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苦乐人生(3)

刘秀荣老师1935年出生于北京,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工花衫,1956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作为京剧王(瑶卿)派的传人,她1952年在由田汉编剧的《白蛇传》中成功饰演了白素贞一角,荣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二等奖,从而在国内京剧界崭露头角。被戏曲界尊称为“通天教主”的京剧泰斗王瑶卿对刘秀荣十分赏识,他将自己的代表作《珍珠烈火旗》《棋盘山》《貂蝉》《孔雀东南飞》《玉堂春》《穆柯寨》《打渔杀家》《长坂坡》《回荆州》等戏传授给刘秀荣。这些戏囊括了青衣、刀马旦、闺门旦等各种类型角色,唱、念、做、打、舞兼容并蓄,使她打下全面深厚的基础。刘秀荣在《白蛇传》中的全部唱腔也是王瑶卿先生亲自为之编创,刘老师也被公认为是受王瑶卿教益最多、把王派艺术在舞台上展现得最好的一位传人。她一边以认真继承王派为基础,一边尝试创造了更多的角色。她还博采众家之长,向俞振飞、言慧珠学习《百花赠剑》,向萧长华学习《拾玉镯》《大英杰烈》,并演出梅派戏《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

张春孝老师1935年出生于北京,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工小生,1956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先后在本校实验剧团和中国京剧院担任主要小生演员。张老师曾得到萧长华、王瑶卿、金仲仁、姜妙香、迟月亭、茹富兰的悉心教授,文武皆擅,毕业后又拜叶盛兰为师,得其真传。常演的剧目有《临江会》《群英会》《黄鹤楼》《十三妹》《得意缘》《取南郡》《回荆州》等。

张春孝老师与刘秀荣老师从十一二岁开始就在一起学戏,后来又在舞台上合作演出。1957年,两位老师喜结百年之好,夫妇俩几十年恩恩爱爱、相濡以沫。他们在生活上互相体贴,是一对美满的伉俪、梨园里的一段佳话。张春孝老师平时总是一副儒雅谦和、彬彬有礼的样子,但在艺术上是非常较真儿的。他艺术功底深厚,善于刻画人物,与刘秀荣老师在艺术上互相支持,合作默契。他们夫妻合作演出的剧目主要有《白蛇传》《战洪州》《貂蝉》《孔雀东南飞》《穆柯寨》《红鬃烈马·平贵别窑》《珍珠烈火旗》《虹霓关》等等。

关于刘秀荣老师应邀来大连为我说戏的详细情况,她在自己的传记《我的艺术人生》中这样回忆道:

“在我和春孝创排《马嵬香销》的过程中,大连京剧团范相成团长突然到天津找我和春孝。我和大连京剧团没有接触过,范团长亲自到天津找我和春孝,不知是何原因。范团长亲自把情况细说了一遍:原来李萍是大连京剧团的青年旦角演员,是剧团的重点培养对象,为了提高她的艺术水平,剧团曾请过一些名家为她教戏,均不见太大的效果。后来请李紫贵先生和赵寻、刘厚生、曲六乙等专家为她‘会诊’,李紫贵先生很有把握地说:‘要想使李萍成才、成好角,我建议把她交给秀荣,准能成功。’范团长怕我产生疑虑,连忙补充说:‘我这是原原本本的实话,这确实是李紫贵先生的原话,其他专家们异口同声表示赞同。’李紫贵先生是我的表演导师,老人家发了话,我坚决听从。我当时提出因对李萍的具体情况不了解,无从下手,范团长现在搬出李紫贵先生,我没法拒绝,他这才进一步把他的来意又做了补充。原来李萍要夺‘梅花奖’,排了一出《百花公主》,我一听这出戏已经有人排过,这是‘炒冷饭’,不仅戏不好弄,而且干的还是得罪人的差事,况且他们请的是北京一位名演员导的这个戏,我们是同行,重排起来太难了,所以我很犹豫。范团长以他东北人豪爽的性格,特别是真诚的态度打动了我,我真是左右为难。范团长不愧是演员出身的团长,他看出我的为难情绪,趁机说:‘我知道您是个重情义、讲究戏德的人,我早有耳闻。这件事刘老师不必有顾虑,您把原来的戏都推翻了重新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我把原来的剧本、李萍的录像都带来了,您和张老师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有什么问题,一切由我负责。’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我和春孝只好答应。”

就这样,刘秀荣和张春孝两位老师同意来大连为我编创、导演全本的《百花公主》,这也是为我进京角逐“梅花奖”而设计的一出重头戏。同时,两位老师还邀请著名京剧唱腔设计师李门老师为《百花公主》专门创腔,为此戏增色不少。

