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实体主义批判

在导言中,我们厘清了广松哲学从“脱亚入欧”到“脱欧入亚”的特定语境。在这一语境中,广松认为自哥伦布以来五百年间以欧洲为中心的产业主义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而新的时代,必须有其相应的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关系主义’将取代过去占主流的‘实体主义’而成为基调”。[日]廣松渉:《廣松渉著作集》(第14巻),岩波書店1997年版,第498页。

传统的既成观念认为,“首先存在结成关系的实体性的项,这是形成关系的条件”, “首先存在实体性的自存项,然后形成关系”。[日]廣松渉:《廣松渉著作集》(第15巻),岩波書店1997年版,第xiii页。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相当广泛的、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领域中是正当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都迟早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要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221页。由此在广松看来,所谓实体不过是关系的规定性的反照的“结节”,在本体论上并不是独立自存体,之所以构成自存的实体的物,乃是基于物象化的误视。关系规定性才是基始性存在。同时,广松强调,他的这一关系主义的存在认识 (事的世界观),实际上是超越了传统的“实体主义VS关系主义”相互对立的根源。实际上在现代知识中,曾是实体主义“最大根源”的物理学,也早已实现从实体主义向关系主义的彻底转变。进入20世纪,正如相对性理论或量子力学所展现的那样,实体主义的本体论受到自我否定,在进行认识论、本体论的分析时,关系主义的本体论已成为主流。虽然现代物理学中实体主义范式与关系主义范式依然并存,但事实上所谓“现代物理学的危机”却紊乱发生。当今值得重视的是,始于数学,贯穿于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等人文社会系统各科学领域的“结构主义”的抬头。结构主义归根结底是立足于关系主义的本体论。面对实体的基始性这一传统既成观念,从实体主义向关系主义的转变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在本章中,我们拟通过第一、二节阐明,在广松所谓的过去“占主流的‘实体主义’”中,亚里士多德及笛卡尔所谓的实体究竟是什么;他们以及莱布尼茨、洛克和休谟等人是如何认识实体的;在实体论哲学中,近代哲学中的康德、马赫、胡塞尔、海德格尔的“主客二分性”遭遇了怎样的理论困境。然后,通过第三、四节揭开广松的四肢结构论的语源、关系论背景、形成路径、秘密结构及其对《资本论》的双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