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型”毕露:人格类型的分析技巧
- 明茏
- 1579字
- 2021-03-25 22:25:19
前言
人格类型不同,面对的压力也不同,人生的挑战和使命更是各有侧重。了解行为的差异,洞察人性的规律方能指导生存的哲学,乐享人生的旅程。
哪些人适合阅读本书?
班主任、学生辅导员、心理委员等需要观察分析他人心理活动的工作人员,最适合阅读本书。
此外,心理咨询师、教师、销售、警察、家长等一切需要以人为工作对象的从业者,各单位管理、人事、招聘岗位人员,或对自我探索、职业与人生规划、择偶技巧等感兴趣的读者也适合阅读本书。
对于高校心理学、教育学本科及研究生,本书将带给你们一种不同于统计分析的,基于心理学专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全新思路。
阅读本书的收获
掌握“两类知识”
“情绪动力模型”——该模型是作者从多年的人格心理学教学实践经验中提取的精华,是作者独创的心理分析技术和世界观。“情绪动力模型”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厘清脑各部分的心理功能,从情绪的产生、积累、释放,形成惯性,自我接纳等环节入手,探讨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并以此为蓝本演绎压力管理、能力提升、人际沟通的要点,从而启发读者逐步提升自己的情商。
“人格类型理论”——以情绪种类为线索,阐述了愤怒、恐惧、悲伤三种基本情绪在情绪、情感两个维度上的“偏好”及其所排列组合而成的九型人格图式,讨论了人格类型对各种心理活动的推动和影响,对“人格”提出了全新的定义,并厘清了人格内部各成分之间的相互逻辑。
获得“三大技能”
“锐利的行为观察能力”——观察力是开展行为、心理、人格分析的基础。只有在掌握“情绪动力模型”“人格类型理论”的前提下,读者对自己、他人行为的观察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一些“内涵”丰富的行为才不会被忽略,如眼镜的款式、眼神、语速、女生的耳环等。
“犀利的人格分析能力”——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多个行为开展多次依据“情绪动力模型”的分析,就可以综合推测他人的人格类型。这种判定不再是一种对人格(心理活动模式)的臆测,也不是对性格(行为活动模式)的感性认识,更不是一种基于血型、星座、属相、生命数字理论的印证,而是综合考量行为的动力模型,包括情绪的内容(核心情绪是什么)和应对方式(情绪习性是什么)。
“睿智的人际合作能力”——个性化的人际沟通技巧才能打造睿智的人际合作能力。这种能力是基于上述两种能力的提高而逐渐萌发的,能够在人际合作中带来信任、效率、界限和愉悦,是“情绪动力模型”和“人格类型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成果体现。
树立“四种态度”
“容忍”——罗杰斯说过,当我接受了现实的自己时,我就发生了变化。能够忍受他人与众不同的个性化行为,在面对个性化、异常化,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时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惊讶、厌恶、愤怒、害怕等情绪,为冷静地开展观察、分析做好心理准备。
“理解”——即掌握情绪动力向行为转化的规律,掌握人格类型的内部逻辑,反对“自我中心”“去人性化”地对待他人,理解自己、他人所处的顺境、逆境,了解人际冲突、国家文化的由来及持续的原因,能解释普通人,甚至不健康人的行为与个性。
“珍惜”——即在面对他人或自己时,放弃优缺点“二元论”的爱憎态度,在“容忍”“理解”他人的前提下积极地看待他人的个性,明确“每一种人格类型均存在属于自己的缺点,更存在属于自己的优点和潜能”的观点,尝试用欣赏的态度看待自己及同事、家人,懂得人格类型与心理健康、不健康的关系,抛弃高高在上的批判态度,看到普通人,甚至“坏人”的心理本质。
“提升”——即解开“唯物质利益是生命唯一追求”的狭隘思想,与其他人一起,学会超越自己人格类型带来的各种限制,愿意调整自己、他人,甚至不健康的人、犯罪人的人格,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体验人生。没有提升就谈不上珍惜,没有珍惜就不能说是理解,没有理解就做不到去容忍。
“四种态度”即人际关系四层级。树立“容忍”“理解”,即善待他人的心态,养成“珍惜”“提升”,即面对生活的态度,达到对人际关系四个层级的融会贯通。