、猫。双羟萘酸噻嘧啶1次用5毫克/千克剂量,对犬普通钩虫(犬钩口线虫、欧洲犬钩虫)、蛔虫(犬弓首蛔虫、狮弓蛔虫)有95%疗效。双羟萘酸噻嘧啶对犬鞭虫、绦虫、心丝虫无效。

双羟萘酸噻嘧啶,按20毫克/千克剂量用于猫时,对普通钩虫(管状钩虫)、蛔虫(猫弓首蛔虫)都极有效。

【注意事项】

①由于噻嘧啶具有拟胆碱样作用,妊娠及虚弱动物禁用本品(特别是酒石酸噻嘧啶)。

②由于国外有各种动物的专用制剂以解决酒石酸噻嘧啶适口性较差的问题。因此,用国产品饲喂时必须注意动物摄食量,以免因减少摄入量而影响药效。

③由于酒石酸噻嘧啶易吸收而安全范围较窄,用于大动物(特别是马)时,必须精确计量。

5.有机磷化合物

有机磷化合物最早主要用作农业和环境杀虫药。以后将一些毒性较低的化合物发展为兽药而用于驱虫的有敌百虫、敌敌畏、哈罗松等。

有机磷化合物对畜禽的安全范围较小,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中毒后可用阿托品或胆碱酯酶复活剂解毒。该类药物还用作体外杀虫剂。

敌百虫 敌百虫是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制剂的共同优点是效果较好,剂量较小,投药方便。但是,越是效果好的,毒性越大,有效剂量与中毒量很靠近,使用时有一定的危险。敌百虫是比较理想的驱虫药和杀虫药。

【理化性状】纯品为白色结晶,有醛类气味。能溶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但不溶于脂肪烃和石油,有挥发性。在固体状态下相当稳定,在水溶液中易逐渐分解失效。在碱性溶液中分解很快,在酸性溶液中比较稳定。

【功能主治】是一种广谱的抗寄生虫药,用于驱除家畜胃肠道线虫、猪姜片吸虫、马胃蝇蛆、牛皮蝇蛆、羊鼻蝇蛆和蜱、螨、蚤、虱等。内服给药,每千克体重1次量,马30~50毫克,牛20~40毫克,绵羊80~100毫克,山羊50~70毫克,猪80~100毫克。

【用途】

①内服驱虫。配成2%~3%的水溶液灌服。牛、马0.04~0.08克/千克,绵羊0.07~0.10克/千克,山羊0.05~0.07克/千克,猪0.10~0.12克/千克,可拌入饲料内喂服。

②防治牛皮蝇蛆。用2%水溶液300~500毫升涂擦牛体,第1次处理后,隔30~40天进行第2次处理。

羊鼻蝇蛆用50%溶液,绵羊按0.1克/千克,山羊按0.075克/千克计算用药量,颈部皮下注射。马胃蝇蛆按0.04~0.05克/千克,配成2%~3%的水溶液,用胃导管投服。

③外用。配成1%~2%的水溶液,局部涂擦或喷洒,可防治虱、蜱、螨等。

④治疗水牛血吸虫病。用兽用精制敌百虫粉剂或片剂,每天每千克体重15毫克,1次口服,疗程5天。最高用药量以体重300千克为限,其超过部分不计算药量。粉剂用冷水配成1%左右的溶液灌服(不用热水或开水配制),现配现用,片剂可直接投服。

【注意事项】

①敌百虫是一种毒性较高的驱/杀虫药,在大规模进行驱虫治疗前,必须按照动物的不同年龄、不同体质,选择10%左右进行安全试验,然后再大规模应用。

②敌百虫在有机磷制剂中虽属毒性较低的一种,但一般治疗量与中毒量仍较接近,在大规模驱虫灭虫工作中,可能会发生中毒。轻度中毒时,可不必解毒,很快会恢复;中度中毒可用硫酸阿托品解毒;严重的应采用硫酸阿托品和解磷定二药结合治疗。

