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智若愚,知难易懂进退

1.磊落面对毁谤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人多嘴杂,会滋生各种流言蜚语,有的人出于嫉妒,有的人想泄私恨,有的想排挤别人……某公司对美国2429名员工进行了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认为职场中的流言蜚语最让人无法容忍。相信国内上班族厌恶流言的程度绝不比美国人轻,但职场上的流言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制止流言,我们可以选择不被流言蜚语影响,因为谣言止于智者。

人人都会遭人毁谤,所以毁谤可能是由于我们表现得太好,应该感谢别人对我们的毁谤,因为如此一来,正好给自己一个反观自照、消灾解怨的机会,让我们得以在人生路上步步提升。

毁谤打倒不了一个有志气的人,除非自己本身不健全、缺乏实力。面对毁谤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辩白。为人不争一时之气,要争的是千秋万世。

韩真真是个单纯的女孩子,就像她最钟爱的白色一样。大大的眼睛,白净的小脸蛋上每天都挂着微笑。22岁刚刚大学毕业的韩真真顺利进入了重庆市某商贸公司,成了一名文员。

没有任何工作和社会经验的她,希望尽快和大家打成一片。其实,公司的业务还是非常繁忙的,大家整天都忙忙碌碌。不过,韩真真很快发现,同事们有个坏习惯,那就是喜欢背地里谈论别人。

韩真真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也不便当面制止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同事们在说,她就安静地坐在一边。前不久,同事们在讨论老总是个“吃软饭”的家伙,一切都是依赖着妻子娘家的支持。他们在旁边口若悬河,她心底里却厌恶得不行。正在这个时候,老总出现了,一脸怒气地进了办公室。从此,老总再看到当时在场的几个人时,都是一副冷峻的表情。

这无疑让韩真真刚刚开始的职场之路很不利。她心焦不已却也没有急于向老总解释,而是时刻注意和爱讲是非的同事保持距离。比如午休时,韩真真虽然一个人百无聊赖,但她宁可趴在办公桌睡觉,也不再当“旁听”。

渐渐地,老总终于开始信任韩真真,不再对她冷眼相对。而那些同事却因一再无中生有,惹怒了老总,在付给他们遣散费后,提前解除了劳动合同。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暴跳如雷、大吵大闹或一味为自己辩解,并不能解决问题。遇到问题要坚定自己的价值观,保持冷静,将别人的思想、看法和行为与自己分开。聪明的做法,就是让自己远离“是非”。

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们只要心地像太阳一样光明磊落,恶言毁谤必如霜露般消失无踪。

2.堂堂正正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古语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事实上,即使圣贤也会犯错。只是圣贤更善于改过迁善,所以显得比他人伟大而英明。清朝人陈宏谋说:“过则勿惮改。过者,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正如唐太宗李世民,他个人的才能,不足以使他在几十年的君主统治期内让唐王朝达到繁盛。但是他具有知人而善纳谏的品德,集众人智慧而修其政举,所以能缔造“贞观之治”的盛世。魏征对他的帮助那是不用说了,然而除魏征外,劝李世民为善的官员,以及李世民从善如流的事例,也是史不绝书。

如李世民刚即位,就下令修建洛阳行宫,准备行幸。给事中张玄素对他说:“十年前,是你平定了洛阳后把隋朝的宫殿付之一炬,现在唐朝的财力还比不上隋朝,你却仿效隋朝大建宫殿。这样看来,你竟连隋炀帝也比不上了!”面对这样尖锐的指责,李世民却也能点头叹息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后日或以事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

李世民是改过迁善的一个典范。古人有“日知其非”,以“新我”胜“故我”之说,韩愈所谓“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说的也正是这个意思。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改过迁善的能力,才可以算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一个在完整意义上精神健全的人。就像一个人的肌体如果是健康而正常的话,也必定会具备吐故纳新,自我调节的功能一样。

例如,有的人患了肺部感染症后并不自知,到检查身体时,医生告诉他说他曾患过肺病,已经自愈,肺部的钙化点证明了这部分肌体是如何运用自己的力量奋力防御,保护了自己不受侵蚀。而人体各部分的小伤完全依靠肌肉组织的力量自行治愈的例子,那更是司空见惯。

改过迁善,正是与此有同等意义的人精神上的自我调节功能。一个精神、心理健康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调节自我行为的人。

