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览

第一节 国土与国家象征

一 地理位置

冰岛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celand),简称冰岛(冰岛文为“Island”,英文为“Iceland”)。其原文意思为“冰的陆地”或“冰的国度”。由于它是岛国,汉语便将其创译为“冰岛”。这是欧洲国名中唯一完全没有采用音译,而是根据其实际情况采用意译的汉语名称。

冰岛是个岛国,其主要岛屿就是冰岛,为欧洲仅次于大不列颠岛的第二大岛,面积为10.2950万平方千米。该岛南北长346千米,东西宽514千米。大岛的周边有众多小岛,加在一起全国总面积为10.3万平方千米。由于周围海域在历史上不时有海底火山爆发,从而形成新的小火山岛,而有的在形成后不久面积变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因此其全国总面积的统计数字因年代不同而有所变化。冰岛位于北大西洋中部,紧靠北极圈,是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国家,其极点坐标是北纬63°23′31′′~北纬66°32′29′′、西经13°30′06′′~西经24°32′12′′。它有白夜和黑昼现象,即太阳在夏季落下的时间很短,夜晚好似白天,太阳在冬季则升的时间很短,白天好似夜晚。从地图上看,冰岛犹如镶嵌在北大西洋靠近北极圈的一颗明珠,十分耀眼。

冰岛位于欧洲最西边,虽然属于欧洲国家,但是离欧洲大陆很远,离北美洲反倒近一些。其东面隔挪威海距挪威970千米,东南距英国的苏格兰798千米,西北隔丹麦海峡距位于北美洲的格陵兰岛287千米,东南距法罗群岛420千米,东北距扬马延岛550千米。海岸线长约4970千米,领海宽度为12海里。其大陆架面积为11.1万平方千米。冰岛于1972年宣布其专属渔区宽度为50海里;1975年10月,冰岛开始推行200海里捕鱼限制区;1979年6月,冰岛正式宣布对200海里捕鱼区的专有权。其专属经济区总面积为75.8万平方千米,是国土面积的7倍多。

冰岛位于零时区(西欧时间,即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二 地形与火山

冰岛的西北部、北部和东部的海岸线破碎,海岸陡峻,海湾众多,并且有不少深入内陆的峡湾。西部有巨大的法赫萨湾和布雷扎湾伸入陆地。岛的南部海岸较平直,主要是低缓的环礁海岸。

冰岛的地形为一个倒置碗状的高地,在岛的中央地带多为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地,不少地方高于800米。全境平均海拔约为500米。海拔低于200米的地方共有2.47万平方千米,均位于沿海地区;海拔为200~400米的地方有1.84万平方千米;海拔400~600米的地方有2.22万平方千米;海拔600米以上的面积达3.77万平方千米。高原的边缘是海岸山脉,峭壁直临海岸。沿海只有零星的平原,且这些平原面积狭小,仅西南部的雷克雅未克附近的平原范围稍大。最大的瓦特纳冰原位于冰岛东南部。该冰原中部最高点海拔1800米;南部最高点华纳达尔斯峰海拔2110米(2014年数字,以前为2119米),是冰岛最高峰。

冰岛是由大约2500万年前第三纪中新世以来亚欧大陆板块和美洲大陆板块分离所造成的海底地幔物质逐步喷涌而出形成的。其大部分地区是在最近100万年才形成的,因此冰岛是一座相当年轻的火山岛,目前仍然在继续生长变化。它同时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岛,岛上处处显露出典型的火山地貌。冰岛是大西洋中部海脊在大西洋北半部露出海面的部分。海脊在此处呈十字状,分别伸向西北方的格陵兰岛、东北方的扬马延岛、东南面的法罗群岛和南部的亚速尔群岛。全岛由近代玄武岩组成,累积的玄武岩厚达3000米,冰岛东部的玄武岩厚度甚至达到1万米。玄武岩共分上下两层,在两层之间夹有淡水沉积的砂土和黏土,同时还有薄层的褐煤。上层的玄武岩经过长期侵蚀,已进入准平原状态。在第三纪末期,由于火山作用强烈,这里的玄武岩曾经形成许多断层和裂谷。有的玄武岩层上升,有的下降,块块断裂,因此冰岛的地形起伏复杂。

由于冰岛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的交界线从西南向东北斜穿全岛,形成纵向断裂谷,构成冰岛中部南北走向的活火山地带,并且该断裂谷还以每年1~2厘米的速度向西移动。地下熔岩往往沿着这一断裂谷冲出地表,造成火山爆发。沿裂谷带的张裂缝分布着喷发玄武质熔岩的盾状火山。在一些深坳谷内可见到呈层状的熔岩,它们在地下深处转变成无数垂直的玄武质岩脉,这些岩脉被称为席状岩墙,这种席状岩墙是从地壳裂缝中挤出的熔岩根部。