③敌百虫在水溶液中很不稳定,容易水解失效,故宜新鲜配制,现用现配。

④敌百虫遇碱,可产生毒性很高的敌敌畏,故在驱虫灭虫时,不能与碱性药物或碱水配伍应用。

6.其它驱线虫药

临床上常用的是哌嗪及其盐类。这类药物能迅速由胃肠道吸收,有较好的驱蛔虫效果,对食道口线虫、尖尾线虫也有一定的效果。常用作畜、禽的驱蛔虫药,毒性小,临床用药安全。

枸橼酸哌嗪 枸橼酸哌嗪主要用于驱畜禽的蛔虫。内服给药,每千克体重1次量,马、牛0.25克,羊、猪0.25~0.3克,山羊50~70毫克,犬0.1克。

常用驱线虫药的作用特点和用法、用量见表2-2。

表2-2 常用驱线虫药的作用特点和用法、用量

(二)驱绦虫药

绦虫发育过程中各有其中间宿主,要彻底消灭家畜绦虫病,不仅需要使用驱绦虫药,而且还需控制绦虫的中间宿主,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阻断其传播。理想的抗绦虫药,应能完全驱杀虫体,若仅使绦虫节片脱落,则完整的头节大概在2周内又会生出体节。

目前常用的驱绦虫药主要有吡喹酮、氯硝柳胺、硫双二氯酚等。有的药物兼有抗绦虫的作用,如苯并咪唑类药物。

吡喹酮

【理化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味苦。有吸湿性。在氯仿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在乙醚及水中均不溶。

【功能主治】为广谱抗吸虫和绦虫药物。适用于各种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姜片吸虫病以及绦虫病和囊虫病。

内服后在肠道迅速吸收,并迅速分布于各种组织,其中以肝、肾中的含量最高,能透过血脑屏障。首过效应很强,形成单羟化或多羟化代谢物,门脉的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外周血液浓度。吡喹酮在体内代谢迅速,主要经肾排出。

吡喹酮能使寄主体内的血吸虫产生痉挛性麻痹而脱落,并向肝脏移行。对大多数绦虫成虫和未成熟虫体均有良效,加之对动物的毒性小,是较理想的药物。但高剂量使用偶有血清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现象,但部分牛会出现体温升高、肌肉震颤、胀气等反应。

【用途】

①治疗吸虫病。治疗各种慢性血吸虫病采用总剂量60毫克/千克的1~2日疗法,每日量分2~3次餐间服,急性血吸虫病总剂量为120毫克/千克,每日量分2~3次服,连服4日。体重超过60千克者按60千克计算。华支睾吸虫病,总剂量为210毫克/千克,每日3次,连服3日。姜片吸虫病,15毫克/千克,顿服。

②治疗绦虫病。治疗牛、猪绦虫病,10毫克/千克,清晨顿服,1小时后服用硫酸镁;短小膜壳绦虫和阔节裂头绦虫病,25毫克/千克,顿服;囊虫病,总剂量120~180毫克/千克,分3~5日服,每日量分2~3次服。

硫双二氯酚 即别丁。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或微带酚臭。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或丙酮。在稀碱溶液中溶解。对畜禽的多种绦虫及吸虫均有驱除效果。用于治疗肝片吸虫病、前后盘吸虫病、姜片吸虫病和绦虫病。本品内服,仅少量迅速由消化道吸收,并由胆汁排泄,大部分未吸收药物均由粪便排泄,因而可驱除胆道吸虫和胃肠道绦虫。

本品的安全范围较小,多数动物用药后均出现暂时性腹泻症状,但多在2天内自愈。为减轻不良反应,可以小剂量连用2~3次。马属动物较敏感,用时慎重。禁用乙醇或增加溶解度的溶剂配制溶液内服,否则会造成中毒死亡。

氯硝柳胺 又称灭绦灵、育米生、血防-67,属于抗寄生虫病药中的驱绦虫药,毒性较低,对多种绦虫均有很高的疗效,驱绦虫机制是妨碍绦虫的三羧酸循环,使乳酸蓄积而致虫体死亡,是家畜、宠物绦虫病的防治首选药。口服从胃肠道吸收极少,使在肠中保持高浓度,对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及短膜壳绦虫均有较强的杀虫作用。药物低浓度可促进虫体对氧的摄取,高浓度可抑制虫体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反应,阻碍吸收和摄取葡萄糖,致使绦虫头节片和近段死亡,从肠壁脱落而随粪便排出。主要用于绦虫感染,亦可作为灭钉螺药,能杀灭钉螺、螺卵、血吸虫尾蚴和毛蚴。灭螺率高,作用缓慢,残效期长,用于预防血吸虫病,在气温20℃以上效果较好。另外,本品对人、畜及植物无害,对鱼类的毒性很大,故鱼塘禁用。

