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言谈有道,说话要说到点子上(3)

拥有个性声音,说话更迷人

吸引人的谈话需要动听的声音。有些谈话者虽然在内容上不占优势,但有时他的说话方式却会让人觉得“多令人喜爱的一个人啊”,给人一种非常迷人、令人舒服的感觉。毕竟说话者有其本性,每一次对话会因为说话技巧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回响和反应。那么,使对方愿意听我们说话且达到迷人效果的说话技巧,具体而言究竟是指什么呢?

1.说话风格明快

大多数的人不喜欢晦暗的事物,即使草木也需要阳光才能生长。同样,给人阴沉感的谈话,会让人有疑虑、厌恶以及压迫感。

2.拥有个性的声音

有的女人那动人的声音能使人觉得听她说话是一种享受,她的优美嗓音实在是很动人。她们谈话时,非常注意说话的声音。而选择说话的声音时,完全依她们的天赋、个性、场合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而变化。有条件的话,你可自我充当对象,把自己的话录下来再仔细地听,你可能会吃惊地发现,自己说话竟有那么多毛病。这样经常自我检查,发音的技巧就会不断提高。

3.语气肯定

每个人的自尊心都很强,很容易因为某些微不足道的事就感到自尊心受损。如此一来,会反射性地表现出拒绝的态度。所以要对方听你说话,首先得先倾听对方要表达些什么。所谓“说话语气肯定”并不是指肯定对方说话的内容,而是指留心容易使双方受伤害的内容。

如果我们无法在内容上赞成对方的想法,我们可以告诉对方:“你所说的,事实上我本身也曾考虑过。”然后再问对方:“那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呢?”将判断的决定权交给对方,这并不是单纯地保护对方的自尊心,也是一种谦虚的表现,以这种形式可以获得对方的认同。

4.语调自然而变化

自然的声音总是悦耳的,你要注意,交谈不是演话剧,无论你用什么样的语调,都应自然流畅,故意做作的声音只能事与愿违。当你交谈的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时,应采用以下技巧:当前一个人声音很大时,你开始时可以压低声音,做到低、小、稳;当前一个人音量小时,你的开始句就要略提高嗓门,清脆响亮,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5.习惯用法

人类生存在当今的语言环境中,对于语言各自拥有其运用标准,一旦不符合其标准,就会产生不协调的感觉,其中包括语气与措辞。在人际关系中,确实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或对方是谁而分别使用适当的语言。如果不分亲疏远近,一律以和同事谈话时的措辞来谈,那么对方将不会老老实实地听我们说话。“太好了!”“好棒哟!”“真可怕!”这些都是一般女孩子说话时,常会冒出来的感叹词。当然,这也是一种感情洋溢的表现。

一句话若没有抑扬顿挫,则流于平淡,引不起对方的兴趣,若能添一些感叹词,则能增加彼此之间谈话的气氛。但要适可而止,过多的感叹词,亦会抹杀言词的重要性,使对方不能分辨你的意思。

6.思路有条理

当前面的谈话处于争论不休,而且没有头绪时,你站出来讲话,就要力求词句简短、声音果断,显得有条理。

如在大众场合下选择发言的形式时,你的发言最好不要夹在中间,要么赶在前面,要么最后再讲,以求让人印象深刻。

不要让人摸不着头脑,说话要形象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交谈或是请示汇报工作时,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让对方摸不着头脑,不让对方揣摸半天或是猜谜语,肯定能给人留下好印象,使人们认为你是个头脑清晰、思路敏捷的人。相反,如果你东拉西扯地说了一大堆,还没有把你的意思表达清楚,会让人认为你头脑不清晰。这样的人,做任何事情可能都是糊里糊涂的。给人留下一个糊里糊涂的说话形象和一种不清晰明朗的说话风格,怎么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和朋友们的重视呢?非但不被重视,恐怕连饭碗也难保。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说话表达的意思一定要明确。

“你不要把清楚的重要性和艰难性估价太低了。”一位诗人当众诵读他自己的诗,可是,听众懂得一半的,还不到十分之一。有很多演说家,不论是演讲和说话,他们大都犯了同样的毛病。

一位演说专家有40年的演说经验,他谈演说要素的时候,十分郑重地指出两个要点:一是学问和预备,二是努力说得清楚。

在普法战争时期,德国名将毛奇将军对部下的官员说:“无论哪种命令,因不清楚而有了被误解的地方,一切将被误解。”

耶稣的门徒问他为什么讲道的时候用比喻,耶稣说:“因为我所讲的东西他们看不见、听不到,我不用比喻,他们根本就无法懂。”他怎么说呢?用你所能想象的最简单最自然的方法去加以解释:把人们不知道的事和他们早已知道的事物联合在一起。天国,那是什么样子呢?要怎么说才能让那些未受过教育的巴勒斯坦农民知道呢?因此,耶稣用他们熟悉的名词和动作来描述天国:

“天国就像酵母,妇人拿了它,放入相当数量的玉米粉,直到全部发酵完毕。”

“天堂就像寻求美好的珍珠的商人……”

“天堂就像抛入海中的网……”

这种比喻,明白易懂。听众中的那些家庭主妇,每个礼拜都要使用酵母;商人经常做珍珠买卖;渔夫天天把网撒放海中……

“上帝是我的牧羊人,我不能一日没有他。他令我躺在青草地上,他带引我来到清水旁边……”

在那几近荒凉的青绿草原,羊群可以饮用的清水池塘——这一切,都是牧羊人所熟悉的。

“天国”这个人们无法想象的地方和“上帝”——现实生活中无法感知的一个万能的主宰者,要想让人们相信他们的存在并能拯救苦难的尘世万物,如果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他们,是很难让人相信的。基督教能在全球传播开来,与耶稣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明确地表达他说话的意思是分不开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说明听众不太了解的事物时,也要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说明。假如你要描写伟大的金字塔,第一便要告诉你的听众它高137.5米,然后再以他们日常所见的建筑物作比喻,告诉他们那有多高,告诉他们塔的基底占据城内多少条街和房屋。不要对人们说这个可以容纳多少加仑,那个有多少桶,何不说某某东西之多,可以装满学校的大礼堂;何不说某某建筑之高,有你正在演讲的礼堂的两倍高呢?不要以多少里多少丈来表示距离,要说从这里到火车站和到某地一般远,这样说不是更明白、更清晰吗?

