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未来
- 余丰慧
- 1290字
- 2020-06-25 08:40:15
第三节 金融科技是净化经济环境的杀手锏
印度发布的废钞令本意在于打击腐败和假币,但结果却差强人意。
2016年11月8日,印度总理莫迪突然宣布,500卢比和1000卢比面值的钞票从当日午夜起退出流通,即这两类纸币不再是合法货币。莫迪称,此举是为了打击印度的黑色经济。废钞令导致印度86%的现金顿时无法流通,居民被迫将500卢比和1000卢比面值的钞票存入银行。
同时,政府为了鼓励与支持智能支付或称电子支付,要求银行提高ATM机上提取现金的手续费率。一些商业银行ATM机上可免手续费取款5次,但这之后每次取款手续费将达到20卢比;如果是在一家未开户的银行A T M机上取款,免费取款次数仅有3次,之后每次取款也将收取20卢比手续费。
印度政府大力废除大面额钞票,提高现金提取手续费率,进而推行电子智能支付的思路与政策目标是完全正确的,折射出印度政府紧跟互联网金融或金融科技步伐的主导思想与政策导向。
在印度推行金融科技的先天条件比较充分。印度的官方语言为英语,与美欧在文化科技上较容易接轨。印度的计算机科技水平在世界处在领先地位,推行金融科技有人才储备与科技实力。虽然印度人口众多且经济落后,但是通过互联网,特别是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来拓展经济与金融科技的融合,这或许是实现经济“超越”的最佳途径。加之,印度现任总理莫迪是一个勇于接受新事物并致力于打击贪污腐败的领导人,推进货币电子化,利用智能支付手段查处腐败黑金交易就成为其杀手锏。
这也是笔者此前阐述过的,数字货币、电子货币、智能支付的发展,其最大受益者是政府的原因。只要以数字货币全面代替现金交易,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团体的所有财富交易都将在网络上留下数字痕迹,这些数字痕迹是可追寻、可查证、可分析、可挖掘的。任何腐败、洗钱黑金交易都将无处遁形。
政府是数字货币时代最大受益者,政府应该最有推进金融科技发展的积极性。敏锐的北欧国家政府是推进电子货币、智能支付最积极的国家。没有想到的是亚洲的印度率先在金融科技上发力了。当然,按照莫迪的话语,此举是为了打击印度的黑色经济。
然而,任何事情包括金融科技都不可揠苗助长。印度官员为了推行智能支付手段的使用可谓煞费苦心,然而,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提高获得现金的难度并不一定能促进电子支付的使用,反而可能令经济发展受阻,因为印度大多数经济活动是“非正式的”。当一个国家的地下经济产业链成为整个经济拉动力的组成部分时,虽然金融科技的智能支付手段能够彻底刹住这种交易,但是必然会给经济带来阵痛。如果能够保持定力,忍耐住这种阵痛的话,那么整个经济将走向阳光化,整个国家产业将迈上公平公开之路,一个良性社会经济形态就产生了。
这告诉我们,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为基础技术的金融科技在促进一国经济公平化、政治阳光化,铲除地下黑金产业链条上作用巨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枢纽,金融科技是经济阳光化、公平化,消除经济毒瘤的杀手锏。
金融科技能够彻底净化整个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真正意义的公开、公正、透明、法制的市场经济发展,并能够产生净化政治环境,促进建立透明、干净的政府等作用,这个意义太重大了。
虽然印度在推进智能支付上有点揠苗助长或操之过急,一时导致印度北部地区超过90%的ATM机上没有现金。南部地区的状况也不容乐观,约65%的ATM机无法取出现金。ATM机现金枯竭的问题跟废钞令有直接关系,许多ATM机还在升级中。现在民众已经开始囤积2000卢比面值的纸币,货币供需方存在巨大的失衡。尽管如此,仍然必须肯定印度政府的做法与方向。
只要印度能够挺过一时困难,并且坚持下去,那么,等民众养成习惯后,印度的金融科技定将会迎来灿烂的春天。
同时提醒智能支付以及移动支付发达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印度金融科技市场潜力巨大,应该着手尽快介入,占领印度智能支付市场。这个机会或不能错过。
· 金融领域将最快实现AI的商业价值
从英国科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 king)再度警告世人机器人百年内将控制人类,到美国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警告称,机器人和自动化的增长,可能会消灭全球各地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再到谷歌AlphaGo击败世界顶级围棋选手李世石及围棋Master击败柯洁、聂卫平等全球顶级棋手……机器人特别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这种大变革或比预想的要来得早、来得快。
无利不起早。人工智能将会在回报率最高的领域率先发力。人工智能机器人说到底是一种资本,资本的属性就是哪里回报率最高就往哪里奔去。那么,人工智能会在哪里寻找第一个突破口呢?
