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荐读书目
- 《清华大学荐读书目》编写组 胡显章
- 1185字
- 2021-03-24 20:56:30
《中国哲学简史》
导读作者/陈来
《中国哲学简史》本是1947年冯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的英文讲稿,后经整理,于1948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等译本出版,在欧美颇有影响。1980年代本书译成中文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被认为是深入浅出的佳作。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年),著名哲学家,也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人。他长期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教书,他的名字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他曾用“三史论今古”来概括其学术贡献,“三史”是指《中国哲学史》上下卷(公元1933年)、《中国哲学简史》(公元1948年)、《中国哲学史新编》一至七册(1980—1990年)。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著作堪称20世纪中国学术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典范性”之作。
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他的“新理学”哲学体系形成之后,冯友兰写下《中国哲学简史》(以下简称《简史》)。这本书是为美国人学习中国哲学提供的一个比较简明的中国哲学史的教本,但也适合普通的中国读者阅读。这部书虽不太长,但正如冯友兰所说,“并非姓名学派之清单,譬如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与此前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卷相比,《简史》除了介绍中国哲学史的基本人物与发展外,也反映了作者关于“新理学”的一些思想,并对中国哲学史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如,他认为人都有思想,哲学是对思想的思想,即对人生有系统地反思的思想;中国哲学的特点是在哲学中满足人对超乎现世的要求,在哲学中欣赏超道德的价值;哲学的功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哲学去体验超道德的精神境界。他提出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即是一种超道德的精神境界;认为庄子所谓的“不知之知”不是原始的无知状态,而是经过了有知阶段以后,由精神的创造达致的一种境界等。
在《简史》中冯友兰进一步发展了他对中国哲学史的许多看法。如:他认为孟子是先秦儒家的理想主义一派,荀子是儒家现实主义的一派;今文学派是先秦儒家理想派的继续,古文学派是先秦儒家现实派的继续;道家与法家代表了中国思想的两个极端,道家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法家主张绝对的社会控制。他还提出,《易传》代表了先秦儒家形而上学的最后阶段,《易传》的“道”是宇宙万物各类分别遵循的原理,很像西方哲学中“共相”的观念。在魏晋玄学中,他区分了主理派与主清派,前者如向郭;后者指魏晋风流,如竹林七贤。这些分析对后人解读中国哲学史有很大的帮助。
《简史》并非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的缩写,它文笔轻畅、深入浅出、哲思敏睿,极富意蕴,是地道的大家手笔,可以说是冯友兰前期哲学史研究的力作,其内容之简明,尤适合于广大初学者。
推荐读阅涂又光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完成的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涂先生翻译本书时,就住在冯先生家中,这使他得以随时跟冯先生请教,保证了译文的准确性;同时,此版译文的文风也有意靠近冯先生的文字,得到了学界的一致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