所以,不要怕自己犯错误,也不要为自己总是后悔而烦恼。当一个人感觉到有愧于心时,其实他应该是绝对无愧的,因为他精神上的“自愈组织”正在战胜“病毒”而取得优势。因此,怕就怕一个人不肯运用这种调节功能,不肯自我谴责。古人云:“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改过迁善,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而且必须遵守和奉行的原则。

尤其是对于那些所谓的“浪子”,意义更为重大。古人云:“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大罪,当不得一个‘悔’字”,民谚更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说法。

中国古代有一则著名的故事。

在东晋时的江苏宜兴,有一个出了名的强横少年,名叫周处,由于他凶横无比,人们是又恨又怕,将他与当地山上吃人的猛虎、河里凶残的蛟龙相提并论,称为“三害”。

周处知道后,想改善自己的形象,就主动去与乡老商量,要杀猛虎和蛟龙。杀死了猛虎以后,他又下河去杀蛟龙,徒手与蛟龙搏斗,沿江沉浮而下,三天三夜之后,血水把河面都染红了。人们以为周处死了,欢呼雀跃,谁知周处却杀了蛟龙回到乡里。他满心怀喜,看到的却是人们庆贺他死去的场面。

难过至极的周处来到当时著名的文人陆云家中,倾诉了自己的苦闷,他说:“我现在是十分痛悔以前的所作所为,只怕是自己年纪大了,改也来不及了!”

陆云就对他说:“古训有言,早晨能认识真理,就是晚上死了,也无所遗憾。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没有早晚的区别。一个人只怕不立志,哪里有立志做人而一事无成的道理?更何况你年华正茂,前途还很远大!”

周处听了以后,回去潜心习武,刻苦读书,各地聘书于是雪片般飞来。终于,周处官至御史中丞,成为国家的大将,在抵抗外族入侵的斗争中,以身殉国,成为一代英雄。

“改过宜勇,迁善宜速。”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有许多人有自识的能力,但如果仅停留在自识阶段而不落实于行动,那只能是自我作茧式地品味痛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貌似不起眼的小事,在破坏着一个人的形象。

例如,一位老师当众训斥了一位学生,事后知道搞错了,却又羞于当众承认。结果,时间越久,他在学生中的威信就越低。所以,如果做错了一件事,说错了一句话,最好的弥补方法,就是尽快地说一声“对不起”,想一种弥补的方式。烧焦了一锅饭,最好马上倒掉重烧,不要僵立而等家人回来才笨嘴拙舌地解释;雨天拿错了别人的伞,必须立刻归还,莫要让他人为此让雨淋了身子。所有自己做错的事,要有勇气算在自己的账上,不找任何的借口而立刻改正。

古时的皇帝曾经以“罪己诏”的方式,收拢民心,重塑自己的形象。且不提其中权术的成分,单说堂堂正正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表示自己悔改的意向,非但不会因暴露丑恶而使自己失面子,反而会因为坦率、诚实而引起人们的敬佩和尊重。

3.不妨自嘲一下

对于别人所施加的羞辱和难堪,只在一念之间。说它有,它就有;说它无,它就无。

小时候,听到孩子们对骂,有的成年人就会以调侃的口气劝,说骂人的话又沾不到身上,还不是过过嘴上的瘾,你权当没听见就是了。话近谑而实在理,我们应该用宽容的心境面对羞辱,无论对方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以免得事态扩大。解决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是幽默,也就是说不妨自嘲一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逐渐成熟。在成熟过程中,当你反观以前的作为,犹如一场儿童游戏,不免觉得好笑。但在当时,却很偏执,因为身在局中,不免目光短浅,心胸狭窄,执迷不悟。当一个人心智成熟到足以觉悟到自己的可笑时,对人生幽默的情怀就油然而生了。

孔子游历到郑国时,与弟子们失散了,他独自一人站在城郭东门。郑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长得奇形怪状,模样好像丧家之犬!”子贡就把这话告诉了自己的老师,孔子欣然笑说:“说我像丧家之犬,是这样的啊,是这样的啊!”

一代宗师竟让人当着学生的面被骂作“丧家之犬”,而孔子又乐哈哈地接受下来,这就是伟人的气度了。

一个人如果能够嘲笑自己,大抵也可以察觉别人的可笑。当你心胸开阔时,在面对那些蝇营狗苟、心胸狭小之徒,难道不觉得他们的表演实在是可笑之至吗?