地下岩浆的活动迄今仍很活跃,在冰岛的东北部和西南部有很多火山。在过去的1.2万年间,冰岛一共有近200座火山活动过,火山活动比世界上面积相同的其他地区都要频繁。自公元9世纪下半叶冰岛有人类定居以来,喷发过的活火山有36座,冰岛是世界上火山最多和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火山活动现在虽然已经不及第三纪强烈,但有些火山还不时喷发,自9世纪以来冰岛一共发生过约200次较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冰岛的火山活动主要是溢流喷发,所产生的熔岩要比火山碎屑物(火山灰及火山弹等)多,熔岩量特别大,平均每百年喷出熔岩约40亿立方米,约占整个地球熔岩总喷出量的1/3。全境有1.2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被冰后期的熔岩所覆盖,约占国土面积的12%,如果加上此前喷出的熔岩,则冰岛全境有约30%的土地被熔岩所覆盖。由于冰岛的地下充满了热与火,有人把冰岛贴切地称为“热岛”或“火岛”。

冰岛的火山千奇百怪、类型各异:有熔岩含很少气态物质的盾状火山,有喷发物为熔岩与固态物质的混合物的成层火山,还有比较古老的间冰期火山。鉴于冰岛的许多地形、地貌与月球或火星相似,美国宇航局选择冰岛作为宇航员登月的训练基地。

1783年6月8日~1784年2月,位于瓦特纳冰原西南的拉基火山大爆发,喷出的火山灰高达1.5万米,形成长达27千米的裂谷,一共有100多个成排的火山口,形成位于一条线上的溢流性大喷发,在8个多月内一共喷出约14.731立方千米的熔岩。这是地球在冰后期熔岩喷发数量最大的一次,熔岩覆盖面积达565平方千米。火山还喷出大量火山灰和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并造成酸雨,破坏了大片牧场和耕地,一共造成大约2.8万匹马、1.14万头牛和20万只绵羊死亡,占当时冰岛牲畜总数的约75%。在火山爆发期间以及随后两年发生的严重饥荒中有近1万名居民相继丧生,约占当时冰岛人口的1/5。火山喷出的尘雾在整个夏天都笼罩着冰岛的大部分地区,甚至到达欧洲大陆乃至西亚地区,造成法国农作物连年歉收及经济状况恶化,这成为加剧法国社会动荡并引发1789年大革命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场大灾难被冰岛人称为“斯卡夫陶(该地区一河名)大火灾”。

1875年1月,冰岛北部的阿斯基亚火山开始爆发,喷出的熔岩总量约达2立方千米,并形成了火山口湖即厄斯克湖。火山喷出的大量火山灰覆盖了冰岛东部的广大地区,厚度达10~20厘米,给冰岛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并引起严重饥荒。同时由于连续多年气候极为寒冷,先后约有2万冰岛人远走他乡,连续10多年时间向北美移民。

1963年11月14日,当一艘渔船在冰岛南部韦斯特曼纳群岛(也意译为“西方人群岛”,其主要岛屿是赫马岛)附近海域捕鱼时,渔船上的渔民突然发现海底火山爆发。这次火山爆发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形成一座新的火山岛。该火山以后又多次喷发,使该岛不断生长。这是世界上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海底喷发。各国科学家纷纷赶往现场,观察并拍摄了火山喷发和岛屿形成的全过程。在1967年6月最后的熔岩流出之后,该岛已高出海平面200米,高出洋底290米,面积为2.5平方千米,成为一座永久性岛屿。冰岛人采用北欧传说中火神巨人的名字,称该岛为苏特塞岛(又译为瑟尔塞岛)。不过,将近40年之后,苏特赛岛的面积在21世纪初缩小为只有1.6平方千米。同样位于冰岛西南部,因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另外两座小岛,由于地质比较疏松,所以抵抗不住海浪的冲击,只存在了几个月就被海浪所吞噬。在历史上,冰岛周围海域曾多次发生海底火山爆发,并形成许多小岛或暗礁。仅在韦斯特曼纳群岛地区,就有海上火山口近20个、海底火山口50多个。

1973年1月23日晚,赫马岛上一位居民看到浓烟和火光,以为发生了火灾而马上报警。当消防队急速赶到时,才发现那是火山爆发,在离居民区仅200米的地方出现一条长达1.5千米的裂隙。5300多位居民不得不丢下全部家产,迅速而有组织地撤离该岛,所幸没有一人死亡。这次火山爆发持续了半年,熔岩和火山灰吞噬了半个镇子共计300多所房屋,但人们居然用海水降温的方式把港口给保住了,保证了海港通道的畅通。在火山爆发停息之后,大多数居民又返回到该岛居住,重建家园。这次爆发使赫马岛的面积扩大了2平方千米,达到18平方千米。

