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小程序:产品+运营+推广实战
- 牛建兵
- 3889字
- 2021-03-26 18:26:36
第3章
需求分析:确定做什么、不做什么
3.1 用户分析
小程序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对用户的分析,是小程序进行系统设计和完善的依据。小程序最终是被用户使用,选择哪种类型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需要综合衡量用户存在的价值和潜在用户量。
之所以能够对众多用户进行分析,是因为用户群并不是互斥和独立的,小程序的用户群在一定程度上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采用“用户画像”的方法找出用户群特征,凭此确定好目标用户。然后按照用户的行为轨迹找出用户的核心需求点,开发者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根据这些核心需求点,开发出一款受人欢迎的小程序。
3.1.1 采用“用户画像”分析用户群特征
“用户画像”又被称为用户角色,在很多领域都会用到,是一种找出目标用户和用户诉求的有效工具,产品的设计方向也能凭此找出。“用户画像”作为实际用户的虚拟代表,并不是脱离产品和市场构建出来的,而是具有强烈的代表性,能够代表产品的目标用户和主要受众。在对小程序的用户群进行分析时,“用户画像”分析是一种典型的方式。
“用户画像”最早是由交互设计之父Alan Cooper提出的,在他看来,“用户画像”的核心就是给用户贴上标签,每一个标签都是人为规定的标识,用高度精练的特征去表述某一类人,如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不同的标签通过组合能够形成不同的“用户画像”。
这一点和QQ上的个性标签相似,在QQ个人主页设置中,用户可以选择许多标签来给自己定位,比如,白羊座、“90后”、宅男,这几个标签就是用户对自己进行的概括,这在一定程度上和“用户画像”分析用户群特征的方法相似。
据QuestMobile数据的《流量聚合升级赋能生态闭环——微信小程序用户画像及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从“用户画像”上看,微信小程序更受女性用户欢迎,群体更加年轻化;用户群在北上广及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抱团扎根,具有很高的线上消费能力及意愿,更偏爱苹果、华为等高端品牌,如图3-1所示。
图3-1 小程序“用户画像”总结
据报告分析来看,从整体而言,小程序有望开启以服务为载体的新流量汇聚模式,与微信沟通形成互补,打通线上线下,夯实生活服务管理半径;未来服务可在线上团购、网银、支付、微博社交、地图导航等应用市场场景持续发力。
对用户而言,一款小程序不可能涵盖所有人,如果想要把男人女人、老人小孩等全部覆盖住,这样的小程序往往会走向消亡,因为每一个小程序都是针对某一种目标群体而服务的,如果用户群体基数越大,标准就会越低,如果适合每一个人,那么这款小程序其实就把要求降到了最低,最终的结果是小程序毫无特色。一个没有特色的小程序又怎么会对用户产生吸引力?又怎么能继续发展呢?
一款成功的小程序都是拥有清晰的目标用户群,并且用户群的特征比较明显。比如,豆瓣服务的对象就是文艺青年,由于这种特征非常明显,使用户之间的黏性也比较高,而给特定的群体服务,反而会比给许多用户提供低标准的服务更容易成功。
对小程序的“用户画像”进行分析还能够避免设计人员对用户的草率代表,小程序在设计时最忌讳的就是代替用户发声,把自己的期望当成用户的,还总以为是在为用户服务,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费了很多心血设计的小程序,用户并不买账。
“用户画像”还能够提高小程序的决策效率,在小程序设计当中,总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分歧也是难以避免的,这样的后果无疑会影响小程序的进度。通过“用户画像”对用户进行分析,过程中的讨论也会围绕一个大的方向进行,因此能够提高决策的效率。
在大数据时代,可捕捉到的用户数据越来越多,“用户画像”也因此更具有价值,典型的大数据时代的“用户画像”包括两个方面:
(1)用户消费行为与需求画像。
用户通过消费行为总会反映出自身一定的需求,把用户的行为与需求进行分析,就能刻画出一个精准的消费者画像。比如,用户在网上购物留下来的数据痕迹就能够为电商们提供思路,电商通过对用户的个体消费内容、消费能力、消费品质等方面可以为用户构建一个消费画像。
(2)用户行为的偏好画像。
通过对用户的一些网络行为,完全可以推断出用户的偏好,比如,根据用户经常听的歌曲,翻阅的新闻、小说等内容,都是可以透露出用户的偏好的。
随着大数据的激增,“用户画像”也被运用到各个行业之中,比如,一些媒体公司可以通过画像分析,提供精准广告投放,小程序当然也可以通过“用户画像”分析实现对用户群特征的分析,实现小程序的“用户画像”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如图3-2所示。
图3-2 实现小程序“用户画像”的三个步骤
方向和体系是很关键的基础部分,通过标签结构能够实现从浅到深、从客观到主观、从通用到场景的画像,这三层对应的标签是基础标签、画像标签和场景标签,这些标签能够洞察用户,也是大数据运营的关键。