李门老师1941年出生于山东青岛,是中国京剧院乐队队长和专任琴师。其父李奘图是一位杰出的梅派琴师。李门老师在京剧音乐和京剧胡琴方面造诣极深,长期担任京剧梅派名旦杜近芳的琴师。他在京剧唱腔设计方面有两部重要作品:一是1963年为宁夏京剧团创腔的现代京剧《杜鹃山》,二是1992年为我编创音乐唱腔的全本《百花公主》。

《百花公主》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安西边陲累遭曼陀贼寇侵扰,朝野不安。安西王虽有女儿百花骁勇善战,但因久怀谋篡之心的总管巴颜与贼寇暗中勾结,屡剿不力。朝廷遣御史江露云前往督察。化名“海俊”微服乔装的江露云途中救安西王于刺客刀下,被封为西府参军。巴颜叔侄设宴把江露云灌醉,探明其真实身份后将其搀入百花寝宫,欲借刀杀人。百花倾慕江露云的才貌与之赠剑定情。巴颜狗急跳墙,与曼陀贼寇定计诱百花出城以树反旗。点兵之际,江露云苦谏不成,反被巴颜诬为奸细。百花求功心切,听信谗言,率师出征,不幸中计,城陷父亡。被困时江露云赶到,为救百花饮刃身亡。百花悔痛万端,怒斩巴颜叔侄后拔剑自刎。

在排戏的过程中,刘秀荣老师对我要求十分严格,艺、德双管齐下。我也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从来没有怕苦怕累。为了这出《百花公主》,我也豁出去了。我制订了一个跟自己过不去的计划,排练的那段时间天天加班加点,练功服湿了换、换了湿,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从不叫苦叫累,准时高质量地完成了刘老师布置的作业。经过艰苦努力之后,我的手、眼、身、法、步逐渐活了起来,演技也日趋成熟。1992年11月29日晚上6点,我们在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进行了正式排演,当时还邀请了大连市领导和文化局的负责人出席。在演出的过程中,观众都说从我身上看到了刘秀荣老师当年的风采,我的演出也获得了刘秀荣、张春孝夫妇的高度肯定。刘秀荣老师十分欣慰,对我赞叹有加,并当场收我为徒,期望我能够真正传承她的艺术风格,这让我倍感惊喜和荣幸。

学习《百花公主》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我也深深感知到了刘秀荣老师的良苦用心。她在《我的艺术人生》中是这样记述的:

“我们看过剧本和李萍的录像后,首先对原来的剧本做了认真细致的研究。”我们一致认为,它的不足和要害在于百花公主为爱上一个打入安西国内部的奸细而忏悔,然后自尽身亡(有的剧本说是‘刺目’,表示自己瞎了眼爱上了仇敌)。我们觉得这太有损百花公主的形象了。我和春孝以前曾向老艺术家俞振飞、言慧珠二位先生学演过昆曲《百花赠剑》,这是一出情意绵绵、表演细腻、载歌载舞的高品位的好戏。为此我和春孝就决定以‘百花赠剑’为中心,以百花公主与江露云(即海俊)的爱情为主题重新组织结构,重新编写剧本。为了慎重起见,我们去请教戏剧家吴同宾先生。我们和吴老自《穆桂英大战洪州》结缘,亲如一家,我和春孝在艺术上只要遇到什么难题,就去请教这位才学渊博、见多识广、德高望重的老戏剧家。吴老此时任天津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天津艺术研究所所长。吴老非常热情,认真地为我们检索资料,从昆曲、传奇全部《百花记》,到程砚秋先生编演的《女儿心》,再到由景孤血先生编剧,李世芳、宋德珠两位先生演出的《百花公主》等,从历史资料、剧情到演出情况都详细地写成文字介绍给我们,并做了很重要的提示:1.这个故事纯属虚构,从昆曲本开始就是这么说的,所以不必考虑与史实有什么违背之处;2.海俊是元朝按察使,奉命侦访安西国谋叛事,不能视为间谍;3.这出戏着重刻画百花公主与海俊两个人的真挚爱情就可以了。有吴老做我们的后盾,为我们把关,我们思想解放了,就大胆地编写起来。这次我动员春孝参加编写剧本,这样无论在结构还是艺术处理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多便利。于是,我们在创排《马嵬香销》的空当回北京休整期间,把原剧作者、大连京剧团编剧孟繁杰同志请到北京,住在我们家双榆树附近的青年公寓,一起讨论,着手编写剧本。由于离得近,我们随时可以交换意见。与此同时,我们仍请李门同志负责唱腔音乐的设计,他住在我们京剧院魏公村宿舍楼,离我们家不远,骑车十分钟就到。剧本写出来一场,我们就一起研究唱腔用什么板式,用什么样的气氛音乐。春孝参与写剧本,我们运作起来方便多了。我们这四个人一天三班,几天的工夫剧本定稿了,唱腔音乐定型了,我和春孝的导演构思、艺术处理也全部具体落实了。有了《马嵬香销》的创作经验,《百花公主》搞起来非常顺手。待天津张晶的《马嵬香销》彩排后,我和春孝、李门这个和谐默契的创作小集体于1992年10月25日赴大连,《百花公主》开始上马。