冰岛著名的火山还有盾状火山斯恰尔布雷泽火山,它在最近1000年中曾喷发20多次,火山口高550米,山坡陡峭,底部直径为8~10千米,山顶在夏天仍戴着美丽的雪帽。冰岛最高峰华纳达尔斯峰海拔2110米,是冰岛最高的火山。它是一座成层火山,有史以来只爆发过两次,分别在1362年和1727年。其中,1362年火山爆发引起的大洪水和大量火山灰摧毁了周围的居民区。

冰岛最有名、最活跃的火山是海克拉火山,其名称在冰岛语中是“风帽”的意思。它位于雷克雅未克以东113千米,南距海滨55千米,正好处在冰岛东部和南部两大断层的接合地带,已经有大约7000年的历史,目前正处于中年时期,十分活跃,被称为“北欧不断冒烟的烟囱”。中世纪的基督徒把其火山口称为“地狱之门”,将其比作有罪灵魂的涤罪所,更比作妖魔鬼怪聚集的地方。它海拔1491米,火山口周长400多米。有历史记载的1104年的第一次爆发破坏了大片地区,此后该火山一共喷发过近170次,其中有近20次是较大规模的喷发,这不断给其周围地区带来破坏。它在1947年、1970年、1991年、2000年和2005年相继剧烈喷发。1947年3月29日发生的猛烈爆炸在整个冰岛都能听到,喷出的火山灰高达3万米,并在两天后越过大西洋飘落到芬兰境内,整个喷发持续达13个月。1970年5月开始的爆发持续了2个月,火山灰中含有大量的氟,造成约7500只绵羊死亡。1991年1月17日开始的喷发持续了51天,火山灰飘落到欧洲大陆。2000年2月26日晚海克拉火山再次爆发,火山口处的裂缝长达6~7千米,有多个火山口同时喷发,房屋般大小的石块被抛上天空,然后像陨石一样洒向地面,喷出的火山灰高达1.5万米,在全国各地都能看见。2005年2月26日,海克拉火山又喷出了滚烫的熔岩,并伴有大量浓烟从火山口冒出,浓烟直上云霄,景象十分壮观。

1996年10月2日,位于瓦特纳冰原下的格里姆斯湖火山开始连续喷发,到10月13日平息。但在11月5日因冰雪融化,此地突然发生大洪水,巨大的水流、泥石和冰块冲向腹地,冲断了一些道路和桥梁,损失估计达3500万美元。之后,火山于11月6日再次爆发。整个过程引来许多冰岛人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记者到附近观看。

2010年3月20日,艾雅法拉火山开始了190年来的首次喷发。这次喷发形成了一条长达500米的裂缝,并产生了壮观的熔岩喷涌。熔岩喷涌沿着火山口堆积起数座充满泡沫的火山岩小山,同时引发冰泥流,造成巨大洪水。艾雅法拉火山的这次喷发可能带来的全球性影响一度引起专家的担忧。

假火山口是冰岛所独有的自然景观。当火山熔岩流经水源、沼泽、苔原或其他多水地面时,由于下面的水分急速大量汽化,蒸汽以爆炸般的速度把熔岩冲向高空,犹如真正的火山爆发,并形成与真火山口几乎完全一样的顶部带有漏斗喷口的锥状熔岩。这类假火山口成群存在:最小的只有数米高、数米宽;最大的底部直径达300米,高30多米,远远望去,蔚为壮观。在雷克雅未克附近的勒伊兹丘陵、著名旅游胜地米湖边上的斯库图斯塔扎吉加尔等都有典型的假火山口。

冰岛的海边大多是黑色的沙滩,沙滩上细小、发亮的黑沙是炽热的熔岩和海水接触后因冷热温差太大碎裂而成的。由于熔岩沙粒富含深色的矿物,缺少浅色的石英类矿物,因此它们都是黑色的。位于冰岛最南端的旅游胜地维克小镇便以黑沙滩而著名。

冰岛海拔在1400米以上的山峰共有18座,除了冰岛的最高峰华纳达尔斯峰,其他山峰分别是(高度均为2005年的数字):巴扎尔邦加峰(2000米)、克韦尔克火山(1920米)、斯奈山(1833米)、霍夫斯冰川山峰(1765米)、海尔泽布雷兹山峰(1682米)、埃里克斯冰川山峰(1675米)、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1666米)、通纳河冰川山峰(1540米)、凯尔灵山峰(1538米)、索尔瓦尔斯山(1510米)、海克拉火山(1491米)、米达尔斯冰川山峰(1480米)、凯德灵加山(1477米)、丁德山冰川山峰(1462米)、特勒德拉火山(1460米)、斯奈山冰川山峰(1446米)、盖特兰斯冰川山峰(1400米)。

冰岛是欧洲第四纪冰川的一个冰盖中心,和整个北欧地区一样,冰川侵蚀和堆积地形是其典型特征。在第四纪冰期时,全境为冰川覆盖,冰厚700~1000米,至今冰蚀和冰碛地貌遍布各地。对于各种地貌变化的研究人员来说,冰岛堪称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实验室。