通俗易懂,才是说话之道

说话,要用通俗的语言。有时候,要说明的某件事,对方不明白,还需要作形象贴切的比喻。

1934年,中央警卫团刚划归中央军委领导,由叶剑英分管。警卫团的同志大多是由战斗部队抽调来的,从炮火纷飞的火线调下来,都不太安心,总觉得重返前线直接和敌人厮杀才够味儿。叶剑英了解到情况后,召开了全团大会。会上,他提高嗓门大声说:“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

这话把大家弄蒙了。接着,叶剑英缓缓解释道:“钢盔是干什么的?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党的脑袋——党中央的,所以应该叫它钢盔团,你们说对不对?”

大家恍然大悟,齐声说:“对!”

“人没脑袋行不行?”叶剑英追问。

“不行!”

“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没有党中央领导能不能把鬼子打出去呢?”

“不能!”

只几句话,就说得警卫战士心里亮堂堂的。

《孙子兵法》指出,和敌人作战,除了正面出击之外,还可以运用使敌人意想不到的从侧面突然出现的奇兵,以奇取胜。叶剑英劈头一句:“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发语奇特,非同一般。他不是正面解释警卫团有何重要意义,而是以一个精巧的比喻,使对方一愣,紧接着连发几个问题,步步紧逼,把战士们心中的疙瘩一下子解开了。

因为我们的说话对象是占多数的普通人,所以应该尽量选取那些让人一听就懂、一说就明白的事例去作比喻。这样,人们在欣赏时就不会因听不懂喻体而无法感悟其中更深的本体意思。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48届年会上,轮到陆文夫发言时,他面对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的300多位代表,不慌不忙,侃侃而谈。有人问:“陆先生,您对性文学怎么看?”陆文夫清了清嗓子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听众席里发出会意的笑声,接着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反应之热烈、气氛之活跃为该届年会所罕见。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陆文夫别出心裁,用一个充满睿智和幽默感的生动比喻,把一个敏感棘手的难题解答得既简练通俗又圆满精辟。他以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待礼品盒的不同态度作比,表达出不同民族对待性文学的不同特点。用生活习俗来说明文学作品体现民族特性的理论话题,既把要说明的问题讲得清晰易懂,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有一名记者问一位新寡名人是否再嫁,她答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的回答不能说不好,但是没有一定中国古典文学修养的人就听不懂。赵丹的夫人——作家黄宗英以喻作答就通俗易懂:“我已经嫁给大海了,再不能嫁给小溪,要嫁就嫁给汪洋。”

用语简单精练,才能说到点子上

在社交场合中,有什么样的说话形象和说话风格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社会交往中语言要简洁、精练,并尽可能地承载更多有用的信息。反之,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必然有损自身的说话形象和说话风格。

林肯在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审判室里处理一个案子,助手拿起提交上来的那份冗长的起诉书(是一个平时极其懒惰的律师起草的),对林肯说:“感到吃惊是吗,林肯先生?”

林肯却慢慢地说:“这就好比懒惰的传道士经常写冗长的讲道稿一样,一写起来就懒得停笔。”

林肯总统有一次批评一位说话冗长的演说家时说道:“他是我们遇见的人中,能把极多的话压缩进极少思想中的人。”

林肯批评国会,他说:“人家说我正朝地狱走去,可我没想到,地狱只是一里之遥,而且上面有个圆顶(美国国会大厦是座圆顶建筑物)。”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话简练有力,能使人兴味不减;冗词赘语、唠叨啰唆、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不少演讲大师惜语如金、言简意赅,却留下许多珍贵的篇章,成为“善辩者寡言”的典型。

据说,有人曾去询问一位演讲专家:“演说是长篇大论好呢,还是短小精悍好?”专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这样一个风趣的故事。一个礼拜天,他到教堂去,适逢一位慈善家正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慈善家的苦难生活。当慈善家讲了5分钟后,他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50元。当慈善家讲了10分钟后,他就决定将捐款减至25元。当慈善家继续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小时之后,专家又决定减到5元。慈善家又讲了一小时后,拿起钵子向大家哀求捐助,在从专家面前走过的时候,他却反而从钵子里偷走了2元钱。

专家由决定捐助50元,变成偷走2元钱,似乎太不近情理,但细想起来,却是有理可循。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那位慈善家只需5分钟讲完的话,却滔滔不绝,延长到90分钟,致使他的形象一落千丈,说话风格令人生厌,这怎能不引起专家的反感?以至于恶作剧地从那位慈善家的钵里偷走2元钱。

1984年7月17日,37岁的法国新总理洛朗·法比尤斯发表的演说,更是短得出奇,演讲词只有两句:“新政府的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团结法国人民。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静和表现出决心。谢谢大家。”措辞委婉,内容精辟,当时报纸评论说:“这篇短小精悍的演说是无价之宝,感情深厚、思想集中、措辞精练,字字句句都很朴实、优雅,行文完美无瑕,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简洁精练的讲话,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十分受人欢迎的,因为简洁精练会使人的形象和风格更显得干净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