“由于我和春孝的导演案头工作做得相当充分,是有备而来的,按照我们启发与示范相结合的导演方法,头场戏排下来局面就打开了,第二场戏也很顺利。”第三场戏《赠剑》是全剧的重头戏,我们以皮黄取代昆曲,其中有【南梆子】【西皮原板】【吟唱】【二六】等唱腔和板式。在研究这场戏结尾那段“相逢好”用什么板式为好时,我脑海里突然响起了朝鲜歌曲“咚咔咔”的旋律,我提议用四三拍的板式,它欢快、跳跃,最适合百花与海俊赠剑联姻时的喜悦心情。我的提议激发了李门同志的创作灵感,他设计出了一段既新颖又好听还符合人物感情的唱腔。我和春孝重新结构、设计表演身段、动作,使这场戏非常丰满、亮丽。这场戏是我和春孝下的功夫最大、排练的时间最长,也是最辛苦的。原因是我了解到李萍原来学过武旦,演的也多是武旦戏,我再一看她的录像,真冲,扎着大靠搬‘朝天镫’,活脱脱一个大武生,但缺乏女性的美。要想使她有质的变化,演好百花公主,必须重新‘下挂’,从头学起。只有‘脱胎换骨’,才能达到李紫贵先生所说的成才、成好角儿。为此,我和李萍一起分析剧本、揣摩人物,我给她讲解旦角表演的规范和要领,并要求她在《赠剑》这场戏里从出场一直到整场戏演完,不许带一点儿武气,要像个大青衣,端庄、稳重、大方、秀丽、妩媚。单是一个【四击头】【回头】出场亮相,我连启发带示范,她足足反复演练了两三天,才达到我的要求,过了关。常言道‘万事开头难’,李萍迈出了这可喜的第一步,之后无论是对人物的把握还是唱、念、做、舞,凡是我要求的、示范的,她都能做到,《赠剑》一场戏排下来,李萍在艺术上有了质的变化、飞跃式的提高。当响排了一至三场戏后,范团长兴奋地高呼:‘李萍和过去拜拜啦!’大连戏剧家马明捷先生也非常满意地说:‘李萍现在才像个角儿。’

“看到李萍的表演突飞猛进,有质变的提高,我深感欣慰。李萍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能文能武,特别是她有副好嗓子,能唱‘六字调’,基本功更是过硬。为此我和春孝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在《赠剑》后面的戏里为李萍安排了整套【西皮导板】【慢板】【原板】转【快板】,还有大段【高拨子】,同时边唱边打,最后在敌人追杀的紧张情况下,李萍扎着大靠走‘飞叉’‘倒扎虎’等技巧,全面展示了她的才华。”

“经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和春孝为大连京剧团的李萍创编、导演的《百花公主》正式彩排,请大连市领导审查,并特请著名的戏曲导演艺术家李紫贵先生专程从北京到大连光临指导。市领导一致认为戏很好,特别是《赠剑》一场,高雅、细腻。李紫贵先生说:‘这个戏比原来的好,原来总觉得拧着劲,现在《赠剑》一场戏看着很舒服。这场解决了,其他的场子就好办了。我看了很多剧种,还有京剧,这个《赠剑》我最满意。看了戏,对于李萍夺‘梅花奖’心里有底了。’领导和专家一致满意通过,并对我和春孝表示感谢和祝贺。在热烈的气氛中,李萍和小生演员、海俊的扮演者平涛拜我和春孝为师,我们在剧场贵宾室举行了简朴、隆重的拜师收徒仪式,可算是双喜临门哪!”

“1992年12月16日,大连京剧团演员李萍进京演出《百花公主》,争夺‘梅花奖’。吉祥戏院喜气洋洋,‘梅花奖’评委和专家刘厚生、赵寻、夏淳、曲六乙、李庆成、龚和德、舒强、马少波、杜近芳、魏喜奎等出席观看。评委和专家们在座谈会上发言说:‘戏好,导演好,演员好,唱腔好,都很好,是近年来首都舞台上不多见的好戏。’著名话剧导演艺术家夏淳先生更是兴奋地说:‘这出戏搞得非常细腻,是一出好戏,还发现了两位好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