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成熟度

作者:熊子川

ThoughtWorks全球零售业务的首席设计师,负责北美地区客户体验战略的规划和实施、零售企业数字转型战略、以及店内数字化产品创新实践。

[摘要]

一个创新模式是否具备可行性或前瞻性?具有可行性的创新模式是否一定具有竞争力?创新是新旧需求和新旧技术的交织,理解创新的模式从理解技术或需求的成熟度开始。本文用实际案例探讨创新成熟度的公式。

Jay Paap与Ralph Katz在2005年一篇获奖论文《Predicting the “Unpredicatable” - Anticipating Disruptive Innovation》http://www.jaypaap.com/articles/Paap-Katz-Disruptive%20Innovation-sep-04-p13-mod.pdf中这样描述创新:

“(Innovation)is the interplay between new and old needs, and new and old technologies.”(创新是新旧需求与新旧技术的交织)

理解「交织(Interplay)」帮助我们解析创新模式。这里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成熟度」以取代简单的「新旧」。对于技术成熟度而言,成熟度等于效能除以成本,即越高成熟度的技术在单位成本上能获得更高的效能;而对需求成熟度而言,则等于接受度和单位成本的比值乘以消费者规模,即越高成熟度的需求则拥有更高用户接受度、更大客户规模、以及更低的替换成本(图1)。

图1:技术成熟度与需求成熟度公式

技术成熟度

技术成熟度的核心元素是效能和成本:

1. 效能:技术完成用户目标的能力(多大程度上实现效率、质量、体验、成本、时间等目的),以及对整个系统能力的提升;

2. 成本:实现该技术的直接成本,以及为了突破外部限制所

产生的间接成本。

例如,评价电动车技术的成熟度:

1. 效能:对完成用户目标的能力而言,电动车的效能似乎很难被消费者直接体会,甚至更差,例如大城市的充电柱体验、冬天的暖气问题(燃油动力汽车在冬天直接将发动机额外热能转化为车内暖气、而电动车则需要从电池动力中输出);但电动车技术可能提升整个城市交通和环境等系统的效能;

2. 成本:实现该技术的直接成本较高,同时外部限制的间接成本也非常高,例如相关政策、充电设施的建设、现有能源结构的阻力等。

因此电动车技术的成熟度依然较低,特别指出的是,越是对宏观系统产生效能提升的技术,受到现有系统的限制就越大,因此付出的间接成本就越高,反而抵消了这部分效能对成熟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