冰岛周围有不少小岛,其中相对较大的岛屿有(2005年数字):赫马岛(13.4平方千米)、赫里塞岛(8.0平方千米,在埃亚峡湾)、赫尔塞岛(5.5平方千米,在法赫萨湾)、格里姆塞岛(5.3平方千米)、弗拉泰岛(2.8平方千米)、毛尔梅岛(2.4平方千米)、帕佩岛(2.0平方千米)、维泽岛(1.7平方千米)、苏特塞岛(1.6平方千米)。

冰岛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按照地热资源的分布,冰岛全国共有250个低温地热区和20多个高温地热区。若一地区地下1000米左右的水的温度低于150℃,该地区就属于低温地热区,全国多数地区属于这一类型。反之,如果这一深度的水的温度高于150℃,该地区就属于高温地热区。高温地热区大多分布在贯穿全国的火山带上。雷克雅未克地区属于这一类型。

冰岛有大量温泉,其温泉之多居世界首位,被誉为“温泉岛国”。全国到处都有温泉分布,较大的温泉有800余处,较小的温泉数目更多。温泉的平均水温高达75℃。许多地名都包含着诸如“赫韦尔”(hver,热泉)、“雷基尔”(reykur,蒸汽喷泉)、“勒依格”(laug,浴场)、“沃尔格拉”(volgra,微温泉)等字样,表明当地存在地热。温泉中含有大量矿物质,每升温泉水所含矿物质可以达到1000毫克,其中主要是硅酸、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钙、镁、氟和硼等。

温泉的种类有很多:根据其活动形态可分为涌泉、喷泉、间歇泉等;根据其成分则有硫黄泉和碳酸泉之分。高温硫黄泉区即高温地热区,最大的位于托尔法冰原地区和格里姆斯弗顿地区。硫黄泉中存在的多种矿物质造成这些温泉周围的色彩极为丰富。区分温泉和蒸汽喷泉有时并不容易,因为有些温泉也喷出大量蒸汽。蒸汽喷泉都位于活火山带,岩浆侵入接近地表处使地下水加热而变为呈酸性的蒸汽。蒸汽孔被称为硫气孔。如果地表水或地下水流入硫气孔,蒸汽喷泉四周的泥土就变成蓝黑色或灰色的泥浆不断沸腾翻滚,像一锅滚开的粥,被文人称为“魔鬼的厨房”。

冰岛最大的温泉是博尔卡菲厄泽的代尔达尔通加温泉,热水的流量达250升/秒。在博尔加峡湾地区,水温达到100℃的温泉至少有50处。冰岛南部赫伊卡谷地的盖锡尔间歇泉是世界著名的间歇喷泉,被称为“斯陶里-盖锡尔”,意为“大间歇泉”。它是一块长500米、宽100米的地热喷泉区,分布着许多喷泉。早在1647年,它的名称“Geyser”(盖锡尔)便闻名海外,成为西方各语言中间歇泉的通称。这里地下10米的水温便可达125℃。间歇泉在喷发前先是一阵隆隆巨响,接着平静的水面开始上下翻滚,突然有一股强大的水柱带着雾蒙蒙的蒸汽冲向高空,高度可达60米。一阵喷发之后,间歇泉出现平息,待地下压力再蓄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开始下一次喷发。1772年,这里的喷泉每隔半个小时就喷发一次,以后间隔的时间越来越长:1805年为6小时左右,1840年为30小时,1860年为四五天,1883年时长达3周。1896年的大地震使它重新活跃,它一度每天喷发,以后又越来越少,到1915年完全停息。1935年,人们开了一条渠道通到泉眼,使它恢复喷发,后来它又停息了。1971年8月初,它突然苏醒,不过其喷发依然很不规律。冰岛另一处间歇喷泉名为斯托库喷泉,其冰岛文“Strokkur”的意思是“翻滚”,泉眼直径为1米,喷泉每隔六七分钟喷出20多米高的水柱,喷出的白色蒸汽在很远的地方都能被看到。

与火山活动并生的自然现象是地震,冰川的突然运动和冰盖的变化也能引起地震,冰岛因此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雷克雅未克气象站每年记录的地震超过300次,其中90%的震源都在距记录点20~40千米的地区内。这里的地震次数约占冰岛地震总数的35%。1784年8月中旬发生的8级左右的大地震,造成约500户农舍完全毁坏或严重破坏,同时多处发生滑坡。1789年夏天冰岛南部又发生强烈地震,造成公路出现裂缝,地面大面积下沉或隆起,致使湖泊干涸、河流改道。1896年秋天西南地区的一次强烈地震摧毁了160户住房。1976年1月13日的一次强烈地震使考帕礁镇的全部房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所有自来水管线和电线也都遭到破坏,当地居民被迫迁走。冰岛多次强烈地震的震中主要集中在冰岛西南部一条长25千米的地带和北部长100千米的近海区。由于冰岛人口居住比较分散,房屋比较低矮并且有一定的抗震性,因此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不多。