集企业家、科学家于一身,特别是作为最早研究人工智能的顶级专家李开复预言:金融将是最快实现人工智能(AI)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
李开复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商业应用上最有发言权。1988年,李开复开发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击败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李开复还曾帮助IBM组织深蓝团队。当年,李开复“发掘”了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的电脑“深蓝”设计者许峰雄并将其引荐给IBM。李开复和许峰雄都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校友。后来李开复回到中国开设创新工厂,将科技研究与实践和商业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对于目前火热的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李开复的观察角度与常人或有本质区别。
李开复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产业的应用,人工智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其中,金融领域将会是人工智能(AI)最快产生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这不无道理,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做出的判断:以量化交易为例,现在很多人买卖股票,并不是基于经验和感性的分析,而是通过分析数据做出投资判断,而这一部分的工作在未来基本会被机器所取代。因为没有人能够像机器人一样分析数字,机器人筛选项目的错误率不见得比一个投资团队更高,因此,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是可以获得直接的商业回报的。
这不由令人想起2016年年初,困难重重的德银、高盛、摩根大通以及日本一些机构,都开始斥巨资研发智能投顾。到2016年第四季度,有消息说,美国公司智能投顾分析的准确率高达70%,而日本高达80%。此后,笔者撰文指出,连金融业最高端的职业金融分析师都可能被人工智能所代替,那么整个金融行业就没有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岗位。金融行业包括银行业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而且比预想的要快很多。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是非常正确的。
人工智能率先发力于金融行业,当然是冲着金融业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回报率的高回报而来的。如果智能投顾研发成功的话,那么将会给研发者带来立竿见影的现金高回报。虽然研发阶段一次性投入较大,但基本是一劳永逸的。美国金融机构测算过,智能投顾要比聘用金融分析师成本低许多。这种诱惑力太大了。
这对中国的启发最大。中国是互联网金融的发源地,但是面对互联网金融2.0版的金融科技,中国的领先优势正逐渐丧失。而一些机构却在炒作智能投顾的概念,而其本身连智能投顾是什么都没有搞明白。
中国应该迅速觉醒过来,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迅速开始探索智能投顾等金融科技领域。在这方面要有一批像李开复这样导师级的科学家领衔,同时,还要依靠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共同发力,特别是人工智能研发实力强的百度应该迅速介入智能投顾研发。
传统金融机构自行研发智能投顾,在技术、人才、基础数据等方面都没有比较优势,“性价比”太低。因此,大型金融机构包括银行等应与大型互联网企业合作。
总之,金融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对金融业的冲击已经不可避免,所有金融企业以及金融从业者都应该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都应该有兵临城下的强烈紧迫感。
· 中国金融科技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2016年10月,毕马威与H2 Ventures的报告显示,全球前五大金融科技创新企业中有四家来自中国,蚂蚁金服排名全球第一。随着中国创新公司数量迅速上升,英国可能失去全球领先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
全球排名前五的金融科技创新企业中有四家都来自中国,反映了中国金融科技“无可争议”的增长。名列榜首的是总部位于杭州的互联网支付服务提供商——蚂蚁金服。
上述研究机构是从金融科技公司的融资机制以及融资规模,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状况包括金融工具科技含量,互联网、大数据化进展,还有市场占比等指标,在全球进行排名的。在这样的模式排名中,中国金融科技乃至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在全球一定会排在前列。