(三)驱吸虫药

除前述吡喹酮、硫双二氯酚以及苯并咪唑类药物等具有驱虫作用外,尚有多种驱吸虫药,这里主要介绍常用的驱肝片吸虫的药物。

硝氯酚 又名拜耳9015、羊肝酯。内服后可经肠道吸收,但在瘤胃内可逐渐降解灭活。体内排泄较慢,9天后乳、尿中基本上无残留药物。

硝氯酚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抗牛羊肝片吸虫药,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在我国已代替四氯化碳、六氯乙烷等传统治疗药物而用于临床。硝氯酚能抑制虫体琥珀酸脱氢酶,从而影响肝片吸虫的能量代谢而发挥作用。硝氯酚对动物比较安全,治疗量一般不出现不良反应。

硝硫氰酯 无色或浅黄色微细结晶性粉末。不溶于水,极微溶于乙醇,溶于丙酮和二甲基亚砜。

单胃动物内服后,吸收较慢,吸收后药物能与红细胞和血浆蛋白结合。在体内分布不均匀,胆汁中浓度高于血中浓度10倍,有明显的肝肠循环现象,对杀灭血吸虫有利。吸收后药物主要经尿液排泄。反刍动物内服后驱虫效果较差,可能是在瘤胃中被降解所致。

硝硫氰酯具有较强的杀血吸虫作用,对耕牛血吸虫病和肝片吸虫病均有较高的疗效。但由于内服时杀虫效果较差,而临床多选用第三胃注入法。

三、抗原虫药物

(一)抗球虫药

主要有莫能菌素、盐霉素钠、拉沙洛西钠、赛杜霉素、海南霉素、地克珠利、托曲珠利、磺胺喹沙啉、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氯吡嗪钠、氨丙啉、氯苯胍、常山酮、乙氧酰胺苯甲酯等。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抗球虫药的用法用量。

1.莫能菌素

具有抗球虫和预防坏死性肠炎的作用,抗球虫谱广,主要用于预防家禽球虫病。

2.盐霉素钠

作用、应用同莫能菌素,毒性稍强。禁与泰妙菌素及其它抗球虫药配伍使用。

3.拉沙洛西钠

毒性小,可与泰妙菌素合用,高剂量使用会导致垫料潮湿。

4.地克珠利

新型、高效、低毒的抗球虫药,为较理想的杀球虫药物。本药的作用时间短暂,停药1天后,作用基本消失,必须连续用药。若用药浓度极低,连续用药易产生耐药性。使用地克珠利预混剂混饲,每千克饲料1毫克(以地克珠利计)。

5.磺胺类

(1)磺胺氯吡嗪钠 抗球虫专用的磺胺药,且具较强的抗菌作用,最适合于球虫病暴发时治疗用。使用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内服,每千克体重,兔10毫克,连用5~10日;羊1.2毫升(配成10%水溶液),连用3~5日。

(2)盐酸氨丙啉 高效、安全、低毒,不易产生耐药性,多与乙氧酰胺苯甲酯和磺胺喹沙啉并用,以增强疗效。用药浓度过高可能导致硫胺素缺乏症。

(3)磺胺喹沙啉 为抗球虫的专用磺胺药,主要用于鸡球虫病,常与盐酸氨丙啉或抗菌增效剂联合使用,扩大抗球虫谱及增强抗球虫效应。

(二)抗锥虫药

家畜锥虫病是由寄生于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锥虫引起的一类疾病。防治本类疾病,除应用抗锥虫药消灭虫体外,平时应重视消灭其传播媒介吸血昆虫,才能杜绝本病的发生。下面介绍几种抗锥虫药的用法用量。