当确立了小程序的用户方向之后,就要对用户的数据进行收集,比如,用户的消费信息、行为信息等,收集到的数据一定要真实,并且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标签是通过大量的大数据行为而建立的,不能通过用户某一次的消费行为和搜索行为来决定,这就需要对用户标签进行研究。
找出小程序的潜在用户群是找出用户需求的首要任务,在设计小程序的时候,根据“用户画像”的这三个步骤就可以最终确定小程序的用户群特征,找出精准的潜在用户,从而为找到用户的核心需求打下基础。
3.1.2 通过用户行为轨迹找准核心需求点
用户在使用一些互联网产品后,往往会留下一系列行为轨迹,这个行为轨迹能够反映出用户对产品的核心需求。如果能够精准把握用户的行为数据,了解到用户的喜好,就能够为产品设计提供依据。
比如,一款电商类的小程序,在分析用户需求的时候,关注的无外乎就是用户的消费行为。用户在网站中的一些行为,包括搜索、浏览、评价、加入购物车、购买、退货等行为,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参与情况,这些都能够体现用户的信息。而且经过分析会发现,用户的行为信息量非常庞大,如果从采集到的数据来看,用户的购买行为会有上千种行为维度。在近几年中,电商之间打响了价格战,但单纯的价格战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这时一部分企业就开始另辟蹊径,通过对数据的充分利用和挖掘进而在商战中取胜。
下面以赢在移动开发的“导购助手”小程序为例,分析“导购助手”小程序的具体功能:
(1)门店和导购的信息管理。
商家旗下的门店都入驻赢在移动的“导购助手”平台;导购注册申请成为平台的会员,平台审核确认身份。
(2)导购业绩管理。
商家可以查看每一个导购的相关信息,包括扫码次数,卖了多少货、卖出了哪些商品、得到了多少红包、积分、卡券、礼品等(奖项由商家自主设置)。
(3)平台公告展示。
平台公告展示包括导购每月业绩排行榜、门店公告等。
(4)查库存。
赢在移动研发的“导购助手”目前支持两种方式:一是扫码查库存;二是输入名称查库存。商家可以快速查看商品的数量以及详情,方便及时补货。
(5)增加“门店附近的店”功能。
“导购助手”小程序未来将增加查看“门店附近的店”功能,商家可以根据各门店的库存和实际需要,到邻近的门店快速调货,提升消费体验。
目前,针对门店的“导购助手”小程序已开发完成,主要功能包括:门店管理、商品库存管理、附件门店库存查询、导购管理、导购积分、导购红包、导购业绩统计、导购业绩查询等。
大家想要找出用户的核心需求,需要分析用户行为的一系列反馈,下面以电商行业为例,具体分析用户的行为轨迹,其分析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网站转化率低主要是由进入网站购买的人少导致的,不同的用户可能会有不同的不购买原因,但是通过用户行为轨迹就能找出绝大多数的原因。比如,结果可能是搜索找不到结果,有些功能使用不方便等。
通过用户的使用轨迹,还可以找到那些无效流量,比如,某一个渠道来的用户没有产生用户轨迹,就可以看出这个渠道来的流量并不是真实的。
(2)内容要使各个部门相协调,提高电商企业的效率,电商行业各个部门可能都存在一些矛盾,对于用户并不买账的后果,运营部会认为是市场部没有做好推广,认为产品部门没有设计好符合用户需求的小程序,认为技术部的技术方面存在着问题,当然其他几个部门也会互相埋怨,这将会严重影响各部门之间的团结。
但是,通过用户行为轨迹,便可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责任也会变得清晰,各个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就能够很快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3)对网站推广效果的监控。目前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IP(独立IP数,00:00—24:00相同IP地址被计算一次)、PV(Page View,即页面浏览量或点击量,用户每次刷新即被计算一次)、停留时间和访问页数等,但这些数据很容易造假,从而导致没有达到预期推广效果。所以,企业要实时监控用户行为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在明白用户行为轨迹的作用之后,还应该知道一点,抓住核心需求点需要明确每一个用户的个体行为轨迹,而不仅仅是从大范围的方向上判断,这里有一个要求,就是以人为中心,这和小程序的理念也是不谋而合的。
从个体行为中可以研究出用户的行为动机,个体用户的轨迹可以反映出小程序的问题所在,在对用户进行了多维度的细分之后,还需要知道这些用户是谁,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用户进行分组。
在过去,互联网人员在分析网站的时候,使用的都是CNZZ、百度统计,或者GA,这些流量统计网站只能提供统计数据,而不能提供数据背后的个体用户特征。如今的个人行为轨迹就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改进。
小程序也被张小龙比作PC时代的网页,对于小程序进行传统的分析也是不可能的了,只有用精准化的用户行为分析,才能够给互联网人员带来最大的效率。所以,对小程序来说,以事件作为起点,以人为中心对用户进行分析是不可缺少的。
从此可以看出,小程序利用对用户的分析找出用户需求的行为,正是对小程序理念的践行。小程序是以服务用户为目的,那么用户需求就是小程序设计时的关键,不脱离这个核心内容,设计出的小程序才会有用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