凡人都有自尊心,有的人自尊心强烈而敏感,因而也特别脆弱,稍一触及便有反应。轻则拉下脸来,重则立即还击,结果常常是争了面子又没面子。善自嘲者的自尊心就“皮实”得多,轻易伤不着。你说我是混蛋,我说不胜荣幸,你还说什么呢?

自嘲不是自贬和怯弱,而是一种潇洒的自尊,大度的情怀。人际场上、生意场上,自嘲是轻松地保持自尊的武器,即使真的偶遇尴尬,自嘲一句便也找了台阶下。自嘲不是自轻自贱,更不是自取其辱。自嘲是一种谦虚,是自我曝光缺点,是自我的一种调节。合理地自嘲,不失为一种良好修养,一种充满魅力的交际技巧。自嘲,能制造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能使自己活得轻松洒脱,使人感到你的可爱和人情味,有时还能更有效地维护面子,建立起新的心理平衡。

古代有个石学士,一次骑驴不慎摔在地上,一般人肯定会觉得很没面子,可这位石学士却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亏我是石学士,要是瓦的,还不摔成碎片?”一句妙语,说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自然这石学士也在笑声中免去了难堪。以此类推,一位胖子摔倒了,可说:“如果不是这一身肉托着,还不把骨头摔折了?”换成瘦子,又可说:“要不是重量轻,这一摔就成了肉饼了!”

这样说来,自嘲便是能解除尴尬的良药了。

由此可见,自嘲时要对着自己的某个缺点猛烈开火才容易妙趣横生。因为就这种气度和勇气,别人也不会让你孤独自笑,一般都会陪你笑上几声。

嘲弄他人是缺德,嘲弄自己是美德。一个会自嘲的人,往往就是一个富有智慧和情趣的人,也是一个勇敢和坦诚的人,更是一个将自己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看得很明白的人。

4.修行就是要宁愿“吃亏”

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生活在繁华之中。而许多人就在这华丽的花花世界里迷失了自己。

很多人都忘记了童年的梦想,为了更多的物质需要,都市里的人每天都在疲于奔命,不知道是否还有人怀念童年的天真烂漫,怀念学生时代的真挚友情。似乎现在的人都认为钱才是万能的,如果有人还说有钱后会帮助有困难的人,有些人一定会笑他是个“傻瓜”,但是我们可以确信这样的“傻瓜”是快乐的!而他们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懂得满足,不会去追求不可能的事,所以才没有太多的烦恼。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禅师,人们都称他为“无相大师”。无相大师常对弟子们说:“修行就是要宁愿作‘傻瓜’,有‘傻瓜’的精神才可能证悟,才有可能开悟。”

因为他常常讲这句话,所以他所有的弟子都记住了:“师父常常说宁作‘傻瓜’。”

有一天,突然下大雨,庙里漏雨漏得稀里哗啦,大师大声叫弟子赶快来接雨水。可大部分弟子都出去了,只剩下两个小和尚,听到师父叫,这两人才勉强拿着器皿跑出来接雨水。

其中一个弟子拿一个很小的桶子冲出来,无相大师看到后有点生气地说:“雨下得那么厉害,漏了好几个地方,只拿了一个这么小的桶子,真是傻瓜。”这个弟子就很不高兴,心想:急急忙忙跑出来接雨,结果师父还骂我“傻瓜”。越想心里越烦。

第二个徒弟慌忙之中拿了一个竹篓子冲出来,接雨的时候他呆住了。

无相大师心里想: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徒弟,竟然傻成这样?就很不高兴骂他说:“你真的是个大‘傻瓜’!”这个弟子一听,非常开心,心想:师父一直都在鼓励我们要当“傻瓜”,现在竟然说我是个“大傻瓜”,这一定是在赞叹我了不起。这样起了欢喜心,心开意解,顿觉开悟。