1.注射用三氮脒

用于家畜巴贝斯梨形虫病、泰勒梨形虫病、伊氏锥虫病和媾疫锥虫病。肌内注射,每千克体重一次量,马3~4毫克,牛、羊3~5毫克。临用前配成5%~7%溶液。本品毒性大、安全范围较小。应用治疗量,有时马、牛也会出现不安、起卧、频繁排尿、肌肉震颤等不良反应。骆驼敏感,通常不用;马较敏感,忌用大剂量;水牛较黄牛敏感,连续应用时应慎重。大剂量应用可使乳牛产奶量减少。局部肌内注射有刺激性,可引起肿胀,应分点深层肌内注射。

2.甲硫喹嘧胺

本品的抗锥虫谱较广,对伊氏锥虫、马媾疫锥虫、刚果锥虫和活跃锥虫等有效,但对布氏锥虫的作用较差。主要用于治疗马、牛、骆驼的伊氏锥虫病及马媾疫。在临床上使用注射用喹嘧胺,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每千克体重一次量,马、牛、骆驼4~5毫克,临用前配成10%水悬液。用治疗剂量肌内或皮下注射,在注射部位可引起肿胀和硬结。马属动物对本品较敏感,注射后0.25~2小时,出现兴奋不安、肌肉震颤、出汗、体温升高、腹痛、频排粪尿、口吐白沫、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一般在3~5小时消失。反应严重的病畜可肌内注射阿托品解救。

四、杀虫药(杀昆虫和蜱螨药)

对动物体外寄生虫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称杀虫药。杀虫药可分为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及其它类杀虫药。目前传统的有机氯杀虫剂已禁止使用,原因是其性质稳定,残留期长,在人和动物脂肪中大量富集,危害健康,且有的具有致癌作用;另外,还可严重污染农产品和环境。

杀虫药对动物体也同样具有毒性,使用不当会出现中毒,所以应正确使用杀虫药,注意使用剂量、方法、中毒症状及解救方法等。

(一)杀虫药的应用方式

1.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多用于个体局部杀虫,一般应用粉剂、溶液、混悬液、油剂、乳剂、软膏等局部涂擦、浇淋和撒布等。任何季节均可进行局部用药,剂量亦无明确规定,只要按规定的有效浓度使用即可,但用药面积不宜过大,浓度不宜过高。涂擦杀虫药的油剂可经皮肤吸收,使用时应注意。透皮剂(或浇淋剂)中含促透剂,浇淋后可经皮肤吸收转运至全身,也具驱杀内寄生虫的作用。

2.全身用药

多用于群体杀虫,一般采用喷雾、喷洒、药浴,适用于温暖季节。药浴时需注意药液的浓度、温度以及动物在药浴池中停留的时间。饲料或饮水给药时,杀虫药进入动物消化道内,可杀灭寄生在体内的马胃蝇蛆和羊鼻蝇蛆等;药物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可杀灭牛皮蝇蛆或杀灭吸吮动物血液的体外寄生虫;消化道内末吸收的药物则经粪便排出后仍可发挥杀虫作用。

全身应用杀虫药时须注意药液的浓度和剂量。杀虫药一般对虫卵无效,因而必须间隔一定时间重复用药。一般来说,杀虫药对动物都有一定的毒性,甚至在规定剂量范围内,也会出现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杀虫药时,除依规定的剂量及用药方法使用外,还需密切注意用药后的动物反应,遇有中毒迹象,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二)杀虫药的分类

杀虫药可分为有机氯类、有机磷类、除虫菊酯类、大环内酯类。目前有机氯杀虫药已很少应用,因其性质稳定,残效期长,在人和动物脂肪中大量蓄积,影响人体健康,也污染农产品和环境,国家已禁止生产和使用。

1.有机磷类杀虫药

为传统杀虫药,广泛用于畜禽外寄生虫病。具有杀虫谱广、残效期短的特性,大多兼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其杀虫机理是抑制虫体胆碱酯酶的活性,但对宿主动物的胆碱酯酶也有抑制作用,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动物会经常出现胆碱能神经兴奋的中毒症状,故过度衰弱及妊娠动物应禁用。若遇严重中毒,宜选用阿托品或胆碱酯酶复活剂进行解救。