在冰岛,植被总面积为23805平方千米,湖泊总面积为2757平方千米,冰川、冰原总面积为11922平方千米,荒原总面积为64538平方千米。在全国土地面积中,耕地占0.1%,林地占1.2%(以灌木为主),草地占22.7%,其余均为荒原和冰原。

三 冰川与河流

”主要来自其巨大的冰原和冰川。冰岛的冰川面积广大,这是由于冰岛靠近北极圈的地理位置、湿润的气候以及有积雪的广阔山地。其现代冰川主要位于中部和南部,总面积为11922平方千米,占全岛面积的11.6%。冰岛拥有各种类型的冰川,但主要是台状冰川和高原冰川。瓦特纳冰原面积现为8300平方千米(2014年数字,下同,原为8450平方千米),它是北极区和格陵兰以外最大的冰原,其最大厚度达1000米,总面积和总体积都比欧洲大陆所有冰川加在一起还要大。其他的大冰盖有:朗格冰原,953平方千米(原为1020平方千米);霍夫斯冰原,925平方千米(原为995平方千米);米达尔斯冰原,596平方千米(原为700平方千米);德朗加冰川,160平方千米;埃亚山冰川,78平方千米;通纳山冰川,48平方千米;斯奈山冰川,11平方千米。

在冰岛南部的圆顶火山块上,多为“冰帽式”的冰川堆积。雪线高度在山地北侧是1000米左右,在比较湿润的南侧是700米左右。由于冰川和火山大范围并存,冰岛因此被称为“冰与火的国度”。不过,除了瓦特纳冰原最高部分之外,冰岛的所有冰川地区从气候角度来说都是比较温和的。冰岛的河流大多发源于瓦特纳冰原,其冰岛文的意思就是“多水的冰川”。

受全球气温升高和当地地质因素的影响,冰岛所有的冰川目前都在消退,消退的速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明显加快。瓦特纳冰原自1995年以来每年退缩37厘米,厚度也变得越来越薄,每年冰原的体积减小约1%。在1995~2004年的10年中,该冰原的厚度已经减少了2.7米。但有些科学家认为没有必要担心冰川会消失,因为冰川大小经常会有变化。在历史上,从1890年开始,冰岛的冰川就开始变薄和缩小,有的小型冰川甚至消失了。但是从1960年起,冰川又一度出现重新发育的趋势。

自1995年以来消退最明显的是冰岛最小也是最美丽的冰川——雪山冰川(又译为“斯奈山冰川”),它的周长每年都在缩短,厚度也在变薄。该冰川位于冰岛最西部的斯奈山半岛,离雷克雅未克直线距离只有115千米。由于近几年来降雪量很少而大气温度增高,雪山冰川和其他冰川一样都日益缩小。而雪山冰川实际上是一个冰帽,冰雪厚度不大。有的科学家认为,这种气候如果持续下去,要不了几年这座冰川就会消失。

此外,火山喷发和地热也是造成冰川消融的原因。每当有冰雪覆盖的活火山喷发时,冰雪迅速融化,发生大洪水,造成灾害。这种“火山洪水”5~10年出现一次。火山一般都是喷火山灰和火山砾,流出炽热的岩浆,然而格里姆斯湖火山的一次爆发喷出的却是大量冰块。喷射持续了两星期,喷出的冰块达1.3立方千米。这是因为在火山喷发前,火山顶上覆盖着非常厚的冰层,火山喷发时,巨大的力量掀开了火山口上覆盖着的冰层,于是大量的冰块受到顶击而冲出地表,这便造成了喷冰块的奇异现象。还有些火山喷水或喷泥浆,其原因也与此类似。

冰岛的河流和湖泊众多,水体面积占其陆地总面积的6%,淡水资源十分丰富,是全世界人均淡水拥有量最多的国家,比水源丰富的拉丁美洲和北美洲的人均淡水拥有量还多很多倍。比如,美国的年人均淡水拥有量为9900立方米,加拿大为12万立方米,而冰岛的年人均淡水拥有量高达68.5万立方米。

冰岛全境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900毫米,而年平均蒸发量只有150毫米,加上平均地势比较高,地形又十分复杂,瀑布和湍急的河流特别多,因此水力资源十分丰富,这点和挪威十分相似。较大的河流均发源于冰川,因此河水经常浑浊不清,呈乳白色。有一条河名为惠陶河(Hvítá,意为“白水”)就反映了河水的这种颜色。但更多的时候河水呈浑浊的黄色或褐色,这是强烈的冰川侵蚀和河水侵蚀的结果——河水夹带大量悬浮泥沙。