第二个弟子究竟开悟到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个是打破分别心。当我们受到别人批评的时候,我们可以生气、不开心,可这只会给自己带来烦恼。我们也可以不生气,宁可当“傻瓜”,很开心,则可以让自己没有烦恼。就像我们看到一个碗,可以想:这个碗很漂亮,可惜破了一个洞。但也可以反过来想:这个碗虽然破了一个洞,但还是很漂亮!另一个就是从悟的境界来讲,“傻瓜”可能比较容易得到开悟。因为“傻瓜”并不是真傻,而是在生活里面没有心机,保持着一种纯然的状态。很多人都没有弄明白“傻”的真谛,他们认同表面上的聪明,而却没有找到聪明的真谛是什么。所以说,不要有太多的杂念,忘掉尘世的喧嚣与浮华,不要过分地计较得与失。做回最真的自己是最为重要的。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什么都能得到满足。得到这个就往往会失去那个,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在不知足的状态下生存,那岂不是给自己增添很多烦恼。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陷阱,“傻瓜”们为什么没有掉进去,因为他们欲望不强吗?不是,而是因为他们知足,不想让自己有烦恼。

我们虽不至于不食人间烟火,但也不能太过贪心。或许可能你苦苦寻找,蓦然之间会发现自己苦寻的不过是如“傻瓜”一般的最简单的东西,这会让你有无穷的快乐。

5.“示弱”是一种经营人生的智慧

有一次,弘一法师到他的学生丰子恺家中做客,丰子恺忙请他到一把藤椅上就座。而他却先把藤椅轻轻地摇动了几下,然后才慢慢地坐下去。丰子恺感到十分不解,却也不好意思多问。可从那以后,弘一法师每次坐下来之前都要重复这个动作,一定要先轻轻摇动几下藤椅之后才肯坐。丰子恺便忍不住问法师为什么要这样,弘一法师回答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会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两下,再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避走。”

弘一法师在离世四个月之前,就已谢绝治疗,有条不紊地交代后事了。他还特意叮嘱了几件事,其中一件是在自己身体火化时,遗体四角要放四只装满水的小碗,以免蚂蚁进去被焚化……

佛家认为,同情弱者是人的一种天性和本能,也是一种慈悲心的表现。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仁慈心、同情心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世界上几乎每个人都具有同情弱小和怜恤受难者的仁慈感情。这种人性中善良的光辉可以照亮自己的内心世界。

有对年轻夫妇结婚刚三年,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个不停,两人的感情就像阳光下的雪,变得越来越薄。有天,那位妻子对她的一位朋友诉苦说:“我实在无法忍受这种日子,还不如离婚算了。”

朋友建议她说:“再争吵时,你不要一味地逞强,得学会示弱。”

示弱?她反问:“现实生活中女人本来就是弱者,继续示弱,岂不更让男人得寸进尺?”

“当然不是。这里的示弱是有技巧分寸的,能达到逞强不能达到的效果。”朋友举例说,“没有触及原则问题的争吵,你不必针尖对麦芒,既使你理由充分,更不必得理不饶人。退让有时更容易博得理解,远比控诉要更有力量,矛盾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以后再遇到细小的家庭矛盾,这位妻子就如法炮制,果然收效明显。少了分吵闹,多了分设身处地的理解和温情脉脉的恩爱。

同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要学会向领导、同事、朋友,甚至你的对手“示弱”。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这句话告诫我们警惕锋芒毕露,却并非让你埋没才华,学会谦逊内敛,才有机会厚积薄发。

向人“示弱”,并不代表你就是真正的“弱”。生活中向人示弱,我们可以小忍而不乱大谋;工作中向人“示弱”,我们可以收敛触角并蓄势待发;强者“示弱”,可以展示你的博大胸襟;弱者“示弱”,可以积累时间渐渐变得强大。

“示弱”,是一种经营人生的智慧,却往往被我们当成劣质的品行丢掉。我们喜欢逞强,即使站在风口浪尖,也绝不转舵。我们宁可家庭破碎,也不愿向爱人低下头颅;甘愿和同事决裂,也不肯原谅他对你的蔑视。

其实,强者自强,充满自信的内心,不需要时时地强大,或者口头的赞美来顶起。任何行为,都有一种心态在背后支撑。一个人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就会生出对处于优势位置的人的报复心,言语挑衅就是报复的一种。而在生存竞争中分得了“大蛋糕”的人不一样,他们的成就早已为人熟知,无须通过人际交往上的“标新立异”来引起更多的关注,待人接物也就多了一颗平常心。

“示弱”可以让我们得到朋友。众所周知,人与人相处,愉悦是第一要紧的。你可以不给别人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不对别人事业的发展承担什么义务,但你不能不让别人愉快。如果人家跟你在一起,随时要对付你所谓的“开涮”,心情总是抑郁的,大概不会有与你长久相交的愿望。

