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列颠与撒克逊(4)

当英格兰变成一个由撒克逊国王统治的王国时,撒克逊人已经在这里定居长达450多年之久,其风俗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他们身上饕餮贪食、唯酒无量这点丝毫没有改变,举行宴会时往往非常吵闹,他们喝得东倒西歪,不醉不归。在这期间,也有不少让人感觉舒适甚至高雅的新东西传播开来,而且越来越多。比如说,他们在墙上挂上用丝绸织成的帷幔,上面绣着鸟儿和花朵等装饰物,这就像现在我们往墙上贴壁纸似的。桌椅用不同的木材雕刻而成,有些还用金子或是银子做装饰,还有的是直接用金、银等稀有金属做成的。人们穿着丝绸、棉布、金色薄绸或刺绣做的衣服,佩戴着金质的饰物,用餐刀和勺子吃饭,盘子则是用金、银、铜和兽骨做成的,喝酒用的角杯、床架和乐器的花样也有很多。在宴会上,一把竖琴像喝酒的碗一样在宾客间传来传去,而拿到这把竖琴的客人往往会唱一首歌,或是弹上一曲。他们把武器打造得坚固无比,其中有一种可怕的铁榔头,一锤下去不死也伤,就连敌人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这种武器充满了回忆。撒克逊人天生就非常英俊。男人们对自己前额处分开的飘逸金发、浓密的胡须、健康的肤色,还有清澈的双眸感到非常自豪,美丽的撒克逊女子则给整个英格兰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和优雅。

关于撒克逊人我能讲的还有很多,但我想就此打住了,我想说的是,在伟大的阿尔弗烈德大帝的统治下,英格兰撒克逊人性格中最美好的特点第一次得到了激发,并首先在这位国王身上展现出来。在全世界所有的国家中,那是最伟大的品质。走路也好,乘船也罢,撒克逊人的后代无论用怎样的形式行进,不管他们去往何处,就算到了世界最远的地区,他们也依旧耐心、坚韧,永不屈服,更不会背弃自己认定的事业。

无论是在欧洲、亚洲、非洲还是美洲,哪怕是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无论是在炎热烈日的灼烤下,还是在刺骨冰冷的极寒下,撒克逊人血液中所流淌的本性从不会改变;无论这个民族走到哪里,法律、产业和财产安全,都必将会在那里出现。

至此我停下笔来,一边思索,一边赞叹这位伟大的君王,他身上具备了所有撒克逊民族的美德。他的不幸遭遇未能让他屈服,胜利和繁荣没有让他冲昏头脑,坚韧意志永远不能被撼动。他在失败时心存希望,在胜利时慷慨仁慈,他热爱正义、自由、真理和知识,尤其注重保存古撒克逊语言,他所做的贡献比我想象的还要多得多。

如果没有他,我现在讲故事所用的英语,恐怕会失掉它二分之一的语义。据说阿尔弗烈德大帝的精神依然会给英国的法律带来启示,一些最好的法律条款就是依据他的思想制定的。那么,就让你我共同祈祷,愿我们的内心能受他精神的鼓舞,至少让我们在见到蒙昧无知的同胞时,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教导他们。告诉那些统治者,教育人民是谁的责任,是谁忽视了他们的责任,并让他们知道,自从899年之后,虽然已过了千百年,但他们对人民的贡献可谓少之又少,与他们的光辉榜样——伟大的阿尔弗烈德大帝相比,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4 阿瑟尔斯坦和六少主

阿瑟尔斯坦,“长者”爱德华国王之子,继承了父亲的王位。虽然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15年,但他牢记祖父阿尔弗烈德大帝的荣耀,将英格兰治理得井井有条。他镇压了威尔士的暴民,责令他们在钱财和牲畜方面纳税进贡,还要他们把饲养得最优良的猎鹰和猎犬献给他。他还打败了当时不受撒克逊政府管辖的康沃尔人。阿瑟尔斯坦不仅恢复了很多被废用,却非常公正的古老律法,还制定了很多新法律,他对穷人和弱势群体关照有加,这些无不体现了他的公正贤明。斯堪的纳维亚亲王奥拉夫、苏格兰国王康斯坦丁和威尔士北部的人,为了对抗他组建了一个强大的联盟,而他只在一场伟大的战役中便将他们击溃,联盟因此土崩瓦解。他击杀的敌人数不胜数,因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声名远扬。自那以后,英格兰迎来了一段国泰民安的日子。他身边的领主和贵妇们变得礼貌、和蔼可亲,外国的亲王们(从那以后)也非常乐意来拜访英格兰朝廷。