冰川河的流量随季节而变化,春季和夏季水量很大,冬天则很小。最大的河流为肖尔索河,发源于霍夫斯冰原,河长230千米,流经冰岛的南部,流域面积为7500平方千米,全年平均流量为400立方米/秒,其中冬季平均流量为80立方米/秒,春季冰融期为1000~1200立方米/秒,夏季为500~600立方米/秒。全年平均流量为400立方米/秒的另一条大河是厄沃索河,它是由惠陶河和从廷格瓦德拉冰川湖溢流的索格冰川融流汇合而成的,长度为185千米,流域面积为6100平方千米。库扎河-斯卡夫陶河的全年平均流量为240立方米/秒。菲厄德勒姆冰河长206千米,全年平均流量是230立方米/秒,其流域面积为7850平方千米,在冬天的最大流量为100立方米/秒,7~8月为500~700立方米/秒,泥沙含量为2公斤/立方米。依此计算,在水量大时,该河流每天把约12万吨泥沙带入大海。向东流入大海的达尔冰河全年平均流量为220立方米/秒,它在冬季的平均流量为40立方米/秒,在夏天则为600~700立方米/秒。惠陶河全年平均流量(在博尔加峡湾入海口)将近200立方米/秒。

其他流量较小的河流还有:拉阿尔河,全年平均流量为150立方米/秒;布雷扎梅尔克桑迪冰河,全年平均流量为140立方米/秒;侯尔索河,全年平均流量为130立方米/秒;赫拉斯维吞河(在斯卡加峡湾入海),全年平均流量为120立方米/秒;马尔卡河,全年平均流量为110立方米/秒;斯卡扎劳河,全年平均流量为105立方米/秒;斯考尔万达河,长度为178千米,流域面积为3950平方千米,全年平均流量近100立方米/秒。由于许多河流盛产斑鳟鱼,因此至少有15条河流的名称都叫拉赫索河(Laxá,意为“斑鳟河”)。

冰川河多发源于岩石峡谷之中,水流湍急,因而均不适合通航。近些年,冰岛开始流行乘筏漂流,以此作为一种体育和旅游项目。绝大多数河流都有瀑布,有的瀑布落差超过百米。博腾河上的格里穆尔瀑布(Glymurfoss)落差190米,是冰岛落差最大的瀑布;福索河上的豪伊瀑布(Háifoss)落差122米,为第二高瀑布;亨吉河上的亨吉瀑布(Hengifoss)落差为110米;塞利亚兰河上的塞利亚兰瀑布(Seljalandsfoss)为65米;斯考阿河上的斯考阿瀑布(Skógafoss)是62米;菲厄德勒姆冰河上的黛蒂瀑布(Dettifoss)被誉为欧洲最壮观的瀑布,落差为44米,其轰鸣声在很远的地方就能被听到;通纳河上的赫伦内瀑布为29米;福索河上的夏尔帕瀑布和斯瓦陶河上的雷基亚瀑布均为13米。其他著名的瀑布还有森林瀑布、牧羊瀑布等。

惠陶河上最著名的瀑布是格德瀑布(Gullfoss,意为“黄金瀑布”),落差为32米,它位于盖锡尔大间歇泉北面10千米处,是冰岛人最喜爱的瀑布,河水经过落差为11米的上瀑布和落差为21米的下瀑布直泻狭窄的峡谷,景色十分壮丽。河水平均流量为109立方米/秒,在春夏时节为130立方米/秒,在历史上发大水时最高曾达到2000立方米/秒。瀑布下游的峡谷长3~4千米,最深处达70米。瀑布边上立有一块纪念碑,碑上刻有一个头像浮雕,纪念一位名叫西格里德·托马斯多蒂尔的妇女。她的农庄离这里不远。20世纪30年代一家英国公司想买下这个瀑布建造水电站,她和她的父亲坚决反对,便向法院起诉,其间得到后来成为冰岛共和国首任总统的斯文·比约恩松的帮助。他们最后胜诉,使这处壮丽的景观得以保留至今。1979年这里成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冰岛湖泊众多,但是分布不均,大多数湖泊面积很小,在有些地方成群出现。有些湖是由于沉积而形成的,有些是冰川侵蚀加深了山谷而形成的,有些是因熔岩流堵塞而形成的,有些是由于冰川堵塞而形成的。主要湖泊有廷格瓦德拉湖(面积为83平方千米)、索里斯湖(原为70平方千米,现因人为原因扩大至88平方千米)、勒格林湖(52平方千米)、米湖(38平方千米)、惠陶尔湖(28平方千米)、朗吉湖(26平方千米)、格赖纳湖(18平方千米)、斯科拉达尔斯湖(14.7平方千米)、阿帕湖(14平方千米)、斯维纳湖(12平方千米)、厄斯克湖(11.7平方千米)等。