(1)敌百虫 驱除家畜消化道的各种线虫,对畜禽外寄生虫亦有杀灭作用,可用于杀灭蝇蛆、蛹、蝉、蚤、虱等。使用方法:内服、喷雾、饲料给药、涂擦局部、溶液药浴、喷淋等。具体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浓度等在前已有说明。

(2)敌敌畏 市售80%敌敌畏乳油,其杀虫力比敌百虫高8~10倍,所以可减少应用剂量,而相对较安全,但对人、畜的毒性还是较大的,易被皮肤吸收而中毒。内服驱消化道线虫及杀灭马胃蝇蛆和羊鼻蝇蛆;外用杀灭虱、蚤、蜱、蚊和蝇等吸血昆虫,还广泛用作环境杀虫剂。敌敌畏项圈用于灭犬、猫蚤和虱。禽、鱼和蜜蜂对本品敏感,慎用。孕畜和心脏病、胃肠炎患畜禁用。

(3)皮蝇磷(蝇毒磷、芬氯磷) 是专供兽用的有机磷杀虫剂。微黄色或白色结晶粉,难溶于水,略溶于乙醇、丙酮和芳香溶剂中。在碱性环境中逐渐水解,在正常保存和使用条件下较稳定。

皮蝇磷对双翅目昆虫有特效。内服或皮肤给药有内吸杀虫作用,主要用于牛皮蝇蛆。喷洒用药对牛羊锥蝇蛆、蝇、虱、螨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对人和动物的毒性较小。泌乳期乳牛禁用;母牛产犊前10天内禁用;肉牛休药期10天。

2.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是根据植物杀虫药除虫菊的有效成分——除虫菊酯的化学结构合成的一类杀虫药,属神经毒,可作用于昆虫神经,使其过度兴奋、痉挛,最后麻痹而死。具有杀虫谱广、高效、速效、残效期短、毒性低以及对其它杀虫药耐药的昆虫也有杀灭作用的优点。对卫生、农业、畜牧业的各种昆虫及外寄生虫均有杀灭作用。

拟除虫菊酯类药物性质均不稳定,进入机体后,即迅速降解灭活,因此,不能用内服或注射给药。虫体能迅速产生耐药性。

(1)氯菊酯(二氯苯醚菊酯、除虫精、扑灭司林) 氯菊酯为无色结晶固体,有菊酯的芳香味,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等多种有机溶剂。在空气阳光中稳定,在碱性介质中易分解。具有广谱、高效、击倒快、残效期长等特点,1次用药可维持药效1个月左右。对蚊、蝇、血蚤、虱、蜱、螨、虻等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对虱卵也有杀灭作用。对鱼有剧毒。

(2)溴氰菊酯(敌杀死、倍特) 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溴氰菊酯属于接触性杀虫剂,对虫体有胃毒和触杀作用,无内吸作用。对动物体外寄生虫,如虱、蛾等有很强的驱杀作用,具有作用迅速、残效期长、低残留的特点。对蚊、蝇,牛、羊的各种虱、牛皮蝇、羊痒螨、禽虱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1次用药能维持药效近1个月。对有机磷、有机氯耐药的虫体,仍有高效。

本药对皮肤、呼吸道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注意防护。遇碱分解,对塑料制品有腐蚀性。对鱼剧毒,蜜蜂、家蚕亦敏感。

3.大环内酯类杀虫药

阿维菌素具有高效驱杀线虫、寄生性昆虫、螨的作用,1次用药可驱杀体内外寄生虫。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的另一类具有驱杀动物体内外寄生虫作用的米尔倍霉素类药物,与阿维菌素类药物相同。

4.其它杀虫药

双甲脒(特敌克、螨脒、阿米曲土)为新型甲脒类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对牛、羊、猪、兔的体外寄生虫,如疥螨、痒螨、蜱、虱等各阶段虫体均有极强的杀灭效果,产生作用较慢,用药后24小时能使虫体解体,1次用药可维持药效6~8周。双甲脒对人和动物的毒性极低,有时可以用于妊娠和授乳的母畜。马较敏感。对鱼有剧毒,已在所有水生动物上被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