就拿阿里巴巴来说,其很早就推出了支付工具。在支付宝推出时仅仅是为网购过程中的买卖双方做个担保而已,根本没有想到后来的金融属性,更没有想到成为今天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科技的开创者。包括2010年阿里巴巴成立的小贷公司,当初也仅仅是为解决阿里巴巴网购平台上买卖双方的融资问题,也没有想到会演变成今天的互联网银行。而就在阿里巴巴萌生无意识的金融属性工具时,欧美却在华尔街、伦敦玩弄被前美国总统布什批评为“创造一些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莫名其妙的”金融产品。
真正让中国乃至全球瞩目的金融科技,是以2013年6月余额宝的诞生,以及后来P2P的非理性发展为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金融科技确实比欧美诞生得早,引领全球是名副其实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金融科技在发展过程中所处领域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在依靠更高科学技术支撑的金融科技领域,中国已经显出滞后之态。同时,中国金融科技继续向深度、广度迈进的制度性环境并不乐观。
中国的金融科技,其实叫作互联网金融更为贴切。因为,中国金融科技在全球虽然诞生最早,但基本完全依靠互联网平台,包括网络支付、P2P、互联网银行、网络理财、网络金融资产业务等,基本是以金融产品运作渠道上的变化,以及处在金融消费领域,服务于第三产业上的变化为主。
而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在欧美已经有所实践,欧美已经走在了中国前列。“FinTech”一词本身是由金融“Finance”与科技“Technology”两个词合成而来,也就是用技术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以金融科技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智能投顾为例,在美国,类似富达(Fidelity)这样重视科技的公司很早以前就已经将资产配置服务和人工智能业务深入结合,很多客户的理财师已经不再是具体的某个人,而是智能投顾。智能投顾会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资产规模等因素为客户制订理财方案。而在中国,智能投顾业务才刚刚起步,虽然目前很多财富管理机构均已开始部署智能投顾业务,但是鉴于中美财富管理市场的巨大差异,例如中国投资者更期待与理财师面对面交流,投资理念普及程度相对更低,财富管理机构想要在智能投顾蓝海中分一杯羹还需时日。
同时,面对中国互联网金融大潮,一些传统利益集团限制、打压的态势已经开始显现。总之,中国金融科技的制度性环境并不乐观,需要引起格外重视与关注。
总之,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继续给金融科技创造宽松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向更高层次的智能金融科技迈进已经是当务之急。否则,中国金融科技的全球领先地位将不保。
· 美国科技企业全面逆袭
截至2016年8月1日收盘,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市值首次超过老牌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与苹果、谷歌母公司字母表(Alphabet)和微软三家科技企业一起位列市值排行榜前四。2017年7月26日,亚马逊市值达到5032亿美元,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这背后,云计算是重要驱动力。外媒评论称,这表明华尔街对科技公司,尤其是对亚马逊的态度——在他们眼中,这是一个集合了零售和云计算等各种业务的重要“颠覆者”。
从市值看,美国IT科技企业已经全面逆袭,成为“霸主”。
当然,亚马逊市值超过埃克森美孚,这与石油、天然气、化工等行业全球市场低迷有关,更与传统企业凭借相对垄断地位创新能力不足、故步自封有关。
反观科技企业,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的新经济,包括电子商务、IT通信、社交网络与搜索技术、软件开发等,这些行业创新动力十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美国科技企业成功逆袭,给全世界都带来启发。全球经济发展到今天,依靠资源能源推动和大投资拉动,放水货币刺激需求端的经济推动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任何时期都没有像今天一样对科技发展如此高度依赖,对创新驱动有如饥似渴的需求。我们可以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观察一下美国的经济情况。