冰岛最深的湖泊是阿斯基亚火山1875年爆发所形成的厄斯克湖,其最深处为220米。其他湖泊最深处依次为:华尔湖160米、耶克尔索湖150米、廷格瓦德拉湖114米、索里斯湖113米、勒格林湖112米、克莱法湖97米、惠陶尔湖84米、朗吉湖75米。其中,勒格林湖是最著名的冰川谷湖,长45千米,最宽处为2千米。斯科拉达尔斯湖和斯维纳湖也是冰川谷湖。此外还有冰川湖,比较著名的有惠陶尔湖、阿帕湖、雷扎尔湖等。米湖则是泻湖。

四 气候

冰岛之“冰”还来自于它的寒冷气候,特别是冬季经常出现的暴风雪天气,冰岛因此被称为“极地冰雪之国”。早在公元864年(一说865年),挪威海盗弗洛基·维尔杰尔扎尔松登上冰岛,看到一望无际的冰雪,就称之为“冰的陆地”。但实际上,冰岛并不像它的名称所显示的那么寒冷。冰岛属寒温带海洋性气候,虽然靠近北极圈,但是与地球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冰岛的气候相当温和,只是往往变化无常。夏季时间短,只有2个月左右,气候凉爽宜人;冬季持续的时间虽然长达近7个月,但气候并不特别严寒,有时甚至比较温暖、潮湿,时而还会解冻。“冰岛”这个名称因此并不完全符实,难怪冰岛人常说,冰岛本来应该叫作“绿岛”,而格陵兰岛(Greenland,即绿洲)反倒应该被叫作“冰岛”。

冰岛1月份气温为-3℃~3℃,7月份气温为8℃~15℃,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温和得多。全年的温差相当小,夏季和冬季平均温差仅为10℃~12℃。有历史记载的冬季最低气温为-36.2℃,夏季最高气温为30.5℃。位于西海岸的雷克雅未克年平均温度为4℃~6℃,2013年为4.9℃, 2014年为6.0℃), 1月份平均气温为0℃, 7月份为11.2℃(平均气温数据源自1981~2010年)。位于北部的阿库雷里年平均温度是3℃~6℃(2012年为4.3℃, 2013年为4.0℃, 2014年为5.3℃),其1月份平均温度为-1.2℃, 7月份平均温度为11.1℃。位于南部的维克小镇年平均温度是6℃, 1月份平均温度在1℃左右,7月份为11℃左右。2004年8月瓦特纳冰原国家公园的气温一度达到29.1℃,打破该地有史以来的高温纪录。

1998年2月底至3月中旬,冰岛平均气温创有史以来第二个最寒冷冬天的纪录:在冰岛北部阿库雷里,绝对最低气温达-25℃,而米湖则达到-27℃,仅次于1918年的大寒冬。在20世纪,冰岛气候总的来说比以前要暖和一些:1920~1965年,北部的峡湾从来没有被冰封冻过;1919~1948年,斯蒂基斯侯尔默的年平均温度比1859~1888年要高1.4℃。

冰岛虽然地处高纬度地区,但是来自墨西哥湾的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其西、南、东三面,尤其是伊敏格暖流从北大西洋暖流中分出,在冰岛以南折向格陵兰岛流去,使冰岛这三面沿海地区的气候比较温和湿润。只有东格陵兰寒流流经冰岛的北部和西北部,使冰岛西北岸的气候寒冷而干燥,尤其是西北角。这里冬季有时可被东格陵兰寒流漂来的冰块所封闭,与外界的交通被断绝。冰岛南部海域的水温,冬季为6℃,夏季为10℃~11℃。

表1-1为1931~2010年冰岛各地的平均温度。

表1-1 1931~2010年冰岛各地平均温度 单位:℃

资料来源:冰岛国家统计局。

影响整个欧洲天气和气候的三个气压活动中心之一是冰岛低压,它因位于冰岛附近而得名,属于副极地低压带的一部分。这是终年存在的低压,但冬季气压最低,气压坡降最大,范围也最广,从整个北大西洋北部延伸到欧洲西北部,在夏季,它的力量和范围则减弱。

发源于冰岛低压南部的温带海洋气团(又称极地海洋气团)是影响欧洲天气最重要的气团,它潮湿温和,经过北大西洋暖流海面时,空气对流旺盛,时常产生冬季雷暴。来自北冰洋的冷气团和来自南方的大西洋暖气团在冰岛以西地区相遇,形成低气压区(气旋)。不断生成的低气压气旋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越过冰岛上空快速向东移动,造成北欧地区独特的多阴雨气候现象。

冰岛低压的存在使冰岛北岸常年多比较冷的强劲北风或东北风。冰岛南部则常年盛行南风和西南风,雨雪日多达220天,降水量十分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800毫米左右,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东海岸的丢皮沃格年降水量达1180毫米,南部约为2200毫米。北部海岸受北风影响,气候干冷,年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以下。总的来看,冰岛的降水量自南向北呈递减的趋势。内陆气候比较极端,冬季比较寒冷。表1-2为1931~2010年冰岛各地的平均降水量。

