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界从来不缺少珠联璧合的夫妻档学者,从陆侃如和冯沅君先生、程千帆和沈祖棻先生,到陈伯海和蒋哲伦先生、张伯伟和曹虹先生,不断演绎着学术的传奇与佳话。如今新生代学者中,又涌出一对让人瞩目的比翼双飞的学者胡建次和邱美琼。胡、邱伉俪,先是分别在上海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后又双双成为所在学校文艺学学科和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教授和学术骨干。夫妻俩鹣鲽情深,志同道合,既各有专诣,又有共同的研究方向,合著有中国古典诗学、中国古典词学著作多部。据我所知,近五年两人合作出版的著作就有《日本学者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主要文献目录(1900—2007)》(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日本学者中国古典诗学研究500家简介与成果概览》(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中国古代文论承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中国现当代主要词学研究者空间分布与著作状况》(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等,差不多是一两年出版一部著作,十分勤奋高产。

最近,他俩又花三年多时间合作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词学重要理论命题与批评体式承衍研究”,洋洋70多万字,相当厚重扎实。历来的词学理论批评史都是以时间为序列、以词论家为中心,考察各个时期词论家的创作主张、理论建树和批评方法,很少见像本书这样以理论命题、概念范畴为中心探讨每一种词学理论命题、概念范畴和批评体式的生成、演进与变化的。词学理论批评研究的视角为之一新。著者别具只眼,拈出“承衍”作为关键词,力图探明每种理论命题和批评体式的来龙去脉、承传和展衍的过程,尤具创新性。从此,中国词学批评话语系统中,在“正变”“雅俗”等概念之外又多了“承衍”这个新的术语。新概念的提出,意味着词学研究的进步。今后的词学研究,不仅要研究词史的“正变”“雅俗”,还可以探讨各种理论范畴、批评方法的“承衍”,从而为词学研究开拓出新的面向。著者为学与其做人一样持重敦厚,每种命题和批评体式的承衍,都不作空泛的议论,而是建基于深广的文献材料之上。他们特别注意利用最新的文献资料,诸如朱崇才《词话丛编续编》和冯乾《清词序跋汇编》等来拓展理论资源,用翔实的史料支撑其创新性观点,使所得结论坚实而可信。

一本好书,不仅是视角和方法、材料和观点都要有新颖性,还要有延展性,让后来者有继续拓展的空间。本书对每种命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都有原原本本的阐述,然不同命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待阐释辨析。书中有词情论、词意论、词味论、词韵论、词趣论、词格论、词气论各章,每个命题,各自独立,判然分明,然词情与词意有何异同,词味与词韵是否有联系,词趣与词味有何区别,词气与词格是否有关联,古人除了单说“情”“意”“韵”“味”“趣”“气”“格”之外,也常说“情意”“韵味”“趣味”“气格”,复合型的概念与单称的概念在内涵和外延、能指与所指上有何异同,本书留下了好多有待开拓和深化的空间,读者可进一步探讨,相信作者今后也会有更深入的阐发。

我与建次、美琼教授交往有年,除了经常在学术会议上互动之外,电邮通信更往来不断,时常分享他们的学术信息和资源。特别是前几年我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唐五代文学研究论著检索系统与定量分析”,需要全面掌握海内外的研究资料,建次教授不仅主动将他们从日本复印回来的有关目录文献资料无保留地复印寄我,还把他们辛勤搜集整理的《日本学者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主要文献目录》电子文档提供给我使用,以减少我的录入之劳,让我感念不已。我在海外讲学,途中欣闻其新著即将出版,遂略叙数语,以示祝贺。

王兆鹏

2015年5月6日于吉隆坡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