美国科技企业全面逆袭对美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是护佑美国经济独占世界鳌头的法宝。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于美国,华尔街是导火索。当时,雷曼兄弟破产倒闭引发整个华尔街金融企业大地震,波及三大汽车制造公司等传统企业。但这里面却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美国的科技企业基本安然无恙,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冲击。金融危机虽然爆发于美国,但这为后来美国经济第一个从危机中走了出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句话,科技立国、创新驱动是美国始终保持全球经济领头羊地位的秘诀,是美国经济能够成功抵御金融危机冲击,迅速修复的法宝。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任后第二年的年度经济报告中指出,凯恩斯主义时代已经过时,现在是创新经济理论开创者熊彼得的时代,这样才能让美国成功渡过金融危机的难关。
激发创新活力的因素很多,包括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但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市场,二是政府。一个公平公开、法制健全、充满活力、要素自由流动与配置的市场机制对创新异常重要。从政府角度看,主要是给创新创造一个十分宽松的环境。
借用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的一句话:“自主创新在于提出别人没有想过的东西,问题是,如果一个社会对你能想些什么、讨论些什么都有限制的话,要在传统框架之外思考问题以达到创新,是非常难做到的。”在自由市场的框架内,政府可以通过鼓励新思想和确保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扶持技术快速进步。
对于中国来说,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等为核心的新经济中我们没有落伍,但继续超越前行隐约感觉瓶颈已现。这个新经济蛋糕很大、财富潜力巨大,中国应该抓住,所有投资者都不能坐失良机。只要能够紧紧抓住新经济机会,或许未来你的公司市值会跃居前几位,个人财富状况也可大幅改善。
· 美国金融业正迎来智能化浪潮
当下,美国的金融科技正走到风口,迎来第三波计算机智能化浪潮。
以智能投顾为例,自动化投资服务使用算法管理和分配投资者资产,因为不需要使用人工来进行操作,这些资产管理公司的收费比传统分析师要低。而这一趋势也逼迫大型资产管理公司不得不采取对策。
2017年1月10日,总部位于芝加哥的金融科技公司Next Capital宣布和美国恒康金融服务公司(John Hancock Financial)展开策略性合作。Next Capital将为恒康金融服务公司提供自动化金融咨询,并为该公司的养老金计划(401K)参与者提供电子服务。恒康拥有近270万名客户,管理资产规模达1500亿美元,这项交易背后的动机,便是来自于智能投顾平台对这些数据和账户的处理能力。
Next Capital联合创始人Robert Foregger表示,金融服务产业正在迎来第三波计算机化浪潮,当前美国401K和零售市场都正在经历从传统服务到电子策略建议和财富管理的转变。
许多人预测智能化将在10年后对人类构成较大冲击。不过,现在看来这个时间可能要大大提前了。根据咨询机构A.T.Kearney预计,机器人投顾将在未来3~5年里成为主流,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8%,4年后其管理的资产规模更可能会达到2.2万亿美元。
试想,仅在美国3~5年里就能拥有2.2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这块超级蛋糕必将引发金融科技公司蜂拥而至,斥巨资开发研究,由此会大大加快金融智能化的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将要改变整个金融经济产业的人工智能研究开发上,欧美日率先发力,走在了前列。毫不夸张地说,欧美日已经抓住工业4.0的先机。
相对于美国、日本来说,新兴市场国家的反应要迟钝很多。作为新兴市场大国的中国,还没有看到哪个金融企业实实在在涉足人工智能产业的研究与开发,也没有看到哪个科技企业开始研究金融智能化,唯一有点声响的是百度声称将在智能化上发力。相反,炒作人工智能化概念的却不少。
必须认识到,人工智能是综合性科技融合的结果,其威力要比任何单一的科技成果都大。人工智能是建立在大数据与云计算基础上的,智能投资顾问准确率高低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大数据的完整程度,即覆盖面要足够宽广,对历史行情数据走势、各种分析结果等数据都要收集全面。基于这样要求获得的数据才是大数据,而不是局部的、单一的小数据;基于这样的大数据之上的机器人自动抓取分析的结果才有更高的准确率。二是计算能力,有了大数据后,还要有对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挖掘的能力,这是各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决定着智能投顾的“专业水平”。
大数据是基础设施,应该提升到国家层面来建设。将交易数据、社交数据、搜索数据、浏览数据等建设好,需要政府主导,并进行企业化运作与实施。这将是未来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金融业智能化浪潮汹涌而来,对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冲击最大。立即全面介入智能化浪潮,不仅是一个企业的事情,更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进行努力的学习和自我提升,唯有如此方能在智能化时代掌握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