表1-2 1931~2010年冰岛各地平均降水量 单位:毫米

资料来源:冰岛国家统计局。

冰岛虽然经常降雨,但是很少有大雨。雷克雅未克年平均降水日数为213天,韦斯特曼纳群岛为224天,阿库雷里为130天。西北部每年降雪至少100天,东南部在40天左右。由于冰岛经常有大雪甚至暴风雪,因此经常发生雪崩并造成人员伤亡。1974年东部一座城镇有12人因雪崩而丧命。1995年1月16日的一次雪崩造成西北半岛一个渔村14人遇难,同年10月16日的一次雪崩又造成20人遇难,并摧毁了一批房屋。由于冰岛自然灾害比较频繁,所以国家和保险公司设立了多项与此相关的保险险种。

由于冰岛夏季的白天时间极长,而冬季的白天时间极短,加之其下雨雪天数相当多,因此冬季日照时间远少于夏季。雷克雅未克的日照时数为全年白天总时数的32%,而在西班牙的马德里这个数字则为66%。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冰岛是欧洲极少数没有实行夏时制的国家之一。表1-3为雷克雅未克和阿库雷里1981~2010年每月平均日照时间。

表1-3 1981~2010年每月平均日照时间 单位:小时

资料来源:冰岛国家统计局。

在秋、冬、春季节,冰岛的天空常有十分美丽的北极光出现,特别是在秋天和初冬的时候。在晴朗的夜空,人们会看到黄色、绿色、红色和紫色的闪烁光带飘舞变幻,令人神往。极光是地球大气层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发光的自然现象,由于冰岛靠近北极圈,所以是观看北极光的良好地点。

五 国旗、国徽、国歌

冰岛国旗的旗面为深蓝色,绘有镶白边的红色十字(右边的水平线稍长)。蓝、白两色是冰岛的国色,蓝色表示辽阔的海洋,白色表示大地被冰雪覆盖。国旗上的红色十字来自挪威和丹麦国旗(这两国的国旗均为红底),表示冰岛在历史上同挪威和丹麦的联系。十字图案表示历史上基督教对北欧民族文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1913年冰岛决定设计国旗图案,该图案于1915年5月19日起正式在冰岛的陆地以及内河商船上使用。1918年丹麦承认冰岛为主权国家之后,冰岛于1919年将此旗确定为冰岛的国旗。1944年6月17日冰岛完全独立后此旗正式成为冰岛共和国的国旗。冰岛政府高级官员(如外交部长)出国访问时,东道国为其举行宴会及其他活动的场地挂长方形国旗,在其乘坐的汽车上和下榻的宾馆则挂燕尾式国旗。总统使用专门的总统旗,旗面上绘有冰岛共和国的国徽。

冰岛的国歌名为《吾国之神》(又译《啊,祖国之神!》),由冰岛著名抒情诗人马蒂亚斯·约胡姆松(Matthias Jochumsson, 1835-1920)作词,斯淮因比昂·斯淮因比昂松(Sveinbjörn Sveinbjörnsson, 1847-1927)作曲。这首歌是1874年为纪念人类定居冰岛1000年而创作的,也称为《千年颂》。歌词是:


“祖国之神,

祖国之神,

你崇高的名字为我们所颂赞。

在久远的年代里,

你的子孙把太阳镶上你的王冠。

对于你,一天就是一千年,

一千年就是一天。

啊,永恒的花,

含着虔诚的泪,

恭恭敬敬辞别人间。

冰岛一千年,

冰岛一千年,

啊,永恒的花,

含着虔诚的泪,

恭恭敬敬辞别人间。”


冰岛的国徽为绘有白边红十字国旗图案的蓝底盾徽。盾徽上端是一只红舌金爪的白隼和一条白齿红舌金爪的龙;左边是一头长着金黄色牛角和牛蹄的黑牛;右边是一个身缠金、蓝两色束带,手持蓝色拐杖,身披金色斗篷,目光炯炯的老人。白隼、龙、牛和老人都是传说中的守护神。盾徽下端的石块代表冰岛多岩石的漫长海岸。在萨迦故事中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公元11世纪末,一个邻国的国王准备进攻冰岛,他派一位巫师先去侦察。巫师变成一条鱼,向冰岛游去。当接近冰岛时,巫师发现四面都有守卫:西面有巨大的神牛,北面有一只巨鹰,东面是一条喷火的龙,南面是一位手握巨斧的神人。他回去向国王报告了情况,国王只好打消了进攻的念头。从此,这神牛、巨鹰、火龙和巨人便成了冰岛的守护神,共同组成今天冰岛的国徽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