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荐读书目
- 《清华大学荐读书目》编写组 胡显章
- 1602字
- 2021-03-24 20:56:27
《汉书·西域传》
导读作者/余太山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东汉时期的史学家班固编撰,主要记述西汉一代的历史,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
作者简介
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著名史学家,主要著作《汉书》,为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成书于东汉章帝建初七年(公元82年)。
《汉书·西域传》是《汉书》中的一篇(卷九十六)。所谓“西域”乃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客观上包括了今天中亚的全部、南亚和西亚的大部、以及北非和欧洲的一部。《汉书·西域传》是研究公元前上述地区历史的重要资料,历来受中外史学界重视。
汉武帝为打击匈奴而开始经营西域,遂有张骞之西使。张骞凭借这次西使的经验,向汉武帝提出了经营西域的策略:“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疆,可以赂遗设利朝也。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这一策略根本上符合所谓大一统理念,它不仅被汉武帝接受,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西域经营。“徕远人、致殊俗”从此成为西域经营最重要的内容,也成了本传编者认知和阐述的轴心,并深刻影响了历代正史“西域传”的编撰。
《汉书·西域传》用很大的篇幅描述葱岭以西诸国。这是因为远国来朝,是中原王朝文治武功的理想境界。本传中,葱岭以东诸国所占篇幅虽然超过了葱岭以西诸国,但涉及塔里木盆地周围诸国本身的内容少得可怜,大量的篇幅用于叙述这些绿洲国家和两汉中央、地方政府的关系,且多涉及与匈奴的斗争。
尽管事实上西汉对葱岭以东诸国的经济情况不可能没有较深入的了解,但传文对诸国经济却仅留下了一些笼统的记载。不仅一些绿洲小国的经济情况未有只字涉及,连龟兹这个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绿洲国,其经济形态竟也没有直接的记载,以致只能根据后世的记载推知该国兼营农牧。与西汉关系颇为密切的车师诸国的农牧业情况同样不见比较翔实的记载。这也可以看出编者贵远贱近,对于葱岭以东诸国,笔墨是十分吝啬的。至于手工业,本传仅对铸冶业有所注意,重点在武器制造和铸币;而对另一重要部门——纺织的关注也是很不够的。传文编者对于商业情况的记载更是凤毛麟角,这可能反映了这些绿洲以自给自足、物物交换的自然经济为主,以及本身资源贫乏、只能进行所谓过境贸易的客观事实。但是,从其他资料不难推知,这类过境贸易的规模不可小觑。因此,有关贸易活动记录的贫乏,主要缘自编者的关注点不在于此。
除葱岭以西诸国外,编者关心较多的是乌孙——伊犁河、楚河流域的游牧政权。这是因为西汉王朝经营西域的动机之一,是为战胜塞北游牧政权——匈奴而寻求与其西方的敌国结盟。
本传以“国”为记述单位,内容除了与中原王朝、塞北游牧部族之关系外,主要包括:王治名称,去中原王朝都城之距离,户、口和胜兵数,职官名称和人数,去中原王朝驻西域长官府治之距离,去周围诸国王治距离,民俗、风土、物类等。其中,里数记录突出诸国王治去中原王朝首都和去中原王朝驻西域长官府治的里数,意在表明诸国和中原王朝之间的联系和对中原王朝的向往。
概言之,本传有关诸国文化、宗教、习俗、制度,以及人种、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记录都极其零碎,有很大的随意性,猎奇之外,较多的是与华夏的异同以及所受华夏之影响。重视“致殊俗”的“西域传”对于习俗等的记述疏略如此,只能说明“致殊俗”的兴趣不在殊俗本身,而在其象征意义。
《汉书·西域传》记述的出发点不是西域或西域诸国本身,而是西汉王朝经营西域的文治武功,这决定了传文的性质;传文编者以皇权专制主义政教礼俗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料的剪裁、取舍。这可以说是解读“西域传”的关键。
《汉书·西域传》各版本中,以中华书局版较为精当;近人的注释与研究,可参见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中华书局2003初版,商务印书馆2013年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