“示弱”也有益于我们的事业。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一要靠自己努力,二要靠别人帮忙。所谓靠自己,就是要拥有成就事业的才华、学识、气魄、毅力;所谓靠别人帮忙,就是要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尽可能减少拼搏过程中的“摩擦系数”。一个不顾他人感受一味逞强的人,别人对他的一举一动会非常留心,有时难免有给他搞点“破坏”的心态。我们有意识地在生活中示弱,别让人担心你的成功会妨碍到他。这样,你向前方“进攻”时,就少了“后院”失火之忧。

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打拳时,先把拳头缩回来再打出去,拳头才有力度。一个人示弱的过程,其实就是缩回拳头的过程,它的目的是在关键时刻,展示更强大的生命力。

有个聪明能干的女孩,她爱上一个男孩,可这个在别人眼中十分优秀的女孩却始终没法得到男孩的心,她很痛苦,追问原因,男孩说:“你意志太强大,我始终没法找到理由去关心你。你不需要别人帮助,可男人却是有保护弱小的天性的。”

这个故事并不新鲜,生活当中,适当示弱不但是一种生存的技巧,也是一种坦诚的生活态度,可以帮助我们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好感,使自己的发展之路更平坦。

与陌生人相处,适当示弱是一种真诚接纳的态度。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习惯于在别人面前展示坚强美好的一面,自然地想掩饰自己的脆弱。可有研究社会心理的专家指出,适当地在别人面前表现你脆弱的一面也是一种坦诚与接纳的态度,会让别人产生想接近的感觉,心理距离可以很快拉近。

有一位个性很强的姑娘,参加工作后她不与任何人关系过冷或者过热,工作也很努力,这样一直保持着优秀但稍嫌冷漠的形象。只是在单位里没有什么好朋友,使她有时感到很失落。一天她发现一件最喜欢的衣服找不到了,情急之下,她跺着脚撅着嘴几乎快哭出声了,旁边一直不太与她多说话的同办公室女孩突然冒出一句:“你这样子特别惹人心疼。”让她心情立刻好转。

这句意外的评语虽然不是她所追求的,却让她记忆深刻。那时的她才明白平日里自己包裹得太严实,太追求完美,几乎没有了年轻女孩该有的情趣。生活中我们就常能看到,特别好强爱出风头的人总不如平淡谦和的人容易得到大家的喜欢与信任。

这世间,阴阳相生相克,刚与柔需要并济,高下强弱瞬时变化,没有谁会占绝对的上风。想通了,所谓的强弱也就是寸心偏执罢了。就像古希腊谚语所说:其实上坡路与下坡路是同一条路,敢于示弱才是真正强有力的表现,退一步才能更好地前进。

通常来讲,示威人人都会。而懂得适时地示弱,却只有那些被众人们称作为“傻子”的人才能做得到。因为示弱不仅需要智慧,也更需要勇气。因此,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你就必须学得“傻”一些,适当地在众人面前示弱。

TIPS:生活中的“糊涂经”

“糊涂经”一:保持相对的独立

独立是相对于一定的团队关系,相对于一定的上下级别关系的。相对的独立就是不主动参与是非的传播,不轻易表明自己的角色和立场,做一个自得其乐的中间派。

“糊涂经”二:利用沉默的权利

身在职场的你如果违背良心附和歪理的声音可能让你获取所谓的安全,但你的内心一定会有很大的纠结,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沉默。沉默不代表永远妥协,也不代表无力抗争。沉默是智者发出的声音。

“糊涂经”三:控制适度的迟钝

不是每一次的快速反应都一定会博得喝彩,让自己拥有充分的时间和余地去思考,有时,木讷和迟钝是将自己从困境中解救出来的最好手段。慢一拍发言,慢一拍行动,或许可以让你不掉入复杂的人际关系旋涡中。

“糊涂经”四:设定自己的底线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尽早设定自己的底线吧,既不利人又不利己的事情尽量别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也请别碰。

“糊涂经”五:放低自己的姿态

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永远做个谦虚的“低年级学生”,并不忘把这种好学的态度公开表现出来。

“糊涂经”六:相信无为胜有为

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不要相信呼风唤雨的人就是强者,制造声势的人不一定能够构建自己的阵势。不做无为的有为,只做有为的无为,能得人心的是情商和智商并存的人,储存自己持续的能量,选择合适的时机再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