阿瑟尔斯坦去世时年仅47岁,他18岁的弟弟埃德蒙继承了王位。你很快便会知道,他是六位少年国王中头一个出场的。

埃德蒙被人们称为“宏伟之人”,因为他在改进和完善国家大事这方面颇有一套。可由于他在位时不断受到斯堪的纳维亚人的骚扰,所以统治时间很短,且充满了坎坷,最后死于非命,没有能得到一个善终。一天晚上,埃德蒙在自家大厅里举行宴会。酒足饭饱之后,他发现宾客中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名叫利奥夫的强盗,他应该已经被驱逐出英格兰了。他的胆大包天让埃德蒙十分恼火。于是,埃德蒙转过身对司酒官说:“在那边桌子旁坐着一个盗贼,他犯了法,已经被国家放逐。他是一只过街老鼠,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取走他的性命。把那个盗贼赶走!”“我才不走呢!”利奥夫说道。“你不走?”国王大吼。“我对上帝发誓,我决不离开!”利奥夫回答道。一听这话,国王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愤怒地朝那个强盗扑过去,揪住他的头发,试图把他摔倒在地。

利奥夫在斗篷里藏了一把匕首,在两人厮打的过程中,国王被刺死。刺死国王后,他背靠墙壁拼死抵抗,但很快被全副武装的侍卫砍成了碎片,他的血溅满了墙壁和走廊,但他杀了多名侍卫,也伤了数名侍卫。你可以想象到,在那个年代国王的日子过得有多么粗糙啊。一位喝得半醉不醒的国王,居然在自家大厅里跟一个臭名昭著的强盗展开搏斗,并在宾客的眼皮底下被当众刺死。

继位的少年国王是埃德雷德,他虽然体弱多病,却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大脑。他的军队与斯堪的纳维亚人——又被称为“海盗王”——打仗,并打败了他们。九年之后,埃德雷德离开了人世。

接下来出场的是少年国王埃德威,登基的时候只有15岁,国家的实权掌握在一个名叫邓斯坦的修道士手里。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神父,有点像疯子,而且十分自负、十分残忍。

邓斯坦当时是格拉斯顿伯里修道院的院长,“宏伟之人”埃德蒙国王的遗体就是被运到这里埋葬的。当邓斯坦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一天晚上,他从床上起来(那时他正发着高烧),走到了格拉斯顿伯里大教堂附近。当时,教堂正在进行修缮,里面有很多脚手架,而邓斯坦居然没有从上面摔下来,因此有传言称是天使指引他在房子里四处参观的。他还打造了一把竖琴,据说能自动演奏,这倒很有可能是真的——其原理就像风弦琴一样,风一吹就会发出旋律,现在已经很常见了。可在当时,他发明的很多新奇玩意使他遭到了政敌的公开批评,这些人非常嫉妒他,因为他深受已故国王阿瑟尔斯坦的喜爱。于是,有流言说他是一个行巫术之人。为此邓斯坦还曾遭遇埋伏,对方捆住他的双手和双脚,将他扔进了沼泽地。不过他又想方设法爬了出来,而后在宫廷里大闹一番。

在那个年代,神父通常是唯一的文化人,而且博学多才。国王把未开垦的土地赐给神父,供他们修建修道院。为此,他们必须精通耕作和园艺,否则土地是没法填饱他们肚子的。他们需要装饰用来祷告的礼拜堂,在食堂里,他们需要打造一些家具,所以在他们中间必须要有技术过硬的木匠、铁匠和画匠。更重要的是,为了确保能在穷乡僻壤独善其身地生活,为了在生病和遇到意外时,人身安全能得到保障,他们还必须了解植物和草药的特性,学习如何处理割伤、烧伤、烫伤以及瘀伤。因此,他们或无师自通,或互相传授。久而久之,他们在农业、医药、外科诊断和手工艺方面的技艺越发精湛。利用某些小机械来欺骗可怜的农民,对他们而言易如反掌。这些东西虽然在今天看起来简单得很,但在当时却是不可思议的。我敢肯定,这样的事情他们肯定没有少干。

修道院院长邓斯坦就是这些修道士中最有智慧的人之一。他是一个天赋超群的铁匠,经常在一间小作坊里做一些锻造方面的工作。这间小作坊非常窄,窄得他睡觉时根本伸展不开腿。他还经常讲述一些有关魔鬼和灵界的离谱得不能再离谱的天方夜谭,他说这些魔鬼经常骚扰他。比如,有一天他在工作,有个魔鬼透过小窗户看他,还试图引诱他去过整天无所事事、醉生梦死的生活。于是,他把钳子放在火中烧得通红,用它去夹魔鬼的鼻子,恶魔疼得要命,惨叫声在几英里之外都能听见。一些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是邓斯坦疯癫表现的一部分(因为他小时候发过高烧,脑子烧坏了),可我并不这么认为。据我观察,他这样做是为了诱导那些无知的百姓,让他们以为他是一个神人,这样一来他便可以手握大权了,而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

在英俊的少年国王埃德威登基加冕典礼的那一天,坎特伯雷大主教奥多(他有斯堪的纳维亚人的血统)发觉国王悄悄地溜走了。奥多非常生气,便派自己的朋友邓斯坦去找他。邓斯坦找到国王时,发现他正与年轻貌美的妻子埃尔吉娃和岳母埃塞吉娃待在一起,埃尔吉娃的妈妈是一位善良贤惠的夫人,但邓斯坦不仅对三人破口大骂,还生拉硬拽地把年少的国王带回教堂。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邓斯坦这样做是因为国王美丽的妻子是国王的表妹,而修道士是反对近亲结婚的。但我认为,这位修道士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是一个专横、胆大包天、性情败坏的神父,在成为一个卑鄙的修道士之前,曾爱上过一个年轻姑娘,所以现在的他非常痛恨爱情,也痛恨一切与爱情有关的人或物。

国王虽然年轻,但足以感觉到这是对他的羞辱。由于邓斯坦在先王统治时期担任财政大臣,国王便给邓斯坦定了罪,称其私吞了先王的钱财。这位格拉斯顿伯里修道院院长只能逃到比利时(他惊险地躲过了那些追杀他的人,追兵是奉命前去挖他的眼睛的。在阅读完接下来发生的事后,你会非常希望那些人能得手),修道院则移交给结了婚的神父管理——无论是在这之前还是之后,这些人与邓斯坦始终处于对立状态。然而,邓斯坦很快便和他的朋友——斯堪的纳维亚人奥多勾结,推崇埃德威年幼的弟弟埃德加与埃德威争夺王位。

这样的报复还不足以让他满足,他又把王后埃尔吉娃从王宫里偷带出来。虽然王后只有十七八岁,他却用烧得火红的烙铁在她脸上打了烙印,把她卖到爱尔兰做奴隶。可是,爱尔兰的百姓非常同情她的遭遇,自愿为她提供帮助。他们商议说:“我们把王后送回国王身边吧,让这对年轻的恋人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于是,他们毅然医好了王后脸上那道残忍的伤疤,把美貌如初的她送回了家乡。然而,正当她满怀欣喜、想早日回到丈夫身边时,邪恶的邓斯坦和他臭味相投的同伙奥多在格洛斯特设下埋伏,袭击了她。那些人对她刀剑相向,残忍地将她砍成重伤,最后将她弃之不顾。“英俊之王”埃德威(百姓们这样称呼他,因为他非常年轻,而且相貌俊美)得知爱妻的悲惨命运后痛不欲生,心碎至极地离开了人世。这对可怜的年轻夫妇,他们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唉!在天下太平的日子里当个佃农,比在黑暗的年代当英格兰国王和王后要好得多呵,可人世间就是这样的不公平啊!

接下来登场的是少年国王埃德加,人们称他为“和平之王”,登基的时候他只有15岁。邓斯坦仍然把持着实权,他将所有结了婚的神父都赶出修道院,让那些像他一样独身的修道士取代他们的位置。那些人属于戒律严格的本笃会[1],为了彰显自己的荣耀和高人一等,邓斯坦坐上了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位子,还掌控周边的不列颠国王,让他们聚集在埃德加的身边。有一次,埃德加在彻斯特主持御前会议。众人在迪伊河乘船拜访圣约翰修道院。邓斯坦所乘的船上(就像人们在很多故事和歌谣中津津乐道的那样),为他摇桨划船的是八位头戴王冠的国王,掌舵的则是埃德加。

由于埃德加对邓斯坦和众修道士言听计从,他们便煞费苦心地把他包装成国王的典范。但实际上他不仅生性堕落、放纵情欲,而且十分阴险恶毒。他曾在威尔顿修道院中强行抓走一位年轻的女孩。邓斯坦装作非常震惊的样子,谴责他并给他定罪,命令他在接下来的七年时间里不准佩戴王冠——我敢说这根本就是一个不痛不痒的惩罚,因为头上顶着那个玩意比顶一个不带把手的炖锅舒服不到哪里去。在他统治期间,他与第二任妻子艾尔芙蕾达的婚姻是性质最恶劣的事件之一。当他听说艾尔芙蕾达的美貌倾国倾城后,便差遣他的宠臣阿瑟尔伍德来到德文郡,看看她是不是真像传言中说的那样漂亮。结果,她长得实在是太美了,美得让阿瑟尔伍德爱上了她,并娶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